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 课件 (5)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 课件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14 22:1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 启蒙思想的火花
不朽的文学作品
绘画与音乐的辉煌
课堂小结第六学习主题 第4课
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导入  “启蒙”,就是开启智慧,
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启蒙运动,即开启智慧,摆脱迷信和蒙昧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体系的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成熟。《文艺复兴》书影14~16世纪启蒙思想的火花法兰西“自由三剑客”伏尔泰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在文学、史学、哲学、自然科学和政治等方面写了大量的著作,近百卷之多。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人物如狄德罗、卢梭、孔狄亚克、布封等人,无不是他的后辈,对他推崇备至,公认他是他们的导师,被尊称为“剑客之首”。   他一生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腐朽黑暗,倡导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精神上的准备。伏尔泰(笔名)
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
1694.11.21~1778.5.30
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思 想 与 主 张宣扬人天生的自由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抨击天主教会的野蛮与黑暗“君主立宪”伏尔泰雕像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宴请伏尔泰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他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野蛮与黑暗。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  伏尔泰文学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其中著名的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说《老实人》。历史著作《查理十二史》《路易十四时代》《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等,哲学《哲学辞典》《形而上学论》《牛顿哲学原理》等著作。其中《哲学通信》被人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伏尔泰曾因辛辣地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他的书被列为禁书,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国门。法国巴黎先贤祠  伏尔泰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屡遭王公贵族的迫害,但又屡次得到王公贵族的厚爱。他死时统治者不准把他葬在巴黎。然而大革命时期,人们又把他的遗骨请回巴黎先贤祠,并且为他参加葬礼的人数达到70余万人。灵车上这样写着:“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的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维克多·雨果
Victor Hugo
1802.2.26~1885.5.22
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领袖  伏尔泰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雨果“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孟德斯鸠查理·路易·孟德斯鸠
Charles Louis Montesquieu
1689.1.18~1755.2.10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法学家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孟德斯鸠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孟德斯鸠
  啊!夸奖的话,出于自己口中,那是多么乏味!
——孟德斯鸠
  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
——孟德斯鸠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
  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书影  孟德斯鸠于1716年继承已故伯父男爵爵位,同时担任波尔多议会议长。1726年,他卖掉官职,游历欧洲。认真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经过长期的辛勤研究,终于写出了《论法的精神》这部资产阶级的早期法学经典著作。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一书,发表于1748年。在这部著作中,他不仅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的专制制度,而且主张一种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他的三权分立的学说,成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孟德斯鸠的学说对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也发生过影响。1904~1909年,严复将《论法的精神》一书,以《法意》为名译成中文出版。
  《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被称为“是亚里士多德以后第一本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是到他的时代为止的最进步的政治理论书”。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摘录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三权分立”卢梭  卢梭是批判封建制度、宣传理性至上的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彻底的民主主义者,人民主权论的集大成者,18世纪法国大革命思想先驱。为《百科全书》撰写了全部音乐条目。让·雅各·卢梭
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6.28~1778.7.2
法国启蒙思想、哲学、教育、文学家  《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以来,对于民主政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人类社会思想史上的经典之作。在这部书中,卢梭对于自由和平等的推崇和追求,他为建立民主政治而作的理论探索,以及他所提出的人民主权思想,有关代议制的论述等等,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纲领。《社会契约论》书影“主权在民”“社会契约”狄德罗德尼·狄德罗
Diderot Denis
