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三大技术;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影响、生物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初步认识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了解知识经济出现的情况。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原因和特点的分析,归纳出科学技术革命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学生通过交流和体会感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面貌的改变,联系实际感知历史;
3.通过指导学生看图片,阅读史料和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现代科技成就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创新的精神;
2.通过学习科技革命的史实,让学生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献身科学的意识;
3.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
会责任感。
2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教学过程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三大技术;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影响、生物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初步认识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了解知识经济出现的情况。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原因和特点的分析,归纳出科学技术革命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学生通过交流和体会感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面貌的改变,联系实际感知历史;
3.通过指导学生看图片,阅读史料和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现代科技成就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创新的精神;
2.通过学习科技革命的史实,让学生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献身科学的意识;
3.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
会责任感。
3.1.2学时重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
3.1.3学时难点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三次科技革命
(多媒体展示“多利”羊图片)1996年,世界第一只从成年动物细胞克隆出的哺乳动物绵羊“多利”诞生,这个秘密直到1997年2月才向世人公布。这项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被誉为20世纪最重大也是最有争议的科技突破之一。
2000年,世界第一只细胞克隆的山羊在中国诞生。
同学们,克隆技术的出现,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的出现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受到了科技革命的哪些影响?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活动2【讲授】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三大技术的突破(多媒体显示)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科技的迅速发展,比如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技术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制造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战后,这些军事技术转为民用并迅猛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
第一张:1945年美国成功爆炸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
第二张: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第三张: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师设问:这些科技发明都集中在什么年代,出现在哪些领域呢?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20世纪40、50年代,出现在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领域。)
师:20世纪40、50年代,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就标志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这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师:我国在这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也有重大成果,请同学阅读教材,找出我国在什么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学生阅读教材,找寻答案。)
师:第三次科技革命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相信同学们也深有体会,下面就请大家来谈谈你们的感受吧。
(学生回答,并就自己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了解自由发言。内容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如通讯手段的变化、交通运输的变化、家用电器的变化、饮食衣着等方面的变化。)
师:在这一系列科技成果中,同学们比较熟悉、感受较深的首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吧。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显示)
师:今天,不知道电脑,不了解网络的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相信在同学们的生活中也处处可见网络的身影,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谈您对这一技术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互联网技术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影响,或对网络技术发展的了解。还可以推荐几名代表演示互联网给自己学习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作补充。)
师: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
师问:计算机网络技术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什么特点?(指导学生看书思考,学生可能找出以下答案: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的特点。)
师:除了互联网技术之外,生物工程技术也成为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型跨学科技术。
三、生物工程技术(多媒体显示)
教师简要介绍生物工程技术的特点:生物工程技术指利用生物体系,应用先进的生物学和工程技术,加工(或不加工)底物原料,以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新型跨学科技术。该技术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四个部分。基因工程(又称遗传工程)是其中的核心技术。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克隆技术。
师:请同学们根据你们课前查阅的资料来说说“克隆”是什么意思?(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科学家把人工诱导生物无性繁殖的过程叫克隆。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如: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克隆技术?对于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讨论后,教师归纳指出: 我国应当掌握克隆技术,也应当有所限制。克隆技术确实可能与历史上的原子能技术等一样,既能造福人类,也可祸害无穷。克隆技术为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研究生命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如可以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人类器官,以替换人类自身残废、缺失或功能不全的器官;但是克隆技术一旦应用于人的克隆,无疑将是一场灾难,将会带来一系列有关社会秩序,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但“技术恐惧”的实质,是对错误运用技术的人的恐惧,而不是对技术本身的恐惧。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也告诉我们,当人类面对伦理道德的危机时,应该理性正视现实。历史上输血技术、器官移植等等,都曾经带来极大的伦理争论。而当首位试管婴儿于1978年出生时,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但现在全世界已经有30万试管婴儿。某项科技进步最终是否真正有益于人类,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对待和应用它,而不能因为暂时不合乎情理就因噎废食。现在,人们迫切需要做的是,以严肃的科学态度理性直面克隆人,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加快有关克隆人的立法,从一开始就将其纳入严格的规范化管理之中。)
师:我们了解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主要内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深刻影响人类生活的这次科技革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吧。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多媒体显示)
师:首先来看看三次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中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多媒体显示下表):
第一次科技革命 蒸气机 84年第二次科技革命 电动机 65年
第三次科技革命
原子能利用 6年移动电话 4年移动电话 2年电子计算机 每隔2年甚至半年换代一次
师:从这张表格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特点一:速度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多媒体显示)
特点二:范围广——科技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新材料以及火箭技术→空间开发→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计算机更新换代)
师:让我们再看一张“科技进步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例”表格(多媒体显示)
20世纪初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5%—10% 60% 80%
师:同学们从这张表格中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特点三: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多媒体显示)
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多媒体显示)
