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6 08:4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一条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五条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两次宪法修正( )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调控 B.反映了依法治国理念的确立
C.旨在提升私营经济的地位 D.助推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2.中国古代某医学著作记载“枸杞茎,叶及子,服之轻身益气”,甘薯“补虚乏,健脾胃,强肾阴”。据此判断,该医学著作最有可能是( )
A.《伤寒杂病论》 B.《肘后备急方》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
3.如图是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陶纺轮和骨梭。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
A.纺织机成为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B.纺织技术在当时已开始萌芽
C.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D.中国丝织业起源于黄河流域
4.2023年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宸宸和莲莲分别代表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京杭大运河和杭州西湖。琮琮源于文物玉琮,头部刻有“饕餮纹”;宸宸源于京杭大运河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头部采用钱塘江大潮的形象;莲莲源于西湖中接天莲叶,三潭印月的头饰。这反映中国( )

A.传承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B.完善了对世界遗产的认识
C.注重世界遗产资源的开发 D.守护人类文化遗产真实性
5.许多考古学文献中,使用“新石器革命”(Neolithic Revolution)一词描述新石器时期人类生活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对这一词语中“革命”的正确理解是( )
A.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 B.原始商人的出现
C.青铜铸造技术的产生 D.早期文字的形成
6.古埃及人认为,最为理想的生活不仅包括富裕和平安,也包括正确的行动,即合乎秩序、真理、公平、正义的行动,也就是合乎道德的行动。这种追求使得人们充满情趣,怡然自得,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这主要得益于古埃及( )
A.社会阶层的频繁流动 B.等级制度的日益完善
C.百姓政治地位的提高 D.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7.1820年,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在致沙皇的信中说:“已失去平衡的各国政府感到恐惧,受到威胁,并且因社会中产阶层的呼声而陷入混乱之中,他们处于国王和臣民之间,打碎了君主的权杖并盗用了人民的呼声。”这反映了拿破仑战争( )
A.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B.使欧洲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C.打破了欧洲大国之间的均势 D.推动了欧洲民主意识发展
8.印度诗人泰戈尔于1924年4月12日至5月30日,到访中国,这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在下列他途经的城市中,他不可能见到( )
A.上海:居民家中有自来水和电话,马路上有路灯
B.杭州:六和塔旁边立着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石碑
C.南京:英美等列强的军舰在长江里游弋,耀武扬威
D.北平: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校风景优美,书声琅琅
9.这些道路的修建( )
A.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维护了秦朝的长期统一
C.保证了秦代经济的高度发展 D.有利于消除地区间差异
10.20世纪90年代来,进入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数量急剧增加。截至2001年,跨国公司占据着全球技术交易总量的80%、全球研发投资的90%、全球高新技术的95%。这( )
A.促进了区域经济集团化持续发展 B.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力
C.反映了国际生产分工体系的出现 D.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均衡发展
11.下图是世界各地的不同民居。下列属于影响民居特色的因素有( )
①自然环境 ②经济发展水平 ③文化习俗 ④功能需求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12.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位于杭州湾南岸,四明山和慈溪南部山地之间的一条狭长的河谷平原上。同河姆渡相对一样的是北方地区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分布于济河的阶地上。这说明我国早期聚落( )
A.受经济水平的影响 B.形成了多元的文化习俗
