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14 22:36:14

文档简介

第16课 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 识记与理解
知道“蒙巴顿方案” 的内容和印度、巴基斯坦的独立,记住亚洲经济发展的代表性国家如印度、韩国和新加坡等,了解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地区的分治决议,说出第一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的时间和结果,解释中东战争和巴以冲突的由来和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编制大事年表。例如:战后亚洲民族国家的建立;分地区列举战后亚洲民族国家的跨越式发展;战后中东和平的艰难进程;结合“巴勒斯坦分治”地图和巴(阿)以冲突图片,学会释读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片信息;结合时政资料学习印、巴分治和巴勒斯坦问题,感受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认识现实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亚洲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而进行的英勇斗争,认识亚洲民族国家的建立意味着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终结;分析东亚、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树立改革开发意识和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认识当今世界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艰巨性和重要性,认识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国际争端。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一、重点:蒙巴顿方案和印、巴独立;韩国和新加坡经济的高速发展。
二、难点:巴(阿)以冲突和巴勒斯坦问题。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第一课 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导入新课:
运用课件播放第五学习主题背景图片“砸碎殖民主义锁链”。
师:这幅图片明确的告诉了同学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美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斗争风起云涌,彻底瓦解了帝国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新兴的,亚、非和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逐渐崛起为国际关系中的一支新生力量——第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第三世界的崛起是二战以后国际形势的又一显著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
㈠ 印巴分治(课件展示板书)
师:战后亚洲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从历史上看,二战前,除日本以外的亚洲诸国,都成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由于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削和奴役,它们具有要求民族独立解放的共同愿望。其次,二战前及二战中,日本帝国主义乘机对东亚和东南亚进行疯狂侵略,被侵略地区的人民纷纷拿起武器,进行武装斗争,抗击侵略者。这对战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二战结束,一些国家抓住日本投降后殖民统治崩溃的短暂时机,迅速掀起了争取独立的运动。但是,英、法、荷、美等帝国主义却卷土重来,妄图恢复殖民统治。这样,民族解放运动也就不可避免了,它迅速从东亚、东南亚、南亚,扩展到西亚。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印巴分治。
师:哪位同学来介绍 一下印度是如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曾经发生国哪些著名的反英斗争?
生:印度于17世纪开始遭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侵略,18世纪中期被英国完全占有,1858年英王派总督管辖印度,直到1947年英国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中以“分而治之”的政策结束了对印度长达277年的侵略和近200年的直接统治历史。印度自1857年进行反英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先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次大战后、二次大战后进行了许多次民族独立斗争,直至最终获得独立。
师:众所周知,英属印度殖民地不单单包括现在的印度,还至少包括现在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地,那为什么英属印度殖民地最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陷入分裂?
生:印巴分治、蒙巴顿方案的提出。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殖民地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英国无力应付,只好打算让印度独立。但是,印度独立运动的两大主要政党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对印度独立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国大党领导人甘地和尼赫鲁坚持印度的统一和独立,穆斯林联盟主席真纳则坚决要求建立单独的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国。同时,印度国内的宗教冲突和民族冲突不断加剧。1947年 ,英国驻印度的新总督蒙巴顿上任。蒙巴顿的任务就是如何结束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蒙巴顿到印度后,针对印度的现实情况,放弃了原先的建立印度联邦的方案,在6月3日向英国议会提出了《印巴分治方案》(史称《蒙巴顿方案》),一个月后,英国议会通过了这个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一)印度分为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印度斯坦国家和巴基斯坦国家,两国都获得自治领地位;(二)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西巴基斯坦包括西旁遮普、信德、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东巴包括孟加拉和阿萨姆的一部分。印度联邦则由原英属殖民地其余行省组成;(三)在印巴分治前,先解决旁遮普和孟加拉两省的划界问题,但两省是否一分为二由两省立法议会投票决定;(四)印度制宪议会也一分为二,归属各自国家;(五)授予土邦自由选择加入两个自治领中任何一个的权利,如果不愿加入,可以保持与英国的原有关系,但不享有建立自治领的权利。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接受了这一方案。1947年8月14日和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 领分别诞生。由于按照宗教原则划分,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过程中,数以百万计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离开故土,投奔各自宗教相同的国家。同时,也在克什米尔土邦等一系列问题上留下了很多后遗症,克什米尔的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但克什米尔土邦王公信奉印度教,克什米尔归入印度后,当地的穆斯林一直不满意,对南亚次大陆的安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1948年1月30日,一向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一致的圣雄甘地也因此被一名狂热的印度教徒刺杀身亡。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出任第一任总理。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宣告成立,但仍留在英联邦内。真纳出任巴基斯坦自治领第一任总督和制宪议会主席。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颁布了第一部宪法,巴 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印度与巴基斯坦成为两个独立的国家。
㈡亚洲其他地区的独立与发展(课件展示板书)
投影《亚洲政区图》
师:在图中找出二战后,亚洲相续有哪些国家取得独立?
