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共20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共20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4 16:1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统编版新教材(2024版)
汉武帝
耧车
董仲舒
卫青墓
西汉形势图
汉代讲经图
播放视频《汉武大帝》
新课标要求:
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早期发展的过程;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研读相关史料,了解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尊崇儒术及盐铁和酒专卖的措施,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了解北击匈奴的措施。(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识读西汉形势图,结合西汉形势图,认识汉武帝时期疆域拓展的时空背景,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通过讨论汉武帝的功绩和过失,掌握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方法。(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形成国家认同。认识到大一统措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家国情怀)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夏曾佑
一、削弱地方势力
1.背景
任务1:阅读史料,说说汉武帝初年在政治上面临怎样困境 哪位皇帝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材料:(豪强地主) “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史记·平准书》
译: 豪强地主利用财物作骄奢不法事,兼并土地的人家以及土豪巨党,以威势武力横行于乡里
诸侯王(地方)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政治困境:
①汉武帝即位初期,一些诸侯王封地广大,连城数十,势力强大。
②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有的还依附王公贵族。这两股势力成为危及国家统一的离心力量。
任务2:到汉武帝即位时期,这个问题出现了什么新发展?
材料一:孝王(汉武帝叔叔梁王刘武)得赐天子旌旗,出入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梁孝王世家》
材料二: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於乡曲。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①诸侯王势力
②地方豪强势力
这两股势力成为危及国家统一的离心力量。
2.措施与作用
任务3:阅读教材,归纳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弱矣。——主父偃
措施①:汉武帝推行“推恩令” 目的
建议者
内容
结果
加强中央集权
主父偃
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
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观看视频:何为推恩令?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措施2:
效果:
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措施4:
措施3:
任务4:汉武帝还采取哪些方式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以各种理由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
任务5: 汉武帝削弱地方豪强势力的措施。
将地方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效果:
作用:
这些豪强离开故地,原有的社会关系被打破,势力被削弱。
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代表朝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
形成察举制,选拔优秀人才。
措施5:
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从政治上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汉武帝时划分的13个州部示意图
二、加强经济管控
1.经济发展表现
任务1:观察图片,阅读教材,简述汉武帝时经济发展的表现。
汉朝耧车:汉朝出现的播种工具,以人或畜为动力,一人扶楼,可将开沟、播种、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
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
农业:
①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重视兴修水利。新修建的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灌溉田地数万顷,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新型播种工具耧车的发明、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②播种工具楼(lóu)车的发明,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背景
任务2:阅读材料,说说汉武帝遇上了哪些经济问题?
材料一:藏(国库)钱经用,赋税既竭,不足以奉战士。——《汉书》
①国库空虚
手工业:
纺织、冶炼、 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材料二: 富商大贾或蹛(zhì)财役贫(囤积财物,役使贫民)……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翻译:富商大贾冶铁铸币煮盐,家财积累到万金,而不帮助解决国家急难,黎民百姓陷于重困之中。
②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
材料三: 记载:“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翻译:因为贫困而想尽快致富,那么务农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经商……
③农民不从事农业生产,农业遭到破坏。
材料四: 吴以诸侯即山铸钱,富埒(liè)天子,后卒叛逆。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汉书 食货志》
私人铸币
问题 ②措施 ③影响
私人铸币
盐铁私营 富商大贾 任务3: 面对商业上的问题,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解决?产生怎样的影响?
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卖酒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征收车船税。
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3.措施及作用
任务4:观察图片,阅读教材,概括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经济的管控?
五铢钱
盐铁官营专卖
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①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卖酒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③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措施:
作用:
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五铢钱是汉武帝时开始铸造的一种标准铜币,重量为五铢(约3.33克),故名五铢钱。历代继续沿用五铢钱,从汉武帝直到唐高祖,五铢钱流行了七百多年。
三、尊崇儒术
1.背景
任务1:阅读史料,结合教材,思考西汉初年在思想上面临着什么问题?
