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青树下的小学 类文拓展阅读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
上学一路歌
傅永健
①春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野花。黄的是蒲公英,紫的是二月兰……走一路,采一路,采得满手香,满身香,到后来,满教室都香。
②夏天上学,走一路,蹚一路溪水。小溪从山上流下来,我们随着它跳过山石,随着它绕弯曲行。我们唱着歌,伴随着叮咚叮咚的水声到了学校。结果,教室的地上满是各种花纹的湿鞋印。
③秋天上学,走一路,吃一路野果。我们吃落在地上的青皮核桃,砸核桃弄得手指像黑炭条,洗也洗不掉。我们摘酸枣吃,哪棵树上的红,就摘哪棵树上的。今天不红,明天就红了,不必带饭,肚子饱饱的。
④冬天上学,走一路,滑一路冰。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我们或者站,或者坐,往冰上一冲,要么让小伙伴帮忙一推,便从自己家门口一直滑到了学校。一路嗒嗒嗒嗒!嗒嗒嗒嗒!睁开眼睛,好像坐汽车;闭上眼睛,好像坐飞机。“到了!到了!”小伙伴们互相提醒着,以免坐过“站”。跑进校门,大伙儿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
1.走在上学的路上,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欢乐。请你根据选文内容连一连。
春天我们的欢乐 蹚溪水
夏天我们的欢乐 吃野果
秋天我们的欢乐 采野花
冬天我们的欢乐 滑冰
2.文中画线句子中的“站”具体指的是( )
A.车站 B.家门口 C.学校 D.小溪
3.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
A.时间 B.地点变化 C.心情变化 D.事情发生、发展
4.品读有新鲜感的句子,完成练习。
“黄的是蒲公英,紫的是二月兰……”这个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新鲜感,我也会写春天的果园:白的是 ,粉的是 。
5.你的上学路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呢?请你运用下面的句式写一写。
春天上学,走一路, 。
夏天上学,走一路, 。
小蓝裙的故事
多年以前,一个小镇的小学来了一位新老师。
开学时,老师就向同学们宣布,这个学期谁最努力,对班级贡献最大,老师会亲自做一件礼物送给他。
学期结束时,有个小女孩得到了老师做的一条小蓝裙。
小女孩很高兴地跑回家,穿上小蓝裙给妈妈看。妈妈却觉得有些不对劲。原来小女孩的脸和上衣是脏的,与小蓝裙不协调。
于是妈妈给小女孩梳洗,换上干净的衣服。哇,好一个漂亮的小公主!小女孩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小女孩和妈妈都很高兴。
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觉得不对劲了。原来,平时不注重整理,家里乱糟糟的,与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不协调。于是母女俩一同收拾屋子,一个下午的工夫,家里焕然一新。
傍晩,爸爸回家,一进门就急着往外走,以为进错门了。
第二天,爸爸看到杂草丛生的庭院与整洁的家很不协调,于是决定整理庭院,粉刷墙面。三天后,一栋整洁亮丽的房屋出现在街道上。
邻居们看到他们的房子如此干净整洁,觉得自己住的地方不对劲。一个月后,一条整齐洁净的街道出现在这个小镇上。
6.第6自然段中与“乱糟糟”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是 。
7.第4自然段中,“不协调”具体是指( )
A.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与乱糟糟的家不协调。
B.小女孩脏脏的脸和上衣与干净的小蓝裙不协调。
C.杂草丛生的庭院与整洁的家不协调。
D.小女孩不适合穿小蓝裙。
8.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红头巾
雪,密密麻麻,无边无际地飘落……
山谷,幽静的山谷;梯田,默默的梯田。
玲玲趴在窗口,把脸蛋儿贴在玻璃上向外望:那条垂到山下的小路怎么不见了?老师曾领着我们在那里采集标本,路旁的小红花还向我微笑过。山谷里那条小河怎么不见了?夏天,暴风雨过后的傍晚,老师总是把我们背过河来。
老师啊,您正在干什么?雪下得那么大,您千万别来接我们去上学了,呼啸的北风会吹伤您的脸颊,鹅毛般的大雪会让您寸步难行……
白皑皑的雪地上,隐隐约约地闪动着一点红光。
妈妈,您看那是什么,像一片游动的彩云,它不怕北风吗?
