第四节 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课程标准 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世界及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区域认知)2.结合资料,说明石油能源供需与我国的能源安全。(综合思维)3.结合具体案例,说明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综合思维)
目标一 石油资源分布、生产与消费
1.石油资源分布
(1)概念:石油是赋存于地下岩石孔隙中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液态可燃矿产。
(2)世界石油分布: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各国石油总探明储量差异甚大,前10位的国家,合占世界石油总探明储量的85%以上,而中东占全世界的近一半。
拓展延伸 总体上,世界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半球和北半球。大储量区主要集中在20°N~40°N和50°N~70°N两个纬度带内。前者主要包括波斯湾和北非地区,集中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石油储量;后者主要包括北海、俄罗斯的伏尔加流域与西伯利亚地区、加拿大阿尔伯塔以及美国的阿拉斯加。
(3)我国石油分布:我国石油资源比较丰富,但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渤海湾、珠江口以及近海大陆架等地。
2.石油生产与消费
(1)石油生产:过程分为勘探与开采两个阶段。
①开采方式
②产量:一般与石油储量成正比,但受资金、技术、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的石油开发方式存在着较大差异。
思考 为什么世界石油会出现“越采越多”的情形?
答案 得益于科技进步,包括石油理论研究的深入,石油勘探、开采技术的进步;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资金的投入。
(2)影响石油消耗量的因素
拓展延伸 石油生产地与消费地不一致的影响
石油生产地和消费地的不一致性导致了多数石油消费国对进口石油的严重依赖,也导致了世界范围内对石油的争夺,具体表现如下:
(1)对世界石油生产地资源的争夺;(2)对埋藏着丰富油气资源的海岸线、大陆架的争夺;(3)对石油运输要道的争夺,进而形成一系列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的矛盾和争端。
判断
1.我国目前石油消费主要依赖于进口。( √ )
2.我国石油供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小、石油长距离运输。( × )
3.我国和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占首位的均是石油。( × )
4.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绝大多数油气田都分布在沉积岩中。( √ )
(2023·安徽合肥期末)石油是现代工业和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重要能源和工业原料,国民经济对石油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根据美国EIA预测,到2025年,中国每天至少要消费1 280万桶石油,其中940万桶要靠进口。由此可见我国石油生产已远远不能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过度依赖国际石油进口无疑会有很多潜在的风险,并且会在特殊时期受到某些国家的制约和挑战。读“1999~2009年我国不同地区石油生产量和进口量变化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地依次最可能为( )
A.西北 华北 华东 东北
B.东北 华北 华东 西北
C.华北 西北 华东 东北
D.华东 华北 东北 西北
2.关于图中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区石油资源枯竭,供给不足
B.乙地区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能源需求量小
C.丙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进口量远大于其他地区
D.丁地区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能源需求量小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甲地石油生产量大但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可知当地石油面临枯竭,最可能为东北;丙地石油进口量最大,说明石油消费量大,最可能为华东;丁地石油生产量比乙大,且产量增长速度快,所以丁应为西北,乙为华北。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题,丙地区为华东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所以进口量较大,C正确。东北地区(甲)石油资源尚未枯竭,A错误。乙地区为华北,人口多,经济比较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也比较大,B错误。丁地区为西北,技术水平较低,不适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错误。
(2023·北京朝阳区检测)同比变化率=(某年产量-上年产量)/上年产量×100%。下图为“我国2010~2018年石油产量同比变化率及石油自给率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
3.推断图中我国石油产量近年来变化的原因是( )
A.我国石油资源枯竭,开采难度增加
B.海外石油进口稳定可靠,价格持续降低
C.我国石油勘探技术水平降低
D.延长我国油田开采年限,保障石油安全
4.2016~2018年,我国石油产量同比变化率为负值而自给率无明显变化,主要原因是( )
A.汽车逐渐增多,石油消耗量增加
B.石油发电量所占比例大幅度降低
C.新能源占比提高,燃油效率提升
D.煤炭资源价格下降,使用量剧增
答案 3.D 4.C
