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黄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6 08:0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11年在西亚“哈拉夫遗址”,出土了一些碳化黍粒,西方学者根据出土的地层判断,这些黍粒有 6000 年以上的历史,并认为“西亚是黍的发源地 ”。2003年在内蒙的兴隆洼遗址,中国考古专家发现一批距今约8000年碳化黍粒,且与西亚黍在DNA的遗传上具有一致性,推断黍是由中国原产向西传播。这说明
A.早期文明间的交流频繁 B.考古发现推动历史研究
C.古代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D.历史结论没有客观标准
2.《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记载,(古希腊)殖民地在处理同母邦关系上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即它自身同母邦是平等的,正如科林斯的殖民地科西拉的代表在雅典公民大会的发言中指出的那样:“派到国外去的移民不是留在母国人的奴隶,而是他们的平辈”。该原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三面环海,易于进行海外殖民 B.公民政治发达,民主意识强烈
C.小国寡民,城邦长期独立自治 D.氏族部落强大,集权意识淡薄
3.图1为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对美洲文明认识正确的是
图 1
A.文明“1”发明了“浮动园地” B.文明“2”最早使用 20 进制
C.文明“3”建造马丘比丘古城 D.美洲三大文明都是大河文明
4.城市法是10-15世纪欧洲城市共和国、城市公社和半自治城市实行的法律制度,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内容与城市自治、城市市民的法律地位以及城市商业、贸易、税收等有关,城市法的兴起源于
A.社会结构冲突加剧 B.世俗王权战胜教权
C.封建关系走向解体 D.欧洲工商业的发展
5.在中世纪晚期的欧洲,经院哲学理性和信仰的综合观念遭到破产,一种新的价值追求的精神曙光开始在东方的地平线上闪现出来。此“精神曙光”的核心内涵是
A.古典文化 B.人文主义 C.科学革命 D.理性主义
6.下表 1 为美洲对欧洲的金银输出(1500—1800 年)(单位:吨),表格所示现象
表 1
时间 金 银
1500—1600 年 150 7500
1600—1700 年 158 26168
1700—1800 年 1400 39157
合计 1708 72825
A.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B.推动了美洲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西葡资本原始积累 D.催生了罪恶的黑奴贸易
7.启蒙运动在德国既不像英国一样是 17 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不像法国那样以1789年大革命的思想准备而出现,而是针对当时德国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状况,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材料反映德国启蒙运动
A.加快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促进了德国的统一进程
C.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开启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8.有学者认为,全球规模的资本积累过程先后经历了四个周期:“热那亚周期”(15 世纪—17世纪)、“荷兰周期”(16世纪末—18世纪)、“英国周期”(18世纪末—20世纪初)和“美国周期 ”(19 世纪末至今)。“英国周期 ”出现的主要推动力是
A.工业革命 B.强大的海上霸权
C.圈地运动 D.先进的政治制度
9.明治维新过程中,日本的军事学习德国,海军则学习英国,大学以美国为蓝本,法制采用 法国模式;与此同时,大量日本传统文化融入改革,出现了许多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如武士道和神道崇拜等。材料意在说明日本
A.政治民主滞后于经济发展 B.传统与现代矛盾不可调和
C.西化的同时保留自身传统 D.改革为后期发展埋下隐患
10.下列史实具有因果关系是
A.确立君主立宪制——南北战争结束 B.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
C.攻克巴士底狱——巴黎公社起义 D.第一次世界大战——联合国成立
11.1921年4月,列宁明确指出:要用一切办法坚决发展流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因为我们给予资本主义活动的范围,是相当狭小而“适度”的。这说明苏俄正在
A.力推余粮收集制 B.推行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施农业集体化
12.表2为1929~1932年德国失业人数和纳粹党人数统计表,根据表格分析德国纳粹党迅速崛起的关键原因 表 2
年份 1929 年 1930 年 1931 年 1932 年
失业人口 130 万 300 万 435 万 800 万
纳粹党人数 15 万 30 万 100 万 140 万
A.法西斯欺骗煽动性宣传 B.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C.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 D.民族复仇情绪高涨
1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下列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丘吉尔著作《二战回忆录》 B.纪录片《世界战史》
C.电影《偷袭珍珠港》 D.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
14.关键词搜索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有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索了下列关键词:“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据此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凡尔赛体系 B.马歇尔计划 C.冷战对峙 D.不结盟运动
