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4 14:4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亵渎(xiè) 劫掠(jué) 积攒(zǎn) 自惭形秽(huì)
B.恍若(guǎng) 广袤(mào) 困厄(è) 附庸风雅(yōng)
C.瞥见(piē) 宽宥(yòu) 麾下(huī) 金戈铁马(gē)
D.惊骇(hài) 箴言(zhèn) 矗立(zhù) 鸠占鹊巢(ji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粗犷 家具城 彬彬有理 荡然无存
B.脉搏 名信片 再接再厉 脱颖而出
C.箱箧 口头禅 随机迎变 一意孤行
D.追溯 座右铭 断章取义 言行相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近日,全国各地的航天开放日、知识竞赛、科普讲堂等各类线上线下活动 。航天日期间的科普氛围显得格外浓厚,人们为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
今年“中国航天日”以“航天点亮梦想”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宣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理想信念,以中国梦托举航天梦,努力实现更多人筑梦逐梦的磅礴力量。
( )我们钟爱航天,还在于航天人为如何追寻梦想“打了个样”,激励更多人为实现个人理想努力奋斗,不断抵达人生新的高度。即使锚定的目标如月背之暗、火星之远、银河之深,依靠科学、尊重规律,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我们也能像航天人一样“上九天搅月”,在 中开拓前进、在 中创造业绩,打通阻碍成功的关卡,更好实现人生的梦想。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26日,有删改)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精彩纷呈 兴高采烈 劈波斩浪 艰难险阻
B.精妙绝伦 欢欣鼓舞 乘风破浪 艰难险阻
C.精彩纷呈 欢欣鼓舞 劈波斩浪 攻坚克难
D.精妙绝伦 兴高采烈 乘风破浪 攻坚克难
5.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努力实现更多人筑梦逐梦的磅礴力量。
B.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激发汇聚更多人逐梦筑梦的磅礴力量。
C.以中国梦托举航天梦,激发汇聚更多人筑梦逐梦的磅礴力量。
D.以中国梦托举航天梦,努力实现更多人逐梦筑梦的磅礴力量。
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航天梦想既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也是全世界人民的伟大梦想。
B.航天事业是一项需要接续奋斗的事业,也是一趟传递梦想的征程。
C.月球探测任务科学研究取得了新进展,轨道器与月球车刷新纪录。
D.2007年10月24日,第一颗探月卫星顺利抵达了月球并实现绕月。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行动方案》,推动川渝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B.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
C.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植物学家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D. 学校通过打造红色教学点、推出红色研学线路、开展党建活动……等措施,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7.古诗文默写填空
(1)古人对“月”情有独钟。由杜子美《月夜忆舍弟》中“_____,____”可知“月”能抒发思乡怀亲之情。
(2)《长沙过贾谊宅》中表面怜君,同时也表达了自怜之意的诗句是: 。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的句子是: 。
(4)《商山早行》中运用典故含蓄地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8.下面对《艾青诗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艾青的诗歌中选用了丰富的意象,有的带上了诗人独有的气质,如“土地”“太阳”等。
B.在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诗坦诚地告诉我们:“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还要亲密。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D.诗人在《礁石》一诗中借咏礁石而咏人抒怀。伤痕累累的礁石依然“含着微笑/看着大海……”,象征着人们坚忍不拔、乐观自信的精神。
9.九年级(10)班的同学们正在开展以“做自信、自强的少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本次探究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仿照示例补充活动形式。
示例自信、自强人物图片展
形式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古典诗词中不乏表现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风骨的诗句,请你写出两句。
(4)自信、自强的精神其实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的。小康很热爱篮球运动,但是他几次报名参加学校篮球队都因身材过于瘦小被拒绝。小康很苦恼,情绪低沉。请你引用一两句名言劝劝小康,使他振作起来。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0.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_______、______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我们学过的杜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异曲同工之妙。
