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第二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第二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24 17:2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第二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分。
1.下列物体中,物重大小最接近10N的是(  )
A. 一辆轿车 B. 一张课桌 C. 一瓶1L的矿泉水 D. 一支铅笔
2.为了纪念在物理学中作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其名字被用作“压强”单位的是(  )
A. 帕斯卡 B. 牛顿 C. 伽利略 D. 阿基米德
3.下列体育项目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头球改变球的运动轨迹
B. 拉开的弓
C. 击球时凹陷的网球拍
D. 压弯的撑竿
4.成熟的苹果从树枝上脱落后总是落向地面。若苹果下落过程中所受外力全部消失,苹果将(  )
A. 匀速直线下落 B. 保持静止 C. 加速直线下落 D. 加速直线上升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三峡船闸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B. “拔火罐”技术利用了大气压强
C. 拦河大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D. 飞机起飞时机翼上表面流速小于下表面流速
6.如图所示,雕刻火药的刻刀被磨得非常锋利,这是为了(  )
A. 减小压强
B. 减小压力
C. 增大压强
D. 增大压力
7.如图所示,重为1N的磁性板擦吸附在竖直黑板上静止时,黑板对板擦的吸引力为2N,则下列关于板擦受到摩擦力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 1N,竖直向上 B. 1N,竖直向下 C. 2N,竖直向上 D. 不受摩擦力
8.投掷实心球是我市体育中考项目之一。投掷过程中,考生对实心球没有做功的是(  )
A. 从地面拿起实心球 B. 将实心球举高
C. 用力将实心球掷出 D. 实心球离开手后继续在空中飞行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9.杆秤是用来称量重量的工具,如图所示为双量程杆秤的示意图,其中0刻度线的位置在提组B的右侧,关于该杆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秤钩下面不挂物体、右侧不挂秤砣的情况下,用手提提纽,秤杆恰好水平平衡
B. 秤杆上的刻度值越向右越大
C. 若选用大量程,则需要选用提纽B
D. 若秤砣磨损,则杆秤所示的质量值比被测物体的真实值偏大
10.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将同一小球分别浸没在两容器中,静止时细线对小球均有拉力且拉力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液体密度小于乙液体密度
B. 小球在甲液体中所受浮力小于在乙液体中所受浮力
C. 放入小球后左边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于右边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D. 剪断乙中的细线,液面静止后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变小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11.端午节“赛龙舟”,全体划桨手有节奏地齐力向后划水,龙舟快速前进。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划桨手用力划桨,龙舟向前运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的;到达终点停止划桨后,龙舟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龙舟具有______。
12.如图所示的单摆,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经过最低点B到达与A等高的C点后返回。摆球从A点摆动到B点时将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在摆动过程中,球在A点的机械能______B点的机械能。
13.如图所示,这是一个多轴平板货车,通过______的方法减小货车对地面的压强;已知货车满载货物后总质量为80t,总受力面积为1.6m2,则货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为______N,压强为______Pa。
14.如图所示,重为6牛的物体A通过滑轮在力F作用下2秒内匀速上升1米,若不计滑轮与绳的重力及摩擦,拉力F做的功______焦,功率为______瓦;在匀速上升的过程中,物体A受到的合力为______牛。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8分。
15.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每次使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相同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让小车到达水平面时______,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2)分析小车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推理: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作用,它将______;说明物体的运动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16.如图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调整______来改变小车所受拉力的大小;水平桌面应尽量“光滑”,目的是:______;
(2)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不能保持静止,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证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要______;
(3)将小车换成弹簧测力计,两吊盘内各放入重5N的砝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17.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兵准备了如下器材:木块A,砝码,弹簧测力计,相同的长木板甲、乙,与甲、乙材料相同但表面更粗糙的长木板丙。
(1)实验时,为了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应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利用了______的原理;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结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乙、丙两图,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的关系;
(4)在图甲中画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18.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深海探测器可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约11000米),其外壳需承受巨大的液体压强。如图所示,某科研小组为模拟深海环境,利用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探究。
(1)安装完实验器材后,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如图甲所示情况,接下来要怎样操作才能解决这个问题:______(选填“A”或“B”);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深海生物区别于浅水生物,体内细胞含有特殊有机物(如TMAO),可以平衡内外压强,避免被压扁,______两图是为了模拟深海与浅海的环境;
(3)将水槽中的水换成浓盐水,这是为了探究______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