解析 第3题,据图中同比变化率可知,我国石油产量近年来呈下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石油勘探技术水平提高,探明的石油储量在增加,石油资源并未枯竭,A、C错误;我国海外石油进口不稳定,石油价格也不会持续降低,B错误;因石油进口不稳定,为保障石油供给安全,延长我国油田开采年限,故减少石油开采量,D正确。故选D。第4题,石油自给率=(石油产量/石油总使用量)×100%,2016~2018年我国石油产量同比变化率为负值而自给率无明显变化,主要原因是新能源占比提高,燃油效率提升,能够减少石油的消耗,C正确,A错误;我国发电以火力发电为主,石油发电在我国所占比例较低,B错误;煤炭资源利用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使用量不会剧增,且煤炭资源价格是否下降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D错误。故选C。
目标二 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1.我国石油面临的问题
(1)我国石油资源储量丰富,但人均石油储量较低。
(2)我国石油储采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国际纠纷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
(4)石油的消费量迅速攀升,石油供需矛盾逐渐突出。
(5)石油进口量逐年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2.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
措施 内容
开拓国际石油运输通道 海上通道 我国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非洲、俄罗斯、拉丁美洲等地区和国家;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属于石油运输的咽喉要道
陆上通道 为了减少对海路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促使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我国已相继建成了中俄东北石油运输管道、中哈西北石油运输管道和中缅西南石油运输管道
提高石油战略储备 我国已建成舟山、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石油储备基地和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
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推动石油企业“走出去” 对内 加强石油基础地质调查,提高石油勘查技术水平,促进石油储量和产量较快增长
对外 积极投资国外油气领域,推进资源开发,谋取合作共赢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 目的 减少因能源消耗所造成的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以确保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措施 注重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尽量多使用洁净能源,大力开发新能源
拓展延伸
1.我国石油供需与安全
2.我国石油储备基地
现有基地 舟山、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石油储备基地和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
原则 储存成本低;调配效率高
影响因素 ①地理位置;②地形、地貌;③气象条件;④地下矿藏和文物情况;⑤地面交通条件;⑥地上和地下原有各种设施情况;⑦供电、供水、供气、通信、道路、排水等公共设施情况;⑧供油条件
举例 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布局在东部沿海的原因: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②交通便利
思考 读图说明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区位特征。
答案 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北地区及关键节点处,利于我国石油资源消费、进口储备和跨区域调运等。
能源消费构成图的判读
能源消费构成图的判读遵循一般的判读方法,最关键的是要注意“三看”:一看坐标,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二看比例,观察各能源构成的比例大小或数量多少;三看变化,观察总量的变化趋势和各能源构成在不同年份或不同区域的变化。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
该图展示了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图例不同阴影表示能源类型;图中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数值表示能源消费量,单位为百万吨油当量。换算为统一单位,便于对不同类型能源的消费量进行比较。将各个年份垂直方向上阴影区间与纵坐标数值对应,能够读出不同年份某类能源的消费量。通过读取某一年份各类能源消费量,能够得到该年份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状况。
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分析,世界能源体系逐渐形成了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四分天下”的格局。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新能源的消费量和占比稳步上升,能源低碳化、去碳化的趋势持续加强。当前,煤炭工业革命从高碳向清洁低碳转型、油气工业革命从常规油气向低成本非常规油气转型、能源工业革命从化石能源向无碳新能源转型、能源管理革命从单能利用向多能融合智慧化转型。
中国援建的瓜达尔港已竣工启用。中巴正在商讨修建一条连接新疆喀什与瓜达尔港的铁路以及一条与之并行的输油管道。
1.[区域认知]拟建的中巴石油运输线可能受哪些条件制约?
答案 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高寒、缺氧;巴基斯坦西部基础设施落后,民族关系复杂。
2.[综合思维]对于我国石油运输而言,从瓜达尔港到新疆喀什的石油管线对新疆的经济有何影响?
答案 促进新疆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边境贸易发展,促进中巴贸易通道形成,增强新疆及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活力;扩大新疆的国际、国内影响力,加强对外联系,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3.[区域认知]近年来,国际石油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石油资源面临哪些挑战?
