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14 23:2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爱迪生与电灯泡,卡尔本茨“汽车之父”,莱特兄弟与飞机,电子计算机领域、能源领域、生物领域和航天领域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说明电作为新能源以及电子计算机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及对世界的影响。通过列表的方式培养概括归纳能力,通过讨论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培养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首先让学生通过接龙比赛形式回顾三次工业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时间”、“主要标志”和“重要成果”,分别制作独立的表格,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梳理每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有效地进入复习状态。
其次通过“能力提升”和“畅所欲言”两种活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他们感受到工业革命并不是仅仅出现在我们的书本,它还生活在我们身边。历史不一定是死记硬背,善于将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采用比较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多层面、多角度地去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三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带来的深刻变革,从中感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树立科教兴国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
1、知识构建方面:经过七、
( http: / / www.21cnjy.com )八年级的历史学习,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通过三个学习主题的学习,已有知识积累。
2、认知心理特点:他们朝气蓬勃,有很强的求知欲,
3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1、导入复习课
通过播放中国“神一到神十的发展,展示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航天技术方面的成就”视频。通过设问,航天技术是在哪一次工业革命
出现的?我们人类一共经历了几次工业革命?然后导入我今天应该复习的专题:三次科技革命复习专题
2、教学流程
模块一:基础知识专题整合
本环节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所以我采取“接龙游戏”让学生共同参与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由老师逐一点出相关知识。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革命
起止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20世纪40年代
----至今
背景分析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2、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丰富生产技术知识;
3、
市场-先后打败西、荷兰、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1、
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
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3、
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1、
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
先决条件-相对论等科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并取得重大突破
3、
推动力-社会需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开始标志
珍妮纺纱机发明及使用
电力的发明及广泛应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标志性发明
瓦特改良蒸汽机
电力的广泛使用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和德国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交通或通讯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
汽车
飞机
电话
无线电报
航天飞机
卫星
网络等
动力能源
动力:改良的蒸汽机能源:(煤炭)
动力:发电机和电动机
内燃机能源:电力(新)
石油
新能源:核能、太阳能
产生的新兴
产业部门
机器制造业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飞机制造业等
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
激光工业、信息工业等
杰出发明家及主要成就
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性成果
富尔顿:轮船;史蒂芬孙:火车
美国爱迪生:电灯等
汽车之父:德国卡尔本茨
美国福特:四轮汽车
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以原子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
为。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第三次科技
革命的核心技术
模块二、能力提升知识整合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我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分组讨论方法处理教学。分三个小组,第一小组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问题。第二小组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问题。第三小组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相关问题。讨论后由各小组选出代表来完成表格。整合提升之一:分析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
科技革命
第三次
科技革命
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一枝独秀)
2、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3、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
1、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遍地开花)
2、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最突出特点)
3、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4、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德、日)
1、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
2、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3、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
整合提升之二:归纳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
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影响对生产力的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对生产关系
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巨大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世界格局
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世界范围内的掠夺,使世界的东方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在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在政治上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东西方差距扩大,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正式形成,世界变得密不可分
推动了国际经济全球化格局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发展,科技竞争在国际间的竞争地位日益重要,科技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整合提升之三:归纳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所处时期及对中国带来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对中国的影响
①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①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正满怀信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模块三:畅所欲言:讨论“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你是如何理解?”
本环节通过学生的讨论,畅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欲言,发表个人的见解和主张。然后由学生归纳。老师指导,把相关结论用多媒展示。从而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语言综合能力等。
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
a、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d、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2、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
a、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
b、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
二战中的原子弹。
c、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
d、其他社会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社会问题等。
模块四:三次科技革命的带来的启示及我们应对的措施
三次科技革命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应对的措施:
对国家来说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科教兴国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2)、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
(3)、注意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对个人来说
(1)、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努力学习,
(2)、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远离网络游戏等
模块五:体验中考与展望
设计此环节就是学以致用。通过课堂演练,学习指导。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经典回眸】
例解1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下列哪些现象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

①通过电子邮件收发信件
②驾驶汽车出门远游
③使用克隆技术治疗疾病 ④利用航天器遨游太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题思路:此题是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科技成果。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断定②错误,故A、B、D项错误
〖教你一招〗解答选择题时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排除错误答案,可以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例解2下面表格突出反映了科技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成果
蒸汽机
电动机
无线电
雷达
原子能
晶体管
激光器
发明到应用的时间
84年
65年
35年
15年
6年
4年
1年
A.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B.科技进步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C.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起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D.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解题思路:此题是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结合主干知识可排除C项再根据表格数字分析可断定D项。
〖再来一招〗解读表格要注意三点:①抓住表格前的中心词②纵横向比较表格中的数字变化,悟出规律。③寻求与主干知识的结合点。
例解请举一例说明某一能源被广泛利用以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解题思路:此题是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能源及科技成果的现实意义。关键是审题。
〖又出一招〗审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瞄准关键词
②理解关键词,弄清题意
③结合主干知识围绕关键词作答
师小结:纵观历届中考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试题,科技革命是重点考查对象,并扣课标命题,分值在5分左右。可见本专题的重要性。那么,今年的历史中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又会呈现出怎样的命题趋势呢?这里我有三点感悟。
【命题展望】洞悉本专题河南中考命题趋势。
1、体现生活性。要重点关注三次工业革命与我们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知识点。如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及
科技对我们生活学习的影响等。
2、体现联系性。把握事件之间的联系,如关注中国,把中国历史融入到世界历史。尤其要注意前两
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再如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与科技的关系。一分为二的看待科技的两面性(科技用于生产生活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如用于战争会使战争变得更加的残酷,给人类带来灾难)
3、体现时代性。利用时政材料,把三次科技革命结合起来考查。
六、课堂小结及教学反思:
课堂小结:
在复习中要按课标夯实基础,加强对科技、战争、重要人物的认识和感悟,并正确识读有关图片。相信基础+技巧+活用定能够成就你的未来!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你有新的收获吗?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来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的收获是老师最大的幸福!在此我非常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同时也对各位老师的光临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掌声欢送他们
教学反思
1、复习课的重点应该是查漏补缺,而查漏补缺的主要途径是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2、复习课不仅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复习课不应该是已学知识的简单相加,简单重复,而应该打破课题、课时进行重新组合、重新归纳。
4、由于历史学科考试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学生不能停留在会做题这个层面上,更应该定位在“熟能生巧”“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些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