(4)我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可以成功下潜到10909m,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的纪录;“奋斗者”号在5000m深处受到海水的压强约为______Pa;(ρ海水=1.0×103kg/m3,g=10N/kg)
(5)如图丁所示,保持探头位置不变,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不溢出),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将______。
19.汽车的超载、超速行驶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同学们由此想要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过程如图,其中h1<h2。
(1)三次实验应让小球由静止开始滚下,实验中,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来反映;
(2)甲、乙两次实验探究的是动能与______的关系,两次木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1______W2。
(3)进行图丙实验时,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掉落,可推断A、B两球的质量关系是:mA______mB。
20.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答一条即可)
(2)如图乙所示,A位置挂2个钩码,为使杠杆再次水平平衡,应该在B位置挂上______个同样的钩码。
(3)如图丙所示,小红在杠杆右侧用弹簧测力计向下拉,当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偏转,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
(4)请在图乙中,画出钩码对杠杆的拉力的力臂L。
21.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物重G/N 物体上升的高度h/c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1 6 3 2.5 9 80.0
2 8 3 3.2 9
3 10 3 3.9 9 85.5
(1)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是用______图(选填“甲”或“乙”)所示的滑轮组进行操作的;
(2)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结果保留到0.1%);
(3)通过分析上述3组数据,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4)实验过程中,如果弹簧测力计在静止状态下读数,测得的机械效率将______。
22.小杨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做了以下的部分操作。用同一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物块依次完成如图所示的三次测量:
(1)乙图所示的实验中,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N。
(2)分析乙图、丙图,说明浮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3)本实验数据可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kg/m3。(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4)爱科学的小杨通过新闻了解: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燕”无人水下滑翔机刷新了下潜深度的最新世界纪录。他查寻得知,水下滑翔机其浮力引擎的外部装有一个气囊(如图丁),引擎将油压进或压出该气囊,随着气囊的变大或变小,实现浮沉,从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水下滑翔机是靠改变______实现浮沉的。
(5)该滑翔机总重515牛。已知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情况如图戊所示。当该滑翔机在600米深度悬浮缓慢上升到200米处悬浮时,外油囊中油的体积变化了多少cm3?(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及表达式,g=10N/kg,结果保留整数,忽略海水阻力和海水压强对外壳体积的影响)
1.【答案】
【解析】解:重力为10N物体的质量:
A.一辆轿车的质量约为2000kg,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一张课桌的质量在15kg左右,所以B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一瓶1L的矿泉水的质量约为:m=ρV=1×103kg/m3×1×10-3m3=1kg,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D.一支铅笔的质量约为:6g=6×10-3kg左右,所以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求出重力是10N的物体的质量,结合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排除有明显不符的选项;从选项中选出与题干质量接近的物体即可。
此题考查对物体重力大小的判断,物体重力的大小不易判断,可求出与重力相应的质量,对照选项中物体的重力,找出接近题干质量的选项即可。
2.【答案】
【解析】解: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
故选:A。
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
本题考查了压强的单位。
3.【答案】
【解析】解:头球改变球的运动轨迹属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拉开的弓,击球时凹陷的网球拍,压弯的撑竿属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故选:A。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这两个作用效果有明显的不同,比较容易辨别。
4.【答案】
【解析】解:若苹果下落过程中所受外力全部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苹果将匀速直线下落。
故选:A。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此题考查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
【解析】解:A、船闸的上游与闸室下面通过阀门相通,当下游阀门关闭,上游阀门打开,上游与闸室内的水位逐渐相平,打开上游闸门,船就可以进入闸室;同理,船再进入下游,就通过了船闸,船闸使用了连通器原理,故A正确;
B、拔火罐是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使罐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从而将火罐吸附在体表。罐内空气被排出一部分后,气压降低,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火罐就紧紧吸附在皮肤上,故B正确;
C、拦河大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C正确;
D、因为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飞机受到向上的压力差,也就是升力,故D错误。
故选:D。
(1)连通器的特点是如果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来分析即可;
(2)大气压的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呼吸、注射器吸药液、吸管吸饮料、抽水机等等;
(3)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本题考查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大气压的应用和液体压强,属于基础题。
6.【答案】
【解析】解: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雕刻火药的刻刀被磨得非常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故选:C。
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据此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