生:印度尼西亚、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
教师总结:二战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使帝国主义在
亚洲的殖民统治土崩瓦解,同时也为亚洲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民族振兴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二、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为亚洲新兴民族国家发展民族经济铺平了道路。亚洲各国、各地区先后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我们来学习一下,它们是怎样来实现经济的腾飞。
㈠ 印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师:同学们先阅读教材,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发展取得的
主要成就有哪些?
生: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工
业体系;在计算机和软件的研究和开发领域成绩斐然。
师:在印度辉煌的发展背后,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如人口膨胀、环境恶化、
民族和宗教矛盾、印巴关系紧张等。而作为邻邦的中国,我们国家与印度在经
济发展上存在哪些相似之处的困难呢?
(指导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师:中国与印度一样,日益增长的人口问题成为制约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
要因素。人口的高速增长使得粮食、土地、水资源等问题日益严重。所以,我
们要认识到人口盲目增长会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㈡韩国和新加坡
师:与此同时,在东亚和东南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取得瞩目的成绩(出示课件)
惊人的江汉之奇————————韩国
神奇的港口之国———————新加坡
亚洲四小虎: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但是,亚洲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最先起飞的是新加坡、韩国。在60年代,上述国家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西方发达国家因工资高、劳动力缺乏,地价、物价上涨,致使成本提高、利润下降,而向国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于是,新加坡、韩国抓住机遇,大力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根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依据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70年代,它们的经济就以年增长率超过10%的速度高速发展,不仅超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成为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竞争对手,令世界瞩目,被称为“70年代的奇迹”。
师: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洲经济迅速发展,虽然各国情况不一,原因有异,但从总体上看有何相似之处?
学生回答(指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的能力,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是政治前提;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蓝图;抓住机遇,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等。21世纪教育网
三、巴勒斯坦问题和中东战争
(出示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影视资料)
师:通过这段影片我们知道了在人人呼唤着和平时代的当今世界,战争的
硝烟还弥漫在亚洲的西部一带,血仍在流躺着,是什么阻碍了和平?
㈠巴勒斯坦问题(课件展示板书)
(出示巴勒斯坦分治图)
师:通过地图可以看出巴勒斯坦的地理位置有何重要性?
生:它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 战
略位置非常重要 。
师:由于巴勒斯坦位置的重要性,围绕它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与冲突,
形成了巴勒斯坦问题,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来回答)
师:(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作必要的补充和总结)第一,犹太人的祖先是希伯莱人。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迁入巴勒斯坦地区,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第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以约旦河为界将该地分为两部分:东部为外约旦(今约旦王国),西部为巴勒斯坦(包括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第三,19世纪末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多次流血冲突。1922年7月24日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的经历颇得世人同情,为他们在早已成为巴勒斯坦人家园的、犹太人古老的祖居地上建立自己的国家减少了障碍。第四,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的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约旦河以西的2.7万平方千米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第五,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国因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方面反对181号决议未能诞生。此后,该地区战火不断。
㈡中东战争(课件展示板书)
师:阿、以之间发生的矛盾长期未获得解决 ,巴勒斯坦问题成为困扰中东
和平的焦点和核心。自以色列立国以来,阿、以之间的流血冲突不断。(插入〈五次中东战争〉的课件)
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一些阿拉伯国家抵制以色列国的建立,对它发动攻击。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因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天战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突然袭击。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1973年,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丧失的土地而进攻以色列,美苏两国向双方提供武器。