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东汉]班固:《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
翻译:《春秋》推崇的天下一统,这是天地之间的永久原则,是古往今来的一致道义。现在,每个经师传授的道不同,每个人的论点各异百家学说旨趣不同,因此,君主没有办法实现统一,法令制度多次变化,臣下不知应该遵守什么。
背景:西汉初年,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朝廷对地方的控制相对松弛,社会上各种学说流行,人们的思想不统一。
施行仁政以德治国
与民休息
无为而治
严刑峻法以法治国
2.措施及作用
任务2:说说董仲舒建议的内容。你认为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建议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翻译:所有不属于儒家,六艺,范围之内,不符合孔子学说的学派,都禁绝其理论,不许它们与儒学并进,使邪恶不正的学说归于灭绝,这样做了就能政令统一,法度明确,臣民就知道该遵循什么了。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
①为稳固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②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府机构。
作用:从此,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影响
对当时: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
对后世: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汉代画像砖《讲经图》
儒家经典
4.秦汉对比
任务3:观察思考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背后有什么相同之处?
秦坑儒谷
汉代讲经图
秦始皇:焚书坑儒,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汉武帝:尊崇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把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
相同之处:都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四、北击匈奴
1.背景
任务1:观看视频,阅读教材,梳理秦末汉初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
①秦末汉初,游牧与漠北草原的匈奴,在首领冒顿(Mòdú)单于的率领下,统一了漠北地区,并不断南下袭扰。
②汉初推行的和亲政策
③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
2.卫青与霍去病
任务2:观察图片,阅读教材,简述汉武帝是如何解决匈奴问题?
①战争:公元前119年,汉军发起漠北战役,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
结果:大获全胜,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一部分匈奴人归附西汉,另一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②设置管辖机构: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卫青墓
霍去病墓
历史解析:“大一统”不是地域上的“大统一”,是指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3.著名战役及将领
漠北战役 时间
大将
结果
作用
公元前119年
卫青、霍去病
大获全胜
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西汉控制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并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卫青:河东平阳人,出身卑微,由于其姐姐受宠于汉武帝,得以在朝中做官。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立下赫赫战功,曾七次北击匈奴。他爱惜部下,虽有大功却不自傲,因而具有威望
霍去病:河东平阳人,卫青的外甥。他英勇善战,前后六次出击匈奴,取得辉煌战绩。汉武帝想给霍去病建造宅第,霍去病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课堂小结
汉初的休养生息,奠定了西汉鼎盛的经济基础;汉武帝时期,政治方面颁布“推恩令”和建立刺史制度;经济方面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思想文化方面尊崇儒术;军事方面打击匈奴。这些措施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在位的50多年里,西汉国力最为强盛。
项目 困局 措施 影响
政治
经济 思想 军事 诸侯强大
豪强横行
①实施推恩令(主父偃)②借口削爵夺地除国③建立刺史制度
富商大贾
控制经济
①统一铸造五铢钱②盐铁酒官营、专卖③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征收车船税
思想混乱
威胁统治
①尊崇儒术(董仲舒)
②在长安兴办太学
匈奴南下袭扰大汉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在漠北战役中大获全胜。
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板书设计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一、政治:
“推恩令”;削爵、夺地、除国;郡国豪强迁往京师;刺史制度
二、经济:
统一铸造五铢钱
盐铁酒官营、专卖
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征收车船税
三、思想文化:
尊崇儒术
兴办太学
四、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漠北战役)
巩固练习
1.汉武帝时期,人们常“勇”“雄”“猛”“安汉”“广武”等字取名,文人、学士也多练习骑射、击剑等。与该风气的出现可能有关的是( )
A.北击匈奴 B.光武中兴
C.楚汉之争 D.文景之治
A
2.图1和图2主人都立下赫赫战功。他们死后,都陪葬在汉武帝茂陵附近,得享殊荣。他们的“赫赫战功”是( )
A.平定“七国之乱”
B.镇压农民起义
C.率军击败匈奴
D.打压地方豪强
图1 卫青墓
图2 霍去病墓
C
3.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面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
A.齐桓公任用管仲,主持国政 B.汉武帝是具有雄韬伟略的封建帝王
C.公元前 202年,刘邦建立西汉 D.公元前 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B
巩固练习
4.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提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的整合与凝聚……”针对“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 )
A.焚书坑儒 B.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C.八股取士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5.汉武帝一方面加强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实行彻底的币制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地方铸钱,统一货币;另一方面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这些措施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发展 B.使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
C.使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 D.使朝廷对社会的经济控制加强
6.以下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针对示意图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汉武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尊崇儒术 C.统一度量衡 D.盐铁专卖
D
A
7.观点论述题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任务: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