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14 17:2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和操纵国家、《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和背景。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了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危害。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构成、作用、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分析《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战后帝国主义各国争霸目标和一系列条约内容的学习,揭露帝国主义的掠夺性、侵略性和强权政治的不公正性。
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隐含的各种矛盾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一战后的国际关系新格局依然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是极不稳固的。这种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体系的崩溃和新的战争。
通过了解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认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学情分析
1、学生中存在浮躁的学习心理。历史教师只有在寒假结束后开始对学生九年级已学知识进行巩固,这延误了中考复习的整体进度。同时,长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习心理的混乱甚至导致学生出现浮躁的心理。学生一方面很清楚中考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又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和自学能力,玩得不心安,学得不踏实。
2、学生中存在学习行为规范差的现象。开学以来,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行为规范差的现象,如上课不能及时进课堂,上课所用的书本未带,上课听讲走神,课后练习完成差甚至不完成等现象。
3、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以上学生的学习心理及行为导致学习效果差,在最近的一次测验中得出的数据可以证明这种状况。
3重点难点
重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难点:正确分析和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制作的小视频(用沉重的旋律做配乐,闪现一战中的情景画面。)
师:同学们,刚才屏幕上出现的画面,反映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情景呢?
(学生回答)
1师:1918年11月,德国接受了协约国的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但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斗争结束了吗?他们之间的矛盾解决了吗?
(学生回答)
师:战争的结束仅仅使列强们的争夺由战场转移到了谈判桌旁。它们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定了一系列条约,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课件显示课文标题)
学习新课: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师:先请同学们根据教材明确下列问题: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操纵国和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
(学生根据教材逐一回答,其间屏幕显示凡尔赛宫的画面。)
师:值得一提的是,在1871年1月18日,普法战争中的胜利者威廉一世就在这凡尔赛宫的镜厅里,宣告了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并举行了盛大的加冕典礼,登上德皇宝座。法国对此一直耿耿于怀,认为这是法兰西民族莫大的耻辱。48年后,法国要求在同一天、同一个地方,开始对德意志的审判和宰割。因此,巴黎和会于1919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镜厅正式开幕了。
德国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43—44页小字内容,看看美英法日等国各自企图在巴黎和会上达到怎样的目的?然后请同学扮演他们的代表,为大家表演“走进巴黎和会”的历史话剧。
(课件显示活动要求和内容,学生看书、讨论。教师请四位学生分别扮演美英法日的代表,由教师担任旁白,起到“主持”历史话剧的作用。话剧分两幕:第一幕为“美英法日代表独白”,通过各国代表的“独白”使学生了解各国出席会议的目的;第二幕为“和会不和平”,通过各国代表争吵的情形体现会议存在着矛盾和争端。)
师: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我们可以感受到巴黎和会上各国之间激烈的矛盾和斗争。经过近半年的争吵,1919年6月28日,也就是萨拉热窝事件发生的同一个日子,签订了惩处德国的和约,这就是——《凡尔赛和约》。
课本主要从领土、殖民地和赔款几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下面请大家仔细看书,找出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课件显示问题,学生看书)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师:领土方面的规定如何?
(学生回答)
师:法国如愿收回了在普法战争中被德国所占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课件显示地图),同时德国在欧洲大陆丧失了八分之一的领土和十分之一的人口。我们一起来对比观察一战前后的欧洲地图(课件显示一战前后欧洲地图),请注意德国和奥匈帝国,战后,德国领土明显收缩(动态课件演示),而奥匈帝国已经分崩离析。(动态课件演示)
师:和约对德国的殖民地问题是如何规定的?
(学生回答)
师:条约规定,由主要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全部的海外殖民地。德国原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和胶州湾租借地转让给日本。
师:赔款方面呢?
(学生回答)
师:和约未能对赔款总额达成一致协议,仅规定由赔款委员会于1921年5月1日前确定总额,在此之前德国应偿付200亿金马克价值相等之物,并承担占领军的一切费用。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和约中获益最大的是哪两个国家?
(学生回答)
师:那么,在会议中因经济实力而踌躇满志的美国呢,被称为“百灵鸟”的美国代表团团长,其歌声依然婉转动听吗?请看“史海拾贝”!