1713.10.5~1784.7.30
法国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百科全书》书影  狄德罗主编了《百科全书》,批判宗教神学的谬误,宣扬理性,提倡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是近现代百科全书的奠基者。不朽的文学作品莎士比亚威廉·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
1564.4.23~1616.5.3
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名言录
  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
——莎士比亚
  豁达者长寿。
——莎士比亚
  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
——莎士比亚
  满瓶不响,半瓶咣当。
——莎士比亚
  超越你自己。
——莎士比亚
  不要给百合花镀金/画蛇添足。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妙语录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的。
——《麦克白》
  有的人终生向幻影追逐,只好在幻影里追求满足。
——《威尼斯商人》
  宽恕人家所不能宽恕的,是一种高贵的行为。
——《鲁克丽斯受辱记》
  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经死过好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
——《裘力斯·凯撒》
  傻子自以为聪明,但聪明人知道他自己是个傻子。
——《皆大欢喜》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戏剧集》英国17世纪伟大的戏剧家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Romeo and Juliet 莎士比亚改编  15世纪的意大利贝洛那城住有两家彼此尖锐对立的望族。蒙达犹家族的罗密欧与卡普雷特家族的朱丽叶偶遇并互相产生好感。但两方家人拼命阻挠,一次争执中罗密欧失手杀死朱丽叶的表哥,从而被流放。朱丽叶为躲家人逼婚在神父的帮助下假死。当罗密欧赶回看到墓穴的朱丽叶,失望之余自杀。当朱丽叶醒来看到爱人已死也绝望的用短剑刺入胸部殉情。《梁祝》被誉为
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哈姆雷特》演出场景
哈姆雷特误杀大臣波洛涅斯  莎翁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雷特》写于1610年。描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这部作品不但反映了英国社会的政治现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哈姆雷特这一形象反映了当时先进分子的人文主义主张。喜剧《仲夏夜之梦》书影
莎翁青春时代最后一部、最为成熟的喜剧作品喜剧《威尼斯商人》书影
大约作于1596~1597年  莎士比亚的剧作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社会面貌和社会矛盾,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原则。他的作品情节生动、语言精练,所刻画的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列夫·托尔斯泰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Lev Nikolayevich Tolstoy
1828.9.9~1910.11.20
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  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
——托尔斯泰
  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托尔斯泰
  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伪装知道。
——托尔斯泰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得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托尔斯泰
  没有智慧的头脑,就象没有蜡烛的灯笼。
——托尔斯泰史诗型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于1863年至1869年用了七年时间写成的巨著《战争与和平》,长达130余万字。列宁夸它是“了不起的巨著”!英国著名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曾说:“如果要举出一部符合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个定义的小说,我就要推选《战争与和平》。”阿拉贡也称赞它是“人们曾写过的小说中最伟大的小说”。这部作品包括两个互相交错的内容,即俄国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和俄国社会贵族家庭生活。这两部分说明了两个中心:“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插图《安娜·卡列尼娜》书影  1873~1877年托尔斯泰经12次修改,写成70余万字的第二部里程碑式的《安娜·卡列尼娜》。对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官场、军界、城市、乡村的现状作了详略精当的形象描绘。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冷漠和弗龙斯基的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莱温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复活》插图  长篇小说《复活》(1889~1899)是托尔斯泰晚年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讲述贵族青年聂赫留道夫公爵诱奸姑母家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被赶出,沦为妓女8年。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受良心的谴责,四处奔走为她减刑。作品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复活》书影“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宁)绘画与音乐的辉煌达·芬奇《蒙娜丽莎》Mona Lisa列奥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1452.4.15~1519.5.2
意大利佛罗伦萨芬奇镇  近代西欧的绘画作品摆脱了神学的禁锢,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而细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追求和新的审美情趣。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达·芬奇1452.4.15~1519.5.2、米开朗基罗1475.3.6~1564.2.18、拉斐尔1483.4.6~1520.4.6)之一。壁画《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484×880cm)  《最后的晚餐》(1495~1497)现存圣马利亚·德拉·格拉齐耶隐修道院食堂之壁。壁画内容取材于《圣经》,描绘耶稣被12门徒之一的犹大·伊斯卡里奥特(Judas Iscariot)出卖。他右手紧握向法理赛经师们出卖耶稣所得的30个银币的钱袋。  壁画《最后的晚餐》通过各自不同的手势、表情、分别表现出惊恐、愤怒、怀疑、剖白和慌张的情绪。堪称美术史上最完美的典范之作。凡·高文森特·凡·高