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7.【答案】
【解析】解:板擦吸附在竖直黑板上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竖直方向的受力情况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与之平衡的摩擦力,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为1N,方向相反为竖直向上。
故选:A。
板擦吸附在竖直黑板上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别受平衡力作用;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本题考查二力平衡条件的与应用,难度不大。
8.【答案】
【解析】解:A、从地面拿起实心球,人对实心球的力竖直向上,实心球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人对实心球做功,故A错误;
B、将实心球举高,人对实心球的力竖直向上,实心球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人对实心球做功,故B错误;
C、用力将实心球掷出,人对实心球施加向上的力,实心球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人对实心球做了功,故C错误;
D、实心球离开手后继续在空中飞行,人对实心球没有力的作用,人对实心球没有做功,故D正确。
故选:D。
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此题考查力是否做功的判断,明确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9.【答案】
【解析】解:A、在秤钩下面不挂物体、右侧不挂秤砣的情况下,如果秤杆恰好水平平衡,说明秤杆本身是平衡的,不受外力影响,但是,由于0刻度线的位置在提纽B的右侧,这意味着秤杆本身可能不是完全对称的,或者提纽的位置设计使得秤杆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不会自然平衡,故A不正确;
B、秤杆上的刻度值越向右越大,这是因为秤砣向右移动时,其力臂变长,为了保持杠杆平衡,需要挂更重的物体,因此刻度值会增大;故B是正确的;
C、若选用大量程,则需要选用提纽B,这是因为提纽A的位置更靠近秤钩,物体对应的力臂更短,而秤砣对应的力臂更长,所以能测量更重的物体;故C错误;
D、若秤砣磨损,则秤砣的实际重量变小,为了保持杠杆平衡,秤砣需要移动到更远的位置,这会导致杆秤所示的质量值比被测物体的真实值偏大;故D是正确的;
故选:BD。
杆秤的工作原理基于杠杆原理,通过调整秤砣的位置来平衡秤杆,测量物体重量,题中的双量程杆秤通过选择不同的提纽来实现不同量程的测量,我们需要根据杠杆原理和题目描述来判断各选项的正确性。
本题考查杆秤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10.【答案】
【解析】解:A、相同的两个容器甲和乙分别装有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由图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小球的密度,乙液体的密度大于小球的密度,所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故A正确;
B、因为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且两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F浮=ρ液gV排知小球在甲液体中的浮力小于在乙液体中的浮力,故B正确;
C、甲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G液甲+G容器+G球-F拉力;乙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乙=G液乙+G容器+G球;G液甲=ρ甲V甲g,G液乙=ρ乙V乙g,因为ρ乙>ρ甲,所以甲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小于乙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乙,放入小球后左边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右边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故C错误;
D、剪断乙中的细线,小球将漂浮在液面上,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液面下降,由公式p=ρ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变小,故D正确。
故选:ABD。
(1)已知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浮沉条件判断液体密度的大小;
(2)根据F浮=ρ液gV排分析解答;
(3)甲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G液甲+G容器+G球-F拉力;乙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乙=G液乙+G容器+G球;
(4)根据公式p=ρgh判断压强的变化。
本题考查了浮沉条件以及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综合题。
11.【答案】
【解析】解: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给水一向后的作用力,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给浆一向前的力,使龙舟前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水;
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给水一向后的作用力,水就给浆一向前的力,使龙舟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到达终点停止划桨后,龙舟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龙舟具有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水;相互;惯性。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此题主要考查对力作用的相互性和惯性现象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惯性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2.【答案】
【解析】解: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经过最低点B到达与A等高的C点后返回,说明从A点经过B点到达C点这一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从A到B,高度降低,速度加快,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因为机械能守恒,所以A点机械能等于B点机械能。
故答案为:重力势,动,等于。
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经过最低点B到达与A等高的C点后返回,说明从A点经过B点到达C点这一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从A到B,高度降低,速度加快,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因为机械能守恒,所以A点机械能等于B点机械能。
本题主要根据描述判断摆球的机械能守恒,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
13.【答案】
【解析】解:载重汽车的轮子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轮胎比普通汽车的轮胎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载重汽车对地面的压强;
该车对地面的压力F=G=mg=80×103kg×10N/kg=8×105N;
该车对地面的压强p===5×105Pa;
故答案为:增大受力面积;8×105;5×105。
(1)根据减小压强的方法:一是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二是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2)根据F=G=mg得出该车对地面的压力;根据p=得出该车对地面的压强。