(学生阅读“史海拾贝”中的“美国受挫巴黎和会”,然后回答问题,使学生明确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师:在巴黎和会上,英法不甘心由美国称霸世界,致使美国的企图破产。虽然美国代表在和约上签字,但美国国会未予批准。1921年8月,美国单独同德国签订了一项内容几乎相同的条约。
令人震惊的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的境遇。巴黎和会无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提出的归还中国山东等正当请求,决定将德国原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和胶州湾租借地转交给日本。这一无理决定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满腔愤怒,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由此爆发(课件显示图片),全世界华人都强烈要求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播放影片《我的1919》关于中国代表拒绝签字的片断)
师:看完这段影片,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访谈,引导学生在愤怒之余,认识到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让我们谨记:弱国无外交!)
师:那么,我们如何评价《凡尔赛和约》呢?
(引导学生得出:是战胜国列强任意瓜分、掠夺战败国的产物,是牺牲和宰割弱小民族的条约。)
师: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呢?
(学生应能回答出:是战胜国列强争夺世界霸权和进行分赃的会议。)
师:随后,协约国又分别同德国的盟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这些条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师:“凡尔赛体系”确立起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课件显示地图)。但是,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还很激烈(课件显示地图),尤其是美日之间的矛盾特别突出。
那么,为什么美日的矛盾最为激烈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总结):一战后日本获取了德国在太平洋侵占的岛屿,又在中国形成了几乎独霸之势,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同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发生了严重冲突,也直接威胁到英国在东亚的利益,美日之间、英日之间矛盾尖锐,从而导致了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师:请同学们自学教材,明确下列问题:
(1)华盛顿会议的发起国、参加国、召开时间。
(2)会议的正式议题是什么?
(3)会议签订了哪三个重要条约?
(学生看书、回答)
师:(视课堂情况,适时分析补充)在《四国条约》中,美、英、法、日表示“互相尊重他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体面的埋葬了《英日同盟》,解除了英日联合反抗美国的威胁。
《五国海军条约》,(课件显示“1914年英美日三国舰艇总吨位数的条形统计图”和“1921年五国海军条约中英美日法意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图”,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使美国的海军力量上升了,可以与英国并驾齐驱,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被削弱了。
对中国的争夺是华盛顿会议上远东霸权之争的核心。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加上美英反对日本独占中国而施加的压力,中国和日本在会外签订“中日协定”,基本上恢复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
下面,我们重点来分析《九国公约》。
请大家看下面的材料:
(课件显示材料)
材料一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一)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二) 给予中国以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九国公约》
材料二 美国代表在解释第一条“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时说:“中国为一有主权独立之国家,在有效条约所限制之内,中国有行政之自由。”
请思考:
(1)“有效条约”是指什么?
(2)据材料分析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之完整能真正得到尊重吗?为什么?
(3)“友邦人民”指谁?“公约”提出在中国实施怎样的原则?
(4)综上,《九国公约》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引导、点拨、分析,得出下列答案:(1)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2)不能。因为中国的“行政之自由”是在近代以来所有的不平等条约限制之下,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丝毫没有改变,因此不可能有“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之完整。”(3)“友邦人民”指的是侵华的帝国主义列强,“公约”提出了列强在中国“机会均等”的原则。(4)《九国公约》的实质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师: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补充和继续,它承认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从而最终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所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体系形成的过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一起回顾本课知识结构。课件展示知识结构图。)
师:那么,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能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吗?为什么?请大家自由讨论。
(学生讨论发言,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包含的重重矛盾,使学生认识到这一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体系。)
师:从大家激烈的讨论和精彩的发言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矛盾重重,包括战胜国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和利益的冲突致使这个体系从形成时就充满了极不稳定的因素。尽管这一体系能暂时缓和一些矛盾,但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更不可能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正如列宁所说:“靠《凡尔赛和约》维持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华盛顿体系为太平洋两岸埋下了第一批火种。”也正如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一战后,随着各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在这一体系内部种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福煦的预言不幸成为现实,刚巧就在《凡尔赛和约》签订后的第二十年,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同时,从本课的学习中我们也看出,外交的后盾是国力,中国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受尽凌辱和宰割,这些都是当时中国的落后和衰弱造成的。我们要铭记历史的沉痛教训,用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强大尽一份力,让祖国母亲的悲吟不再重现。
布置作业:
写一篇学习本课的心得,或提出与本课相关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