师: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可组织学生举例说明新科技对自己学习、生活乃至衣、食、住、行的改变,然后教师从微观转向宏观进行总结。)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
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导致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技术密集型”企业迅速崛起。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大大超过“劳动密集型”企业,体力劳动者减少而脑力劳动者增加了)
3.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有“尤里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等等。)
师: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多媒体显示材料)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江泽民
师:那么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后可能回答: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是极为广泛的,它不仅涉及生产领域,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而且促进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出现。
六、知识经济的出现(多媒体显示)
(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①美国硅谷每天增加60多个百万富翁;②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师:请同学们来谈谈你读了这两则材料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师:知识就是财富,我真的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也出现更多象硅谷一样的高科技园区,而同学们就是主宰那里的精英,希望在同学们中间出现中国的比尔·盖茨。
师设问: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知识经济对我们的挑战?(从国家发展角度和学生个人发展角度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适当补充:从国家发展角度,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重视人力资本,优先发展科学与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创造环境,加强导向,全力支持与知识经济相关产业的快速成长。从学生个人角度,要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积极投身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
师再设问: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全部都是好的影响吗?有同学能看到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影响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并举例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创造的大量新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甚至影响着人类的思想道德观念。如手机带给人们全新的通信观念,但长时间使用手机会造成微波对人脑的轻微辐射,而且手机的工作频率与飞机的导航雷达相近,乘客在飞机升降中使用手机会造成干扰而使飞机偏离航向甚至坠毁。现代化通讯手段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交流信息的传统方式,也在改变着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通过国际互联网,导致人们观察、认识外部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也在发生变化;试管婴儿的诞生,有利于解决人类优生的难题,但是也给人的婚姻家庭和伦理道德带来新的问题,对人们的家庭生活乃至人类的伦理道德观念都提出了挑战。)
活动3【活动】第三次科技革命
师:请同学们思考(多媒体显示)科技是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造就了危害人类的魔鬼,如何趋利避害是世人所关注的问题,请问同学们有何良策?
(学生讨论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活动4【练习】第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
A.二三十年代
B.四五十年代
C.六七十年代
D.晚期
2.下列技术不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有()
A.计算机技术
B.航天技术
C.克隆技术
D.飞机制造技术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B.生物工程技术的广泛使用
C.航天技术的广泛使用
D.原子能的广泛使用
4.下列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B.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D.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5.“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课件21张PPT。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学习目标掌握: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及重大成就。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认识: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坚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信念。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背景?
2、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有重大突 破?核心是什么?
3、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4、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
自学导航
请你阅读本课内容,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温故知新 你知道第一、二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吗?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原子能、计算机、
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4、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哪一个国家:美国5、什么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6、生物工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克隆技术7、2000年,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
的山羊在哪里诞生?中国进入新课,知识竞赛:第二轮2、谁被誉为“发明大王”,而且还
发明了电灯?3、是谁发明了火车?5、谁被称为“汽车之父”,我们中国人根据
他的姓氏的译音,译为“奔驰”?6、美国的一对兄弟通过研制、并试制飞机成功,他们是谁?4、是谁发明了轮船?瓦特爱迪生史蒂芬孙富尔顿莱特兄弟卡尔、本茨1.是谁改进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科技展厅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计算机技术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威力
为2万吨TNT的原子弹。并用于二战. 1951年,美国首次实验原子能能发电。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
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1946年2月15日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
(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计算机。特别是“上网(internet)”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不论是孩子,还是老人,都能“坐在家中,知晓天下事”。
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出的哺乳动物绵羊"多利"诞生!!!克隆技术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
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
挥作用,它既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也
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世界各国应
该制定法律来加强管理,严禁复制人类!太空世界1969年,两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人
类第一次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留下足迹! 1981年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
国防建设等.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60%,80年代已达80%
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技术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
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的“尤利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等,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展望未来,你认为中国能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大国吗?走进现实 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吴文俊获得500万元,江总书记亲自为获奖者颁奖。整合联系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2009河南
(17)下列有关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及其影响的组合,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瓦特改良蒸汽机——大工厂的发展
B、“旅行者号”试车成功——水上交通迅速发展
C、电动机的发明——汽车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D、生物工程——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2007河南
(14)科学改变世界,技术优化生活。五一长假期间,
家住郑州的张先生去重庆旅游,他一路享受的方便条件,
哪一项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 )
A、乘火车到达武汉
B、转乘轮船游览三峡
C、通过电子邮件向家人报告平安
D、乘飞机从重庆返回郑州
AC邀你走进中考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ABCDEFGH第一次的是( ),第二次的是( ), 第三次的是( )CDABEFGH对号入座 自18世纪中期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一定要牢牢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以崇尚科学为荣。希望同学们能多思考、多实践、参与科学、走进科学,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寄语SEE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