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丹霞是一个由陡峭的悬崖、红色的岩石、密集深切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及碧绿的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天然森林广泛覆盖。其典型景观可以用丹山、碧水、绿树、白云几个词概括。目前中国境内已发现的丹霞地貌有780多处,分布广泛。共有九个省的十几家风景名胜区提出加入丹霞地貌捆绑申遗行列,最终入选的六个提名地是中国亚热带湿润区丹霞地貌的最佳代表。这六大丹霞地貌分别属于青年早期、青年晚期、壮年早期、壮年晚期、老年早期、老年晚期,讲述了“中国丹霞”地貌发育的传奇,呈现了一个完整的自然故事,也是丹霞地貌从“侵蚀量最小”到“侵蚀量最大”的最佳例证。
“中国丹霞是一个美丽得让人停止呼吸的系列地貌,是世界上具有突出红色景观的一个地方,被当作是展示地貌地形及进程的杰出的露天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前主任沃尔夫冈·伊德在湖南崀山考察时说。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有漏斗。
丹霞地貌是一种旅游地貌资源,它的研究一开始就具有为开发旅游资源服务的性质。丹霞地貌区往往是生态相对比较脆弱的地区,但风景优美,文化景观丰富,大多具有较好的旅游开发价值。
丹霞地貌学体系的建立,应当把握为旅游业服务这一基本点,才会有生命力。实践证明,近20年来丹霞地貌研究工作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与各地丹霞地貌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研究密切相关。为了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丹霞地貌学体系,加强基础研究是必要的。同时也要重视应用的研究,把现在已作过的一些评价、规划等工作的成果,上升到理论上。重视克服一些薄弱环节,如对丹霞美学的研究,对丹霞地貌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对丹霞地貌的评估方法应进一步探讨,建立一个较为公认合理的评价模型,在开发规划理论方面如何体现丹霞地貌的特色等,要想得广一些、远一些。
另外,我们六个提名地有一个共同的管理规划,其中对于保护资源和培育生态环境有专门的要求。其中六地的统一协调管理将是面对的最实际的问题,我们计划六地将成立一个协调管理机构。然后就是立法与执法,遗产保护机构和人员的落实,监测的常规化,遗产地和缓冲区的保护,社区居民的管理等都将同步跟进。
如广东丹霞山划出了比重非常大的禁止开发范围,作为永久保护的区域和研究区域;在遗产地和缓冲区禁止建设大型服务设施,而主要是扶持乡村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服务;未来丹霞山的旅游开发主要限于外围和沿江地带等。
(摘编自李剑云《申遗与中国丹霞地貌研究和保护开发浅述》)
材料二:
要说明中国丹霞的遗产价值,先要了解其系列构成。首先,中国丹霞6个遗产地反映了红层盆地从抬升接受侵蚀开始,到大部分红层被侵蚀,仅残留少部分红层的演化过程,即从侵蚀量小到侵蚀量大的不同发育阶段的丹霞地貌区,因此,该遗产从科学角度展示了丹霞地貌的自然演化系列;其次也从形态上展示了各个阶段的不同景观特色,构成了亚热带湿润区丹霞景观系列。
贵州赤水:青年早期——高原面保存完好和阶梯状峡谷组合的高原峡谷型丹霞的代表;福建泰宁:青年晚期——迷宫般密集的峡谷与雏形峰丛组合的峰丛峡谷型丹霞的代表;湖南崀山:壮年早期——群峰林立、起伏跌宕、大气壮观的密集峰丛型丹霞的代表;广东丹霞山:壮年晚期——疏密相间、造型丰富的簇群式丹霞峰丛峰林的代表,丹霞的命名地;江西龙虎山:老年早期——疏散型丹霞峰林与孤峰群为特征的宽谷峰林型丹霞的代表;浙江江郎山:老年晚期——残余孤峰再抬升的高位孤峰型丹霞的代表。
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霞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符合具有突出普遍的美学价值(标准Ⅶ)和地球科学价值(标准Ⅷ)两条世界遗产标准。
(摘编自彭华《中国丹霞的世界遗产价值及其保护与管理》)
1.下列关于对丹霞地貌形成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
B.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是由于流水侵蚀,使得崖面崩塌、山顶面缩小形成的。
