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等3地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统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等3地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统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6 11:3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答题前,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考试结束后, 将答题卡、试卷、草稿纸全部交回。
请考生注意: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预祝你们考试成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为1956年中国政府发行的系列体育宣传画。这些宣传画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
A.体育事业取得突破性发展 B.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增强
C.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多元化 D.积极倡导新的社会风尚
2.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
③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3.考古学家在柬埔寨王宫遗址发现明代青瓷,俄厄港出土罗马金质徽章与波斯玻璃圆片,吴哥寺毗湿奴神像兼具印度教神明与本土“耐达”(神灵)双重属性。这些证据反映出古代柬埔寨( )
A.立足本民族的传统并融合多元文明
B.文明内涵经多元文化融合持续丰富
C.有机整合多种外来文明的核心要素
D.作为东西文明交汇枢纽的核心地位
4.12世纪初,英王亨利一世重用了一大批“新人”成为朝臣,亨利常常鼓励他们与大贵族抗衡。这些所谓的“新人”大多出身“寒微”,主要由低等级的贵族男爵组成。这一做法( )
A.推动了内阁制的形成 B.加强了英国国王的权威
C.完善了等级君主制度 D.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5.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的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上述史实共同说明( )
A.文明间的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B.西亚是世界文明的起源地
C.交流借鉴有利于文明的进步 D.希腊文明的发展得益于西亚文明
6.新航路开辟后,大批欧洲人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这一现象的出现
A.缓解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 B.改写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
C.延缓了南北美洲地区的开发 D.加速了不同地区人口的转移
7.根据统计,从1559年到1620年,英国占有40座庄园以上的土地显贵由原来的39家锐减至19家。1600年时,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不仅入不敷出,甚至濒临破产。到都铎王朝(1485~1603)末期,由旧贵族组成的上层结构似乎已接近解体的边缘。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大量美洲金银的涌入 B.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C.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动 D.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动
8.在14世纪之前,人们把时间寄托给上帝,时间是“走向永恒过渡”。而在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除了在职业占用的时间之外,勤奋研究古典文艺,他们强调要掌握时间,把握当下。一位意大利的母亲在给她儿子的信中说道:“要好好利用时间,不要荒废了时间……”这表明文艺复兴( )
A.冲击了宗教势力 B.因信称义开始确立
C.强化了世俗观念 D.天赋人权广泛传播
9.1531年,安特卫普(位于尼德兰南部)商品交易所正式成立,交易商品以葡萄牙香料、英国羊毛、波罗的海谷物及美洲白银等实物为主。1608年,阿姆斯特丹(位于尼德兰北部)证券交易所成立,专注于大宗农产品交易,采用标准化合约和公开竞价,引入“期货”模式。材料可用于说明尼德兰( )
A.主导全球贸易形式的变革 B.海外市场得到不断拓展
C.推动了欧洲商业模式变化 D.传统农业具有竞争优势
10.某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皇帝委派官吏,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这表明该帝国( )
A.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B.实行直接民主
C.专制为实,立宪为虚 D.顺应共和潮流
11.17世纪中期,阿姆斯特丹的咖啡馆使用新型烘焙机,使咖啡豆烘焙效率提升3倍。这一技术革新迅速传到伦敦、巴黎等咖啡馆,咖啡馆不仅卖咖啡,还提供报纸、书籍借阅。18世纪,巴黎咖啡馆成为伏尔泰、卢梭等人聚会的场所。作者意在强调( )
A.咖啡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载体 B.技术革新加速社会文化转型
C.物种交流改变社会的消费习惯 D.思想解放助推经营方式创新
12.20世纪凯末尔改革中,政府废除伊斯兰教长制度,推行世俗化教育,同时保留土耳其语并改革阿拉伯字母。这种“去宗教化但守民族性”的实践,深刻反映了亚非拉民族主义( )
A.彻底否定本土传统文化 B.平衡传统与现代双重诉求
C.完全排斥西方文明影响 D.由经济基础变革直接决定
13.二战的终结不仅标志着法西斯主义的军事失败,更深层折射出19世纪以来欧洲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崩溃,在废墟上催生了人类社会对战争教训的深刻反思和重塑国际秩序的坚定决心。在此基础上( )
A.欧洲殖民统治退出历史舞台 B.两极格局有效消除战争隐患
C.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式形成 D.国际治理和协调机制逐步发展
14.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首次表述了他的合作社思想,指出“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农业合作社),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表明新经济政策( )
A.主张资本主义经济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
B.利用资本主义的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认为苏俄向社会过渡的目标已无法实现
D.导致了苏维埃政权面临更大的发展危机
15.20世纪末,世界出现了生产组织国际化,美国波音747飞机有400多万个零部件,由65个国家的1500家大企业和15000多家中小企业协作生产;德国拜耳公司与35000多家国外企业建立协作关系,向其提供中间产品,由它们加工成终端产品。这表明了世界( )
A.开始进入垄断阶段 B.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C.经济多极化的现状 D.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16.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车。股票投机者宣称:“铁路将消灭地域差异!”然而农民却抱怨:“粮食价格被商人垄断。”历史学者也指出:“铁路时刻表取代了日出而作。”这反映了铁路( )
A.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秩序 B.激化了城乡之间的矛盾
C.推动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D.推动了统一市场初步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20世纪,非洲大陆掀起独立浪潮,重塑世界格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非洲独立进程中部分国家独立情况表
时间 独立国家 相关史实
1934年 南非 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后,南非正式宣布独立。
1951年 利比亚 该国一战后成为意大利殖民地,二战期间被英法占领,后由联合国托管,1951年宣布独立。
1956年 苏丹、突尼斯、摩洛哥 这三国独立标志着英法西在非洲的殖民地体系开始瓦解。
1960年 喀麦隆、索马里、贝宁、尼日尔、乍得、中非、刚果(布)、加蓬、马里等 这一年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是非洲独立国家最多的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这些国家中多数为法国殖民地,其次为英法共管和英国殖民地,还有一个比利时殖民地。
1990年 纳米比亚 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非洲大陆非殖民化进程的完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根据《烈焰中的觉醒:非洲独立运动的历史篇章》改编
