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一)
一.闽中有带鱼
[明]谢肇淛
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②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人之嗜好无常如此。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遇闽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题另加)
【注释】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②啖(dàn):吃。
1.文中画直线句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 / 至宅啖之 B.立命往民家取 / 已煎者至宅啖之
C.立命 / 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D.立命往 / 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3.“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请你谈谈自己的思考。
二、.曹绍夔①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②,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③,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④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曹绍夔(kuí):人名。②罄(qìng):此处指一种打击乐器,通“磬”“馨”。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锉(cuò):用钢制成的磨钢、铁、竹、木等的工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绍夔与僧善( ) (2)然冀其有效( )
2.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和尚因此愁苦地追问曹绍夔 B.和尚因此一再地追问曹绍夔
C.和尚愁苦地追问响声消失的原因 D.和尚一再地追问响声消失的原因
3.文章标题中的“怪”指的是“ ”,“怪”产生的原因是 ,曹绍夔捉“怪”的故事启示我们: 。
三、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①其直而以窃履进②,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③,友人踵④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⑤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
【注释】①私:贪图,占有。②进:奉上,呈上。③暴:露,显露。④踵:至,亲到。踵门:亲自登门。⑤缪:同“谬”,错误,荒谬。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 (2)而悔谢曰( )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3.联系文章内容,你认为友人是怎样一个人?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四、士人好古物
秦有一士人,酷好古物,价虽贵,必求之。一日,或携败席而告之曰:“此昔鲁哀公命孔子所坐之席也。”士大惬意,以为古,遂以附郭①之田易之。逾时,又有持古杖以售,曰:“吾此杖乃太王②去邠③所操之箠④也。”士倾家资与之。既而,又有持朽碗一只,曰:“此碗乃舜作。”士愈以为远,遂虚所居之宅而予之。三器既得,而田舍资用尽去,无以致衣食,好古之心,终未忍舍三器。于是披哀公之席,持太王之杖,执舜作之碗,行乞于市。
【注释】①附郭:靠近城墙边。②太王:周文王的祖父。③邠(bīn):古国名。④箠(chuí):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遂以附郭之田易之( ) (2)无以致衣食( )
2.秦士“行乞于市”的原因有:(1) ;(2) 。(用原文语句回答)
3.下列所述本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练好眼光不盲从 B.能知节制不任性
C.为人慷慨不吝啬 D.及时醒悟不固执
五、牛头马肉
灵公①好妇人而丈夫饰②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③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④,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⑤月而国莫之服⑥。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注释】①灵公:齐灵公,公元前581—554年在位。②饰:服饰,装饰。③裂:作动词,撕破,撕毁。④内:内宫。⑤逾:越,过。⑥莫之服:即“莫服之”。之,代指“男子饰”。
1.下列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是( )
A.寡人使吏 / 禁女子而男子饰 B.寡人 / 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
C.寡人使吏禁女子 / 而男子饰 D.寡人使 / 吏禁女子而男子饰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国人尽服之( ) (2)相望而不止( )
3.翻译下列句子。
(1)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2)不逾月而国莫之服。
4.全国女扮男装的事屡禁不止,齐灵王非常苦恼,晏子为他出了一个什么主意?理由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5.读完本文后,你觉得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跋傅给事①帖
[南宋]陆游
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②王室,虽丑裔③方张,视之蔑如④也,卒能使虏消沮⑤退缩,自遣行人请盟。会秦丞相桧用事,掠以为功,变恢复为和戎⑥,非复诸公初意矣。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今观傅给事与吕尚书遗帖,死者可作,吾谁与归?嘉定二年七月癸丑陆某谨识。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傳给(jǐ)事:指傅崧卿,南宋主战派代表人物。②翊(yì)戴:辅佐拥护。③丑裔:对金人的蔑称。④蔑如:浅薄不足道。⑤消沮(jǔ):失败。⑥和戎:这里是对敌屈服的意思。
1.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 ) (2)卒能使虏消沮退缩( )
(3)会秦丞相桧用事( ) (4)非复诸公初意矣( )
2.本文描叙简洁传神,议论旗帜鲜明,抒情爱分明,请你结合原文赏析下列句子的精妙之处。
(1)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
(2)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
3.文中“死者可作,吾谁与归”,和《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个句子类似,两者表达的情感一样吗?请你结合作品谈一谈看法。
七、廉范敌虏①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过五千,移文③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爇火④,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⑤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虏:匈奴。②故事:按旧例。③移文:发文书。④爇(ruò)火:点火。
⑤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解释加点的词。
(1)会匈奴大入塞( ) (2)故事虏人过五千( )
2.翻译画线句。
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3.“(1) ”一句表明廉范起初寡不敌众;最终赢得胜利主要是用了两个妙招:(2) ;(3) 。(用自己的话概括)
八、老军校①
[宋]沈括
宝元元年,党项围延州七日,邻于危者数矣。范侍郎雍②为帅,忧形于色。有老军校出,自言曰:“某边人,遭围城者数次,其势有近于今日者。虏人不善攻,卒不能拔。今日万万无虞③,某可以保任。若有不测,某甘斩首。”范嘉其言壮,人心亦为之小安。事平,此校大蒙赏拔,言知兵善料敌者首称之。或谓之曰:“汝敢肆妄言,万一不验,需伏法。”校笑曰:“君未之思也。若城果陷,何暇杀我邪?聊欲安众心耳。”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军校:低级军官。②范侍郎雍:即范雍,宋代人,当时镇守延州。
③虞:担心,忧虑。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范侍郎雍为帅 为:担任
B.卒不能拔 卒:士兵
C.言知兵善料敌者首称之 知:了解,懂得
D.或谓之曰 谓:告诉,对……说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嘉其言壮,人心亦为之小安。
(2)若城果陷,何暇杀我邪?
