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6 08:4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诸子百家对历史的叙述存在较大差异。儒、墨均立足《尚书》以尧、舜、禹为出发点阐释自家学说:韩非认为“上古”“中世”和“当今”各有不同特点;邹衍用五行学说解释虞、夏、商、周的更迭。这表明( )
A.思想家以复古作为主要政治目标 B.历史认知差异导致学派内部分化
C.诸子通过还原历史重塑社会秩序 D.各派寻求理论依据应对社会变动
2.西汉时期墓葬壁画多描绘天象神话,并有墓主驱鬼升仙的场景,构图飘逸灵动。东汉时期主要是历史题材故事和历史人物,如忠臣义士、孝子烈女等;反映墓主仕途经历、享乐生活的内容,给人以重返人间之感。这一变化表明( )
A.儒家思想得到重视和宣扬 B.现实主义绘画取代了浪漫主义绘画
C.社会上奢靡厚葬之风兴起 D.东汉豪强地主的庄园经济发展迅速
3.如表所示为不同史籍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据此推断最合理的是( )
内容 史籍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等日夜固争曰:“事急矣!若不行权道,社稷必危。周公圣人,岂无情于骨肉?为存社稷,大义灭亲。今大王临机不断,坐受屠戳,于义何成?若不见听,无忌等将窜身草泽,不得居王左右。”太宗然其计 《旧唐书》
世民腹心唯长孙无忌尚在府中,与其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右侯车骑将军三水侯君集及尉迟敬德等,日夜劝世民诛建成、元吉……世民犹未决,众曰:“大王以舜为何如人 ”曰:“圣人也。”众曰:“使舜浚井不出,则为井中之泥,涂廪不下,则为廪上之灰,安能泽被天下,法施后世乎!” 《资治通鉴》
A.唐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较为尖锐 B.《旧唐书》的相关记载更具真实性
C.儒家伦理在唐初遭到了严重破坏 D.玄武门之变是一次偶然性的政变
4.宋朝初年,为使沿海诸州军有效“控扼地方”,朝廷在泉州下辖的“风帆浪舶往来冲集”的晋江石湖、南安石井等地设巡检以“防遏盗贼”;两宋之际,泉州“蛮胡贾人,舶交其中,故货通而民富”,“控临大海,实闽陬要会之地”。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泉州地理位置的特殊 B.经济重心南移的加速
C.远洋贸易的蓬勃发展 D.政府海防政策的松弛
5.随着蒙古使臣朝贡次数与使臣人数的增多,给明政府造成巨大的财政压力,明廷允许使臣在朝贡途中与沿途百姓进行贸易,“将紧要使臣带领来京,其余众人具留大同安歇,给予口粮,有货物交易者,听其就彼交易”。这一做法( )
A.推动了走私贸易的发展 B.解决了明政府的财政困难
C.改变了朝贡贸易的性质 D.扩大了朝贡贸易受众范围
6.清雍正继位后扩大密折适用范围,其功能愈加重要多样,对此雍正曾在《朱批谕旨》中提及如下说法,“耳目不广,见闻未周,何以宣达下情,洞悉庶务?”“因人而施,量材而教。严急导之以宽和,优柔者济之以刚毅。”这反映出密折制度主要功能为( )
①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②控制臣下与强化皇权的必要
③与大臣酌议革新大政④教育臣下及联络感情的需求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7.清末上海租界的中国商人为了在营销过程中与洋人打交道,必须掌握一些英语知识,但不少人出身贫寒,缺乏就读英语的条件,于是一种语法不准,带有中国口音的洋泾浜英语流行开来,甚至出现了《洋泾浜英语实用手册》之类的书籍。洋泾浜英语的流行说明( )
A.洋务运动推动英语普及 B.贸易需求影响语言发展
C.外来文化已被广泛接受 D.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8.章太炎于武昌起义当天即致函满族留日学生,对此前自己过激的排满言论深表歉意,“君等满族,亦是中国人民,农商之业,任所欲为,选举之权,一切平等。”革命党人陈其美等,于1912年5月即电呈大总统袁世凯,要求通电各省将此前“鼓吹排满各书”一律禁毁,以联络五族,促进共和。这反映出当时( )
A.五族共和思想推动革命胜利 B.革命党人对奋斗目标的调整
C.民族平等观念得到社会认同 D.民国政府注重改善民族关系
9.1947年9月,党中央就土地问题曾表示,“将农村中全部土地、山林、水利,平地以乡为单位,山地以村为单位,除少数重要反动分子本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质量上平均分配。”该政策实施的原因有( )
①解决中国农民两千多年的土地问题
②为了实现农民真正当家做主
③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党始终不变的政策
④为争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1959年3月党中央在郑州会议上确定了“统一领导,队为基础;分级管理,权力下放;三级核算,各计盈亏;分配计划,由社决定;适当积累,合理调剂;物资劳动,等价交换;按劳分配,承认差别”的十四句话。这一政策的提出( )
A.推动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调整 B.纠正“大跃进”运动中的左倾错误
C.源于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D.落实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方针
11.公元722年,新罗圣德王宣布实行丁田制,即国家把一定面积的土地授予15岁以上的男丁,其中口分田只限终身占有,不得买卖、转让,永业田可以传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提供租(田租)、庸(徭役)、调(贡物)。这些举措( )
A.体现了文明的交流互鉴
B.废除了贵族身份和经济特权
C.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程度
D.瓦解了传统经济制度的根基
12.“当希腊人拿下了美索不达米亚后,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全部被希腊人理解清楚了。”“他们学会了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代数学,在解二次方程的时候,希腊人采用了巴比伦的方法,用平方系数来乘,而不是采用除的方法。”这从侧面反映出( )
A.西亚数学发展水平高于古希腊 B.东方文化滋养了古希腊文明
C.古希腊批判性接受了西亚文化 D.古代巴比伦科学具有原生性
13.对比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和美国1791年《权利法案》可以看出,英国法案第3、5条确立了宗教权利和请愿权利,美国法案第1条也包含这两项权利;英国法案第7条规定了新教徒的武器置备权,美国法案第2条正来源于此;英国法案第10条和美国法案第8条都是限制酷刑。这表明( )