C.抬高的红色地层受到侵蚀,依次出现了巷谷、崩积锥、堡状残峰、石墙、石柱、缓坡丘陵等地貌。
D.在丹霞地貌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可能会有重力等作用,但流水的侵蚀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下图代表的是丹霞地貌的哪一个发育阶段( )
A.青年晚期 B.壮年晚期 C.老年早期 D.老年晚期
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和说明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则材料主要用说明和议论,但里面许多描写的运用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B.两则材料在很多地方使用了列数字的方法,使文章的表达更加严谨和有说服力。
C.材料一以广东丹霞为例,是为了说明其对丹霞地貌的开发保护走在了其他地区的前列。
D.材料二的第一段运用“首先”“其次”等词语,使文章条理清晰,意思明了。
4.为什么中国丹霞被认定符合具有突出普遍的美学价值和地球科学价值两条世界遗产标准 请结合材料分析。
5.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关系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人间送小温
汪朗
《人间草木》的编辑非要我就这本书说上几句话,几番推辞未果,只得应承下来。不过事先说好,不算什么序,只是回忆点往事,不然太不成体统。世上哪有儿子给老子写序的 老子还叫汪曾祺。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儿,老头儿走了都十七年了。可是他的作品还是挺受欢迎的,每年都有不少出版社要出他的书,拦也拦不住。他留下的“这碗茶”,这么多年居然还没“凉”,还挺“香”,不免让人有些奇怪。我们兄妹三人都不是搞文学的,说不清其中的道理,只是觉得他的文章看着不闹腾,让人心里很清净,文字干净通透,不牙碜。也许,这是他的东西还有人愿意看的原因吧。
自打20世纪80年代初,老头儿写的东西基本都能发表,不免有些小得意,家里人开玩笑,说他是“放屁香”。不过,此前他也有不香的时候,这本书收录的《葡萄月令》,就被退过稿,好像是觉得过于平淡了。当时的散文还要扯着嗓子抒发革命豪情,他的文章里没有这个,不被看好也属正常。后来,还是一个爱好文学的邻居介绍给《安徽文学》,发表时已经是1981年年底,那时他已经有点儿啥啥香了。如今,《葡萄月令》被一些人评价为老头儿散文中的精品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当年有过这番遭遇。
《葡萄月令》写的是老头儿当年在葡萄园劳动时的感受,那时他还戴着“右派”的帽子,被发配到张家口的一家农科所改造,但文章中却没有丝毫凄凄惨惨的情绪,把葡萄园里的一切都写得那么美,充满对劳动的尊重,对自然的热爱,读完之后让人心里有一股淡淡的暖意。
北京人提笼架鸟的说道,老头儿也懂一些。母亲过去在新华社的特稿社工作,主要向国外专业杂志投稿。20世纪80年代初,她想组织一篇介绍北京人遛鸟的文章,于是找老头儿了解情况,看能否找到合适作者。老头儿一下来了劲儿,从北京人遛鸟的起源、养鸟的大类说起,一直讲到如何压鸟,即训练鸟模仿各种声音,如何选择鸟食、鸟笼……直听得我们大眼瞪小眼。没想到这个写了十多年样板戏的老头儿,肚子里却装了这么多杂七杂八的货色。我们只知道,他在玉渊潭遛早儿时,常和一帮遛鸟儿的老头儿闲扯,后来也爱到街边小公园和养鸟的人攀谈,至于还有什么信息渠道,就不清楚了。根据“懿旨”,老头儿将这些内容写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收入这本书的《北京人的遛鸟》。
老头儿之所以对花鸟鱼虫感兴趣,并写了不少这类文章,是因为他觉得,人们如果能够养成一些正常爱好,具备文明素养,懂得亲近自然,知道欣赏美,就不至于去毁坏世间的美好事物。他想通过这些文章呈现各种美好的东西,让人们慢慢品味,懂得珍惜。
老头曾经写过一首诗:“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或时有佳兴,伸纸画芳春。草花随日见,鱼鸟略似真。唯求俗可耐,宁计故为新。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君若亦欢喜,携归尽一樽。”
(有删改)
文本二:
《老头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序言