3.老军校向范雍保证延州是安全的。根据文中的语言描写,概括出他能够得到信任的原因。
九、淝水之战
时苻坚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谢安遣弟谢石及兄子谢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符后率众,号百万,次①于淮肥,京师震恐。加②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③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④。”安遂游涉,至夜乃还。
【注释】①次:驻扎。②加:加拜。③敌手: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④以墅乞汝:我把别墅送给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玄入问计( ) (2)至夜乃还( )
2.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两人就是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最后谁也没有获胜
B.两人就成为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最后张玄没有获胜
C.张玄就把谢安作为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但没有获胜
D.谢玄就把谢安作为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但没有获胜
3.谢安面对强敌“夷然无惧色”,做的两件事是“ ”“ ”,表现了他应战时的 、 。
十、王式退兵
①大中①中,王式为晋州刺史。会河曲大歉,民流徙,他州不纳,独式劳恤之,活数千人。时特峨胡②亦饥,将入侵,闻式严备,不敢道境,曰:“晋州刺史当避之!”以善最③称。
②徙安南④都护,蛮兵入掠,式使译者开谕。一昔去,谢曰:“我自缚叛者,非为寇也。”初,安南数有变,相率夜围城。式徐被甲,引家僮乘城责让,矢族旝⑤交发,叛者走。翌日,尽捕斩之。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大中:年号。②特峨胡:少数民族。③善最:指优异的政绩。④安南:古代地名。⑤旝(kuài):古代作战时用的一种发石器械。也指所发之石。
1.解释加点的词。
(1)会河曲大歉( ) (2)谢曰( )
2.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式逐渐被盔甲(所累),拉着家僮上城墙要求让步
B.王式逐渐被盔甲(所累),率领家僮背靠城墙斥责反叛者
C.王式慢慢披上盔甲,拉着家僮上城墙斥责反叛者
D.王式慢慢披上盔甲,拉着家僮凭借城墙地势要求让步
3.从第①段看,王式“以善最称”表现为 和 。从第②段王式对待蛮兵和叛者的不同态度中,可以看出他 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闽中有带鱼
1.A
2.示例: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
3.示例:人对事物的嗜好与其贵贱无关。
翻译:
闽地有一种带鱼,长约一丈多,没有鳞甲,味道很腥,是众多鱼类中价格最便宜的,招待客人上不了台面。但是普通人家,用油煎着吃,也还是芳香扑鼻的。曾经有一个监司,因为公事过了中午才回家,饿得很,在道路边闻到很浓的香气,问是什么东西,旁边的人回答说是带鱼。监司立刻让人前往百姓家取已煎好的带鱼,送到家里来吃,大称味道好,并且恼怒以前为什么不给他买。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一个人对事物的嗜好很少有像这样的。吴江顾道行先生也喜欢吃闽地所做的腌带鱼,遇到闽人就索要,但闽地的人轻视这种食品,常常没有人回应他。
二、.曹绍夔捉“怪”
1.(1)友好,亲善,关系好 (2)效果
2.D
3.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罄与钟的频率相同,敲击了钟就会引起罄的共鸣);对生活中的一些怪现象不要迷信,要用科学的精神去探究。
翻译:
