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14 23:2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三大技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及其影响、生物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初步认识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了解知识经济出现的情况。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原因的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归纳出科学技术革命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学生通过交流和体会感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面貌的改变,联系实际感知历史;通过指导学生看图片,阅读史料和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通过目标导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培养学生勇于探
( http: / / www.21cnjy.com )索和积极创新的精神;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尊重知识,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的意识;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学生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而努力学习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学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科技革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与认识,这是学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但是学生缺少对三次科革命内在联系和整体的把握。对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存在一种片面化的认识。这些问题必须在这节课中提出和重新认识。
3重点难点
一、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
二、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师:(用多媒体演示)
神舟5号和神舟6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发射和回收的实况录象资料,指出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国在航空领域所取得的骄人业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提问: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何时?有哪些成果?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取得了哪些成果?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活动2【讲授】学习新课
(多媒体显示本版块的学习目标)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三大技术的突破
1、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三大标志。
2、了解原子能的发展过程。(理论→军用→民用)
3、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方面的成就。
4、了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的时间、地点。
(师生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将基本知识在书上勾画出来,并试着解决有关问题,教师巡视做指导。(时间不要太长,2分钟左右)
(师生共同探究)
1、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三大标志。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为代表)
2、了解原子能的发展过程。(理论→军用→民用)
(用多媒体展示以下图片加以说明: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张: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公式及形象图;第二张:1945年美国成功爆炸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第三张: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由此说明原子能的发展经历了从理论到军用再到民用的过程)
3、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方面的成就。
(让学生根据教材找出世界上第一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卫星、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的发射时间,根据人类登上月球的图片指导学生理解阿姆斯特朗所说的“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的含义;展示我国神舟5号和神舟6号的图片,指出我国在航天事业方面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根据“哥伦比亚”号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
4、4、了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的时间、地点。
(了解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的宾西法尼亚大学诞生)。
(过渡)第三次科技革命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化,而在这一系列的科技成果中,同学们比较熟悉而感受又最深的当首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互联网的发展吧。
(多媒体显示第二版块的学习目标)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
1、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信息时代到来的标志。
2、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3、知道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5、知道现代生物学开端的标志。
6、知道基因重组技术的成就和意义。
7、了解生物工程技术发展的意义。
(师生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将基本知识在书上勾画出来,并试着解决有关问题,教师巡视做指导。(师生共同探究)
1、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信息时代到来的标志。
(要求学生准确指出并记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信息时代到来的标志是计算机网络技术)。
2、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简单介绍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其发展经历了五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计算机)
3、知道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的特点)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讨论:你如何看待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利与弊
5、知道现代生物学开端的标志。
(首先教师要指出生物工程技术的含义,然后在指出1953年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测定,标志着现代生物学的开始)。
6、知道基因重组技术的成就和意义。
(成就和意义:1973年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重组技术获得成功,使人类有可能按照自身的需要改造和创造新的物种,2000年和2003年人类基因工作组工作草图和序列图谱的完成,为破译大千世界的生命之谜奠定了基础)
7、了解生物工程技术发展的意义。
(意义;加快了人类认识自我的进程,推动了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的革命性发展,为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在此基础上,打出“多利”羊的图片,组织学生讨论)
你认为该怎样对待“克隆技术”?“克隆技术”是否应该受到限制?
(教师要简单介绍克隆的含义,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出克隆技术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应指出他对人类伦理道德的挑战,要加强对克隆人的限制)
(过渡)我们了解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那么,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给我们又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多媒体显示)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利用以下两个图表材料来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多媒体显示)(1)科技革命转换成生产力的周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
84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动机
65年
第三次科技革命
原子能
6年
移动电话
4年
激光
2年
电子计算机
每2年甚至半年换代一次
(2)科技进步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例
20世纪初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5%——10%
60%
80%
设问:同学们根据这两个图表能归纳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特点:①速度快(科技转换成生产力的速度和周期大大加快);
②范围广(涉及多领域,且各个科技领域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③影响大(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活动3【活动】、组织学生讨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衣、食、住、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等各方面思考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改变,体会今昔生活的变化,了解其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从而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并导致知识经济的到来,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巨大挑战)。
(过渡)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序幕,人类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多媒体显示)四、知识经济
(多媒体显示)①世界首富比尔·盖茨;②美国硅谷每天增加60多个百万富翁。
(通过图片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就是财富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认识到知识经济对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和终身学习制度的建立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活动4【练习】练习巩固
一、课后习题。
二、学习活动。
通过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学习,请同学们结合现实谈谈你应该如何面对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活动5【导入】板书设计
第20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40年代开始)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发明
1、原子能的开发与利用
2、航天技术的开发应用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4、生物工程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周期大大缩短
2、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3、科学理论与技术发明紧密结合,科学在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活动6【测试】测试评价
1、下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果中,最先出现的是


  
A、原子弹
B
、核电站
C
、电子计算机
D
、人造卫星
2、有人认为“它”的出现是人类智力解放的里程碑,“它”是指(

A
微软的诞生
B、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C
、多利羊的诞生
D
、基因工程
3、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火车、轮船、汽车、飞机、航天飞机
B、轮船、
火车、汽车、飞机、航天飞机
C火车、轮船、汽车、航天飞机、飞机、
D、火车、飞机、轮船、汽车、航天飞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为84年,电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机为65年,无线电为35年,雷达为15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内就投入应用:原子能为6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仅为1年。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材料二
在西方经济增长因素中,科技进步因素,在20世纪七十年代约占70%,八十年代达到80%。
——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原子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子计算机、宇航三大技术开头,随后又有一批新技术汇入这次革命的洪流而形成一个宏大的技术群。例如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特点
(2)材料二、三又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些特点
答:(1)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缩短了知识转化为物质财富的过程)(意思相同亦可)
(2)材料二:科技进步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的各种因素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材料三: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相关联)
活动7【作业】作业
《第三次科技革命》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


A.二三十年代  
B.四五十年代 
C.六七十年代 
D.晚期
2.下列技术不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有


A.计算机技术
 B.航天技术
C.克隆技术
D.飞机制造技术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B.生物工程技术的广泛使用
C.航天技术的广泛使用
D.原子能的广泛使用
4.下列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B.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D.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5.“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6.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今天,我们可以

 

①乘坐火车外出旅游②通过电脑上网查阅资料③用电话与同学联系④收看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其中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发明的有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二、判断题:
1.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德国。


2.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3.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


三.材料解析题:
1.阅读材料:
材料一:2001年11月20日,美国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世界最大的药房——信息时代药房问世。该药房采用了大量信息技术,其中包括一台高速、高精度机械手,按处方配药、分类、贴标签等一系列动作精度达到了99.
997%的水平,处理能力为每周处理处方80万件,明显高于人工操作。
材料二:信息技术已成为过去10年里经济上取得的更快的生产周期、更高水准的产品质量和低通货膨胀等特点的主要贡献力量。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表现的是哪一次技术革命的成果?
(2)这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3)这次技术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三、问答题
1.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特点?
2.了解一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些内容对你的生活影响最大?谈谈你的理由。
3.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怎样应对?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第十八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选择题:1.B
2.D
3.
A
4.D
5.C
6.B
二、判断题:1.×
2.×
3.√
三.材料解析题:
1.(1)第三次科技革命
(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3)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四、问答题
1.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相比,有下列特点:首先,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其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第三,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2.可任意作答,如电子计算机、电视、DVD、MP3等。理由要言之有理。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科技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答出其它意思相近的内容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