第五次中东战争(“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黎境内的叙利亚军队交战
(通过课件引导学生归纳历次中东战争的争夺目 标和严重后果,教师根据
具体情况做必要补充(理清线索:地理位置、战略 地位、石油资源之争、水资源之争、宗教之争)
师:中东战争的主要争夺目标是土地或运河主权,其次是争夺水源。中东战争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据不完全统计,约三万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伤亡,十余万阿拉伯人伤亡,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战争使阿拉伯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军费开支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经济损失严重。为防范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全民皆兵,多年保持着庞大的军费开支,其国防支出在政府预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更加严重的后果是巴以双方长期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师:战争能够解决巴以问题、实现中东和平吗?对解决巴以问题、实现中东和平你有什么建议?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加以评析:指出战争不能解决巴以问
题,并对中东和平构成严重的威胁。要解决巴以问题、实现中东和平既需要巴
以双方也需要国际社会的不懈努力)
活动3【活动】课堂活动小结
师: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亚洲的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但经过苦努力,印度、韩国和新加坡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半个世纪以来的巴勒斯坦问题让大家认识到巴勒斯坦地区各国间的矛盾不能用武力解决,只有恢复安全与和平谈判才能得以解决。对话而不是对抗,以民族的宽容真正地挽回 和平。
【课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21世纪教育网
1.蒙巴顿方案将印度实行“分而治之”的方针,其原则是 ( )
A.按历史沿革 B.按居民的宗教信仰
C.按行政区划分 D.按与英国的关系
2.20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高速发展,被誉为“神奇的港口之国”的亚洲国家是 ( )
A.日本 B.新加坡 C.马来西亚 D.韩国21世纪教育网
3.中东和平问题的焦点和核心是 ( )
A.历史遗留问题 B.宗教派别问题 C.巴勒斯坦问题 D.大国争霸问题
二、材料解析
材料一 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应于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并撤出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独立国、犹太国和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
——第二届联合国大会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问题的决议(1947年11月)
材料二
联合国大会关于阿以分治的决议划定的巴勒斯坦版图
第一次中东战争后的巴勒斯坦地区图
请回答:①据材料一回答:英国在哪次国际会议上取得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的?其实质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
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自以色列建国以来,阿以之间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战争?当今中东地区战争频繁,动荡不已的原因有哪些?
三、问题探究
联系现实,谈谈印巴问题和印度经济发展对中国有何影响和启示?
课件41张PPT。 亚洲民族国家的独立
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巴勒斯坦问题和中东战争
课堂小结第五学习主题 第16课
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导入1993年9月13日以色列国总理拉宾与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特在白宫草坪握手言  战后初期,在亚细亚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争取民族独立的浪潮汹涌澎湃,振兴民族经济的呼声不断高涨。短短几十年间,以中国内地、亚洲“四小龙”和印度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依靠自己的奋斗,已悄然崛起于世界的东方。然而,和平与发展之路艰难曲折,巴勒斯坦和中东问题至今仍然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伊扎克·拉宾亚西尔·阿拉法特威廉·杰斐逊·克林顿亚洲民族国家的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一些国家独立形势图“英王王冠上一颗最明亮的宝石”英国对印度的侵略章西女王
原名阿克希米·葩依
1835~1858.6.18  战后初期,民族独立运动掀起高潮,亚洲一系列民族国家纷纷独立。是继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后的又一重大变化。印度1757年开始沦为,19世纪中叶完全沦为,成为英国在亚洲面积最大的殖民地。1857年至1859年,章西女王领导展开反英斗争失败,但沉重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1869.10.2~1948.1.30
尊称圣雄甘地 印度“国父”  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要活就要像明天你就会死去一般活着。要学习就要好像你会永远活着一般学习。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国家都是由苦难中产生的。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不使用暴力,是谦逊的极限。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有信心,即不知道有失望。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贫穷才是最糟糕的暴力。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倡导者、印度国父。
  通过“非暴力”的公民不合作,甘地使印度摆脱了英国的统治。这也激发了其他殖民地人们起来为他们的独立而奋斗。