汪朗 汪明 汪朝
我们管爸爸叫“老头儿”。
老头儿,是汪曾祺在家中的“别号”。妈妈这样叫,我们三个儿女这样叫,就连他的小孙女也这样叫。有时外人来了,我们在言谈话语之间,一不留神也常把“老头儿”冒了出来,弄得人家直纳闷:这家人,怎么回事 没大没小。
没大没小,是爸爸自找的。他一向主张父母与子女之间应该平等相处,从不讲究什么父道尊严。他甚至还写过一篇《多年父子成兄弟》,说什么“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有这样一个爸爸,不叫“老头儿”实在有点对不起他。
“老头儿”之称呼用于汪曾祺,是在他尚未到60岁时。后来他虽然戴上了“著名作家”甚至“著名老作家”的帽子,参加各种活动被人恭恭敬敬地称为汪先生、汪老师、汪老,但是在家人中间,他始终只是“老头儿”。平平常常,随随便便,还经常受点打击。孙女小时候跟安小保姆念歌谣:“老头子,上山抓猴子。猴子一蹦,老头儿没用。”老头儿凑过来插话:“猴子没蹦,“老头儿有用。”“不对不对,老头儿没用。你这个老头儿就没用!”“没用就没用。”老头一缩脖子,笑嘻嘻地走了,继续写他的文章。
“老头儿”文章写得好,全家人都同意。唯一投反对票的是孙女:“爷爷的文章一点也不好,和别人的不一样,没词儿!”当时她上小学,老师让班上的同学从名著中找点花哨的词藻用在作文中。她很用心地在“老头儿”的文章中找了半天,毫无所获,于是很恼火。“老头儿”听了哈哈笑:“没词儿,好。”
“老头儿”成了名人之后,写他的文章有不少,有些我们看了直纳闷:“这说的是谁呀?这么高大?是不是还有个汪曾祺?”还有的简直就是瞎编故事。“老头儿”在世的时候,对这些故事往往一笑置之,不去计较。可如今,我们做子女的觉得,还是应该让人知道我们眼中的汪曾祺是什么样子,这个“老头儿”未见得高大,但比较真实。
真的要提笔写东西了,我们兄妹还真的有点怵。在“老头儿”心里,我们都不是干这行的料,借用他评论别人的话——不是嗑这棵树的虫。这一点,虽然他没明说,但我们却心知肚明,不然岂不枉当了一回汪曾祺的儿女?尽管如此,为了还“老头儿”一个真面目,我们还是尽力把这件事完成了。文章大致分两部分:《岁月留痕》主要把“老头儿”的一生简要梳理一番;《往事杂忆》和《我们的爸》写的是我们与他生活几十年中的一些片段。如果有人看过之后觉得还有些意思,我们也就知足了。时间真快,爸爸走了十几年了。他要是还在,今年该是91岁了。多想当面再喊他一声——“老头儿”!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介绍汪曾祺的作品,而文本二介绍汪曾祺其人,这样的内容安排和两本书的内容有关。
B.在文本二中,作者明确了写作、出版《老头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的原因是还原一个真实的汪曾祺。
C.文本二中作者写孙女评价汪曾祺的作品“没词儿”,是为了突出汪曾祺作品冲淡闲适的特征。
D.两篇文章语言通俗幽默、轻松如话,这种语言风格和文章整体的内容是高度契合的。
7.对文本一文末引用汪曾祺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语言通俗诙谐,体现了汪曾祺“未见得高大,但比较真实”的个性。
B.引用汪曾祺自己的诗作结,能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汪曾祺其人。
C.这首诗既反映出了汪曾祺的做人原则,也反映出了他的艺术爱好及艺术追求。
D.这首诗直抒胸臆,表现了汪曾祺正直磊落的人生追求,谦逊、豁达、乐观的性格。
8.文本一中,作者为什么以大量的篇幅介绍《葡萄月令》这篇文章?请简要分析。
9.为什么作者在两个文本中都称自己的父亲为“老头儿”?请简要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潮州韩文公庙碑
苏轼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七》)
材料二:
《昌黎先生集》序
李汉
先生生于大历戊申,幼孤,随兄播迁韶岭。兄卒,鞠于嫂氏,辛勤来归。自知读书为文,日记数千百言。比壮,经书通念晓析,酷排释①氏,诸史百子,皆搜抉无隐。汗澜卓踔②,奫泫澄深③;诡然而蛟龙翔,蔚然而虎凤跃,锵然而韶钧鸣;日光玉洁,周情孔思。千态万貌,卒泽于道德仁义,炳如也。洞视万古,愍恻当世,遂大拯颓风,教人自为④。时人始而惊中而笑且排先生益坚终而翕然随以定。呜呼!先生于文,摧陷廓清之功,比于武事,可谓雄伟不常者矣。
(节选自《昌黎先生集》序)
【注】①释,指佛教。②汗澜卓踔,形容学问广博超绝。③奫泫澄深,比喻思想深邃。④自为,强调自我完善。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时人A始而惊B中而笑C且排D先生E益坚F终而翕然G随以定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介词,“把”,与《陈情表》中“臣以供养无主”的“以”意思不同。