1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从打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二)阅读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祥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2、选文第②段中,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
13、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14、说说第②段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15、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飞速发展,考古资料得以大量积累,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体系基本建立,多学科合作日益深入,各种专题研究广泛展开。“考古写史”在中国已经取得巨大成就,获得诸多具有突破性和填补空白意义的成绩,中国考古学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在上古史构建方面展现了广阔前景。
从考古发现来看,考古学提供了传统历史学不可想象的新发现、新材科,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古代物质文化面貌、古人日常生产生活状态以及各地的文明化进程等,如不同区域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聚落遗址、大型公共建筑、大型墓葬、水利设施、手工业作坊,以及象征王权、神权、军权和复杂礼制出现的精美玉器、陶器、漆器、象牙器等。
从重构上古史体系角度看,20世纪70—80年代,夏鼐、苏秉琦等系统地构建了新石器与夏商周三代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时空框架体系。苏秉琦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基础上提出“满天星斗”“多元一体”和“古国一方国帝国”等关于中国上古史的历史叙述体系。严文明提出“重瓣花朵”模式,在承认多区域文化共存的文化多元性的同时,强调中原文化区“联系各文化区的核心作用”。张光直认为各地区文化多元发展并通过彼此之间的密切交流而形成一个“中国相互作用圈”。
从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到殷墟考古学文化、周代考古学文化,考古学不仅展现了不同于传统文献记载的这一时期文化、科技、礼制等众多方面从发展到成熟的历史脉络,而且填补了诸多传统历史学的空白,如四川的三星堆——金沙文化、江西的吴城文化、两周时期的曾国与中山国历史,等等。
这些成果证明考古学完全有能力担当重写中国上古史的重任,并且已经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上古史叙述与解释体系,超越了传统的具有传说性质的三皇五帝体系和存在争议的夏商周三代古史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学界一直存在着“证经补史”的传统史学思路,试图将考古学文化体系纳入三皇五帝的古史框架体系之中,似乎中国考古学如果没有发现并证明三皇五帝与夏商周,就没有价值和意义,但研究实践告诉我们:这种传统治史思路影响了中国考古学的视野和思维方式,限制了考古学在重构中国上古史中的作用。比如,考古发现与研究显示,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在东亚地区的文明形成与发展中占据了关键性地位,奠定了中国独特的礼乐文化传统的基础,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世界性的标志意义,尽管二里头遗址是否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都所在地,在学术界仍有争议。我们对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应该开展扎实的田野工作并展开全方位的考古学研究与阐释,而不是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它是否是文献记载中的“夏”,并为此争论不休。
(摘编自徐良高《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古学者对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更侧重发掘能体现古代物质文化面貌的大型遗址。
B.考古发现可以为有文献记载的历史提供参考、印证和补充,让历史的内涵更丰富。
C.考古证明,“证经补史”的传统史学思路,很难为中国上古史提供叙述与解释体系。
D.二里头遗址是否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都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开展更为扎实的研究。
1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宗明义,然后从不同角度论述中国考古学能担当重写中国上古史的重任。
B.文章在展开论述时,注重将传统历史学作为参照,用以凸显考古学的独特价值。
C.第二段和第四段列举诸多考古发现,是为了证明考古学具有延伸历史轴线的功能。
D.第三段介绍多种学术观点,展示了考古学在上古史体系构建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土的精美玉器、陶器、漆器、象牙器等,能为其所属时期的文明化进程提供佐证。
B.中国考古学的众多研究成果证明,“三皇五帝”只是神话传说,而非实有其人。