洛阳有个和尚,他的屋里有个罄钟,每天时常自动地发出声音。和尚认为这件事是奇怪的,害怕得生病了。寻求有法术的人使用各种方法来禁止罄鸣响,最终也不能使(它)停止。曹绍夔与和尚很友好,来探望他的病,和尚就把事情全告诉了他。一会儿,(庙里敲)击打斋钟,罄也跟着自鸣。曹绍夔笑着对和尚说:“明天可安排好饭好菜,我会为你解除这个烦恼。”和尚虽然不相信他的话,但仍希望他的方法有效,便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来招待他。曹绍夔吃完之后,从袖中抽出一把锉刀,在罄钟上几个地方锉了几下,罄钟就不再响了。和尚一再地追问声音消失的原因,曹绍说:“这个罄钟和斋钟振动的频率相同,敲击斋钟这个罄钟就相应响了起来。”和尚很高兴,他的病也1好了。
三、疑人窃履
1.(1)买 (2)道歉
2.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3.友人首先是一个武断、率直的人,对怀疑的事情不加核实,误会了朋友;同时他又是一个知错就改、果断率真的人,发现错误后坦诚认错,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认清真相,发现错误后也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翻译:
从前楚国有个人夜宿在朋友家里,他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来楚国人不知道。恰好他让仆人到鞋店里买鞋,什人私自占有了买鞋的钱,把偷来的鞋子交给他,楚国人也不知道。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拜访他,看见自己的鞋子穿在楚国人的脚上,很惊讶,说:“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子。”于是和他断绝了联系。过了几年事情暴露,朋友来到楚国人的家里,向他道歉说:“我不够了解你,却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请让我们和好如初吧。”
四、士人好古物
1.(1)交换 (2)取得,得到
2.(1)酷好古物,价虽贵,必求之;(2)田舍资用尽去,无以致衣食
3.C
翻译:
秦朝有个士人,酷爱古代的东西,即使价格再高,也一定要买回来。一天,一个人带着一块破席来告诉他说:“这是以前鲁哀公让孔子坐的席。”士人心中大喜,认为这是难得的古物,就用靠近城墙的田地交换它。过了些时候,又有一个人手持一把古杖来卖给他,说:“我这把古杖是太王离开邠地时所持的手杖。”士人就倾尽家中资财买了下来。没过多久,又有一个人拿着一只朽烂的碗,对士人说:“这只碗是舜帝所造。”士人认为这个古物年代更加久远,于是就把正住着的宅院给了卖碗的人。三件古物到手,士人的田地、房屋等资产都用尽了,没有什么用来吃饱穿暖,然而好古之心却使他始终不忍丢弃这三样“古物”。于是,士人就披上“哀公之席”,拿着“太王之杖”,捧着“舜帝之碗”,沿街乞讨。
五、牛头马肉
1.A
2.(1)穿 (2)停止
3.(1)这好比肉店门口高悬牛头的招牌,而里面卖的却是马肉。
(2)不到一个月,果然全国便没有人再敢女扮男装了。
4.首先禁止内宫女扮男装,然后再禁止宫外女扮男装。因为上导下行,内外统一,臣民心服口服,自然效仿。
5.欲行禁令,必先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翻译:
齐灵公喜欢内宫的妇女女扮男装,全国妇女都穿起男服来。齐灵公使官吏禁止,下令说:“凡是女扮男装的,一律撕毁所穿衣服,扯断所系带子。”然而,尽管人们亲眼看到有人受罚,女扮男装的风气还是没有停止。晏子进见齐灵公问道:“我让官吏严禁国中女扮男装,还下令毁掉她们的衣带,这一切人们都亲眼所见,为什么还禁止不了呢 "晏子回答说:“您允许内宫女扮男装,却对外禁止,这好比肉店门口高悬牛头的招牌,而里面卖的却是马肉您为什么不首先禁止内宫女扮男装呢 那样,外面的人就不敢犯了。”齐灵公听了,说:“好。”于是,下令禁止宫中女扮男装。不到一个月,果然全国便没有人再敢女扮男装了。
跋傅给事帖
1.(1)期许 (2)终 (3)正赶上 (4)再
2.(1)通过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一辈爱国士大夫因金兵入侵,生灵涂炭的忧心如焚和痛不欲生(刚毅与沉痛),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2)运用感叹句来抒情议论,写出因国土沦陷抱恨而死的仁人志士之多,表达出陆游的极度愤懑。
3.《跋傅给事帖》文中句子的意思是:那些志士仁人已经过世了,那么还有谁再可以作为自己精神的榜样与理想的寄托呢 陆游在文中暗寓“朝中无人”之悲,只能在傅崧卿这位爱国前辈的遗文中,寻觅爱国情感的共鸣,寄托了报国无门的愤慨。(充分表达了陆游抗敌御侮的政治抱负)
