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
1.掌握三大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完成的时间,培养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理解历史的能力。(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阅读课本插图和相关史料,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通过了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认识其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分析史料,认识三大改造的意义,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同时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激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热情。(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本课重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课型】新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学教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学生思考问题:我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我国是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2.三大改造指哪三个行业?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总结“社会主义社会”的概念,从而引入本课内容。 2.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1.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篇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清主次
第一篇章: 团结合作 促发展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学生听人物故事,思考问题:1950年,让刘老汉更加喜出望外的是什么事情呢 2.学生阅读刘老汉的第一件烦心事,回答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中的状况 分析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3.学生阅读图片和材料,思考:走集体化道路的优点在哪里 并通过图片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结果。 4.学生阅读刘老汉的第二件烦心事,并通过阅读材料,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过程和结果 1.教师引入故事人物刘老汉,讲述其故事,讲解土地改革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 2.教师通过刘老汉的故事,总结学生答案,分析概括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3.教师针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通过图片和材料讲解走集体化道路的优越性。并通过图片讲解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结果。 4.教师通过刘老汉的故事,讲解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并通过图片讲解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过程和结果 1.通过讲述人物故事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2.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和方式进行概括。 3.引导学生寻找答案,激发学生观察图片并从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4.通过对故事的讲解,吸引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同时依据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思考对比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方式、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横向对比史实的能力
第二篇章: 和平过渡 新创举 ——公私合营 行赎买 学生阅读刘老汉的第三件烦心事 2.学生阅读图片和课本相关知识,思考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目的是什么 3.通过示意图理解“公私合营”的概念,并对此评价。 1.教师通过刘老汉的故事,讲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方式。 2.教师总结讲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目的。 3.使学生对赎买政策有清楚的认知和了解,引导学生评价赎买政策。 1.通过故事代入,使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更加饱满。 2.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观念,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解。 3.加强学生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第三篇章:社会主义终步入 1.学生指出三大改造的起止时间,通过结构示意图思考: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听教师讲解。 2.学生阅读课本,并结合教师展示的材料,回答问题: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反映出在三大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什么问题 3.观看PPT,学生思考:近现代史上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1.教师强调三大改造的起止时间,利用结构示意图讲解分析三大改造的实质。 2.教师出示材料,并总结学生答案,利用结构示意图讲解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并通过材料说明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着一些缺点。 3.教师展示图片和材料,以问题形式总结近现代史上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事件 1.对本课重难点部分进行细致讲解,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实质的概念。 2.通过阅读分析材料以及讲解图片知识,从正反两个角度,使学生对三大改造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总结,凝练主题,延伸学生的视角。 3.通过对图片以及材料的分析,回顾近现代史内容,考查学生的历史联系能力,以便更好地区分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事件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基础训练能力提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