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二期末考试试卷
历 史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图是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总结的史实摘要,你认为图中内容的共同影响应该是( )
A.加强了中国对外交往 B.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
C.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2.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的“消息”指的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海南岛获得解放 D.西藏和平解放
3.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在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习总书记指出:“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这个“定海神针”指( )
A.《告台湾同胞书》 B.“九二共识” C.两岸“三通” D.和为上计
4.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乙到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开展“一五计划”
C.推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继续聚焦“三农问题”。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经历了两次分地,即“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二者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6.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D.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7.在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战胜严重困难的过程中,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其中被群众誉为“铁人”的王进喜的事迹是( )
A.抗美援朝中舍身堵枪眼、英勇牺牲 B.领导兰考人民治理灾害
C.带领钻井队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 D.修建红旗渠
8.深圳本来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时说:“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深圳的建设速度相当快,盖房子几天就是一层,一幢大楼没有多少天就盖起来了。”这里的“兴旺发达”主要得益于( )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C.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D.开放内地省会城市
9.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里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阳光新时期的来临。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10.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改革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B.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
C.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D.1984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1.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2.1979年1月1日,邓小平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理由是( )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开始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 D.解决“文革”中的遗留问题
13.1954年10月,周恩来指出:“它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它”是指(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一国两制”的方针
14.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它反映了“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A.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基础 B.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C.搞好农业生产解决吃饭问题 D.兴修水利工程抵御自然灾害
15.读下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 )
A.城市缺房问题彻底解决 B.农村居住环境明显好转
C.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D.室内设备设施大为改观
16.如果要为下面一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是( )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021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和高速公路里程均位居世界第一 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A.科技成果造福人民 B.生物医学世界领先
C.国防实力极大增强 D.交通、通信不断发展
17.“通过治理和控制尼罗河一年一次的泛滥,古埃及获得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功。……由于尼罗河是古埃及政治中心的聚集地,政治统一更加容易实现。”这主要说明了( )
A.古埃及农业发展影响政治统一 B.金字塔的修建是古埃及国力强大的表现
C.自然环境对古代文明影响深刻 D.古埃及的政治统一有助于战胜自然灾害
18.它是尼罗河流域古文明的象征,是当地人智慧的结晶。材料中的“它”指(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都江堰 D.《查士丁尼法典》
19.世界古代文明国家使用的计数方法的进制各不相同,其中古埃及没有统一的进位制,古巴比伦使用六十进制,中国则较早使用了十进位制。这体现了( )
A.世界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B.经济水平影响文明交流
C.区域文化在交融中发展 D.地理环境决定区域文明
20.《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丈夫是法律承认的无可争辩的一家之主,是妻儿的所有人,甚至他可以典当或出卖他(她)们。由此可知( )
A.古巴比伦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B.《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广泛
C.古巴比伦实行家庭奴隶制度 D.《汉谟拉比法典》源远流长
二、综合题(21题6分,22题14分,23题14分,共34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如今,我们的“朋友圈”覆盖全球。……迈向复兴的中国将与世界携手前行,为推进和平与发展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第六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和图2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图2事件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们的‘朋友圈’覆盖全球”的原因?(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说明了什么?(2分)
2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建设篇】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摘自李忠杰主编《共和国的足迹》
(1)为新中国成立做筹备工作的会议是什么?图片中宪法的性质是怎样的?(4分)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4分)
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思想引领篇】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4)图中会议上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材料中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4分)
23.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
材料一 尽管直到1953年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美国也没能投下原子弹,但在战场上和谈判桌上美国却不止一次地挥舞着核大棒对中朝人民进行赤裸裸的讹诈和威胁,把世界推向核战争的边缘。
--郑千里《“两弹一星”的伟大意义》
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看不起我们,是因为我们没有原子弹,只有手榴弹”,对中国来说,“现在进行国防工业建设,重要的是把最新的武器,如导弹、氢弹、无线电操作等搞起来,一旦战争发生可以解决些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导弹,帝国主义就会使用导弹。”
--袁隆平《“两弹一星”铸就大国地位》
材料二 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图1是当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进驻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向全国人民敬礼致意的画面,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轮,18时48分,三位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图1
--央视网
材料三 (图2)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图2
材料四
天宫课堂时间:2021年12月9日15:40播出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授课项目: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 实验、天地互动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百废待兴,为什么却要耗资研究“两弹一星”?请列举两位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科学家。(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的过程中,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是在何时?这艘载人飞船叫什么名字?(2分)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的贡献对我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4)“天宫课堂”开课见证了我国科技在众多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写出这些科学技术领域的名称。分析“天宫课堂”开课的教育意义。(3分)
三、论述题(6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下表收录了20世纪在我国曾经流行的部分歌曲及其歌词。
1939年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1943年曹火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1957年霍希扬《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全国人民大团结, 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1992年蒋开儒《春天的故事》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请从以上表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二期末考试
历史答案
1-10.DDBCC BCADA 11-20.BCBAC ACAAC
21.(1)图1: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图2:1972年,尼克松访华;影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原因:中国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嬴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赢得各国的认可。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2.(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分)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或: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2分)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分)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或: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4分)
23.(1)新中国面临着核威胁;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为了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环境;为了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任答2点4分)钱学森、邓稼先等(2分)。
(2)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2分)
(3)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3分)
(4)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1项即可)(1分)
意义: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启迪青少年去探索科学奥秘等。(2分)
24.观点:音乐作品反映一定时代背景。
说明:1939年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坚持抗日的时代背景。通过激昂的歌词和旋律号召人民坚持抗战,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1943年曹火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开展敌后根据地建设的时代背景。1957年霍希扬《社会主义好》赞扬了全国人民大团结, 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1992年蒋开儒《春天的故事》则反映了改革开放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中国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综上所述,音乐作品史一定时代背景下创作的,体现了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