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14 22:4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知道“铁幕演说”的时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物,主要内容及影响;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出台经过及具体内容;记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时间及影响;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概括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初步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实质的探讨,增强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对《马歇尔计划的宣传画》和《二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观察,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片、地图,提取有效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对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表现,原因,影响的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二战后两大阵营形成过程的整体和初步认识,使学生初步懂得从整体、全局的视角观察历史,从而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通过对两极格局的国际经济政治影响的学习,认识少数大国控制世界,争夺霸权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进一步树立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的意识。
2学情分析
作为九年级的学生,心智不是很成熟,但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加上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这些有助于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探究学习。
3重点难点
一、重点: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马歇尔计划。
二、难点:什么是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环节一
一、导入新课:
出示雅尔塔“三巨头”的图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导学生回忆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指出在二战中美苏为了打败共同的敌人加强了政治和军事上的合作,引入英国外相巴麦尊曾经有句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深刻地揭示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在任何可能的条件下,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所以二战后,美苏两国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冷战”的对手,美苏争霸、两极格局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课件展示)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课,主要就是从“冷战”兴起的背景、标志和表现三个方面来讲述这一巨大变化。
一、导入新课:
出示雅尔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巨头”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指出在二战中美苏为了打败共同的敌人加强了政治和军事上的合作,引入英国外相巴麦尊曾经有句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深刻地揭示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在任何可能的条件下,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所以二战后,美苏两国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冷战”的对手,美苏争霸、两极格局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课件展示)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课,主要就是从“冷战”兴起的背景、标志和表现三个方面来讲述这一巨大变化。
活动2【讲授】环节二
二、教学过程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首先就表现为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一个社会主义世界体系。
(一)、“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1、同学们自读课文,从以下面的问题自学:(课件展示下面的问题)欧亚人民民主国家是在什么背景下建立的?有哪些方式?
2、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今天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看新中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是什么。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教师播放课件,地图和视频并归纳)战后欧亚两洲陆续建立起11个人民民主国家(指导学生看教材第85页的《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简表》),加上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总共13个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至此,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并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世界体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首先就表现为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一个社会主义世界体系。这一世界形势的巨大变化,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二)、“铁幕演说”
(教师谈话提问)教材提到,二战后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美国改变与苏联的战时合作政策,转而实行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这里“冷战”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既要“战”,又要“冷”呢?
1、美国的“冷战”政策
教师提问引导理解,课件显示问题
⑴、什么是“冷战”?(学生依据教材注释回答后教师播放视频)
⑵、(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要“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国家利益矛盾冲突)
⑶、(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要采取“冷战”的方式?(人心厌战,渴望和平;美苏双方势力相对平衡)
(教师过度谈话)美国是“冷战”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但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却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播放课件,理解丘吉尔对苏联的敌视态度。
2、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课件显示标题)
(教师讲述)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受到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热情接待,在杜鲁门的陪同下,丘吉尔前往富尔敦市发表了一篇精心准备的演说。同学们请看课件:教师以课件显示欧洲全图,并随着丘吉尔讲话的内容逐字呈现,在图中以粗黑线逐渐演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延伸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线,以后依次呈现中欧和东欧的城市。学生结合小字理解邱的讲话。
师:在这里,“铁幕”一词的意思是什么?丘吉尔为何要使用“铁幕”一词?
丘吉尔所说的“铁幕”,实际上是指苏联对东欧各国实行的“高压控制”。丘吉尔选用“铁幕”这个词语,反映出他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敌视。
(教师过度谈话)丘吉尔的这篇“铁幕演说”,实际上是美国借丘吉尔之口发出的第一个明白无误的“冷战”信号。随着这个信号的发出,一系列具体的“冷战”措施也就相继出台了。学生自读课文,归纳“冷战”的表现。
(三)、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1、杜鲁门主义
(教师启发谈话)战后,以美苏为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大阵营相互对立,杜鲁门一直在等待向苏联最后摊牌的机会。1947年,这一机会终于来到,这就是“希土危机”的发生(教师对此事件作简要介绍)。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向国会宣读了一篇国情咨文,借口“希土危机”,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援助”某些国家“复兴”,“防止共产主义渗透”的使命,这就是所谓的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终于公开向苏联摊牌,美苏战时同盟公开破裂。因此,杜鲁门主义既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课件在第一个小子目后显示——“冷战”开始的标志)
(教师提问)杜鲁门宣称要维护美国的安全,维护“自由世界”免遭“极权统治”的威胁,这是他的真实意思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明确)战后美国随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政治、军事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其称霸世界的野心也随之急剧膨胀,但苏联的强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都成为美国称霸计划的重要障碍。很显然,美国这时推出杜鲁门主义,实质上是以维护美国安全为幌子,干涉各国内政;以反苏反共为借口,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而已。
