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14 22:4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简述铁幕演说的人物、影响。
2.
说说“冷战”的含义,列举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分析其实质。
3.
认识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的影响。
2学情分析
本课旨在认识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的影响。
3重点难点
“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第13课
“冷战”局面的形成
点击新目标
1.
简述铁幕演说的人物、影响。
2.
说说“冷战”的含义,列举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分析其实质。
3.
认识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的影响。
中考考点:(1)“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链接旧知识
1.二战开始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束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组成统一战线,签署了___________________。
课前小热身
阅读课文,完成指导丛书104页的知识建构。
课堂进行时
【创设情境】
英国外相巴麦尊曾经有句名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深刻地揭示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在任何可能的条件下,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二战后,美苏两国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冷战”的对手,美苏争霸、两极格局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学习新课】
(一)冷战的背景(两大阵营形成)。
1.“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从以下三个方面自学:
(1)在地图册上找一找这些国家,主要集中在____洲和____洲,在______的影响之下建立。
(2)
新中国也在其中,并且意义重大。
(3)
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一个社会主义世界体系。
2.
美国提出“冷战”政策
(1)二战后初期,美国改变与苏联的战时合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策,转而实行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这里“冷战”的含义是:_______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_______
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_______以外的一切敌对手段,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既要“战”,又要“冷”呢?
“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国家利益矛盾冲突。
“冷战”:人心厌战,渴望和平;美苏双方势力相对平衡。
(二)
冷战的序幕——“铁幕”演说
1946年,英国首相___________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由此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三)冷战的表现:
1.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为借口,公开干涉各国内政,实现全球扩张的野心。
它既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宣言书,也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2.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手段来达到控制_________、遏制______和称霸世界的目的。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也开始受制于美国。
3.军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看:针对美国的冷战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有什么反应?
建立_________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对照表






建立时间
1949年
1955年



美国
苏联
总部所在地
布鲁塞尔
莫斯科
建立的影响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同时也把“冷战”推向了高潮,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


继续扩大
不复存在
(四)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的影响。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政治
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的安宁,全人类处于核战争的阴影笼罩之下。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都不敢轻举妄动,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经济
不利于世界的发展: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世界经济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小结:世界一流强国力量对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每一次巨大变化,以及他们之间矛盾、利害关系的变化,必然导致国际关系格局也发生变化,一战后、二战后和现今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莫不如此。这就是国际关系领域的真实规则。
【课堂小结】
资本主义阵营
←→
社会主义阵营

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组建北约
组建华约


两极对抗
课堂大练兵
完成丛书选择题以及材料题。
课后谈收获
记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课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点击新目标:
记住何时为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列举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归纳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恢复的主、客观原因。
知道欧共体成立的过程及其影响。
中考考点:
(2)
欧共体的建立
(3
)
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链接旧知识:
朗读指导丛书P115页的知识建构
课前小热身:
通读全文,完成指导丛书P118页的知识建构。
课堂进行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故事)在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块狭长地带,聚集了一万多家高科技公司,其中,大部分公司都是以设计和制造电脑芯片为主,而芯片又是一硅为基本材料的,因此,人们把这一地区称为“硅谷”,“硅谷”是一个奇妙的地方,全世界最大的100家高科技公司中,有差不多20%把公司总部设在“硅谷”。这里集中了很多顶尖的高科技人才,每天都有很多新的科技发明在这里产生。“硅谷”的发展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
学习新课:
(一)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说一说: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②


,④



看一看:阅读教材P91页的小字部分,了解美国经济实力的表现。
(二)西欧的振兴和欧共体的建立
1、说一说:结合教材的内容说一说战后初期西欧的经济情况。
2、想一想:西欧振兴的原因是什么?(从主观和客观原因两方面来思考)
主观:①
,②


.
客观:
.
3、记一记:其中
的经济增长尤其迅速,成为西欧实力最强的经济大国。
4、填一填;欧共体的建立
背景
目的
过程
影响
美苏的冷战对峙
战后西欧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均受制于美国
西欧经济的恢复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重振

提高


的道路
1951年,成立
;1958年成



1967年,上述三个机
构合并,统称为

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形成了


三足鼎立的局
面,严重动摇了
的经济霸主地位。
②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政治格
局的
趋势。
找一找:看教材P91的地图,找一找欧共体的成员国,以及欧共体的总部所在地。
(三)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示意图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看出,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的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1、请结合教材的内容,说一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主观原因:实行
,重视
,注重

,积极开拓

客观原因:

2、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
经济大国,创造了战后东亚的经济奇迹。
课堂小结:1、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我们了解到,20世纪70年代初,整个西方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西方经济的“
”。
2、订正指导丛书第118页的知识建构。并朗读该知识建构。
课后大练兵:完成指导丛书P118页——P120页的练习题。
课后谈收获:
说一说:战后西方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什么启示?
15课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改革较为突出的是(

A.波兰
B.捷克斯洛伐克
C.罗马尼亚
D.匈牙利
2、东欧剧变发生在(

A.1985年
B.1989年
C.1991年
D.1995年
3、苏联解体时的领导人是(

A.戈尔巴乔夫
B.叶利钦
C.勃列日涅夫
D.赫鲁晓夫
4、东西方冷战结束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
B.德国统一
C.苏联解体
D.海湾战争
5、20世纪80年代,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经济困难严重
B.各国更改国名
C.社会制度变化
D.执政党丧失政权
6、苏联的解体是在(

A.1985年
B.1989年
C.1991年
D.1995年
7、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

A.第三世界成为国际事务的重要力量
B.欧洲共同体与美国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亚洲与太平洋地区已是发展的中心
D.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与冷战局面的结束
8、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成果是(

A.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B.计划经济体制活力得以恢复
C.军事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取得了与美国争霸的地位
9、导致苏联解体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和政策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D.“八一九”事件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经济
B.成为苏联的合作伙伴
C.维护国家和平统一
D.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11、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苏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空前的挫折,中国却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控制
B.改革开放比苏联、东欧早
C.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D.中国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取得成功
12、1991年,美国总统宣布: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苏联解体
B.美国开始成国超级大国
C.美国控制联合国
D.世界经济中心转向美国
二、填空题:
13、苏联____________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农业方面,开展大规模垦荒和推行____________等办法,力图改变苏联农业的落后状况。
14、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改革中,__________的改革在东欧国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社会主义国家中,_______经济的高速发展,被誉为“世界经济的奇迹”。
15、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标志着二战后美苏主导的世界_______格局的崩溃。
三、识图题:
16、看右图,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⑴这一幅图中右边的那个人物是谁?
左边的人物是哪个国家的总统?
⑵右边的人他曾是哪个国家的总书记?
⑶1991年,他的改革最终导致了什么重大事件?标志着什么?
四、材料分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学领导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占领了首都的重要据点,又攻占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府。
材料二:12月25日,他发表电视演说,宣布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统帅职务。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⑴材料一所说的是历史上哪一事件?时间是哪一年?
⑵材料一所说的“首都”是指的哪一个地方?这次起义的领导者是谁?革命胜利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⑶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
⑷材料二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于哪一年?标志着什么?
五、简答题:
18、试简述东欧剧变的实质、原因、表现以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