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4 15:3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数据新闻将“可视化”的理念引入新闻领域,丰富了数据的表现形式。随着技术的发展,新
闻可视化处理的对象不再局限于数据,文字也成为可视化形式解读的对象。
欧洲中世纪晚期盛行的航海探险活动,推动了包括统计学在内的多个学科快速发展。当
时,人们发现枯燥乏味的数据经过系统化、图像化处理能增添趣味性、传递多元化的信息,于是
将其引入公共信息的发布中,当时所使用的统计图表多为简单的饼状图、散点图等,信息初具可
视化特征。这一时期的统计图表主要作用是辅助文字表达,并不能够作为独立的新闻报道出
现。随着统计学的发展,数据统计表的形式更加丰富,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并且具有解决现实问
题的实用价值。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网络活动产生了大量数据,为数据可视化的发展捉供了资源支撑。
2009年英国《卫报》成立了全球第一个数字新闻部门,之后各国媒体纷纷效仿。我国一些媒休
也相继开设了数据新闻栏目。这些媒体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挖掘、筛选、处理数据,在具体呈现时
除使用传统的统计图外,还引入了时间轴、地图等图式,并提供了交互功能。例如,某在线网站
在2015年推出了数据新闻作品《星空彩绘诺贝尔奖》,该作品统计了1901一2015年诺贝尔奖得
主的相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以转盘的形式呈现。受众点击播放按知后,代表不同领域和性别
的图标便会出现在对应的区间。此外,受众也可自行选定年份,查看获奖者信息。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闻可视化的内涵日益丰富,不仅关注受众的视觉体验,还关注受众的听
觉、触觉等体验。这类新闻的直观性与交互性更强,更能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引起受众的情感
共鸣,提升新闻传播的效果。例如,2021年《人民日报》推出了长图作品《复兴大道100号》,重
温党的百年征程,唤醒受众记忆,力求在情感共鸣中达成价值共识。该作品融合了文字、画面、
声音、A】交互等多项技术,并体现出了高度纪实的风格,大到历史事件,小到墙体上的标语、字
体,都有据可查。受众在阅读过程中可看到动态的画面,如飞翔的和平鸽、人造卫星发射等;听
到历史事件同期声以及生活场景声,如八一南昌起义中的枪响、自行车铃声、孩童玩闹声等:另
外受众还可以参与互动,生成自己的“百年征程纪念照”。
(摘编自杜翔宇《可视化新闻在融合传播中的应用一以(新京报〉为例》)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