答案 国内石油资源供给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国际油价波动影响大,抵御风险能力差;国际石油资源竞争激烈,进口来源单一,运输方式和通道单一;石油战略储备相对欠缺。
4.[综合思维]我国投资建设瓜达尔港,对保障我国石油安全有哪些作用?还有哪些措施可以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
答案 作用:拓展石油进口渠道,石油进口线路多元化;缩短中东石油运输距离;节约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有利于保障运输通道的安全。
措施:积极开发新能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增收燃油税;加强石油战略储备;石油输入途径多元化;加强地质勘探,努力开发本国油气资源。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且以海运为主。一般将流量大于均值的货流线称为显著流。下图示意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进口原油货流在八大区域的分布脆弱度(单位时间内港口最大货流量/货流总量)和集中度(某港口货流量/区域内所有港口货流总量)。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原油进口中( )
A.从南非进口的原油时间分配均匀
B.从东北亚进口原油货运线最集中
C.从欧洲进口的原油集中在少数港口
D.各货运线路上的原油运量差别较小
2.有利于保障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原油进口的措施是( )
①投资建设沿线的中小港口,降低集中度 ②投资核心港口,增加港口的原油货运量 ③开辟新的石油运输线路,降低显著流 ④加强海运船队管理,集中时间进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从南非进口原油的分布脆弱度较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进口的原油货流量大,时间分配较为集中,A错误。从东北亚进口原油的显著流占总流量比例较低,可见从东北亚进口原油货运线比较分散,B错误。从欧洲进口原油的集中度最高,即主要从少数港口进口原油为主,C正确。图示显著流占总流量的比例在图示地区的数值不同,同时图示地区的原油进口量没有具体的数值,无法判断各货运线路上的原油运量的差别,D错误。故选C。第2题,加强投资建设沿线的中小港口,通过潜力港口分担核心港口货流量,为我国进口原油提供更多航线选择,避免因货流过度集中而导致脆弱度高,可缩减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运输效率,①正确。我国进口原油海运网络货流分布格局不均衡,少数港口具有明显优势,投资核心港口会导致该港口泊位紧张、装卸货物不及时等,②错误。开辟新的石油运输线路,可减少因路线过度集中而导致脆弱度高的问题,同时也可降低显著流,从而缩减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运输效率,③正确。集中时间进口会导致港口因等待办理手续等造成港口、航线的拥堵,不利于保障原油的进口,④错误。故选B。
(2023·黑龙江大庆期末)我国不断推进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下图)。其中,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建设采用地下水封岩洞库方案,不同于地面大型储油罐。水封岩洞库位于地下数十米处,以天然岩体花岗岩为主要结构体,用人工水封系统将石油封存在地下。据此完成3~4题。
3.目前我国多数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①海运条件优越 ②国防安全的需要 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接近石油产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与地上油罐库相比,地下洞库( )
A.透气性、保温性好,火灾风险小
B.安全保障度高,有利于战时防备
C.储量大,运营和管理成本高
D.消耗地下水多,加剧水资源短缺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目的是确保国家石油安全,保证石油的不间断供给,平抑国内油价的异常波动。我国石油需求量大,储备基地石油来源主要靠进口,储备基地多选址于海运条件优越和接近消费市场的地区,①③正确;国防安全的需要和接近石油产区不是石油储备基地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②④错误。故选C。第4题,透气性好不利于存储石油,A错误;与地上油罐库相比,地下洞库安全性好,有利于战时防备,B正确;基地储量大小与建设规模有关,与建设形式(位置)关系不大,C错误;地下洞库对地下水消耗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B。
(2023·河南开封期末)下图示意2022年5月我国前十大原油供应国排名。读图完成1~2题。
1.2022年5月我国原油进口主要来自( )
A.东南亚 B.东欧
C.波斯湾地区 D.南美洲
2.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有( )
①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 ②加速研发石油替代产品 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⑤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2022年5月我国前十大原油供应国中有五个国家位于波斯湾地区,来自该地区的原油进口量最大,C正确。第2题,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能够保障我国国外石油的供给,保证石油安全,属于“开源”措施,①正确;加速研发石油替代产品,属于“开源”措施,②正确;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能够提高我国石油应急保障能力,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但不属于“开源”措施,③错误;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稳定石油进口,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属于“开源”措施,④正确;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能增加我国国内的石油供给,保障石油安全,属于“开源”措施,⑤正确。所以选B。
页岩油是油页岩在热加工时,其有机质受热分解后生成的产物,类似天然石油。随着需求扩大和常规油气资源的减少,页岩油成为美国石油资源的重要补充。在世界已探明的页岩油储量中,美国占有一半以上。近年来“水力压裂”技术的应用使得美国页岩油开采量大幅增加。据此完成3~4题。