15.1968年,西欧国家的国有企业在全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获得显著增长英国为 17%,西德为22.7%,意大利为28%,法国为33.5%.美国国内的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由1929年的10%增长到1981年的 25%。这说明当时欧美国家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 B.降低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所有制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内部贫富分化现象严重
16.下图(来源:《中国日报》2025年3月19日8版)是一幅关于贸易战的漫画。该漫画揭示了
A.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遭遇挫折 B.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已经动摇
C.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尚未形成 D.推动全球化发展任重而道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22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2分,满分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材料一 1650年,荷兰商船总吨位达56.8万吨,超过英、法、德三国总和。阿姆斯特丹银行(1609年成立)的汇兑业务覆盖整个欧洲,其信用体系使荷兰商人只需支付票据即可完成跨国交易。但至18世纪初,荷兰商船吨位占比降至20%,英国《航海条例》规定其殖民地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运输。
——摘编自【美】德·弗里斯《黄金时代的荷兰》
材料二 1865年美国宪法第13修正案正式废除全美奴隶制,400万黑奴成为自由劳动力,为北方工厂和西部开发提供大量人力资源。战争摧毁了南方种植园经济,工业资产阶级掌控国家政权,推动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政策。与此同时联邦政府获得征税、金融调控等权力,为统一基础设施建设(如横贯铁路)和产业政策奠定基础。战后形成的统一政治体系与交通网络加速商品、资本流动,促成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市场形成。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占全球31%。
——摘编自【美】加里·沃尔顿《美国经济史》
材料三 1944年7月,美、英、法、苏、中等44国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12月,两大全球性经融机构成立。至此,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20世纪70年代初,在伦敦,一位来自纽约的旅客说:“这里的银行、旅馆、商店都一样,他们看到我们手里的美元时流露出的神情,好像这些美元成了病菌携带物一般。”在巴黎,出租车上挂着“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甚至乞丐也在自己的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
——摘编自【美】杰里米·苏瑞《全球权力与美国外交政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荷兰商业霸权的两大支柱,并分析其衰落的外部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北战争如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条件?(8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大全球性经融机构”的名称;分析20世纪70年代伦敦、巴黎等地“不再接受美元”的原因。(8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材料一 一战爆发后,英国为保障战争物资供应,在埃及大量征用粮食、牲畜和劳动力,并强制农民改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引发埃及农村经济凋敝和民众不满。战争期间,英国减少了对埃及工业品的输入,同时因海运受阻,埃及本土工业意外获得发展空间。纺织、制糖等轻工业迅速扩张,工厂数量从1914年的200家增至1918年的400家。工人数量激增,工会组织开始涌现。与此同时,大战一举切断了埃及与奥斯曼土耳其的宗主关系,进一步摧毁了束缚埃及民主化的封建桎梏。埃及知识分子和民族主义者受到威尔逊“民族自决”主张和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要求结束殖民统治的呼声日益高涨。
——摘编自【埃】阿弗阿夫·马索特《现代埃及史》
材料二 1947年6月,英国开始撤离印度,撤离前驻印总督蒙巴顿提出“印巴分治方案”(即《蒙巴顿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按宗教信仰将英属印度分为印度(以印度教为主)和巴基斯坦(以伊斯兰教为主)两个自治领;旁遮普省和孟加拉省按宗教人口比例一分为二;各土邦自行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1947年8月方案仓促实施,8月15日,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独立。分治导致大规模人口迁移和宗教仇杀,约140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100万人在冲突中丧生。克什米尔地区归属问题引发印巴多次战争,成为长期争端。
——摘编自【英】约翰·基伊《印度:一段历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埃及政治经济文化重构起到的催化作用。(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蒙巴顿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评价印巴分治的历史影响。(10 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习近平
材料二 “我不想让我的房子四面高墙,拒人千里;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自由吹拂。”
——甘地
材料三 “文化的衰落源于对挑战的应战失败,而封闭是最大的自我设限。”
——汤因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文明的交流与发展”,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