  曾先后在1922年,1930年,1933年和1942年四次入狱,在狱中通过绝食展开他的文明不服从运动。他与英国驻印度最后两任总督(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路易斯·蒙巴顿)合作制定了印度独立和分治方案。
  1948年1月30日,在前往一个祈祷会的途中被一名印度教极右派狂热分子南度蓝姆·高德西枪杀。印度、巴基斯坦独立路易斯·蒙巴顿
Louis Mountbatten
1900.6.25~1979.8.27
英国东南亚盟军总司令 曾任印度总督“印度独立法案”(蒙巴顿方案)为印巴日后的长期冲突埋下了伏笔  印、巴独立标志着英国对印度长达277年的侵略和近200年的殖民统治终结,加速了英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国旗印度共和国国旗  印巴原本是一个国家,根据英国1947年6月3日的“蒙巴顿方案”分成两个自治领。一个是以信仰印度教为主的印度(8月15日成立);一个是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的巴基斯坦(8月14日成立)。
  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前身是英帝国,由英国及其自治领和其他已独立的前殖民地、附属国组成)成员国。
  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改自治领为共和国,定国名为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两国在独立后曾爆发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特别是在未明确归属的克什米尔地区领土争夺的小型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巴基斯坦伊斯兰
共和国国徽印度共和国国徽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Jawaharlal Nehru
1889.11.14~1964.5.27
印度首任总理 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发起人穆罕默德·阿里·真纳
Mohammed Ali Jinnah
1876.12.25~1948.9.11
巴基斯坦“国父” 巴基斯坦首任总督印尼等国独立苏加诺
Bung Sukarno
1901.6.6~1970.6.21
印尼“国父” 印尼首任总统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国旗印尼国徽  公元3~7世纪建立了一些分散的封建王国。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在爪哇建立了印尼历史上最强大的麻喏巴歇封建帝国。
  15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先后侵入。1596年荷兰侵入,1602年成立具有政府职权的“东印度公司”,1799年底改设殖民政府。1942年日本占领印尼,1945年日本投降后,印尼爆发苏加诺领导的“八月革命”,8月17日宣布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1947年后,荷兰与印尼经过多次战争和协商,于1949年11月签订印荷《圆桌会议协定》。据此协定,同年12月27日成立联邦共和国,参加荷印联邦。1950年8月印尼联邦议院通过临时宪法,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菲律宾共和国国旗菲律宾国徽  菲律宾人祖先是亚洲大陆移民,曾以吕宋、麻逸、苏禄、胡洛等地闻名。14世纪前后出现了由土著部落和马来族移民构成的一些割据王国,其中最著名的是14世纪70年代兴起的海上强国苏禄王国。
  1521年,麦哲伦率领西班牙远征队到达了菲律宾群岛。1565年,西班牙侵占菲律宾,自此统治菲达300多年。
  1898年6月12日,菲律宾推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宣布独立,将国名改为菲律宾共和国。同年,美国依据对西班牙战争后签订的《巴黎条约》占领菲律宾。1942年,菲律宾被日本占领。二战后,菲律宾重新沦为美国殖民地。
  1946年7月4日,美国被迫承认菲律宾独立,国名仍称为“菲律宾共和国”。曼努埃尔·罗哈斯·阿库纳
Manuel Roxas Acuna
1892.1.1~1948.4.15
菲律宾第三共和国第1任总统缅甸联邦共和国国旗缅甸国徽  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东坞和贡榜三个封建王朝。
  英国于1824~1885年间先后发动3次侵略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上缅甸”和“下缅甸”,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1937年缅甸脱离英属印度,直接受英国总督统治。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1945年全国总起义,缅甸光复。
  后英国重新控制缅甸。1947年10月英国被迫公布缅甸独立法案,承认缅甸独立。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建立缅甸联邦。1974年1月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9月23日改称“缅甸联邦”。吴努
U Nu
1907.5.25~1995.2.14
缅甸独立运动领袖 缅甸联邦总理  公元初马来半岛建立了羯荼、狼牙修等古国。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刺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并发展成当时东南亚主要国际贸易中心。
  16世纪起先后遭到葡萄牙、荷兰和英国侵略。1911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沙捞越、沙巴历史上属文莱,1888年两地沦为英国保护国。
  二战期间,马来亚、沙捞越、沙巴被日本占领。战后英国恢复其殖民统治。
  1957年8月31日英国承认马来亚联合邦在英联邦内独立。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合邦和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合并组成马来西亚(1959年6月英国同意新加坡为自治邦,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李光耀
Harry Lee Kuan Yew
1923.9.16~
新加坡第1任总理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亚洲从地理习惯上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东亚:亚洲东部地区,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面积约1170万平方千米,人口13亿多。
  东南亚:亚洲东南部地区,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东帝汶。面积约448万平方千米,人口45000多万。    
  南亚:亚洲南部地区,包括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锡金。面积约437万平方千米,人口10亿以上。
  西亚:也称西南亚,指亚洲西部,包括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巴林。面积约7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20000多万。