A.英美革命都充分保障了人权 B.英国清教成为美国革命旗帜
C.美国建立起英国式政治体制 D.美国从传统政治中完善自己
14.全球经济治理框架的建立,始于二战后在美国主导下的全球经济秩序的重建,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为主要标志,如下面的结构图所示。此框架( )
A.基于美国积极建立单极世界 B.面临改革和重构的重要挑战
C.倡导践行多边合作治理机制 D.聚焦于人类和平与发展问题
15.1960年,日本的出口商品以钢铁、船舶和汽车为主。1983年,日本的出口商品中,钢铁、船舶、金属制品的占比下降,办公机械、半导体、电子管、录像机、科学光学仪器等产品的出口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新科学技术的发展 B.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全球化进程的深入 D.新经济时代的来临
16.2023年8月美国发布了《国家情报战略》,该战略列举了诸多新型安全威胁,并反复强调“保护美国利益”,即不惜一切代价、不择手段地确保美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获得绝对安全。下图反映了美国( )
A.大力推行全球战略 B.试图主导世界霸权 C.依然存在冷战思维 D.军备竞赛愈演愈烈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前期军中号令都使用鲜卑语,汉族官员或习鲜卑语,或置译令史。但彼时文书则多用汉文(鲜卑很可能没有文字),太武帝遣使至嘎仙洞祭拜先人,也使用汉文书写铭文。随着越来越多汉人进入北魏政权,鲜汉官员言语沟通、文书用语与口头用语的差异等问题愈加凸显,不仅行政效率受到较大制约,也易导致鲜汉官员分化对垒。孝文帝迁洛后,下令“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以汉语作为通行语言,原以汉字表音、多有缀语的鲜卑姓也由此改为汉姓,这一措施由上层逐步下及庶民。孝文帝迁洛后鲜卑贵族交游雅集、吟咏谈玄的风气,正是以汉语的使用与普及为基础。
——摘编自徐成《北朝制度革新为隋唐大一统创造条件》
材料二 11世纪,苏格兰王室就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至14世纪,具有北方口音的英语已经在苏格兰南部和东部几乎替代了苏格兰人的传统语言盖尔语。亨利八世于1536年颁行的将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的《统一法案》特别强调,王国各级司法官员须保证在各级各类法庭中使用英语。到了17世纪初,作为英格兰与苏格兰共同的君主,英王詹姆斯一世(苏格兰称詹姆斯六世)采取的政策也是用英语把两个王国联合起来,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举措便是翻译出版钦定版英文《圣经》,并下令通行于两国的所有教堂,开启了以共同语言构建不列颠宗教共同体的历程。这使得在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皆以新教徒这一共同身份与法国等欧陆国家加以区分。
——摘编自张炜《英语与近代不列颠国家的身份认同》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和中世纪前后的英国在推行共同语言上的相似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同语言对于国家(政权)建设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保护知识产权的新国际标准的实行,我国开始着手专利法的修改工作。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经修改的专利法,将发明专利权的期限延长为20年,将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延长为10年;增加了专利权人对其专利产品的进口权以及将方法专利的效力延及用该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增加专利授权后的行政撤销程序和对冒充专利的处罚条款;重新并且严格规定了颁发强制许可的条件。这次修改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且使我国专利法的保护水平进一步向国际高标准靠拢。
——摘编自姜颖《在改革开放中诞生和发展的中国专利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90年代我国专利制度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90年代我国专利制度发展的意义。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阿尔及利亚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挑战
材料 阿尔及利亚现代高等教育起源于19世纪法国殖民统治时期,独立后,阿尔及利亚现代高等教育获得一定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法国殖民统治时期(1830—1962年)
1909年,法国政府组建了阿尔及尔大学,该大学是殖民时期建立的唯一一所大学。1920年,阿尔及尔大学共有47名穆斯林学生,仅占学生总数的3.4%,到1960年,该大学中有585名是土著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0.8%;在科学学院,除开设物理、化学等常规专业课程外,还开设了地质学、撒哈拉自然地理学等涉及“北非土地上所拥有的全部财富”的公共课程;组织构架、教学模式基本遵循法国本土大学模式,在教学中,使用法语教学,禁止使用阿拉伯语。与传统教育相比,阿尔及利亚高等教育从诞生到发展,在学制、规模、运行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更加正规化、现代化。高等教育培养出的大部分殖民地精英成为法国殖民统治的忠诚拥护者,也有一小部分本土精英,始终保持文化自觉,如毕业于阿尔及尔大学的费尔哈特·阿巴斯于1943年公开发表《阿尔及利亚人民宣言》,谴责法国政府的殖民政策。
◆独立后(1962年至今)
1971年,阿尔及利亚成立了高等教育部,建立了一些新的大学及高等专业院校,规定所有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打破城乡发展不平衡。随着学生数量激增,班级规模过大,教师难以兼顾教学与科研,校舍、实验室设备普遍老化,图书馆资源匮乏,难以满足现代教学需求。独立初期,阿尔及利亚高校继续按照“殖民模式”运作:参照法国大学模式制定体制结构、教学规划、引进教师等。尽管之后政府主导了多次教育改革,但高等教育领域的改变却并不突出。