B.凡,凡是,与《项脊轩志》中“凡再变矣”的“凡”意思不同。
C.一,完全。与《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的“一”意思相同。
D.国,国都,与《蜀道难》中“开国何茫然”的“国”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把韩愈放在历史上评价其功绩,材料二主要评价其在当代影响。
B.材料一写了韩愈在潮州的作为,材料二概述了韩愈的成长经历。
C.有人说韩愈离开被贬的潮州,即使死后也不会被怀念,但苏轼不这样认为。
D.重修韩愈祠庙一事,反映了韩愈在潮州的功绩得到了朝廷和人民的认可。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2)兄卒,鞠于嫂氏,辛勤来归。
14.根据材料内容,分析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的原因。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①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③,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本诗写于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766年或768年)。②纡:屈,指不得施展。③伊吕:指伊尹和吕尚。下句的“萧曹”,指萧何和曹参。四人都是古代名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第一句总写诸葛亮的影响。一个“垂”字,写出了其影响之大。
B.诗歌第二句用“清高”一词突出诸葛亮卓尔不群、孤傲自诩的性格。
C.诗歌第四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诸葛亮的卓绝智慧、奇功伟业。
D.诗歌第三联,作者用衬托的手法,对诸葛亮的才能做出极高评价。
16.这首诗和《蜀相》作者相同,所咏人物相同,但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结合诗歌分析其异同。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项脊轩志》中,归有光以庭前枇杷树结尾。“ , ”两句的叙述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妻子深切的怀念,令人动容。
(2)贾谊在《过秦论》中,用“ , ”两句将陈涉和四人作比较,说明陈涉是一个普通之人。
(3)古代诗歌中,常常用“海鸥”这一意象体现隐逸的思想,有这种用法的诗句如“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戏曲绘画作为绘画作品的一种,简称为“戏画”。它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以戏曲人物、戏曲演出场景或戏曲故事等为题材。明清时期,戏画迎来了空前繁荣的发展局面,亦深刻影响了此后戏台彩绘的艺术风貌。
温州古戏台彩绘中的人物造形,往往会通过戏剧化的身段仪态和夸张的神态表情,将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高度浓缩于“亮相”的舜间。画工在刻划人物时,尤其强调姿态的优美和笔墨线条的苍劲简洁。温州苍南县碗窑村上窑三官庙戏台的“白蛇传”主题彩绘,许仙、白娘子、小青等人物皆被描绘为长脸、细目,女性角色更是具备修颈、削肩、柳腰、樱唇等体貌特征。这些人物的姿态塑造强调一个“趣”字,大开大合的动作与整体前倾的动势,既赋予画面强烈的戏剧张力,又烘托出轻松诙谐的基调。
值得一提的是,温州古戏台大多修建在祠堂或庙宇院落之内,往往是“一村一庙一戏台”。因此,古戏台上的彩绘内容与百姓生活 A ,除了戏曲题材,还囊括“耕耘”“纺织”“渔樵”“对弈”等人们 B 的主题,生动展现出百姓日常的劳作和娱乐场景。当然,这些世俗场景的描绘同样借鉴了戏画的造型与风格,强调以戏剧化的视觉语言构建雅俗共赏的艺术图景。
18.文中加点词语中,词语的构成和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耕耘 B.纺织 C.渔樵 D.对弈
19.文中第二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及好处。