C.选址注重自然环境 D.发展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13.工业革命时期,一些工厂的工人成为被监禁的“奴隶”,除了在规定的时间吃饭外,他们不可以随便离开机器,甚至上厕所都是由监工安排的。工人在工头的监视下必须准确地、不停地劳动。这说明当时( )
A.工厂生产管理异常严酷 B.民众的时间观念显著增强
C.垄断资本得到快速增长 D.工人的劳动报酬遭到压榨
14.《康熙字典》编撰时收字宏富,广泛搜录历史文献中存在的匈奴语、吐蕃语等“非汉语”词汇,同时编者对收录的每个字条释义究其详尽,多引历代名家著作和《论语》《史记》等文献加例证,被西方汉学者当作学习汉字的“金钥匙”。据此可知,该字典的编撰( )
A.益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B.保证了汉文字的规范发展
C.利于提升民众文化水平 D.传承了中国古代主流文化
15.新中国成立初期,血吸虫病使1亿以上人民受威胁。1955年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成立。1958年在第四次全国防治血吸虫病会议中,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报告:去年全国出现了十五个基本上消灭了血吸虫病的县市(区)。这表明( )
A.群众性运动有利于疫病防治
B.政府疫病防治效果显著
C.人们健康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D.国家关注弱势群体权益
16.2009年修订的《邮政法》首次将快递业务纳入调整范畴,明确了快递企业的法律地位,极大地释放了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为民营快递企业打开了大门。截至2020年全年,中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33.6亿件,同比增长31.2%。这从侧面反映( )
A.我国传统邮政业已彻底消失 B.新时期快递服务的全民覆盖
C.新时期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 D.新的贸易形式便利人们生活
二、材料题
17.农业公司
材料一 美国通过《宅地法》,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家庭农场逐渐发展起来。为了应对生产、加工和运输费用个人承担中的弊病,农场主们联合起来,成立合作社模式。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农业合作社发展更加迈向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涵盖乳品、果蔬、粮食等多种类型,其中玉米、小麦等主要在中西部,牛羊饲养集中在得克萨斯州东北部。进入20世纪,农业合作社迈入股份制阶段,推动了农业企业更好地筹措资金及适应市场价格变化。此外,各州政府积极协调银行给予合作社优惠贷款扶持的同时,还发放政府专项补贴并开办农技学校。
——摘编自周婕《美国农业企业化发展进程、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
材料二 1906年,由赵尔巽主持开办的奉天牧养公司最初因风气尚未开启,使“商股不能骤集”,于是“权发官本以为之倡”,1908年由徐世昌“奏请改归官办、添发资本实力”,更定名称为“奉天宫牧场”,颇具衙门性质。除了瑞丰农务公司、东井垦务公司等公司外,仍有相当一部分农业公司农器的应用程度不足,且不谙种法,只得雇外国人试种,且产品品质与效率难与外国资本匹敌,甚至部分因无力经营而搁置不耕,倒卖军阀。此外,如裕宁等农业公司在封建管理者治下不专事农业生产、反而种植罂粟,为害一方。
——摘编自王洪波《清末民初东北地区农业公司研究(1901~193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美国农业企业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民初东北地区农业公司衰落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启示。
18.【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的著作传入朝鲜后,形成了以退溪学派与栗谷学派为代表的朝鲜朱子学。朝鲜朱子学既吸纳了中国朱子学的研究成果,又有本土编注者各自的承创。学界以往研究朱子学多依据明代成化年间刊行的《朱子语类》或清代张伯行所辑八卷本《朱子语类辑略》,未能将早期版本的材料纳入考察范围进行全面研究。现存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及《语录解》等,保留了大量未经删改的文字材料,且更接近当时记录的原貌,在理学研究、文献研究和语言研究等诸方面,皆有提供第一手鲜活语料的重要价值。
——摘编自徐时仪《朱子语录在东亚文化圈的传播》
材料二 中国古典文化在古代东亚社会逐渐构筑起以儒家道德修养、礼仪秩序、忠孝伦理及修齐治平等理想为内核的东亚文化价值体系。中国文化的域外流播,激发了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的文化模仿与创新。近代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要想知道日本文化的根源,就必须先了解中国文化。”越南河内国家大学阮金山教授认为:越南儒学“是儒学在越南传播发展的成果,也是儒学在越南本地化的结果”,越南儒学“丰富了儒学的面貌,是东亚儒学及全球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这些国家文化,可以发现一定规律,即通过学习汉文化,获得创造文化的平台,而后承袭本民族特性,形成了不同的视角和理念,成为东亚文明不断走向未来的历史基石,是东亚文化革新的动力源泉。
——摘编自蔡美花等《中国古典文化是东亚文明走向未来的基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朱子学传入朝鲜后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典文化在东亚国家传播的特点及其影响。
