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目前是“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继续实施其全球战略目标;美国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科索沃战争就是其中一例。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观点分析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政策则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
2学情分析
使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政策则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
3重点难点
重点: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同时对科索沃战争要有正确的认识。难点: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以及如何评价“人道主义干涉”这一借口。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温故知新 1.“冷战”政策开始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各是什么? A.“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 出台。 B.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成立。 2.美苏争霸各阶段的表现有什么特点?结果怎样? A.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20世纪80年代,美国恢复强硬态度,苏联全面收缩,美国同意有限缓和。 B.结果: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3.教师导入: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了世界局势。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究竟有哪几“极”?对世界产生了哪些新的影响?
活动2【讲授】讲授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一超多强”分别指哪些国家? 2.多极化趋势的“极”与两极格局时期的“极”有哪些不同? 3.美国为什么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处于优势? 4.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什么?有可能实现吗?为什么? 5.科索沃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6.科索沃战争结局如何?造成了哪些恶劣影响? 7.美国为什么要提出“人权高于主权”?这种观点和行动对世界已经造成哪些危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资料,辅导学生提取信息、分层解析、归纳概括) 一、“一超多强” 1.“一超多强”分别指哪些国家? “一超”是美国,“多强”指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由“两极”发展成“多极化”的表现。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多极化趋势的“极”与两极格局时期的“极”有哪些不同? A.具体对象不同:两极格局中的“极”实际上是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多极化中的“极”既有国家,也有国家集团──如欧盟,在一定意义上还包括某些影响较大的世界性或地区性国际组织。 B.作用影响不同:两极中的“极”只是通过政治、军事实力来控制、操纵其他国家;而多极化中的“极”是凭借综合国力,即科技、经济实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作用,对其他国家、地区乃至全球产生影响力和作用力。 3.美国为什么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处于优势?(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A.政治上: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 B.军事上,美国拥有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还拥有先进的核武器、生化武器等。 C.经济上: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原本就居于世界首位,二战后有了更大发展。 4.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什么?有可能实现吗?为什么? A.美国的全球战略:冷战年代的核心内容是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冷战后的主旨是保持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新秩序。 B.对美国全球战略发展趋势的分析:由于美国的霸权野心不断膨胀,它从充当西方世界的盟主发展到试图凭借强大的国力称霸全世界而为所欲为。它不经联合国同意就动用武力,以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志。这些做法遭到了包括西方主要国家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的反对。所以,尽管美国的霸权野心有可能局部得逞,却不可能最终实现。
活动3【活动】科索沃战争实例
二、科索沃战争
被北约飞机击中的南斯拉夫联盟工厂 英国妇女抗议北约侵略南斯拉夫联盟 1.科索沃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南斯拉夫剧变后出现的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然后打出“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未经联合国同意就动用武力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进攻。 2.科索沃战争结局如何?造成了哪些恶劣影响? A.结局: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被迫接受和平协议,南联盟军队撤离科索沃,科索沃自治等问题由联合国解决。 B.恶劣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物质损失、环境破坏和人员伤亡。其间,北约战机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3名记者死亡、多人受伤和馆舍的毁坏,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C.评价:北约的战争行动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实际上却以其非人道的行为导致了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北约这次战争行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因此受到世界舆论的广泛批评。 3.美国为什么要提出“人权高于主权”?这种观点和行动对世界已经造成哪些危害? A.美国的意图:所谓“人权高于主权”,是美国的人权原则高于别国的主权。它的实质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干涉他国内政的借口,同时也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实施霸权主义,推行其全球战略目标,最终实现“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的途径。 B.危害:在“人权高于主权”幌子下发动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使得美国朝着它的全球战略目标迈进了一步,却给相关地区造成极大损害,世界多极化趋势发生曲折,联合国的作用遭到削弱,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活动4【练习】小结
小结: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整个世界呈现出扑朔迷离的景象,不确定因素增多,新的“热点”不断出现。尽管如此,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这不仅影响着世界的前途和命运,也决定着各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维护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
活动5【练习】练习题
世界格局多极化形势下,中国该如何应对?
活动6【作业】作业
精讲与测试专题训练
课件15张PPT。第19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冷战中的对峙
(两极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全球化趋势两极格局美国的霸权政策美苏争霸:两极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影响:两极格局的结束:形成: 1949年,北约建立;1955年,华约建立 1991年,苏联解体积极: 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爆发.
消极: 美苏争霸,威胁世界和平,世界局势长期 不得安宁.背景: 美苏双方谋求霸权,力量均衡对欧洲的冷 战政策:对亚洲的热战政策:冷战政策背景: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有使它不可轻视。含义:“二战”结束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本质:“遏制”(共产主义) 序幕: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表现(步骤)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开始)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西欧纳入美国势力范围)军事上:(建立北约--美国霸权主义的工具) 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返回美苏争霸简表美国解除对古巴的海上封锁从古巴撤走导弹和轰炸机转攻为守全球缓和战略 处于攻势美国陷于越南提出战略防御计划阿富汗同意有限缓和从阿富汗撤军返回两极格局一 超 多 强多极化趋势美 苏1991年苏联解体美 国VS欧盟
日本
中国
俄罗斯当今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但天下并不太平,如科索沃战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直接威胁世界和平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实力原因在政治多极化趋势下,中国应如何应对?1、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2、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
3、加强国际合作。
4、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科索沃战争背景:冷战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其中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时间:1999年3至6月 概况:(美国)借口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一、选择题1、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出现了重大转折,这个转折开始于( )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2、对美国冷战政策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用非战争手段抵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B、联合资本主义国家,打击社会主义阵营
C、发动局部战争,打击苏联力量
D、援助西欧发展,反对苏联
练一练 CA3、下图照片真实纪录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引起中国人民愤怒的事件是( )
A、 美国空袭中国边境城市
B 、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北约导弹袭击
C 、伊拉克遭北约空袭
D、 科威特遭北约袭击
4、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
地位受到严重挑战的事件是( )
A、北约轰炸南联盟
B、苏联占领阿富汗
C、古巴导弹危机
D、中东战争
BA材料:2005年7月26日至8月7日和9月13日至19日,中、朝、日、韩、俄、美在中国北京举行了第四轮六方会谈。与会各方一致通过《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就解决朝核问题达成六大共识。
请回答下列问题:⑴朝核问题的实质是什么?⑵在历史上,美国和朝鲜之间发生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是什么?⑶朝鲜核问题变成美国和朝鲜的核问题说明什么?现在为什么又需要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协商解决?⑷就朝鲜核问题达成共同声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答材料题方法指导:
图片材料
1、直接观察图片找出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2、结合题目设问、提示文字、图片中的文字等内容做出判断。
3、与教材相关知识联系,作答。 文字材料:
1、阅读材料,注意重要信息。
2、看问题,带着问题读材料。
3、找出材料与教材,设问之间的联系。
4、答题:规范、要点化、层次化。返回⑴和平问题。
⑵美国侵略朝鲜,发动朝鲜战争。
⑶美国仍在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除美国外,世界上还存在着其他几个力量中心,如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正在这些国家加剧。另外的原因是这些国家还是朝鲜的邻国。
⑷任何国际的争端都可以通过和平对话的方式加以解决。国家不分大小都应该建立互信友好关系。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材料题答案:三、问题探究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过两次较大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两极格局形成和解体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 、20世纪50~80年代两极格局突出表现为美苏争霸。观察漫画(如右图),
说一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的基本
状况怎样。
3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
形成了怎样的局面?当今世界政治格
局正向什么趋势发展?
4、 当今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
是什么?
谢 谢 指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