本题考查减小压强的方法、重力、压力、压强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
14.【答案】
【解析】解:若不计滑轮与绳的重力及摩擦,拉力大小为
拉力F做的功W=Fs=nFh=2×3N×1m=6J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在匀速上升的过程中,物体A受到重力和拉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它受到的合力为0N。
故答案为额:6;3;0。
(1)若不计滑轮与绳的重力及摩擦,根据F=得到拉力,根据W=Fs得到拉力做的功;
(2)根据P=得到拉力做功的功率;
(3)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
本题考查功、功和合力的知识,属于综合题。
15.【答案】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实验中为了控制小车每次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滑下。
(2)由图甲、乙、丙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在木板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小,速度减小得最慢。
据此推理: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它将运动的无限远,即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故答案为:(1)速度相同;控制变量法;(2)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
(1)根据控制变量法,在实验过程中,该同学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静止释放,这一操作的目的是控制小车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根据实验现象回答并推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本题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考查控制变量法和推理法及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6.【答案】
【解析】(1)改变盘中砝码的数量可以改变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小车的重力一定,对桌面的压力一定,接触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可以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当把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不能保持静止,此时小车两端的拉力没由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此实验证明了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将小车换成弹簧测力计,两吊盘内各放入重5N的砝码,此时小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弹簧受到的拉力等于砝码的重力5N。
故答案为:(1)砝码的数量;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2)在同一直线上;(3)5。)
(1)实验中在不考虑摩擦了和绳子的情况下,绳子对小车的拉力等于砝码的重力,砝码的重力改变时,小车受到的拉力也改变,为了减小摩擦力影响,接触面尽可能光滑,或者把小车换成卡片;
(2)当把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不能保持静止,此时小车两端的拉力没由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将小车换成弹簧测力计,两吊盘内各放入重5N的砝码,此时小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弹簧受到的拉力等于两吊盘中砝码的重力。
本题考查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方法和二力平衡需要的条件。
17.【答案】
【解析】(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
(2)由甲、乙两图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乙图中压力大,滑动摩擦力也大,故可以得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乙、丙两图压力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所以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当木块向右运动时,受到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受到摩擦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二力平衡;(2)压力越大;(3)接触面粗糙程度;(4)。
(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2)(3)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为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据此分析,得出结论;
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据此分析;
(4)结合图象分析木块A所受摩擦力。
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实验原理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18.【答案】
【解析】(1)安装完实验器材后,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如图甲所示情况,可知左管中液面上方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接下来的操作是拆除软管重新安装,两管液面上方气体与大气连通,液面即是相平的,故选:B;
(2)深海生物区别于浅水生物,体内细胞含有特殊有机物(如TMAO),可以平衡内外压强,避免被压扁,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深度大小,乙、丙两图是为了模拟深海与浅海的环境;
(3)将水槽中的水换成浓盐水,液体密度变化了,这是为了探究液体密度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
(4)海水产生的压强
p=ρ海水gh=1.0×103kg/m3×10N/kg×5000m=5×107Pa
(5)图丁中实验中,保持金属盒位置不变,在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与其均匀混合后(液体不溢出),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增大,压强增大;容器底压强可以分成金属盒以上和金属盒以下两部分,金属盒以下部分深度不变,加清水后液体密度变小,由p=ρgh知,金属盒以下部分液体压强变小,而容器底压强变大,所以金属盒(橡皮膜)以上的压强变大。
故答案为:(1)B;(2)乙、丙;(3)液体密度;(4)5×107;(5)变大。
(1)如图甲所示,可知左管中液面上方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据此分析;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是通过液体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此时的液体压强越大,采用了转换法;
(2)(3)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结合转换法分析;
(4)根据p=ρgh分析;
(5)在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与其均匀混合后(液体不溢出),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增大,压强增大;金属盒以下部分深度不变,加清水后液体密度变小,由p=ρgh得出金属盒以下部分液体压强变小,据此回答。
本题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考查转换法、控制变量法及p=ρgh的运用。
19.【答案】