——摘编自逯雨、齐赵园《法国殖民时期阿尔及利亚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特征与影响》等
(1)概括法国殖民时期阿尔及利亚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独立后的阿尔及利亚的高等教育存在哪些问题?作为历史观察者,请为阿尔及利亚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西周利簋,于1976年出土于陕西省临潼县。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9.75千克
图2;利簋上书金文,三十三个字“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 ,锡有(右)事(史)利金,用乍(作) 檀公宝尊彝”。(原文大致意思:这一尊鼎属于一个叫“利”的人,他当初跟随武王伐纣,这尊定是他受到的赏赐,并且将其作为了祭祀的器具,以纪念先祖檀公。)”
根据材料,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具体分析阐述“西周利簋”这一文物的史料价值。(角度明确,阐述具体,逻辑合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D
2.A
3.A
4.C
5.D
6.C
7.B
8.B
9.D
10.A
11.A
12.B
13.D
14.B
15.A
16.C
17.(1)首先,他们都面临着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因此需要一种共同语言来加强国家认同和统一。其次,他们都存在民族矛盾和冲突,共同语言可以作为缓解矛盾和冲突的工具。最后,他们都认识到共同语言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和促进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2)首先,它可以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凝聚力,使得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们能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其次,共同语言可以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区域开发,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贸易、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繁荣。此外,共同语言还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市场和商品经济,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最后,共同语言还可以为政府推行法令、统一司法行政提供便利,促进国家法制建设和政治稳定。
18.(1)表现:保护范围扩大;部分专利保护期限延长;法律程序趋向完善;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
(2)意义:适应了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企业和个人营造了更好的创新环境;激励了企业和科研人员积极投入研发创新,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有助于提高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好地维护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我国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
19.(1)特点:人才培养对象以法国移民为主;学科建设围绕殖民统治之需;基本复制法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影响:为法国移民提供普遍的技术知识与文化教育;有利于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文化渗透,稳固了法国殖民统治;殖民者为阿尔及利亚带来了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体制,为独立后阿尔及利亚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殖民时期也为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及国家建设储备了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阿尔及利亚的传统文化并改变了其社会结构。
(2)问题:师资缺乏;教学设备老化;在发展模式上长期与法国存在一定的“依附关系”。建议: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积极学习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成果,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在深刻了解本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基础之上,发挥自主性,突出本体意识,走国际化道路的同时不应忽视本土化与民族化。
20.西周利簋是研究西周历史的一手史料,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政治:为研究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提供了直接证据,可以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
经济:西周利簋的形制与纹饰直接展现了西周时代的青铜器手工业水平。
文化:利簋的形制是上圆下方,体现的是古代天人观中的“天圆地方”的理念;利簋内侧铭文是西周金文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西周金文的艺术风格。
综上所述,利簋作为一手史料,在研究西周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观念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重要的实物史料。
(考生只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具体的阐释,合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