C.在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中,已经发现了有关中华文明礼乐文化的信息。
D.“考古写史”立足于考古发现,与以文献为本位的“证经补史”研究路径不同。
(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各题。
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这句话提醒我们要让文化遗产绽放时代新韵、焕发蓬勃生机,需要持续加大力度,做好保护、传承、利用的大文章。
②文化遗产,保护好是第一位的。敦煌莫高窟,这座屹立于戈壁大漠深处的艺术宝库,历经千年风沙侵蚀,却依然散发着迷人魅力。鲜为人知的是,身处恶劣环境中的莫高窟,也面临着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所幸,敦煌研究院开展自动化监测工作,借助先进的环境监测系统,从细微的壁画塑像病害到洞窟温湿度变化,再到风沙、洪水等自然灾害,各项数据指标都能被精准掌握。这一科技助力的保护举措,为莫高窟的“对症下药”式保护提供了重要帮助。强化系统保护,应用科技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才能有效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延续性。保护好文化遗产,就是守护人类文明的根脉,让历史的记忆永不褪色。
③仅止于保护并不能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还需创新性传承。要坚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故宫,作为世界上访客最多的博物馆,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窗口。它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古建筑群,更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积极探索创新传承方式。2024 年 5 月 1 日,其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在香港首演,利用增强现实(AR)、沉浸式舞美等新技术,让展柜里的文物“活”起来,登上舞台与观众对话。此外,《故宫的时节》视频课,让孩子们在手工制作中知时节、通古今;《故宫日历》融合虚拟现实,打造“纸上博物馆”贴近观众。这些举措,深挖历史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将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生动呈现,让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认识认同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让文化瑰宝在代代相传中熠熠生辉。创新传承文化遗产,能够让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④此外,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还可以合理利用。河北省滦平县巴克什营镇花楼沟村,过去村民多外出务工,而如今,借助金山岭长城这张“金名片”,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摄影村”。随着摄影爱好者和自驾游旅客的增多,村民纷纷回村创业。目前,村里已发展民宿100余家,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余人次,带动700余村民就业。这一成功范例表明,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并非将其束之高阁,而是推动保护与利用相得益彰。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能让其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⑤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科技为保护赋能,让创新为传承添彩,让合理利用为发展助力。如此,方能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呈现更加夺目的光彩。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0.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引用总书记的话阐明了要让文化遗产绽放时代新韵、焕发蓬勃生机的原因。
B.第②段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强调新科技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关键要素。
C.第③段中指出“推出视频课”“融合虚拟现实日历”都是创新性传承文化遗产的方式。
D.第④段举“摄影村”的例子证明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21.文化遗产保护中“保持原貌”和“创新发展”互相矛盾吗?请结合本文或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五)阅读《浒湾》,完成各题。
浒湾
①从浒湾镇古河埠的石阶数起,每一块石阶都是明清雕刻的书版,镌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岂止这些码头的石阶,踏入浒湾古镇的街道,幽深闾巷的每一块条石,建筑物上的每一片青瓦、每一块墙砖,都是浒湾曾经的雕版,铺展和堆摞着他们印制的匠心。
②我在古镇的小巷里遭遇到一个石拱门,上书四字“藻丽嫏嬛(láng huán)”,此门竟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然,与它一起保护的是“浒湾书坊建筑群”。“藻丽嫏嬛”是什么意思?弄得这小镇一派儒雅神秘。“嫏嬛”指的是天帝藏书之所,“藻丽”指的是华丽的文词。也就是,这地方,这浒湾,是天上珍藏仙书美文的神境。难怪了!