妈妈,您快看哪!
飘来了,我看得清清楚楚,那是老师的红头巾飘来了,飘到山上来了!
9.从文中找出和“模模糊糊”意思相近的词语: 。
10.“一点红光”和“游动的彩云”都是指( )
A.彩霞 B.老师的红头巾 C.灯火
11.短文中,玲玲看见“垂到山下的小路”和“山谷里那条小河”回想起两件事。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把这两件事写下来。
12.你觉得玲玲的老师是个( )的人。
A.热爱学生,认真负责 B.坚贞不屈,关心他人
13.如果你是玲玲,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
我们的学校
①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中,一半在云里,一半在雾里。从校门口铺出的石板路,弯弯曲曲,伸到山脚平地。
②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白墙红瓦,映照着东方的晨曦。门前,翠竹掩映;屋后,欢跳着山溪。竹林间,荡着笑语;山溪里,飘着歌声。
③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顿时,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
④我们是山里的孩子。山里的孩子,成长在学校里。
⑤一阵阵春风吹进竹林。青青的竹子,干壮叶密;春笋破土,拔地而起。林间闪闪的红领巾,像飞动的旗!
⑥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
14.这所学校真特别,坐落在 的怀抱中,坐落在浓密的 里。这所学校真美丽,门前有 ,屋后有 。
15.照样子,写一写。
例:一阵阵春风 一朵朵 一条条
例:浓密的竹林 的山路 的山雀
16.同学们上课的情景是什么样的?在文中用“ ”画出。
17.“林间闪闪的红领巾,像飞动的旗!”这句话中的“红领巾”指的是 。
18.第③自然段中“谛听”的意思是 。(填序号)
①坐在地上听
②仔细地听
③互相交流
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语的?
19.请在文中用“ ”画出一句你认为有新鲜感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
我的学校里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
每当星期一早晨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一开始,就听小主持人热情高昂的话语:“升旗!”紧接着就是鼓号队敲锣打鼓吹小号合奏洪亮的进行曲。我们庄重地敬着队礼,目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的铃声响起时,学校就热闹非凡了。
站在走廊上俯视,瞧,在那棵枝繁叶茂、已有百年历史的大樟树下,站着一队整齐的队伍,左手挎腰鼓,右手持鼓捶,只见他们右手轻轻一挥,便响起了清脆的声音:“咚咚咚,咚咚咚……”那铿锵有力的鼓点舞动着每一位腰鼓手的澎湃激情。
宽敞明亮的舞蹈房中,舞蹈队的同学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那美丽的舞姿有时像燕子从空中掠过,有时像流水婉转,有时像斜风细雨,让人驻足长留。
20.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画上横线。
21.第 段写的是升国旗仪式。
22.短文介绍了星期三的哪两种校园活动?
