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皇帝的新装
◎文化自信:了解安徒生的优秀童话故事,开阔文化视野,增强对我国优秀童话的热爱。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了解童话的文体知识。
◎思维能力:迅速浏览全文,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深入理解课文,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刺意蕴和现实意义。(重点、难点)
◎审美创造: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故事中描写人物的语段的精彩。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相信同学们已经接触过不少童话故事。童话,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带给我们思想的启迪。今天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一起来感受童话的魅力。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炫耀”“骇人听闻”“随声附和”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影响巨大。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背景链接
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是安徒生最著名的童话之一。当时的丹麦人民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生活极为贫困,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将西班牙的一则民间故事改编成了《皇帝的新装》,把批判的锋芒直指统治阶级,无情地嘲讽了贵族阶层的愚昧无知、虚荣腐败、丑恶行径,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病态。
◎文体知识
童 话
童话是一种儿童文学体裁。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往往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乃至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拥有人的思想感情,使之人格化。它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2.目标任务二:速读课文,抓纲拎要
◎指导速读方法。课文围绕“皇帝的新装”展开了一段荒诞离奇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抓纲拎要。这篇童话全文约2700字,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在7分钟内读完全文。
阅读时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课文中依次出现了哪些人物?
(2)这是一件怎样的“新装”?
(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故事。
◎检测速读效果。
(1)课文中依次出现了哪些人物?
皇帝、骗子、老大臣、诚实的官员、随员、骑士、典礼官、内臣、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老百姓、小孩子。
(2)这是一件怎样的“新装”?请分别用以上人物的语言来回答。
骗子:“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皇帝、随员:“美极了!”
老大臣、诚实的官员、骑士、典礼官、内臣:“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老百姓:“真是漂亮!”
小孩子:“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
(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故事。
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骗着穿不存在的衣服举行游行大典,最后被一个小孩子揭穿谎言。
3.目标任务三:梳理情节,复述故事
◎说说文中出现的人物与题目关键词“新装”的关系,梳理故事情节,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参考答案] ①爱新装 ②骗子 ③小孩揭新装
◎我们已经梳理概括了具体的故事情节,接下来请同学们试着把整个故事复述一遍。
有位皇帝酷爱新衣。一天,两个骗子说能做出理想的衣服,不但美丽,而且神奇:任何愚蠢或不称职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诚实的老大臣、官员和皇帝自己都去看了这件新衣服,虽然他们什么也没看到,但担心被人说愚蠢、不称职,都撒谎说衣服美极了。后来,皇帝就穿着这件不存在的衣服上街举行游行大典,老百姓也都夸赞衣服好看,只有一个小孩说出了实话——“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
第2课时
1.目标任务一:美读“精要”,品赏人物
上节课,我们阅读了《皇帝的新装》。这个荒诞离奇的故事中,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人物是谁?分角色朗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语句,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中是如何描写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情节进行分析。
①昏庸无能,骄奢淫逸。从开头为了新装不惜花掉所有的钱、没有其他兴趣、换衣次数极多三个方面体现。
②愚蠢透顶。从两个骗子投其所好,致使皇帝上当受骗可以看出。
③自欺欺人。皇帝明明没有看到衣料,但怕别人说他愚蠢或不称职,便极力称赞骗子织的衣料,并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授予他们勋章。穿新装的时候,明明什么也没穿,还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打量他的美丽新装。
④虚伪至极。在参加游行大典时,他听到小孩子说了真话,十分恐慌,但他仍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慌张。
◎在文中寻找老大臣、官员、民众、小孩子等人看新衣时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分析人物特点,完成表格。
人物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人物特点
老大臣 愿上帝可怜我吧!……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 虚伪愚昧、阿谀奉承
官员 我并不愚蠢啊!…… 是的,那真是太美了!
民众 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 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胆小怕事、人云亦云
小孩子 —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 纯洁天真、无所顾忌
2.目标任务二:研析写法,会读童话
◎“夸张”是童话的艺术特点之一,请找出课文中运用夸张的语句,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夸张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人物 皇帝:酷爱穿着打扮到了“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地步,正是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的写照。
骗子:夸张的言行,呈现了他们狡猾、贪婪的本性。
老大臣等官员:看了又看,仍看不见布料,却极力夸赞,表现了他们的虚伪和自欺欺人。
情节 皇帝一丝不挂地在大街上游行这样夸张的情节,暴露了皇帝的愚昧昏庸,极具讽刺性,也讽刺了促成这次“裸行”的所有人。
环境 当皇帝在游行的时候,全城人都称赞这件新衣,避免被认为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作者营造了极其荒诞的环境氛围,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怎样理解这篇童话的夸张和想象?
夸张而又合理的想象是本文的一个鲜明特点。开头一段写皇帝酷爱穿着打扮,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地步。接着写骗子们声称新衣有“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一神奇的特性。于是,上至皇帝大臣,下至观看游行的老百姓都异口同声、自欺欺人,称赞皇帝的“新装”。想象看似夸张,其实又很合理。
由此可以看出,想象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有生活的真实;而夸张是渗透在想象之中的,它可以凸显故事的主题,更鲜明地暴露对象的本质,加强艺术的感染力。作者成功地运用夸张和想象,绘出了一幅自欺欺人的群丑图。
3.目标任务三:探究原因,领悟主旨
◎所谓的“新装”根本不存在,但人们都不敢说自己看不见,这是为什么?
这里的原因可分为两层:①在故事里,人们都害怕说出新衣不存在会导致自己被当作傻瓜,因此都装作看见了新衣,这是一层原因;②深层原因则是,统治者的愚蠢、虚荣,使得他们看不见也不愿意承认真相,而在他们的统治下,整个社会也都染上了这种装腔作势、无视真实的毛病。
◎篇末由一个小孩子来说出真相有什么深意?
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社会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表明小孩子既天真又大胆、率真,从一个侧面反衬了成年人的自私和虚伪。这一笔,使故事情节陡转,深刻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题,增强了童话的讽刺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小孩揭穿骗局后,为何皇帝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因为统治者没有勇气承认真相,他仍然装模作样,与敢说真话的小孩形成对比,显得更为可笑、虚伪。这样的情节安排,能凸显作者的立场,使讽刺意味更加浓厚。
结束语:我们要向那个小孩子学习——无私无畏,敢说真话。哪怕一开始只有你一个人的声音,但是只要敢于发声,真理最终必将响彻大地,而那些虚假的东西就会无处遁形!
三、作业布置
1.课后用今天学到的方法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并在童话的世界里汲取有益的精神养分。
2.皇帝游行结束后还会发生什么?请续写一个结尾,字数不限。
本课教学设计采用的是板块式教学思路,设计的是教读课型。第1课时“速读课文,抓纲拎要”“梳理情节,复述故事”,逐层推进,在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第2课时“品赏人物”“研析写法”“领悟主旨”,呈现出层进式的教学。同时,本课教学设计在注重落实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的基础上,采用了“读法示例”教学法,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学习这类文章的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