③多么美好的形容,不就是一些印书的作坊吗?据说还有一个被损毁的石拱门,上刻“籍著中华”四字,这也就明白了,原来,这里刻印的书籍,就是在赓续中华文脉,记录民族智慧。
④房子已老,但街巷未废,烟火尚盛;人虽已逝,但书籍仍在,雕版亦存。在中国印刷博物馆浒湾书铺街分馆,我看到了许多宋、明、清时代的雕版,也看到了各种雕刻和印制的工具。那些雕版精致,每一块不仅仅是印刷的木版,更是精美的艺术品。不久前,浒湾古镇书铺街的居民左新模,翻修老宅天井时,意外发现了十二块清代的木刻雕版。而这条街上的洪寿云家珍藏的三块清代印花木刻雕版,和徐冬荣家的一块两截木刻雕版,也被相继发现。左新模家的十二块印刷雕版,藏在他家的天井木梁上,雕版有《易经》《康熙字典》《礼记》《诗经》等内容。想必主人当年是太喜欢这些雕版和它的内容,才藏之梁上。它们作为家族事业曾经荣耀的见证,作为传家宝,被悄悄保存下来,给人们留下美好的记忆。
⑤浒湾的兴盛得益于它临抚河水利之便,得益于它曾是才子之乡,有众多的文化人特别是士人的加持。人们识书识字,识书的价值、书的流通环节,以及复杂的雕刻、印刷、装订工艺,这是文化鼎盛时期的一个标志。浒湾港口在当时以水运为主的时代,千帆林立,书籍成山,墨香弥漫,灯火通明。浒湾被称为“小上海”“不夜城”足有几百年。赣东小镇浒湾成为全国的出版印刷中心之一,与武汉、北京这样的大都市齐享盛名。
⑥当今水运衰微,浒湾码头看不出当年繁盛的景象,但抚河边仍有三个古码头、四个明清古漕仓遗址,让人们想象曾经的辉煌。如今,阳光下的街石依旧锃亮如银器,这种醉人的光泽是时间的磨痕与包浆。车辙像是遥远岁月细流的凹槽,里面盛满了独轮车负重艰难转动的吱呀声,牵引着人们的思绪飞回到耀眼年代的巅峰盛况:一个个的山房,一个个的客栈,一条条的排门商铺,印刷、批发、转运,代表着中华智慧的纸书典籍就此从这个赣东小镇出发,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
⑦古镇里,有的建筑正在加紧修复,里面的石板、木料、砖瓦,多是古旧之物,以达到整旧如旧。有的文保单位里,住着人家,大多是老人。这些房屋虽然采光普遍不好,甚至有些阴暗,有些杂乱,但院子里依然阳光明亮。街边,小孩坐在古老的山房门槛上晒着太阳,玩着游戏,炊烟正在小巷里氤氲,卖油面的店铺里挤满了食客。打盹的老头,晾衣的老妪,奔跑的小狗,人们悠闲地洗衣、聊天、买卖。偶尔会从深宅大院里冲出一棵老樟树,犹如古镇精魂,守护着这里的人们。
⑧在古镇,行走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多少有些穿越感。但生活就是这样,和谐于古老和现代的交融中,这就是金溪众多古村镇的现实,也是浒湾的现实。徜徉在车辙深深的石板路上,真不知今夕何夕。在金溪县境内,总共保存有格局完整的古村落一百二十八个,其中国保单位三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七个,中国传统村落四十二个,省级传统村落三十一个,保留明清古建筑多达一万多栋,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它被称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而浒湾名列其中,且格外耀眼。
⑨京兆世家、两仪堂、三让堂、善成堂、文盛堂、大文堂、敦仁堂、红杏山房、渔古山房、旧学山房、漱石山房,有些字体如“漱石山房”故意变形,更多则敦厚朴素。这些曾经响当当的堂号,传播和保存了我们中华文化的焮(xìn)天火种,承续了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⑩书铺街的东口,有一“洗墨池”遗址,池边曾有乾隆壬寅年所立“聚墨”石碑,字体遒劲豪迈。墨池约一亩,相传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手迹。虽石碑无存,但浒湾人蘸尽四海之墨、印尽天下之书的自豪与雄心仍在古镇萦绕飞扬,久不能去。聚墨也许说的是一种罕见的宝玉,但形容浒湾也很贴切,它不仅仅是浩瀚墨卷、皇皇典藏的出版之地,也是光颜巍巍、威神无极的文化圣地。
天上有嫏嬛,地上有浒湾。
(取材于陈应松同名文章)
22.本文写作者游历浒湾镇的见闻和感受。阅读文章,填写下面的表格。
所至 小巷石拱门 中国印刷博物馆浒湾书铺街分馆 码头 街巷 ①
所见 “藻丽嫏嬛” ②、 各种工具 古码头、 古漕仓 人、院子、店铺、山房、堂号等 墨池、 石碑
所感 文化氛围浓厚,人们的生活③
2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天上有嫏嬛,地上有浒湾”的理解。
三、写作