参考答案
1. 2.C 3.A 4. 梨花 桃花 5. 玩一路柳絮 听一路知了唱歌
【解析】1.本题考查对短文的理解。
需要认真阅读①-④自然段,可以找到每个季节段落的描述,提取关键信息来判断不同季节的欢乐。结合句子“走一路,采一路野花”“走一路,蹚一路溪水”“走一路,吃一路野果”“走一路,滑一路冰”可知,春天采野花,夏天“蹚溪水”,秋天“吃野果”,冬天“滑冰”。
2.本题考查结合语境理解字词。
结合上下文,第④自然段中说“从自己家门口一直滑到了学校”,所以这里的“站”指的是家门口。
故选C。
3.本题考查写作顺序。
解答时,带着问题认真阅读第①-④自然段就能找到答案。结合每个自然段开头的句子“春天上学”“夏天上学”“秋天上学”“冬天上学”可知,“春、夏、秋、冬”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因此短文是按照“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时间顺序描写的。
故选A。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阅读句子“黄色的是蒲公英,紫色的是二月兰”,仿写时,先思考春天果园里常见的水果花及颜色,还要注意句式的一致,将颜色放前面,花名放后面。如:白的是兰花,粉的是蔷薇花。
5.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回想自己上学路上的经历和感受,春天可以写赏一路春花,夏天可以写听一路蝉鸣等,要突出每个季节的特色。
如:春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野花。夏天上学,走一路,蹚一路溪水。
6.焕然一新 7.B 8.改变往往是从细微之处开始的,我们应当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进步来影响别人
【分析】6.本题考查的是相反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意思相反,对比鲜明的词语。
乱糟糟:形容事物杂乱无章或心里烦乱。
焕然一新:改变陈旧的面貌,呈现出崭新的样子。
文中乱糟糟的意思是指家里本来很乱,与之对比鲜明说明现在家里变了样,跟以前不一样,故应填:焕然一新。
7.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回答本题一定要找到词语的位置,再结合前后文进行解答。原句为:原来小女孩的脸和上衣是脏的,与小蓝裙不协调。所以“不协调”说明:小女孩脏脏的脸和上衣与干净的小蓝裙不协调。
8.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需要通读原文,再进行解答。文中因为一件小蓝裙,使得小女孩、小女孩家里、街道上都变得整齐洁净,所以告诉我们:改变往往是从细微之处开始的,我们应当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进步来影响别人。
9.隐隐约约 10.B 11.老师领着学生在小路上采集标本;夏天暴风雨过后,老师把学生背过河。 12.A 13.我想对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我们爱您!”
【分析】9.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
近义词就是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即可。
模模糊糊:思想上模糊不清的样子。在文中的近义词为:隐隐约约,意思是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10.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分析。
由“白皑皑的雪地上,隐隐约约地闪动着一点红光。妈妈,您看那是什么,像一片游动的彩云,它不怕北风吗?妈妈,您快看哪!飘来了,我看得清清楚楚,那是老师的红头巾飘来了,飘到山上来了!”可知,“一点红光”和“游动的彩云”都是指老师的红头巾,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师的红头巾比作红光和游动的彩云,写出了老师在大雪天还来接“我们”去上学,体现了老师认真负责的品质。
11.本题考查文段主要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那条垂到山下的小路怎么不见了?老师曾领着我们在那里采集标本,路旁的小红花还向我微笑过。”这两句话写了老师曾经领孩子们在那条垂到山下的小路上采集标本。所以玲玲看见“垂到山下的小路”时回想的事情为:老师领着学生在小路上采集标本。
“山谷里那条小河怎么不见了?夏天,暴风雨过后的傍晚,老师总是把我们背过河来。”这两句话写了老师在夏天暴风雨过后的傍晚,将孩子们背过河。所以玲玲看见“山谷里那条小河”时回想的事情为:夏天暴风雨过后,老师把学生背过河。
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文中的老师会带孩子去采集标本,会在下雨天背孩子们过河,会在大雪天来接孩子们去上学。由此可知,老师是一位热爱学生,认真负责的老师。选A。
B项文章体现了老师“关心他人”的品质,但文中没有体现了老师“坚贞不屈”的品质。
1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文中的老师认真负责,爱自己的学生,会在冒着严寒,冒着风雪来接孩子们去上学。这样的老师是值得学生感激的,是值得学生敬重的。本题站在玲玲的角度,将其对老师的敬爱与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即可。
14. 大山 竹林 翠竹 山溪 15. 白云 街道 弯曲 娇小 16.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顿时,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 17.活泼的少先队员们 18. ② 联系上下文 19.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
这句话用比拟的手法,把山里的孩子比作山间的新笋,表明了山里孩子会像山笋一样茁壮成长。新笋寓意着孩子,写出了山里孩子的活跃,还写出了山里孩子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学习知识的渴望。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所坐落在大山和竹林中的学校的独特与美丽。文章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学校的自然环境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活力的氛围。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学校的热爱和对山里孩子茁壮成长的赞美。整体上,文章充满了诗意,给人以清新和愉悦的阅读体验。