22.温州要办一个古戏台彩绘展,需要简要介绍一下戏曲绘画,请你根据第一段的有关内容,替主办方给戏曲绘画下一个定义。要求:要点完整,语言流畅,使用一个单句,不超过50个字。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父亲爱上了养鱼,一开始总不太成功,十天半个月就得换一拨鱼。前不久,我回家发现,缸中的鱼变大变肥了。询问缘由,父亲讲了一番“养鱼”与“养水”的道理。原来换水太勤,而且不懂得先“困水”——就是把水晾一晾让氯气挥发,鱼儿得不到休养生息,自然难以存活。
“养鱼先养水”给你怎样的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 2.D 3.C 4.①美学价值:中国丹霞发育了绝妙的自然景观。中国丹霞是一个由陡峭的悬崖、红色的岩石、密集深切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及碧绿的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天然森林广泛覆盖。其典型景观可以用丹山、碧水、绿树、白云几个词概括。
②地球科学价值:中国丹霞记录了重要的地质发展过程或显著的地质地貌特征。中国丹霞入选的六个提名地代表丹霞地貌的青年早期、青年晚期、壮年早期、壮年晚期、老年早期、老年晚期,呈现了一个完整的发育过程。 5.①自然资源往往具有较高开发价值,因此要适度开发自然资源,让其造福人类。如中国丹霞风景优美,文化景观丰富,非常适合旅游资源的开发。
②但是自然资源又往往是脆弱的,我们在开发自然资源为我们所用的前提下,也要保护好自然资源,让其能更好更持久地为人类服务。在开发规划理论方面如何体现丹霞地貌的特色要想得广一些、远一些。
③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要保护和开发并行。
6.A 7.D 8.①《葡萄月令》被认为是汪曾祺散文中的精品之一。
②《葡萄月令》有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被编辑退稿的遭遇,与“此前他也有不香的时候”照应。
③《葡萄月令》最能体现汪曾祺“人间送小温”的艺术追求。文中把葡萄园里的一切写得很美,充满对劳动的尊重,对自然的热爱,读完之后让人心里有一股淡淡的暖意。 9.①体现了写出汪曾祺“父母与子女之间应该平等相处”的主张。
②体现了他们平等、温暖、幸福的家庭氛围。
③体现了汪曾祺“平平常常,随随便便”的真实个性。
10.BDF 11.C 12.D 13.(1)潮州人敬奉韩公,吃喝的时候必定要祭祀他,水灾旱灾、疾病瘟疫,凡是有求助于神灵的事,必定到祠庙里去祈祷。
(2)兄长去世后,由嫂嫂抚养成人,历经艰辛返回故乡。 14.①社会风气。自东汉以来,儒道沦丧,文风败坏,佛、道等邪说一齐出现。
②自身责任。韩愈洞穿古今治乱,深切忧虑时世弊病,力图改变这种世风文风。
15.B 16.①相同:都有对诸葛亮过人才干、高洁品质的称颂。
②不同:《蜀相》聚焦于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也暗含杜甫感时忧国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情感更偏向于个人与历史悲剧的交织。而本诗则突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与历史贡献,诗中“运移汉祚终难复”强调天命难违,但“志决身歼”仍歌颂其矢志不渝的品格,情感更偏向于对英雄气节的礼赞。
17.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陶朱、猗顿之富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18.D 19.“造形”的“形”应为“型”;“舜间”的“舜”应为“瞬”;“刻划”的“划”应为“画”。 20.A.息息相关 B.喜闻乐见 21.①语言典雅简洁。借鉴文言词语,如修颈、削肩、柳腰、樱唇等,使语言既典雅又简洁。
②语言文白相间,用词凝练而又通俗易懂。
③使用并列短语,使句子节奏紧凑,富有韵律。
④选用古典文学中常见的审美词汇,传递人物风韵,引发读者联想。
⑤和文段介绍传统艺术的内容相统一,鲜明准确地体现对象特征。使用传统的语言表达传统文化的内容,使内容和形式达到了统一。 22.简称为“戏画”的戏曲绘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以戏曲人物、戏曲演出场景或戏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