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太空探索”教学设计
课题 太空探索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课
来源 原创 节次 1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①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程和意义。②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课标分解 本节内容在教学情境创设上要突出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重视使用与主题相关的图像、视频等,如人类探月、火星探测、载人航天以及空间站建设等素材。重视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如天文馆、天文台、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科普基地或科研机构,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听报告等,拓展学生的认知渠道。
教材分析 从教学内容来看,本章内容由宇宙、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空间站建设和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等部分组成,这些内容是学生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必须具备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家园的外部环境。本节内容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感,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学情分析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已对太阳、月球、星座划分等内容有所了解,但仍存在知识体系不系统、理解不深刻的问题。此外,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尚在形成阶段,构建"地球的宇宙环境"的完整知识体系比较困难,因此教科书降低了这部分知识的难度,回避了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和原理,增加了对地球所处天体系统的层次、太阳系八颗行星的介绍,培养学生探索宇宙环境的兴趣。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 人地协调观:让学生认识到太空探索与地球环境、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关系,培养其正确的人地关系价值观。分析太空探索如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高生活质量。2. 综合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太空探索中的各种问题,形成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学习太空探索涉及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知识。3. 区域认知:培养学生从区域角度认识太空探索,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地位和贡献。学习各国太空探索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未来规划。分析太空探索中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如国际空间站、月球和火星探测项目等。4. 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在太空探索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太空探索中的环境、资源、技术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评价任务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对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空间站建设有初步的了解,对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有积极的探究精神总结性评价:教学结束后学生是否能说出我国太空探索的历程,知道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
重点 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
难点 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阅读导入】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1956年,中国航天从零起步,踏上了通向太空的逐梦之旅。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太空探索活动多样,使用的航天器类型也各异。引出太空探索活动主要包括了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空间站建设 阅读材料“中国航天逐梦之旅”,说说我国太空探索活动分为了哪几类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太空探索有探索欲望,为正式进入课堂教学提供基础
讲授新课 任务一:“一,探月工程” (一)目的月球是人类走出地球、探索宇宙的第一站。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已利用航天器对月球进行了100多次探测。通过月球探测,人类可以:获取月球表面影像,了解地月空间环境,采集月壤并带回地球研究,拓宽对宇宙的科学认知(二)过程中国探月工程又称为“嫦娥工程”,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目前探月工程如期实现 三步走规划原则随着航天技术不断走向成熟,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探月工程。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探究】人类探索月球的意义?1,科学研究,月球探测有助于扩展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促进天体物理学、地质学和宇宙学等领域的研究。2,促进技术发展,月球探测对于开发新的航天技术、太空探测器和设备具有重要意义。开发资源3,月球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月球探测有助于未来对月球资源的开发4,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不同国家参与探月工程,有利于加强国家间合作共同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过渡语】火星与地球一样有卫星,四季变化和高山峡谷等,人类对火星充满着好奇任务二:二,火星探测(一)目的火星与地球一样有卫星、四季变化和高山峡谷等,人类对火星充满好奇探测火星是否存在有生命,探测火星是否存在有水源,探测火星是否适合人类居住(二)过程1960年,苏联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拉开了人类探测火星的序幕。人类迄今已开展了几十次火星探测,实现了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中国行星探测是由中国国家航天局主导的深空行星探测计划。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出了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任务三;空间站建设(一)国际空间站建设1971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1973年,美国发射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1986年,苏联建设和平号空间站,它是世界第一个能供人类长期停留的空间站。目前,在轨工作的空间站只有中国天宫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二)发展战略中国载人航空工程发展战略分三步走1.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2.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3.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任务四:【合作探究】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1,了解宇宙奥秘,开拓新的领域。太空探索可以让人们探索未知宇宙,了解太阳系和地球的演化历史,激发人类的好奇心,驱使人类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开拓新的领域。2,太空资源丰富,保障人类未来发展。太空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太空资源、建设太空基地,可以为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3,带动高新技术发展,催生新技术,惠及全人类。太空探索需要使用高科技设备和技术,有利于带动科技的发展,并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自主完成第一部分探月工程相关内容,认识探月工程的目的,过程和原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学案“人类探索月球的意义”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二部分“火星探测”的内容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完成学案第三部分内容,认识我国空间站建设历程学生小组合作研究完成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知道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性 【评价标准】学生是否能说出探月工程的目的和我国探月工程的历程,知道我国探月工程所秉持的原则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探月工程有初步的认识,知道我国在探月工程生所经历的困难和取得的成就,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以及为祖国努力奋斗的精神【评价标准】学生是否能说出探月工程的意义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探月工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民族自信【评价标准】学生是否能说出火星探测的目的,知道国际和我国火星探测的历程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我国火星探测历程的不易,培养学生爱国精神【评价标准】学生能否知道我国空间站建设在什么时间节点实现了三步走的战略设计意图:知道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艰辛历程,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怀【评价标准】学生能说出人类探索太空有什么意义设计意图:知道太空探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练习 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图为2024年中国航天任务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1.我国航空事业蓬勃发展反映我国( )①进入创新型国家行业;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③轻工业发达;④拥有雄厚的军事实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024年是我国探月工程实施第20年,期间深空探测技术飞速发展,科学家们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探测数据,取得了系列伟大成就。图示意鹊桥二号中继卫星及新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我国实施“探月工程”可以( )①让我们更懂得珍惜人类唯一家园:地球②开发利用地球资源为人类造福③推动科技创新,增强航天实力④体现人们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2年11月2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一天可以绕地球16圈.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工作。下图为航天员在“天宫”号空间站上举起五星红旗与地球的合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我国宣布,中国空间站向联合国所有的成员国开放。这一举措( )①展现了中国航天越来越强大的实力②促进人类竞争利用太空③彰显了太空探索的中国责任与担当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学生完成学案习题检测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检测,评价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探月工程(1)目的(2)过程(3)原则二,火星探测(1)目的(2)过程三,空间站建设(1)国际空间站的建设(2)发展战略四,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课后作业/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基础练习:收集材料说说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能力提升:1,火星探测有什么意义?2,科学家为什么要获取月球样品?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动态背景页的设置,视频嵌入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