19.【中俄茶叶贸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恰克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多伦、张家口等地也较近,于是恰克图成为清中后期中俄经济贸易往来的最重要枢纽。……沙俄在东西伯利亚地区兴建了许多呢绒厂、制革厂和羊毛加工厂,恰克图边市贸易还为俄国国库填充了巨额税收。……中俄《天津条约》签订后,俄国获得了许多在华贸易的特权,特别是1903年东清铁路的全线通车,使贸易的重点转移至黑龙江地区和铁路沿线,致使商品赴欧洲的运输时限大为缩短。至此恰克图市场丧失了中俄贸易的中心地位,并逐步走向衰落。
——摘编自史军伟《试论清代中俄恰克图边市贸易》
材料二 民国茶叶对外贸易经历了多年低谷后,于1921年进入复苏时期,这也是民国茶叶对外贸易仅有的繁荣时期。1923年后,苏俄设立协助会,在上海、汉口接洽购茶。中东路事件后(1929年张学良所领导的东北政府为收回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的特权而发生的中苏军事冲突事件),中苏交恶,销苏茶叶大受挫折,后又逢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中国茶叶外销数量随之大跌。1939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后,上海、汉口两大茶市中心被日军占领,福建海岸又遭日军封锁,茶叶运输困难,出口数量大减。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失陷,茶叶出口受阻。而福建“海口被敌封锁,福州至厦门、泉州等地海运被切断”,茶叶运输“耗费至可惊人”,中国茶叶贸易陷入绝境,外销几乎停顿。抗战胜利后,各国经济凋敝,茶叶市场不畅。尤其是随着内战爆发,法币不断贬值,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宋子文又实行“外汇钉牢”政策,致使茶叶出国后的价格反而低于国内价格,茶商无利可图,茶叶生产、贸易均走进了死胡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陶德臣《民国时期的茶叶对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俄茶叶贸易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近代中俄茶叶贸易的因素。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早期的技术进步也较少依赖纯粹的科学,而是更多地依赖技术导向的业余发明家的实践和试验。然而,工业技术的进步又催生了对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兴趣,这在19世纪30年代及之后又反过来产生了基础科学发现的爆发,这些新发现很快就转化为技术进步,深刻影响了欧洲人。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1870年后,工业化的德国从欧洲崛起成为欧洲经济与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到1914年,全世界与电力有关的产业有一半来自德国,德国钢产量几乎是英国钢产量的两倍。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工业的核心地区......一些国家衰落和一些国家强大,这些因素都成为世界不稳定的根源。
——摘编自(英)理查德.奥弗里《泰晤士世界历史》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方面,英国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
(2)写出促使1870年后德国崛起的制度因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国迅速崛起对欧洲局势的影响?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C A D D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A A B D
17.(1)主要特征:规模大、种类丰富;机械化程度高;区域生产专业化;主动发展与政府扶持相结合;拥有制度化保障;依托市场运行规则。(任答三点即可)
(2)原因:受到传统农业模式的束缚;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土地兼并加剧;公司组织形式存在弊端;经营方式的封建性;缺乏农业专业人才。(任答两点即可)启示: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现代化农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坚持政府的引导作用;因地制宜,完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18.(1)形成了朝鲜朱子学派,丰富了朝鲜文化;发展和创新了朱子学;为后世朱子学研究保留了第一手材料。
(2)特点:既有对中国文化的模仿,也有结合其本土化的创新;在交流中实现共同发展。影响:推动了东亚地区的交流,促进了东亚国家的文化发展;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反哺;为东亚文明走向未来提供文化基础。
19.(1)积极影响:促进了中俄两国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清朝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加深了中华文明与俄罗斯文明的交流。
(2)因素: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交通工具的变革;与贸易对象国的关系;政府的政策;战争。(任答4点)
20.(1)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相对分离;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2)制度因素: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影响:改变了欧洲传统力量格局,加剧了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乃至形成军事对抗和战争,成为世界不稳定的根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