3.与美国页岩油大量开采无关的是( )
A.缓解温室效应 B.政府大力支持
C.开采技术进步 D.国内市场广阔
4.页岩油大量开采将会使美国( )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B.提高能源安全
C.石油开采业衰落 D.促进可再生能源的研发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页岩油类似天然石油,页岩油的使用也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能缓解温室效应,故选A。第4题,随着需求扩大和常规油气资源的减少,页岩油成为美国石油资源的重要补充,页岩油大量开采将有利于美国提高能源安全,选B。页岩油类似天然石油,不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A错;页岩油只是美国石油资源的重要补充,不会导致石油开采业衰落,C错;页岩油属于非可再生能源,页岩油的大量开采满足了能源需求,会降低可再生能源研发的迫切性,D错。
(2023·河北石家庄期中)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岙山岛,其储备的石油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拉丁美洲和俄罗斯,且以中东地区为主。岙山岛有良好的深水岸线资源,可利用岸线约2.2 km。该基地是首批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之一,其他3个分别位于浙江宁波镇海、山东青岛和辽宁大连。下图为“岙山岛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首批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有2个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主要考虑的是( )
A.人工成本低 B.交通便利
C.市场需求量大 D.距产地近
6.岙山岛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丰富 B.土地成本低
C.装卸方便 D.技术水平高
7.岙山岛油库可与相距不远的镇海油库实现管网互联,这样做是为了( )
A.调配库存 B.扩大市场
C.控制油价 D.促进就业
答案 5.C 6.C 7.A
解析 第5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石油需求量大,消费市场广阔;人工成本并不低;其他地区也具备交通便利这一条件;长江三角洲与其他沿海地区距石油产地中东地区、拉丁美洲和俄罗斯无明显优势。C正确。第6题,劳动力丰富、土地成本低、技术水平高对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影响不大,由材料可知,岙山岛可利用岸线约2.2 km,岸线资源良好,便于石油装卸。C正确,A、B、D错误。第7题,管网同时具有储存和输送的功能,实现管网互联有利于库存之间相互调配;不能扩大市场;油价受市场需求影响;对就业影响不大。A正确。
(2023·湖北武汉月考)下图为“2001~2021年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8~10题。
8.2001~2021年我国煤炭对外依存度( )
A.一直高于天然气
B.一直低于石油
C.波动变化幅度大于石油
D.与天然气变化完全同步
9.能源对外依存度的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煤炭开采中的污染问题加重
B.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
C.社会经济发展受能源价格波动影响大
D.石油、天然气价格持续暴涨
10.为了保障能源安全,我国目前最需要( )
A.增加煤炭资源的开采量
B.加强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建设
C.加强石油储备工程体系建设
D.用新能源全面替代化石燃料
答案 8.B 9.C 10.C
解析 第8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2001年到2021年我国煤炭对外依存度一直低于10%,而石油对外依存度一直高于20%,因此可知,2001~2021年我国煤炭对外依存度一直低于石油,B正确。第9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波动上升,且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较高,说明我国能源进口量大,所以社会经济发展受能源价格波动影响大,C正确。第10题,为了保障能源安全,我国目前最需要加强石油储备工程体系建设,C正确。增加煤炭资源的开采量会污染环境,A错误。加强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建设只能够将能源跨区域调配,但是无法增加能源总量,B错误。用新能源全面代替化石燃料不现实,D错误。
(2021·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我国2007~2017年石油消耗总量和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100%)统计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时段我国石油( )
A.净进口量逐年攀升 B.生产量大幅提升
C.净进口量逐年下降 D.生产量大幅减少
12.为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加强石油综合利用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积极寻求新的进口通道 ④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1.A 12.C
解析 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100%,图中显示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石油消耗总量也是逐年上升,故可得出我国石油净进口量逐年攀升,A正确,C错误。图中反映石油消耗总量、对外依存度的关系,不能直接反映生产量的变化,更不能反映石油生产量大幅提升或者减少,B、D错误。第12题,要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就要减少石油净进口量。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可以减少石油的消耗,减少石油净进口量;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可以减少石油进口量,降低对外依存度。②④对。加强石油综合利用会加大对石油的需求量,积极寻求新的进口通道不能减少进口量,①③不对。故选C。