【解析】解;(1)小球的动能越大,木块移动的具有越远,故可以根据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断动能的大小。
(2)甲、乙两次实验,乙的高度大一些,质量相同,故乙下滑后,到达水平面的速度大一些,探究的是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木块在水平面移动时,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由图甲、乙可知,乙实验中木块移动的距离大,根据W=Fs可知,乙实验中木块克服摩擦力做功多,即W1小于W2;
(3)进行图丙实验时,乙、丙实验对比,高度相同,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掉落,说明丙实验中小球的动能比较大,对外做功比较多,故推测出丙图的B小球的质量比较大。
故答案为:(1)木块移动的距离;(2)速度;小于(3)小于。
(1)该实验中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木块被推的距离体现的;
(2)(3)动能的决定因素有两个:质量和速度,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回答。
明确本实验中研究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反映动能多少时运用了转换法。
20.【答案】
【解析】(1)杠杆右端下沉,应将杠杆重心向左移,所以应将左端和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测量力臂;
(2)假设一个钩码重G,杠杆一格为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得出:2G×4L=nG×2L,解得n=4,即应该在B位置挂上 4个同样的钩码;
(3)由图丙可知,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过程中,动力臂变短,而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由于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测力计示数将变大;
(4)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为力臂,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左;便于测量力臂;(2)4;(3)变大;见解析。
(1)杠杆左端下沉,说明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左侧,调节平衡螺母应使杠杆重心右移,杠杆中点放在支架上,杠杆的重心在支点;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据此分析;
(3)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臂减小,动力变大;
(4)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为力臂。
本题重点考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调平和分析能力,要求平时做实验时多加注意,锻炼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还考查了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题能力。
21.【答案】
【解析】(1)由表格数据可知,当物体上升的高度为5cm时,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为15cm,可知滑轮组绳子承重股数为:
n===3,
由题图可知,甲滑轮组的绳子承重股数为3股,乙滑轮组的绳子承重股数为2股,所以该实验是用甲图所示滑轮组进行操作的;
(2)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η====×100%≈83.3%;
(3)纵向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4)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出了数据,由于不会克服绳与轮之间的摩擦,所以测得的拉力偏小,所以她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她没有考虑到摩擦力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测得的机械效率将偏大。
故答案为:(1)甲;(2)83.3%;(3)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4)偏大。
(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使用的滑轮组;
实验过程中要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便于读数;
(2)根据η==计算出第2次实验滑轮组机械效率;
(3)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物重和动滑轮的个数,被提升的物体越重、动滑轮的个数越少,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4)绳与轮之间的存在摩擦力,据此分析。
本题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注意数据分析和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22.【答案】
【解析】(1)物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G-F示=6N-2N=4N;
(2)由甲、乙、丙图可知,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液体的密度不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由称重法可知,受到的浮力不同,可知浮力大小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3)由甲、乙两图可知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水=6N-2N=4N;
由甲、丙两图可知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盐=6N-1.6N=4.4N;
根据排开液体体积相同得:,代入数据可得:ρ盐=1.1×103kg/m3;
(4)水下滑翔机浮力引擎的外部装有一个气囊,引擎将油压进或压出该气囊,随着气囊的变大或变小,滑翔机排开的水的体积也变大或变小,即受到的浮力也变大或变小,从而实现上浮或下潜;
(5)滑翔机悬浮在600米时,由图丙可知,海水的密度为1030kg/m3;
滑翔机悬浮,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F浮=G=515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外油囊中有油时滑翔机排开的水的体积为:=50000cm3;
滑翔机悬浮在200米时,由图丙可知,海水的密度为1025kg/m3;滑翔机悬浮,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F浮=G=515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外油囊中有油时滑翔机排开的水的体积为:=50244cm3;
外油囊中油变化的体积为:V=V排-V'排=50244cm3-50000cm3=244cm3。
故答案为:(1)4;(2)液体浓度;(3)1.1×103;(4)排开水的体积大小;(5)外油囊中油的体积变化了244cm3。
(1)物体重力与测力计示数示数之差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2)由甲、乙、丙可知,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液体的密度不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由称重法可知,受到的浮力不同,可知浮力大小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3)根据甲、乙、丙图可得物体受到的浮力,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得丙图中盐水的密度;
(4)根据气囊体积的变化分析水下滑翔机的浮沉原理;
(5)由图丙知滑翔机悬浮在600m,200m的海水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算出外油囊中有油时滑翔机排开的水的体积,进而求出外油囊中油变化的体积。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等,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