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大化改新的背景,理解大化改新的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及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读图,知道日本的地理位置,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假设你是高向玄理,面对当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状况,你会向圣德天皇提出哪些措施,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史密斯是留学生”的汉语与日语的差异,归纳日文的组成部分及哪些部分是对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总结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史料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近期日本援助汶川大地震这一新闻,以及日本学习中国先进文化走上封建化发展道路,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评价一个民族,树立科学的历史观。
通过了解日本大化改新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了解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伊斯兰的创立与阿拉伯国家建立的关系,体会到宗教对阿拉伯国家建立的强大凝聚作用。
2学情分析
如何评价一个民族或国家过于偏激、不全面,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要求老师正确引导学生,加强对日本历史的了解,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和学会多角度评价一个国家。对于刚接触世界史的初中生来说,阿拉伯国家似乎离他们很远,须使用地图和建立地理概念,尽量使用一些他们熟悉的地名或人名、故事来解释以及创设情境。
3
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的内容
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
教学难点:伊斯兰教的创立与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4教学过程
导入:你对日本这个国家或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族有什么想法?(可恨,可恶,痛恨。。。)请大家听我念一段材料,听完后再谈谈你的看法。“日本政府为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地震灾区提供了8个“利民工程”援助项目,无偿援助金额达135万美元,日本首相表示汶川大地震也牵动着日本国民的心。”从这里可以看出你们说日本的坏,是过去了的历史,虽然要铭记但不能记仇,毕竟屠杀中国居民的是他们的先辈,而不是现在的他们。了解过去我们才能理解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古代,看看古代的日本及阿拉伯的历史。日本情况做概略介绍)日本位于亚洲东北部,是西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其领土同我国大陆最近处仅相隔400余海里,同台湾岛更仅相隔100多海里,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列岛很早就有居民活动。公元前1世纪前后,日本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初,大和国统一日本,国王最初称“大王”,以后称“天皇”。居民被编入各种不同的“部”里,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称为“部民”。部民没有人身自由,地位近似于奴隶。7世纪中叶,日本由大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实行专制统治,各种矛盾空前激化,大和的统治出现严重危机。大化改新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6第一段大字,了解大化改新这一历史名词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大化改新的时间、组织者、目的、名称由来等基本内容,教会学生善于抓住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掌握历史史实的方法)
㈡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材P16第二段大字,要求学生从三方面归纳大化改新的内容,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作如下板书,并要求学生在教材相应地方写上编号)
1.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
2.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3.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结过程中,教师要对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地方给予适当点拨说明,帮助学生弄清其真实含义。如土地和部民制度改革有什么作用?“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是咋回事?行政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教师启发提问:大化改新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引导学生探究大化改新的意义)㈢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讲解,进行总结)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教师激发思考,组织探究活动)1.7世纪中叶的日本通过一次成功的改革,克服了统治危机,实现了国家的跨越发展,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探究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可重点借助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去应证:指导学生看教材有关图片:《片假名》《平假名》《日语短文》,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认识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字的重大影响)(教师概略介绍)10世纪中期以后,日本发展又有新变化,班田制经济逐渐被封建庄园经济取代,武士集团开始形成。到1192年,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直到明治维新结束。(教师综述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日本是完成封建化进程的方式途径,那么西亚的阿拉伯又是怎样建国和完成封建化的呢?我们接着看第二个问题。(教师板书第二子目)