(过渡谈话)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表明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已发生重大变化,而这一新战略的重大措之一就是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
2、马歇尔计划(课件显示标题)
课件显示下空表,教师播放视频后提问学生回答,课件依次呈现第二列的内容。
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提出者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背景
美苏“冷战”;战后欧洲国家普遍的经济困难和社会动荡
内容
以赠予和贷款方式帮助欧洲复兴(1948年到1950年美国共拨款130多亿援欧款,其中90%为赠款)
评价
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骤,是杜鲁门主义的实际运用,但对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各国政局的稳定有重要作用,使西欧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军事上受制于美国。
实质
以复兴欧洲为名,试图达到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和称霸世界的目的。
教师指导学生看《马歇尔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划的宣传画》,分析其寓意。结合教材第87页“想想:马歇尔计划仅仅是一项‘复兴’计划吗”?看视频思考,学生得出正确的认识。(教师在第二个小子目后显示——“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
(教师表述)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不仅有政治上的纲领——杜鲁门主义,经济上举措——马歇尔计划,还有武力上的后盾——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课件显示标题,播放北约建立的视频)
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北约和华约对照的表格,包括时间、领导国、总部、影响和现状,教师最后用课件显示表格和答案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对照表
名称
北约
华约
建立时间
1949年
1955年
领导国
美国
苏联
总部所在地
布鲁塞尔
莫斯科
建立的影响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同时也把“冷战”推向了高潮,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
现状
继续扩大
不复存在
(教师设疑)引导学生观察课本88页《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地图,提示学生注意东欧的南斯拉夫以及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蒙古等并未加入华沙条约组织,提出疑问“这些社会主义国家为何没有加入”,让学生课外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在下节课堂上交流。
(教师提问)“冷战”局面和两极格局的形成,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同学们能根据自己课前所查找的资料说说这些影响吗?
教师用课件显示答案供学生参考
两极格局形成对世界的影响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政治
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的安宁,全人类处于核战争的阴影笼罩之下。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都不敢轻举妄动,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经济
不利于世界的发展: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世界经济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国际关系格局在一战后和二战后乃至现在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分别是什么,课件演示,学生再思考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世界一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国力量对比的每一次巨大变化,以及他们之间矛盾、利害关系的变化,必然导致国际关系格局也发生变化,一战后和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莫不如此。这就是国际关系领域的真实规则。
(教师补充)两极格局在欧洲主要表现为“冷战”;但在亚洲也有“热战,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学生根据板书小结课文。
活动3【活动】环节三
课件显示下空表,教师播放视频后提问学生回答,课件依次呈现第二列的内容。
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提出者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背景
美苏“冷战”;战后欧洲国家普遍的经济困难和社会动荡
内容
以赠予和贷款方式帮助欧洲复兴(1948年到1950年美国共拨款130多亿援欧款,其中90%为赠款)
评价
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是杜
( http: / / www.21cnjy.com )鲁门主义的实际运用,但对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各国政局的稳定有重要作用,使西欧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军事上受制于美国。
实质
以复兴欧洲为名,试图达到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和称霸世界的目的。
活动4【活动】环节四
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北约和华约对照的表格,包括时间、领导国、总部、影响和现状,教师最后用课件显示表格和答案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对照表
名称
北约
华约
建立时间
1949年
1955年
领导国
美国
苏联
总部所在地
布鲁塞尔
莫斯科
建立的影响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同时也把“冷战”推向了高潮,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
现状
继续扩大
不复存在
活动5【测试】环节五
1.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种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的社会制度
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世界相对的和平。这
场特殊战争开始于(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约组织成立
D.华约组织成立
2.
方明同学在学完“冷战”内容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整理笔记如下,其中
有一项错误,请你找出来(
)
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B.范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D.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了一项重要的措施,既
帮助了处于困境中的欧洲,又刺激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这项措施是(
)
A.罗斯福新政的推行
B.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活动6【作业】环节六
一、选择题
1.揭开了“冷战”序幕的是()
A.丘吉尔的富尔顿“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大西洋公约》的签署D.华约组织的建立
2.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对抗苏联B.扶植资本主义国家
C.称霸世界D.对抗社会主义国家
3.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是()
A.华沙条约组织建立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4.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C.北约的形成D.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5.“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A.在全球扩张势力B.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压力
C.帮助欧洲复兴经济D.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统治秩序
6.二战后,美苏从战时盟友走向对抗的根源是()
A.消灭德、意、日法西斯的总体目标已经实现
B.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C.实施全球霸权战略计划的需要
D.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7.“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的发展指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北约组织的成立
C.《友好互助条约》的缔结D.帮助蒋介石打内战
二、材料分析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之政策在于支持自由国家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1)材料一中的“少数武装分子”“外来压力”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关系怎样?
(3)材料三反映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什么原则?
(4)上述材料反映了战后美国推行的什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