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存出土了一组陶质器具,下表为其容积测量统计表(单位:立方厘米)。据此可知,当时( )
器具 槽形盘 铲形抄 箕形抄 深腹罐
容积 约264.3 约2650.7 约5288.4 约26082.1
A.制陶工艺领先 B.出现了阶级分化 C.农业技术突破 D.形成了计量规范
2.下图所示的文字演变现象在战国时期十分普遍,促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封建经济的发展 B.诸子百家进行学术争鸣
C.政治秩序的变动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体系
3.《史记》载,西汉初因窦太后之故,“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后汉书》载,东汉马皇后“能诵《易》,好读《春秋》”。这反映了两汉时期( )
A.外戚专权日益严重 B.女性社会地位提升 C.治国思想发生变化 D.官学教育发展迅速
4.有史家认为,北魏均田制的精神不在于土地的平均分配,而在于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以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北魏均田的规定,能够支持该论点的是( )
A.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 B.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
C.寡妇守志者虽免课亦授妇田 D.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
5.下表为唐高宗行幸洛阳情况统计表.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 )
起程时间 留住洛阳的时长
显庆二年(657) 1年
显庆四年(659) 2年半
麟德二年(665) 10个月
咸亨二年(671) 1年11个月
上元元年(674) 1年4个月
仪凤四年(679) 1年9个月
永淳元年(682) 1年9个月(死于洛阳)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关中人口压力增大 C.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D.水陆交通网络形成
6.宋徽宗年间,交趾(今越南一带),贡使至京,求购书籍,徽宗“诏嘉其慕义,除禁书、卜筮、阴阳、历算、术数、兵书、敕令、时务、边机、地理外,余书许买”。由此可知,当时( )
A.实行开放包容政策 B.海外贸易日益繁盛 C.程朱理学影响广泛 D.朝廷重视边疆安全
7.下图所示为明朝实施一条鞭法前后赋役征发流程的变化。这反映出( )
A.国家对基层的控制加强 B.底层民众赋役负担加重
C.基层组织的独立性增强 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8.清太宗患满人不识汉字,命达海翻译“《四书》及《三国志》各一部,颁赐耆旧,以为临政规范”,其后又设翻刻房,“凡《资治通鉴》《理性精义》《古文渊鉴》诸书,皆翻清(满文)以行”。这一举措( )
A.促进了儒家文化的传播 B.确立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C.奠定了清朝的政制基础 D.推动了市民文学的发展
9.下图为19世纪90年代初清政府年均岁出构成图。由此可知,当时( )
A.致力于开展自强运动 B.中央政府权威下降 C.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 D.着力发展民用工业
10.据表可知,当时( )
杂志 文章 作者 发表时间
《新青年》 《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陈独秀 1915
《东方杂志》 《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 杜亚泉 1916
《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 1917
《迷乱之现代人心》 1918
《新青年》 《东西文明根本之差异点》 李大钊 1918
《质问〈东方杂志〉记者》 陈独秀 1918
《东方杂志》 《答<新青年>杂志记者之质问》 杜亚泉 1918
A.民主科学思想广泛传播 B.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分歧
C.尊孔复古思想开始出现 D.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力扩大
11.据学者统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内报刊种类为:1945年8-12月107种;1946年212种;1947年205种;1948年235种;1949年1-9月283种。这一趋势体现了( )
A.和平建国呼声的高涨 B.战后文化事业的发展
C.第二条战线发展壮大 D.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
12.据统计,1950年8-10月,上海私营工业月均申请开业户数较4月份增加了28倍,私营商业月均申请开业户数增加了16倍,同期工商户月均申请歇业者,仅为4月份的12%。这一状况的出现得益于( )
A.国内政治局势稳定 B.上海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C.经济整顿措施得力 D.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13.1956年11月,中国政府声明:“社会主义国家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同时又是以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团结在一起的。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相互关系就更应该建立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表明,当时中国( )
A.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
C.将外交重心转向周边国家 D.与苏联的外交关系破裂
14.1959年,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劳模仅占6.2%;1989年,这一比例上升至30.3%;2000年,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劳模数量占比达到50.3%,其中硕士学位持有者115名,博士学位持有者39名。劳模学历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我国( )
A.现代化建设的水平与成就 B.高等教育质量迅速提升
C.劳作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D.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15.199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中南方地区占比为46.1%,比1978年下降了10%,而黄淮、东北地区占比为46.3%;1983-1995年,北方粮食增产量占全国的70%。这说明( )
A.区域经济发展日益均衡 B.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北方农村改革推进较快 D.粮食生产格局发生转变