25.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顺义好风气”是顺义区近年来推动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旨在通过凡人善举、志愿服务、文明公约等弘扬社会正能量。在顺义,凡人善举正如一条条清澈的溪流悄悄 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最终汇聚成促进城市发展的磅礴力量。村镇的“光荣榜”见证着 文明的传递,社区的“好人长廊”讲述着志愿服务的动人故事,校园“好人好事角”记 录着少年间互助的微光。请以“顺义好风气”为题,讲述那些照亮生活的文明之光,写下你眼中的温暖与感动。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科技不仅是冰冷的代码与精密的零件,更是充满温度的生活见证。一次智能手环记录下的晨跑数据,一场与AI 助手关于梦想的对话,或是因过度依赖导航而迷路的小 插曲……这些真实鲜活的片段,都藏着人与科技共处的独特故事。用细腻的笔触描 绘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日常,用深刻的思考叩问未来生活的模样……让你的文字成 为这个智能时代的生动注脚。请调动你的联想和想象,以“科技与我”为题写一个小故事。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出现学校的真实校名、师生姓名等。
答案
1.C 2.D 3.C 4.B 5.B 6.D 7.(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4)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8.C 9.(1)青春在拼搏中闪光
(2)形式一:自信、自强故事讨论会 形式二:自信、自强诗词朗诵赛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0、视觉、听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1、这两句诗运用融情于景(寄情于景、移情于景、间接抒情)的手法,国人阳全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更融人了感情。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诗人眼中,今晚(白露)以后霜更白了;本来到处一样明亮的月亮,可偏是故乡最为明亮。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入了浓厚的主观感受,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景随情变,让人动容,因而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12、针对“做工苦”提出“要乐业”的观点。
13、第一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
第二问示例:①举例论证:举两等苦人的例子,论述“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的道理。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论证“乐业的重要性”。
③对比论证:先从反面论述心境不好,什么事都苦;再从正面阐述什么职业都有乐趣。
14、采用对话方式亲切平易,如话家常,便于交流,容易产生共鸣。
15、不畏劳苦;要善于在劳苦中寻找快乐;要全身心投入到职业中,在奋斗中增加快乐的分量;干一行爱一行,以此为乐等。
16.C 17.C 18.B
19、文化遗产绽放时代新韵、焕发蓬勃生机,需要持续加大力度,做好保护、传承、利用的大文章。
20、B
21.答案示例一:二者不矛盾,二者相辅相成。“保持原貌” 是根基,可以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创新发展”是动力,可以让文化遗产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 ,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中发挥更大作用。
答案示例二:有的地方为发展旅游经济,将古镇的原住民迁离,对古建筑进行“翻新”,如将木墙改为玻璃幕墙等,引入连锁餐饮、网红打卡点等现代商业形态,这些行为破坏了原有的历史文化遗迹的底蕴,所以我认为要保持原貌就不应该创新发展,二者矛盾。
22.示例:①书铺街东口/“洗墨池”遗址 ②雕版 ③悠闲
23.示例:“林立”“成山”“弥漫”“通明”,以船多、书多、墨香飘散、灯火明亮写出码头热闹繁盛、出版印刷业繁荣辉煌,表现作者对文化鼎盛时期的浒湾的赞叹。
24.示例:“嫏嬛”是天帝藏书之所,“浒湾”像天上珍藏仙书美文的神境,是中国古代的出版印刷中心。“浒湾”文化底蕴丰厚,极具文化价值,传播保存中华文化火种、承续文化基因,在作者心中有极高地位。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