  中亚:中亚细亚地区,狭义只包括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的全部和哈萨克斯坦的南部。
  北亚:俄罗斯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西部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部为中西伯利亚高原和山地,东部为远东山地。印度孟买股票交易所(BSE)  印度古称天竺,独立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60年代,成为世界第3大粮食出口国。80年代末,印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12位。其中,工业总产值名列发展中国家第4位,农业总产值居世界第4位。  在最能体现综合国力的科学技术领域,印度也取得一些较大成就。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印度的工业生产年增长率连续5年超过8%。自90年代以来,计算机软件业迅猛发展,软件开发人员占全世界30%。印度著名软件公司Infosys公司外景印度航天历程及其“登月计划”2007年1月10日印度发射首个返回式太空舱  印度在1974年5月爆炸了第一颗核装置。1998年在48小时内连续进行了5次地下核试验。2004年9月20日,印度空间研究所发射了首颗用于国内教育的人造卫星。2007年1月10日,印度发射首个返回式太空舱,并开展“登月计划”。印度核电站  为保障能源自给,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就十分重视发展核能,目前核能发电量已居亚洲第三。到2008年,印度年核电装机容量将由目前的2700兆瓦增至6700兆瓦。目前正在建造8座核电站,其中6座为重水反应堆核电站,2座为轻水反应堆核电站,计划于2008年初建成。  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人口膨胀、财力不足、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印巴关系紧张等都尚待解决。印度人口已达11.3亿(2007年),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目前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大韩民国国旗大韩民国国徽  大韩民国简称韩国或南韩。而“韩”称呼最早源于韩国人/朝鲜人的祖先:三韩(马韩、辰韩和弁韩)。都称自己为“三韩子孙”或“三韩后裔”(简称“韩裔”)。
  中国清政府在甲午战争(1894~1895)战败后,在中日《马关条约》中放弃对朝鲜半岛的宗主权,承认朝鲜半岛独立。
  1897年,朝鲜王宣布建制称帝,建立“大韩帝国”,“韩”第一次正式成为朝鲜半岛国号。
  1910年8月,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并设立朝鲜总督府进行殖民统治。1919年4月11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1945年,日本投降后迁回国,1948年,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国会议长李承晚正式立国,成为今天的韩国。李承晚(李承龙)
Syngman Rhee
1875.3.26~1965.7.19
大韩民国第1至3任总统韩国首都首尔夜景李明博
Lee Myung-bak
1941.12.19~
大韩民国第17任总统  李明博是民族文化本位者。2005年1月19日任汉城市市长时,将长期没有对应汉字的首都地名正式用“首尔” (Seoul ??)定名,并宣布“汉城”之名不再使用。  1990年,韩国造船业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船舶生产国。20世纪60年代~70年代,韩国启动“经济开发战略”,实现经济起飞,创造了“惊人的汉江之奇”。其中,韩国70年代的经济年均增长率为8.89%,80年代保持在8.34%。“惊人的汉江之奇”新加坡的地理位置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全长约1080千米,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咽喉,是世界上重要的海上通道,每天过往船只近300艘。新加坡共和国,华语旧称为星嘉坡或星加坡(俗称星洲或星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南口。印 度 洋太 平 洋  新加坡港拥有现代化的大型起重设备和运输机械,是亚洲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新加坡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20世纪60年代其经济年均增长率为8.4%,70年代为9.4%,80年代为8.2%,成为东南亚第一个“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并以“神奇的港口之国”著称。“神奇的港口之国”  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亚洲的韩国、台湾、新加坡及香港(当时还未回归)四个国家或地区先后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所谓“东亚模式”引起全世界关注,它们也因此被称为“亚洲四小龙”(Asia's Four Little Dragons)。香港中银大厦新加坡鱼尾狮像  亚洲四小虎指“东盟”(ASEAN)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四国。四国经济在90年代都像8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一样突飞猛进,因而为名。可惜的是,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打击,这四小虎未能像四小龙一样打稳经济基础,还欠下国际货币基金会的一大笔债务。马来西亚双子星塔泰国曼谷东方酒店菲律宾马尼拉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巴勒斯坦问题和中东战争中东地理图  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属“两洋三洲五海”(亚欧非三洲;大西洋和印度洋;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之地。政治概念上的中东问题系指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问题,也称阿以冲突。1947年巴勒斯坦分治图巴勒斯坦国国旗以色列国国旗  巴勒斯坦(Palestine)古称迦南,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曾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共同生活之地,后犹太人陆续迁离。19世纪末以来,犹太复国运动兴起,并得到英、美等国支持,犹太人从各地大量迁往面积仅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81号决议,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耶路撒冷城(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圣地,以色列通过1948年和1967年两次战争先后占领整个耶路撒冷地区,并于1980年7月宣布耶路撒冷为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1988年11月,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国首都)为国际城市,由联合国管辖,归属待定。一个祖先 两大民族