16.2015年,中国积极参与建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新开发银行由五国平等出资,完全共享投票权,并减少政治性干预,不论各国经济发展状况,各国平等地在多边机制下对话。这表明中国( )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推动地区问题的政治解决
C.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完善 D.推进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考证秦初是否设置“苍梧郡”“洞庭郡”,某学习小组整理了相关材料(如表)
类型 史料 来源 说明
传世文献 (1)(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西汉司马迁《史记》 《史记》没有列出三十六郡的名称;全书不见苍梧、洞庭郡名
(2)“三十六郡者,三川……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六郡” 南期裴驷《史记集解》 列举了《史记》所载三十六郡的具体名称,其中并无“苍梧郡”与“洞庭郡”
出土文献 (3)(秦始皇)“三十四年……及苍梧为郡九岁”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里耶秦筒》 2002年湖南里耶出土大量秦简,多为秦代官署档案,其中频繁出现“苍梧郡”“洞庭郡”,但不见黔中郡、长沙郡名
(4)(秦始皇)“廿七年二月丙子朔庚寅,洞庭守礼(郡守)谓县啬夫……”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估算秦置“苍梧郡”和“洞庭郡”的时间,并对上述材料中的矛盾之处提出合理解释。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延安宝塔是陕西延安的标志性建筑和重要景观。该塔又名“岭山寺塔”,修建之后常用于民间的祈福祭拜。1937年以后,延安宝塔逐渐成为各界知识分子创作的重要意象。陈毅所写的《延安宝塔歌》这样描述:“高耸入云端,塔尖指方向。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延安宝塔的形象通过报纸、广播等媒介传播到国内外,成为一个时代图像的构图中心。
王大化木刻版画《延安宝塔山》(1940年)
根据材料指出延安宝塔符号意义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辖地辽阔、民族众多,蹴鞠、捶丸、打秋千等活动在各地流行。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及周边地区尤为盛行摔跤、骑射、玩石阿等蒙古人喜爱的传统项目。元代设“勇校署”,网罗各地力士研习摔跤,糅合宋代相扑和蒙古摔跤技法。朝廷禁止汉人持弓箭、习角抵、竞渡(龙舟),而投壶、弈棋等尚武性较弱的活动在汉地进一步发展。围棋作为汉族传统棋种在宫廷中风行,围棋理论也获得很大发展。
——摘编自那木吉拉《中国元代习俗史》等
材料二 我国古时,列射、御于六艺,战国时角觚、蹴鞠之风盛,习于战斗,亦犹希腊罗马时也。自秦汉以降,专制愈烈,重文轻武,深入人心,国民习为文弱,至今以病夫名于世界。则较欧洲中世之衰,殆有甚焉。今日学堂日兴,奈何肩教育之任者,犹沿社会之旧习,而视体育为无足轻重之事,其亦不思之甚矣。
——《论学堂轻视体育之非》(1909年《教育杂志》第六期)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主导性的体育口号有“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20世纪80年代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21世纪初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摘编自杨晓轼《新中国六十年体育口号变迁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体育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作者的主张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体育活动在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史上发挥的主要社会功能。
20.某学习小组策划了“历史教材中的经典文献”专题展览,他们选取习近平总书记对《论持久战》的评介制作了以下展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请为本次展览另选一部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文献,仿照以上样式撰写一篇推介方案。(要求:史实准确,结构完整,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B
6.D
7.A
8.A
9.A
10.B
11.B
12.C
13.B
14.A
15.D
16.C
17.时间:苍梧郡:不晚于公元前222年;洞庭郡:不晚于公元前220年。
合理解释:
秦初疆域不断扩大,可能因增设郡县、频繁变动政区名称及范围,导致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记载不一致。
里耶秦简为出土文献,且为秦代官署档案,可信度高。裴骃距秦年代久远,其记载可能混淆了苍梧、洞庭与黔中、长沙的郡名。
里耶秦简虽为秦代官署档案,但埋藏两千年,竹简散乱、文字脱落,文意理解困难,且为孤证,传世文献仍具有可信度。
18.变化:从宗教性到政治性、革命性;由区域性影响扩展到全国性影响。
原因:延安宝塔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延安是革命圣地,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敌后战场的指挥中枢;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是当时中国民主政治的典范;各界知识分子文艺创作的塑造;民众革命意识的增强。
19.(1)特点:类型丰富多样;具有地域性和民族特色;具有阶层性;兼具娱乐性;政府重视并加以管控;在传承交融中蓬勃发展。
(2)主张:批判专制统治;发展体育运动,重视体育教育;改良国民习气(社会风气)。
历史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3)古代:社会教化、身份认同、民族交融。近代:救亡图存、公民塑造。现代:树立民族自信、增强国家认同、提升国际影响力。
20.示例
《海国图志》推介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一些仁人志士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受林则徐委托,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增补大量资料,编成《海国图志》一书。
此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促进中国人从传统“天下观”向近代“世界观”转变。魏源在书中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近代中国第一个军事现代化方案,开启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以求自强的新潮流,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
魏源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海国图志》是其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经世之作,其中蕴含的务实精神与开放胸襟,也将对身处时代大变局的我们提供宝贵启示和现实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