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儋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儋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4 17:0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南省儋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隋文帝规定:六宫妃嫔,穿过和洗过的旧衣服,都要再穿;日常饮食只要不是举行宴会,最多只能有一个肉菜。开皇三年,隋文帝罢去508个郡,共减少官吏5.6万人。由此可见,隋文帝
A.生活奢侈 B.虚心纳谏 C.变革礼仪 D.崇尚节俭
2.唐朝时期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动。这体现了唐朝社会的突出特点是( )
A.贵族追求享乐 B.社会风气开放
C.普遍重文轻武 D.文化专制盛行
3.《文献通考》记载:“王安石变法后,宋神宗十年,国家财政收入与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此史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
A.抑制土地兼并 B.增加财政收入
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D.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4.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
A.造成了南宋偏安 B.完成了国家统一 C.扩大了中外交通 D.促进了经济交流
5.“靖康年(1127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这里的“靖康年的奇耻”指的是( )
A.岳飞统领的岳家军郾城大败
B.南宋君主满足现状偏安江南
C.阿骨打攻打辽军使其摔跟头
D.金军攻破东京使之北宋灭亡
6.13世纪初,一个让世界震惊的草原游牧帝国跃出历史地平线,之后横扫亚欧大陆。这个“草原游牧帝国”的缔造者是( )
A.铁木真 B.元昊 C.忽必烈 D.耶律阿保机
7.学者方孝揣说:“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这反映了元朝的( )
A.疆域广大 B.民族交融 C.汉化政策 D.四等人制
8.钱穆评价元朝行省制度说:“行中书省就是一个流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无权,权只在中央。”由此可知行省的设置( )
A.推动了教育公平 B.削弱了君主权力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结束了藩镇割据
9.对下面统计表内容解读最准确的是( )
唐宋时期南北方主要省份公共水利工程项目统计表(单位:个)
江苏 浙江 福建 陕西 河南 山西
唐 18 44 29 唐 32 11 32
北宋 43 86 45 北宋 12 7 25
南宋 73 185 63 金及同时期的南宋 4 2 14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南北交流日趋频繁
C.社会环境持续稳定 D.自然环境不断恶化
10.人们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闽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称为“守岁”。这段文字描述的是宋朝的节日是( )
A.春节 B.元宵节 C.中秋节 D.端午节
11.司马光和司马迁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资治通鉴》与《史记》则是他们的史学名著。下列历史事件在两部著作中都有记载的是( )
A.秦灭六国 B.开元盛世 C.玄奘西行 D.陈桥兵变
12.两宋时期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文化发展的平民化趋势使词逐步取代了诗的文学主导地位。这阐述了宋词( )
A.兴起的背景 B.发展的历程
C.具体的类别 D.产生的影响
13.《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水密(意为“不透水”)隔仓,中国古代文献也提及过此技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却未见于实物。直到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中国古人这一造船技术上的创新才得以实证。这说明( )
A.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
B.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
C.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
D.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
14.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C.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15.《榜葛剌进麒麟图》描绘的是15世纪早期南亚地区的榜葛剌国王来中国进献长颈鹿的场景。当时的中国人将长颈鹿视为瑞兽麒麟。与这一场景的出现有直接关联的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辟 C.郑和下西洋 D.新航路的开辟
16.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传入中国,至清朝乾隆时期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得到推广种植。清代官员陆耀因编写《甘薯录》而被晋升为湖南巡抚,乾隆帝多次劝谕百姓种植玉米,川、楚、陕、桂等省“延山漫谷,皆种玉米”。这体现出当时( )
A.玉米甘薯成为主粮 B.政府重视推广高产作物
C.人地矛盾得到解决 D.农业生产技术取得突破
17.明代长城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有屯田区进行生产,在附近的多民族聚居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这体现长城(  )
A.功能具有多样性 B.旨在抵御外来侵略
C.象征着皇权至上 D.技术先进质量优异
18.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中,“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脍炙人口。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史书 B.史书没有记载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C.《三国演义》所记述的内容真实可靠 D.记载这些故事的史书已经全部失传
19.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新剧种“皮黄戏”,后被称为“京剧”。据此可知,京剧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B.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C.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D.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20.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
朝代 秦朝 西汉 宋朝 明朝 清朝
政治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颁布“推恩令” 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废丞相、设内阁 设军机处
A.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维护国家统一
C.加强监察制度 D.推进民族交融
二、简答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材料三 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开元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以上两则材料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描述了汉唐时期出现的三个盛世景象。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2)上述盛世景象的共同表现有哪些?根据材料指出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
(3)汉唐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经验?
三、综合题
22.学习中国古代史,我们知道有很多对外交往的史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尽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地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材料二:远洋航行的中外航海家
航海家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524年 1519——1522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3次 1次
航海的船只 41--310艘 3--17艘 4--14艘 5艘
每次航行人数 2.7--2.8万人 90--1500人 未知 270人
材料三: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体现的文明交流方式是进行双向交流,请分别列举相关史实说明。
(2)根据材料二,与西方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有何特点?居于何种地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并说出该政策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以史为鉴,谈谈你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
2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请你依据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参与下列探究活动。
【民族交往】
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图一 步辇图 图二
(1)材料中图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一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根据图一、图二,归纳古代民族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
【边疆管理】
(2)元朝、清朝都是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它们统治时期,都设置了机构,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请根据所学知识,完善下表的内容。
元朝 清朝
东南 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设置①,隶属福建省
西北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辖西域的军政事务 设置②,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西南 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对西藏地区进行管辖 设置③,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捍卫主权】
(3)依据以下图信息,写出明清时期我国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重大历史事件。
【总结提升】
(4)综合以上的内容,谈谈你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2.B
3.B
4.D
5.D
6.A
7.B
8.C
9.A
10.A
11.A
12.A
13.B
14.C
15.C
16.B
17.A
18.A
19.D
20.A
21.(1)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答出任意两个即可。)
(2)经济发展,社会安定。重视发展农业,提倡节俭。
(3)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必须以人为本,重视农业,关注民生。(其它言之有理也可)
22.(1)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
(2)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3)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4)对外开放能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国家的发展;闭关锁国阻碍社会进步与发展,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加强交流合作等
23.(1)藏族(或吐蕃);和平(或友好);战争
(2)台湾府;伊犁将军;驻藏大臣
(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
(4)要加强各民族的团结;要维护国家的统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