(2023·湖南长沙月考)2022年8月,我国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全面建成。该项目由齐鲁石化从排放源中分离并提纯二氧化碳,胜利油田把二氧化碳注入地层,增加了原油的流动性,利于难以驱动的原油开采,剩余的大部分二氧化碳被永久封存在地下。据此完成13~15题。
13.我国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全面建成,可促进齐鲁石化和胜利油田( )
A.生产能耗降低
B.产业一体化发展
C.生产流程简化
D.产品多样化经营
14.胜利油田利用二氧化碳注入油田地层驱油可( )
A.提高石油开采率
B.降低石油开采的成本
C.提高石油的品质
D.减少采油产生的污染
15.我国将加大力度实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化发展,其重要意义在于能够( )
①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降低能源消费价格 ④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13.B 14.A 15.C
解析 第13题,该项目由齐鲁石化捕集提供二氧化碳,并将其运送至胜利油田进行驱油封存,实现了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封存一体化应用,有利于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实现石油增产和碳减排双赢,B正确;该项目增加了对二氧化碳的处理利用,增加了生产能耗,A错误;石油开采生产流程比原来复杂,C错误;该项目只是提高了石油的开采率,不涉及对石油的加工,产品以原油为主,D错误。第14题,将二氧化碳注入油层,增加了原油的流动性,利于难以驱动的原油开采,从而提高石油开采率,A正确。第15题,该方案将二氧化碳注入地层,增加了原油的流动性,便于开采难以驱动的原油,较大幅度提高低品位资源开发利用率,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①正确;该方案可以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碳中和”和“碳达峰”目标的实现,④正确;石油为常规能源,并未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②错误;该项目的实施对能源消费价格影响不大,③错误。C正确。
兰郑长输油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交通便捷
C.市场需求量大 D.运营成本低
17.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
①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 ②有利于成品油安全、平稳、高效运输 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④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16.C 17.B
解析 第16题,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对成品油有庞大的市场需求,随着兰郑长管道工程南段的建设运营,郑州油库需要向河南、湖北、湖南多个省提供成品油,郑州油库的服务市场扩大,因此郑州油库扩建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量大, C符合题意。故选C。第17题,兰郑长管道的修建,有助于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有利于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有利于缓解东部能源消费紧张的状况,①正确。修建石油管线有利于成品油安全、平稳、高效运输,②正确。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能源需求量大且增加迅速,能源缺口较大,该石油管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③错误。该石油管线能够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使我国能源不完全依赖于海运,④正确。故选B。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我国石油进口逐年增加,石油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一般认为,当一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 49%是一个重要的风险“警戒线”。推进我国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建立必要的战略石油储备,积极参与国外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可以防止石油供应中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重大损失。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分布简图和近年来我国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变化图。
(1)分别概括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特点。(6分)
(2)简述我国石油产量和消费量的变化情况,并判断我国“石油安全”风险的高低。(6分)
(3)针对我国石油产销状况,试从立足国内考虑,指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措施。(6分)
答案 (1)①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衡;②石油资源北方多、南方少,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③天然气资源西部多、东部少,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青海、新疆等地。
(2)变化情况:2010~2018年石油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消费量不断增加,且消费量远大于产量,需求缺口逐渐增大。
风险:2010年以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于49%的警戒线,且呈上升趋势, “石油安全”风险较高。
(3)技术创新,稳定国内石油产量;推广节油技术,发展新能源,寻找替代能源,减少石油消耗;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增强抵御极端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