14.本题考查找关键词。
通过文章第①自然段中“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中”,第②自然段中“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可知,这所学校真特别,坐落在大山的怀抱中,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通过文章第②自然段中“门前,翠竹掩映;屋后,欢跳着山溪”可知这所学校真美丽,门前有翠竹,屋后有山溪。
15.本题考查词语仿写。
“一朵朵”“一条条” 是数量词加量词的形式,写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名词,且要符合生活常识和语言习惯,如 “一朵朵鲜花”“一条条小鱼”。“浓密的竹林”是偏正结构,“浓密”是形容词,修饰“竹林”。写“( )的山路”“( )的山雀”时,要根据山路和山雀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形容词,比如山路可以是“崎岖、蜿蜒”等,山雀可以是“机灵、可爱”等,即“崎岖的山路”或“蜿蜒的山路”,“机灵的山雀”或“可爱的山雀”。
16.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本题要求找出描写同学们上课情景的句子,需要在文中找到与上课相关的内容。一般会涉及上课铃声、同学们的动作、状态以及课堂上的声音等信息。由此可知,通过文章的第③自然段中“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可知,本段写的是上课的情景,即“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顿时,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描写了学生认真看,仔细听和琅琅的读书声。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通过文章的第②自然段中“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第④自然段中“我们是山里的孩子。山里的孩子,成长在学校里。”,第⑥自然段中“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可知,在学校环境中,“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这里用“林间闪闪的红领巾”来描述,是一种借代的手法,用“红领巾”指代活泼的少先队员们。
18.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对于“谛听”意思的理解,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从文章的第③自然段中“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可知,文中描述同学们在上课,“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结合上课认真听讲的情境,可推测“谛听”是仔细听的意思。
故选②。
此方法是通过联系此处词语的上下文得出的词语的意思。故此方法是:联系上下文。
19.本题考查思维拓展。
有新鲜感的句子通常在修辞手法、用词、表达意境等方面有独特之处。在文中寻找这样的句子时,可以关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或者那些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场景、人物、事物的句子。找到句子后,分析其新鲜感体现在哪里,比如是通过什么修辞手法使句子生动起来,或者某个词用得特别巧妙,给人以新的感受,然后阐述这种独特之处所带来的表达效果,如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突出了什么特点等。如:新鲜感的句子是:门前,翠竹掩映;屋后,欢跳着山溪。竹林间,荡着笑语;山溪里,飘着歌声。
理由是:这句话很有新鲜感,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翠竹掩映”描绘出学校门前翠竹茂密、相互遮掩的景象;“欢跳着山溪” 将山溪拟人化,赋予了山溪“欢跳”的动态感,仿佛山溪是一个活泼欢快的孩子,使山溪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还写出了竹林间回荡着同学们的笑语,山溪里飘着同学们的歌声,展现出校园里充满欢声笑语、朝气蓬勃的氛围,让人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能真切地感受到这所坐落在大山竹林里的学校的独特韵味和同学们在这里快乐学习生活的场景。
20.我的学校里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 21.二#2 22.打鼓、跳舞
【分析】20.本题考查寻找中心句。
中心句位置及作用(1)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又称总起句(作用:总括全文、揭示中心);(2)文章或自然段的结尾,又称总结句(作用:点明主旨,总结全文或全段);(3)文章或自然段的中间(作用:承上启下)(4)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反复出现,起着强调和增强印象的作用。
通读全文,可知“我的学校里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是文章中心句。
21.本题考查寻找关键段落。
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从“每当星期一早晨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一开始,就听小主持人热情高昂的话语:“升旗!”紧接着就是鼓号队敲锣打鼓吹小号合奏洪亮的进行曲。”可知文章第二自然段讲述的是升国旗仪式。
2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从“站在走廊上俯视,瞧,在那棵枝繁叶茂、已有百年历史的大樟树下,站着一队整齐的队伍,左手挎腰鼓,右手持鼓捶”和“宽敞明亮的舞蹈房中,舞蹈队的同学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可知介绍了星期三的打鼓、跳舞两种校园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