二、阿拉伯的兴起(教师引导过渡)谈到阿拉伯,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会想到很多与之有关的事情,如:世界文学名著《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芝麻开门的故事、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常提到的大食国、伊斯兰教等(也可由学生自己列举,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学习兴趣),而跟阿拉伯国家兴起关系密切的应是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教师板书第一个小标题,过渡讲伊斯兰教的创立)㈠伊斯兰教的创立(教师设问过渡)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创立的?兴起于哪一地区?创始人是谁?基本教义是什么?它跟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有何关系?下面我们逐一探究。先看产生的社会背景,即6-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社会形势。(教师板书)
1.创立背景(外族入侵,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动荡,经济萧条)(教师概略介绍)6世纪以后,阿拉伯社会氏族制度解体,奴隶制度逐渐发展起来。由于外族入侵,阿拉伯人经营东西方中介贸易的商路从红海逐渐转移到波斯湾和两河流域,导致阿拉伯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统一国家,抵御外侮,恢复商路,成了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建立强大的国家必须团结阿拉伯民族,要团结整个阿拉伯民族,一个重要方面就要使阿拉伯人在同一种信仰之下统一起来,一神教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
2.宗教创立
(1)7世纪初,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本目内容可由教师指导学生按如下程序展开完成:
⑴指导阅读教材P17第一段大字,要求学生把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创立者和兴起地区等基本要素勾画在书上,并记住。
⑵结合教材小字,教师概略介绍穆罕默德其人及创立伊斯兰教的简单经过。
㈡政教合一政权的建立(6
( http: / / www.21cnjy.com )22年,麦地那)本目主要由教师概略讲解,学习中应抓住如下两方面:⑴弄清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政权以及实现半岛统一的简单过程。(3)理解阿拉伯国家为什么是政教合一政权的国家。
㈢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国家兴起的作用(教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织学生讨论,并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得出如下结论)一神教教伊斯兰教适应阿拉伯半岛统一需要而诞生,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各部落迅速走向统一,并建立起统一的、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在国家和民族统一中起过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客观看待宗教的作用。(教师结合小字概略介绍阿拉伯的发展情况)阿拉伯半岛统一后,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哈里发以“圣战”为号召向外扩张,建立了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向封建社会的转化。(学完“阿拉伯兴起”一目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最后师生一道按时间先后总结梳理如下要点,并板书)7世纪初,创立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622年,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国家;630年,兵临麦加城,迫使麦加贵族皈依伊斯兰教。课堂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中古的日本与阿拉伯国家。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完成了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阿拉伯在也在向外扩张过程中实现了向封建社会的转化。大家重点掌握日本大化改新(时间、组织者、内容和作用)、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地点、创立者)和阿拉伯政教合一国家的建立(时间、地点、建立)
【课堂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中古的日本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阿拉伯国家。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完成了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阿拉伯在也在向外扩张过程中实现了向封建社会的转化。大家重点掌握日本大化改新(时间、组织者、内容和作用)、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地点、创立者)和阿拉伯政教合一国家的建立(时间、地点、建立者)
【教学反思】大化改新和伊斯兰教是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古代史上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各类考试考查出现的频率比较较高。课时详解划分了日本大化改新和阿拉伯兴起两个学点,学点一分别设置了一个例题、变式题,学点二分别设置了两个例题、变式题,均从近几年的中考题中选取,应该作为精讲的题目。精析精练抓住本课的重点、难点,把大化改新的内容、作用及伊斯兰教的兴起和穆罕默德的活动作为本课的两个重点,针对两个重点。
【练习】
1、大和朝廷统治出现危机是在()
A.公元前8世纪B.公元前7世纪中叶C.7世纪中叶D.8世纪中叶
2、在日本大化改新前,日本专权的是()
A.孝德天皇B.苏我氏父子C.高向玄理D.中大兄皇子
3、孝德天皇即位时间是在()
A.645年B.646年C.647年D.676年
4、日本进行大化改新是效仿当时的()
A.罗马B.朝鲜C.雅典D.隋唐
5、有关“大化改新”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实行“班田收授法”B.实行租庸调制
C.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D.实行中央集权和世袭制度
6、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A.大和统一B.改年号为大化C.大化改新D.明治维新
7、日本标音字母——假名主要借鉴了()
①汉字的偏旁②汉字的部首③汉字的草书④汉字的楷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8、阿拉伯半岛氏族制度解体,奴隶制逐渐发展起来是在()
A.6世纪后B.7世纪前期C.7世纪中叶D.7世纪末
9、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
A.释迦牟尼B.耶稣C.穆罕默德D.乔达摩 悉达多
10、伊斯兰教的创立触犯了下列哪一地区贵族的利益()
A.麦地那B.麦加C.波斯D.耶路撒冷
11、伊斯兰教建立政教合一政权是在()
A.麦加B.麦地那C.伊斯坦布尔D.耶路撒冷
12、穆罕默德建立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是在()
A.646年B.620年C.622年D.630年
13、穆罕默德确定的伊斯兰教圣地是在()
A.麦加B.麦地那C.伊斯坦布尔D.耶路撒冷
14、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大体完成是在()