材料二 1900年7月,来自美国、西印度群岛和非洲的57名代表在伦敦举行第一次泛非会议。会议讨论了全世界黑人的境遇问题,主张黑人与白人应享有同等权利,提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的口号,形成了泛非主义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泛非运动日益活跃。从1919年到1945年,连续召开了5次泛非大会,这是非洲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自治的重要表现。
——摘自选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75
材料三 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他不无感慨地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
——摘自选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78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洲独立进程呈现阶段性特征的原因。
(2)材料二中“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口号,在材料一的历史事件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意义。
(3)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变革之风”对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奥林匹亚竞技会起源于古希腊对众神的祭祀活动,是专为祭祀众神(尤其是宙斯)而举行的仪式。 自公元前776年首次正式举办,此后每四年一届,持续了1170年,共举办293届,直至公元393年被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取缔。竞技会于夏至后首个月圆之日开幕,举办前会派遣使者通告各城邦并宣布“神圣休战”。参赛者必须是出身高贵的男性公民,且需品行端正、无犯罪记录。奥林匹亚竞技会成为统一希腊历史纪元的基准,希腊人以“第几届奥林匹亚竞技会的第几年”记载历史事件。奥林匹克竞技会在政治层面将分散的城邦凝聚为文化整体,堪称连接希腊各城邦的“黏合剂”。竞技会期间,希腊各城邦必须终止一切战争,参赛者享有通行特权。竞技会高度强调公平竞争:对作弊者,会制作雕像置于“耻辱台”以示警示;对获胜者,则赋予崇高荣誉,允许其在故乡和奥林匹亚树立雕像作为纪念。1896年,法国人顾拜旦倡议在雅典恢复奥林匹亚竞技会,更名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传承了四年一届、圣火传递等诸多古代传统仪式。
——摘编自赵林《古希腊文明的光芒》
根据材料,围绕奥林匹亚竞技会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关系,以“传统·传承·演变”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通过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对战败国(同盟国)的领土及殖民地进行瓜分,并对列强在全球的势力范围作出重新划分所建立的国际体系。该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使资本主义世界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然而,这一体系缺乏平等性和公正性,尤其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埋下了更深的仇恨和冲突的种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等大国通过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就结束反法西斯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以及战后世界安排等问题所达成协议,并由此而形成的国际体系。它主要以美苏两强为中心,确立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但它也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在一些问题上严重损害了相关国家的利益。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不同。
(3)有学者认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建的国际格局的崩塌源于其内在的结构性缺陷,而雅尔塔体系构建的两极格局的瓦解则更多地受外部力量的冲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A A B C B A C C C B B D B B A
17.
(1)原因:国际格局变动;非洲内部觉醒;殖民统治策略调整。
(2)体现:非洲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国家,自主管理国家事务。
意义:强化非洲民族认同,推动非洲联合自强;为非洲独立运动提供思想旗帜;促进世界反殖民斗争发展。
(3)影响: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激发全球民族解放运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8.示例:
奥林匹亚竞技会:传统的延续与时代的演变
奥林匹亚竞技会作为古希腊文明的重要象征,承载着深厚的传统,其影响延续至今。从起源上看,它植根于古希腊对众神的崇拜,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种传统使其在举办过程中充满神圣性,“神圣休战”的规定不仅为竞技会提供了和平环境,更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竞技精神的尊崇。在历史发展中,奥林匹亚竞技会的诸多元素得到传承。其四年一届的周期设定,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时间安排的重要依据;圣火传递仪式,也从古代祭祀的传统中演变而来,象征着和平与希望的延续。这些传承让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古代奥林匹亚竞技会在精神内核上一脉相承。然而,时代的变迁推动了奥林匹亚竞技会的演变。古代奥林匹亚竞技会有着严格的身份限制,仅限男性公民参与,且带有明显的城邦政治色彩;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打破了性别、地域、种族的界限,成为全球体育盛会。同时,古代竞技会的宗教仪式在现代更多地转化为文化象征,竞技的目的也从单纯的城邦荣誉之争,转变为促进国际交流与人类团结。
从奥林匹亚竞技会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传统与创新交织的过程。传统赋予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传承与演变则让其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持续推动着全球体育文化的发展。
19.
(1)影响: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重塑了欧洲政治版图;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构建了殖民新秩序;激化了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推动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2)不同:体系建立的背景和基础(目的)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一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掠夺和重新瓜分的基础上,雅尔塔体系则是二战后期在反法西斯同盟国共同对抗法西斯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系主导力量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以英、法两国为主导,雅尔塔体系则以美苏两强为中心。体系性质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具有明显的掠夺性和不平等性,雅尔塔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渴望,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体系对世界和平的影响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雅尔塔体系则在较长时间内维护了世界和平。
(3)评析:该观点有合理之处,但存在局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掠夺战败国基础上,缺乏广泛的国际认同,且国际联盟被英法操纵,难以有效维护和平,最终因法西斯势力崛起而崩溃。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多极化趋势冲击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然而,两极格局的瓦解主因是苏联内部政治经济体制僵化、改革失败导致国家解体,外部如美苏军备竞赛、西方和平演变等因素仅起推动作用,并非主导因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