Vincent Van Gogh
1853.3.30~1890.7.29
荷兰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  凡·高出生于荷兰布拉邦特的格鲁特·曾德特,新教牧师泰奥多勒斯·凡·高(1822~1885)和安娜·科妮莉娅·卡本特期(1819~1907)的长子。
  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
  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
  而当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的时候,则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在阿尔,想组织一个画家社团。此后凡·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
  1890年7月27日,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29日清晨1时许,在弟弟提奥和加歇医生的守护去世。
  文森特·凡·高是“后印象派三杰”(文森特·凡·高、保罗·高更、保罗·塞尚)之一。《加歇医生》
1990年5月15日以8250万美元拍卖《鸢尾花》
1987年11月11日以5390万美元拍卖布面油画《十四朵向日葵》
93.0×73.0cm 1888.8布面油画《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
92.0×72.5cm 1889.1  《向日葵》是在阳光明媚的法国南部小城阿尔所作。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1987年3月30日,凡·高的一幅向日葵以3950万美元卖出。形式美和意境美的自然结合《没胡子的自画像》
1998年11月19日以7150万美元拍卖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阿尔 1889.1  1888年10月,凡·高邀请保罗·高更来阿尔同住,但两个固执的艺术家却不断的争吵。一场剧烈争执后高更大怒而去,凡·高无法阻止,亦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竟割下左耳,用手帕包着送给一个妓女。《夜晚露天咖啡座》1888年  南法炎热的夏夜,煤气灯照耀下的橘黄色天蓬,与深蓝色的星空形成强烈对比,暗示着希望与悔恨、幻想与现实的心态。凡·高此时精神状态已出现巨大的挣扎及不安。《夜晚的咖啡馆》《星夜》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2.16~1827.3.26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音乐之都”维也纳剧场  贝多芬与海顿、莫扎特并称为“维也纳三杰”。故居位于奥地利维也纳,近代伟大的音乐家。被誉为“乐圣”、“交响乐之王”。深受启蒙思想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1820年时双耳失聪,作品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声。贝多芬用过的助听器贝多芬用过的小提琴《月光奏鸣曲》手稿  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又名《月光曲》,创作于1801年。
  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曾说:“听了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使我想起了瑞士的琉森湖,以及湖面上水波荡漾的皎洁月光。”精明的出版商即以《月光曲》为标题杜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即作曲家在月光下即兴演奏的传说。
  实则引发创作动机的是贝多芬与伯爵女儿朱丽叶塔·圭查蒂(1784~1856)恋爱,因门第鸿沟,迫使两人分手后的痛苦心情触动。是贝多芬献给她的钢琴曲。降E大调 《英雄交响曲》(《第三交响曲》)  1802年,贝多芬在柏纳多特(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提议下,动手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1804年春创作完成。但因拿破仑5月18日加冕称帝,贝多芬愤而涂掉拿破仑的名字,改称为《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在艺术上和思想上的成熟。1805年4月7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次公演。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有了创作本曲的灵感,一共花了5年时间,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c小调 《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交响曲之冠”课堂小结启蒙思想
的火花不朽的
文学作品绘画与音乐
的辉煌1.17世纪~18世纪欧洲掀起反封建的启蒙运动
2.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
3.伏尔泰的启蒙思想
4.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为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
 奠定了思想基础1.莎士比亚是英国17世纪伟大的戏曲家
2.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及影响
3.托尔斯泰是俄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
4.托尔斯泰的不朽文学名著及影响1.近代西欧绘画作品的特点
2.达·芬奇和凡·高的代表作
3.《向日葵》形式美和意境美的自然结合
4.近代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进步思想
5.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c小调 《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  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有了创作本曲的灵感,一共花了5年时间,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不愧为交响曲之冠。《英雄交响曲》学习测评1.托尔斯泰最著名的作品是(   )。
 ①《战争与和平》   ②《仲夏夜之梦》   ③《复活》
 ④《罗密欧与朱丽叶》 ⑤《安娜·卡列尼娜》 ⑥《哈姆雷特》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2.下列观点不属于伏尔泰的是(   )
 A.宣扬人天生的自由     B.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反对资产阶级统治     D.抨击天主教会的野蛮与黑暗
3.列夫·托尔斯泰、凡·高、贝多芬为何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AC  答:①他们生活的时代为他们的创作提供大量的素材,他们都非常努力,不断地去创作;②他们都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③他们都关心社会
的变化,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史海拾贝交 响 曲  早期交响曲:1725~1760,由17世纪末意大利式歌剧序曲演变而来。古典时期交响曲:在18世纪,规范的交响曲式,经海顿、莫扎特在前人创作基础上的实践,最后完全确立。浪漫主义时期交响曲:19世纪以后的交响曲,不论内容、形式及技巧,都有根大改革及创新,形成了群芳争研、繁花似锦的局面。现代交响曲:20世纪,交响曲依然是音乐中的重要体裁。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