A.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B.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C.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D.穆罕默德去世时
15、麦加贵族承认穆罕默德为“先知”是在()
A.622年B.630年C.632年D.646年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
16、任用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的国家是()A.EgyptB.JapanC.GreeceD.Rome
17、大化改新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皇子的英勇B.掌权的大贵族已不得人心
C.改革派势力强大D.奴隶制已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
18、“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个特点()
A.凶恶残暴B.善于学习C.忧患意识D.记忆力差
19、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大化改新后,天皇成为了政治中心
B.大化改新把日本推到了奴隶社会的顶峰
C.有才能的人都有机会入朝为官
D.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20、公元6世纪后,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有()
①统一国家②抵御外侮③恢复商路④创立宗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1、有人说,日本历来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你知道在中古时期其效仿我国进行的改革是()
A.明治维新B.查理 马特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大化改新
22、见右图,图示反映了构成日本文字体系的有()
①平假名②片假名③汉字④拉丁语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3、如果一位生活在唐朝时期的僧人,在649年东渡到达日本,他带回来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当时的日本叫大和民族B.当时的日本正处在奴隶社会
C.当时的日本正由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专权D.当时的日本已经土地归国家所有
24、下图中的城市,是伊斯兰教创始人诞生的地点,又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此城市是()
A.麦地那B.麦加C.耶路撒冷D.也门
25、小明的爸爸信仰伊斯兰教,他说622年是为伊斯兰教的元年,请你帮小明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是()
A.这一年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B.这一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C.这一年穆罕默德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
D.这一年阿拉伯半岛已经基本统一
26、公元6世纪以后,造成阿拉伯社会动荡、经济萧条的原因有()
①外族不断入侵②阿伯人的商路从红海逐渐转移到波斯湾和两河流域③各部落间争战不休④氏族制度解体,奴隶制发展起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7、穆罕默德的历史功绩在于()
①创立伊斯兰教②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③使阿拉伯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④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A.①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③④
28、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①大化改新②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③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④阿拉伯半岛已经基本统一()
A.①②③B.③②①④C.②③④①D.④③②①
29、(2006年南京市)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一改革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是()
A.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D.国家向农民收取赋税
30、(2006年攀枝花市)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大和统一日本B.大化改新C.幕府统治建立D.明治维新
31、(2005年广丰市)公元7世纪时,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仿效的是()
A.中国隋唐制度B.中国明清制度C.希腊共和制度D.罗马元首制
32、(2005年宜昌市)622年,被确立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是因为这一年()
A.穆罕默德出家隐修B.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C.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D.穆罕默德病逝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役;农民必须向国家交土产(调)。男子还必须服兵役,兵器本人自备,军权归属中央。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什么改革的规定?请各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两项内容。(2)这是哪个国家进行的改革。时间是在何时,当时的人物是谁?
(3)此次改革的内容还有哪些,请你再列举出来。
(4)此次改革是效法哪个国家的制度?改革有何意义?从这次改革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伊斯兰都在麦加的科里希特族的男女间传播开来。科里希贵族把那批属于自己管辖的伊斯兰教徒关在监牢里,并尽量引诱他们脱离伊斯兰教。
材料二穆罕默德命令他拉信徒配备起来,交准备为出征所需的一切东西,后来,他告诉他们要进军麦加,并命令他们认真准备。
请回答:
(1)伊斯兰教是在什么时间由谁在哪里创立的?
(2)材料一说明伊斯兰教开始在麦加传播的时候遭遇怎样?麦加的科里希特贵族为什么那样对待伊斯兰教?
(3)面对着麦加的科里希特贵族的迫害,穆罕默德采取了什么措施?
(4)穆罕默德进军麦加是在哪一年?结果如何?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材料二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
请回答:
(1)面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这种时局,在日本和阿拉伯半岛分别涌现出了哪两位人物力挽狂澜,解决了危机?
(2)这两位历史人物解决上述矛盾的主要途径有什么不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作业】一课一练第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