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
九江市 2024-2025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 历史试题卷
说明:1.本试题卷满分 8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请按试题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答在试题卷或其它位置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
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百年党史是一部伟大的奋斗史,其中包括许多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如图③处的事件为(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2.假如我们回到 1952 年底的江西农村,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B.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农民向地主缴纳地租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
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江西轻工机械制造厂是九江最有渊源的工厂之一。它诞生于 1953 年,1954 年由八家私营机器修理店参股
联营,1955 年由联营改为公私合营。在改造过程中,实行了被誉为“创举”的政策,它是( )
A.参加生产合作社 B.公私合营 C.赎买政策 D.消灭剥削阶级
5.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率领钻井队“人拉肩
扛”“盆端桶提”,遇到险情时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的英雄人物是( )
A.焦裕禄 B.雷锋 C.黄继光 D.王进喜
6.1978 年 12 月 22 日,大会闭幕。这次会议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材料中的“大会”是指(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万隆会议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7.1984 年 11 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家试行股份制经营的股份有限
公司,飞乐股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股”。该股票可以见证(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中国对外开放扩大 D.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以下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的是(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9.2021 年 7 月 1 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
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指( )
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0.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还帮助
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文化保护传承 B.传统风俗习惯 C.基础设施建设 D.宗教信仰自由
1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
关系。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
A.背景 B.特点 C.内容 D.影响
12.1997 年,101 岁的胡家芝老太太在参加庆香港回归活动时说:“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
是老百姓的福气啊!”材料表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是(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人民的殷切期盼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3.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
与对话新页。“九二共识”是指( )
A.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D.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14.毛主席曾说:“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
海军是( )
A.东海舰队 B.南海舰队 C.华东军区海军 D.北海舰队
15.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上收集了一组图片(如
图所示),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
A.新中国的工业化演变历程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人民军队的建立与现代化 D.现代的社会生活
6.1955 年,中国政府依据“必须走出去”的战略决策,派周恩来等代表参加了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
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次
会议( )
A.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B.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正式成立
C.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 D.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17.1971 年 11 月,两名升旗手来到联合国大厦第二十三根旗杆旁,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新中国国旗第一
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这一幕的发生是因为( )
A.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C.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8.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负重前行,迎难而上,取得了历史性成
就。现已形成的外交布局是( )
A.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B.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外交布局
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外交布局 D.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活动
19.他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研究成果( )
A.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B.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C.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D.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当今社会广播、电视不断发展和普及,各种新闻的传播广泛而及时;手机、即时通讯和电子邮件的普遍
使用,使人与人之间距离“越来越近”;“云课堂”“掌上博物馆”和电子阅读的有益探索,让学习随时随地
都能发生。这主要得益于( )
A.交通工具革新 B.信息技术发展 C.教育水平提升 D.生活质量改善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
21.(10 分)好的歌曲往往记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中
国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摘编自《走进新时代》歌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家作主站起来”的理解。(4 分)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摘编自《春天的故事》歌词
(2)材料二中“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 (2 分)
材料三 五千年的梦,唤醒中华龙,风雨无悔,壮志在我胸。伟大复兴路,我们同行动,中国梦,人
民的梦!长江黄河水,奔流在我心,昆仑泰山高,挺立民族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中国梦,人民的梦!
啊……中国梦,啊……人民的梦,伟大复兴路,我们同行动……
——摘编自《中国梦》歌词
(3)材料三中“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 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歌曲与时代发展的关系。(2 分)
22.(8 分)新中国成立后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篇】
材料一 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
时间 成就
1953年 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建成投产——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6年 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 新中国第一套 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安徽淮南电厂组装成功
1956年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特点。(2 分)
【军事篇】
材料二 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
击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
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空军战机制造的发展历程。(2 分)
【民族篇】
材料三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
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2 分)
【外交篇】
材料四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摘编自 1972年 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2 分)
23.(10 分)从历史深处走来,民族精神是先辈们披荆斩棘的利刃,是华夏儿女心中炽热的火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抗美援朝精神】
材料一 抗美援朝战争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
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摘编自王寿林、蔡雪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1)根据材料一,写出抗美援朝精神的核心。(2 分)
【“两弹一星”精神】
材料二 为加强对“两弹”研究试验工作的领导,1962 年,中央决定成立中央专门委员会,集中全国
有关力量,保证这项任务的胜利完成。核武器、导弹的研制是高度的机密,许多参加研制和试验的人员长
期隐姓埋名。基地很多在西部的沙漠或戈壁滩地区,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盛夏时地面温度高达六十多度。
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核武器和导弹试验成功。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两弹”研制成功的原因。(4 分)
【改革开放精神】
材料三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
放 ……从人民生活水平来看,广大老百姓希望尽快发展经济,解决温饱问题,改变长期缺吃少穿的局面。
——摘编自李忠杰《改革开放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历史通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目的。(2 分)
【抗疫精神】
材料四 一场新型的冠状病毒疫情从武汉波及全国……数以千计的医务工作者奔赴湖北,口罩生产商
紧急复工,工地建设者不舍昼夜……一些行业员工提前返工上岗,市民们自发组成志愿者队伍,为抗疫防
疫捐钱捐物。无数普通的社会成员,以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汇聚成一股暖流……中国人民共同书写了人
类历史的非凡一页。
——摘编自《生命至上举国同心——抗疫精神述评》
(4)材料四中“书写了人类历史的非凡一页”体现了中国人民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2 分)
24.(12 分)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以上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简述其意义。(4 分)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 要在 1953年冬季到 1954年秋收的时候,农业生产合作社由 14000多个发展到 35800多个,即
只准备增加一倍半,而其结果,这一年却发展到了十万个合作社,成为一万四千多个合作社的七倍多。
——摘自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述事件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分)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
(3)观察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57—1960 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4 分)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四 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 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
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打心里乐开了花。小岗村的奇迹,
使人们看得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四,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是什么 (2 分)
九江市 2024-2025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 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C D B A C B A
题号 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答案 A D B C C A D A B 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
21. (1)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
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
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指的是邓小平提出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3)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关系:歌曲是时代的印记:歌曲是时代发展的见证;歌曲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歌曲是政治、经
济的反映等等。
22.(1)特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或优先发展重工业)。
(2)发展历程:从仿制到自行研制。
(3)意义: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少数民族公民权益: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4)标志性事件: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23.(1)核心:爱国主义精神。
(2)原因: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全国的大力协同:参研和试验人员高度的爱国热情和自我牺牲精神。
(3)目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经济,解决温饱。
(4)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24.(1)历史事件: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
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
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变化: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3)原因:提出社会主义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