三度流散 五次战争联合国通过以巴分治方案犹太移民来到以色列(Israel)  犹太人同意该决议,并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立“以色列国”,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但是,由于联合国的分治决议对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极不公正等复杂因素,致使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国家长期没有建立起来。阿、以之间尖锐对立。巴勒斯坦问题成为
困扰中东和平的焦点和核心  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独立战争 1948.5.15~1949.7.20)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第二天,一些阿拉伯国家为抵制以色列国的建立,对其宣战进攻。结果阿拉伯国家战败。
  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以侵埃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西奈战役、卡代什行动 1956.10.29~11.7)1956年7月26日,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法、以因此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英法以联军获胜。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六月战争、六天战争 1967.6.5~6.11)6月5日,以色列悍然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突然袭击。以色列获胜,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整个巴勒斯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地区。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 1973.10.6~10.26)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丧失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而进攻以色列,美苏两国向双方提供武器。
  第五次中东战争(黎巴嫩战争 1982.6.6~9.29)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出兵占领黎巴嫩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黎境内的叙利亚军队交战。是为阿以间的最大一战,以军获胜。亚西尔·阿拉法特
Yasser Arafat
1929.8.24~2004.11.11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  中东战争及巴以冲突,不仅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且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随着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缓和,中东和平进程几经反复,曾一度出现过曙光,但世纪之交又起波澜。要真正实现中东和平,巴以双方和国际社会还必须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课堂小结亚洲民族国家
的独立亚洲经济
的迅速发展巴勒斯坦问题
和中东战争1.二战结束后,印度人民掀起新一轮反英浪潮
2.英国“分而治之”的方针和蒙巴顿方案
3.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
4.印尼摆脱荷兰殖民统治,结束日本军事占领
5.缅甸、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相继独立1.亚洲经济起飞
2.印度经济发展的成就及其社会问题
3.东亚和东南亚经济飞速发展
4.战后亚洲的“四小龙”1.巴勒斯坦的地理位置
2.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地区的“分治”决议及影响
3.中东战争
4.中东战争和巴以冲突的影响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黑板报:巴以冲突——“以暴制暴”何时了?学习测评1.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迅速发展,被誉为“神奇的港口之国”的亚洲
 国家是(   )。
 A.日本     B.新加坡    C.马来西亚   D.印度
2.印度独立前是哪个国家的殖民地(   )。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3.独立后“印度的讨饭碗变成了面包篮子”,其含义是(   )。
 A.科学技术发达         B.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C.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   D.国防建设成就显著
4.20世纪70年代,亚洲经济没有出现高度增长的国家是(   )。
 A.韩国     B.日本     C.中国     D.新加坡
5.二战后,直接引发第一次中东战争的事件是(   )。
 A.埃及和叙利亚试图收复失地   B.犹太人不断迁入巴勒斯坦  
 C.以色列国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  D.英法侵略埃及BDBCC6.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协议,中东和平出现转机是在(   )。
 A.1948年    B.1958年    C.1973年    D.1993年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巴勒斯坦问题是阿以冲突的焦点 B.中东战争先后发生了两次  
 C.至今巴以冲突仍时有升级和加剧 D.两伊战争长达八年
8.中东和平问题的焦点和核心是(   )。
 A.历史遗留问题         B.宗教派别问题
 C.巴勒斯坦问题         D.大国争霸问题
9.战争能解决巴以问题并实现中东和平吗?为什么?DB答:不能;
  因为半个多世纪以来,围绕巴以冲突先后爆发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小范
围的流血冲突也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且
对中东地区的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要真正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既需要巴以
双方,也需要国际社会的不懈努力。C史海拾贝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瑞士巴塞尔——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大会会场所在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