《岳阳楼记》文中此句意思是说,(如果)没有这些古仁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范仲淹表达了要像古仁人那样,具有以天下为已任的担当,“先忧后乐”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舍已为人的奉献精神。
翻译:
绍兴初年,我刚刚长成儿童。亲眼看见当时士大夫们一起谈论国事,有人怒目切齿,有人痛哭流涕。人人都期许能为了辅佐拥护王室而杀身成仁即使金人气焰嚣张,也把他们看作是浅薄不足道的,(相信)最终一定能让他们失败退缩,自己派遣使者来请求和好。正赶上丞相秦桧当权,掠夺他人的功劳作为自己的功劳,改变恢复中原的策略为对敌屈服,不再是诸位士大夫当初的意愿了。志士仁人怀抱怨愤而死的哪里数得过来!现在看傅给事写给吕尚书的遗帖,如果死者可以复活,我和谁一道呢 嘉定二年七月癸丑日陆某恭谨的地写下。
七、廉范敌虏
1.(1)适逢 (2)超过
2.匈奴从这以后不敢再入侵云中了。
3.(1)虏众盛而范兵不敌;(2)用星列般的火把吓退敌人;(3)在凌晨敌人不防备时突然袭击。
翻译:
廉范是赵将廉颇的后代,担任云中郡太守。一天,正遇到匈奴大举入侵边塞,按照以往惯例,匈奴入侵人马只要超过五千人,就要向旁边的郡发文书。官吏想发紧急公文求救,廉范不同意,亲自率兵抵抗敌人。但敌兵人数众多而廉范兵力太少,不能对抗。
刚好太阳下山,廉范命令士兵将两个火炬交叉绑扎,手持一端,点燃三端,在军营中星状排列,敌兵远远望见火炬众多,认为汉军救兵到来,十分惊恐,等到天亮就要撤退。廉范便命令士兵在睡垫上吃饭,清晨前往敌阵。一会儿,杀了数百个敌人,敌人自相踩踏,死者有一千余人。匈奴从这以后不敢再侵入云中了。
八、老军校
1.B
2(1)范雍称赞他的话有勇气和力量,军心因此而稍稍安定下来。
(2)如果城池被攻陷了的话,他又哪里有空来杀我呢
3.老军校自称老边民,见多识广,以历史事实为证据,以死担保。
翻译:
宋仁宗宝元元年,党项人围攻延州长达七天,好几次濒临陷落。侍郎范雍担任主帅,非常着急忧虑。有一个老军校自己站出来,对范雍说:“我是住在边境上的人,多次遇到城池被围,有的情势之危急跟现在差不多。那党项人不擅长攻城,最后还是不能把城池攻克下来。现在千万不用担心,我可以担保。如果有什么意外的话,我甘愿被砍头。”范雍称赞他的话有勇气和力量,军心因此而稍稍安定下来。事情平息之后,这个军校大受奖赏提拔,说起懂得军事、善于预料敌人情况的人,首推这个老军校。有人对他说:“你怎么就敢胡乱说话呢 万一你说的没有实现的话,你就要被军法处置啊。”这个老军校笑着说:“你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如果城池被攻陷了的话,他又哪里有空来杀我呢 我那样说不过是想姑且安稳大家的心罢了。”
九、淝水之战
1.(1)进入 (2)返回
2.B
3.与玄围棋賭别墅;游涉,至夜乃还;镇定自若;胸有成竹
翻译:
这时,苻坚兵势强大,疆场上充满危险,各位将领连吃败仗。谢安派弟弟谢石与侄子谢玄等人为将,找准机会出征讨伐,所到之处都获得胜利。朝廷拜(谢安)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封为建昌县公。后来,苻坚率领大军,号称百万,驻扎于淮水与淝水之间,京城里震惊恐慌。又加拜谢安为征讨大都督。谢玄进入军帐问计,谢安面色平静,没有一丝恐惧,回答说:“我已另有方略。”随即沉默。谢玄不敢多问,就让张玄将军再去请求计策。谢安便吩咐备车马到山中别墅去,亲朋好友都到齐了,谢安准备与张玄以别墅为赌注下棋。平常,谢安的棋艺不如张玄,这一天,因张玄心中害怕,两人就成为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最后张玄没有获胜。谢安回头对外甥羊县说:“把赢来的别墅送给你吧。”接着,谢安又去游山玩水,到半夜才回来。
十、王式退兵
1.(1)恰好,正遇上 (2)道歉
2.C
3.体恤灾民;戒备森严;治理边疆因时制宜
翻译:
唐宣宗大中年间,王式任晋州刺史。正逢河曲严重歉收,百姓流亡迁徒,别的州都不接纳,唯独王式慰劳赈济他们,救活了数千人。当时特峨胡也遭遇饥荒,准备入侵,听说王式戒备森严,不敢经过他的辖境,说:“晋州刺史,我们应避开他!”王式以政绩优异著称。
后来王式被调任为安南都护,蛮兵入侵,王式派翻译开导晓谕。蛮兵一天之内就离开了,并道歉说:“我们是在追捕叛乱的人,不是来侵犯的。”当初,安南多次出现叛乱,夜间一起来围城。王式慢慢穿上甲衣,拉着家僮上城墙斥责反叛者,这时弓箭石头一起发射,叛乱的人逃去。第二天,抓住所有叛乱者并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