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极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余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本册教材以一课的篇幅概括地介绍了19世纪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通过这些重点内容的学习,应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历史记忆,有兴趣的学生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涉猎与之相关的更广泛的内容。本课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酝酿、集结和计划的过程。“帝国主义争霸世界”是从这个角度讲述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形成、演化和激化的过程,在让学生了解这一过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要从各种矛盾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角度来引导,以使学生能从更深刻的背景中寻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出现在课前的导读部分,教师可以以不同方式处理:(1)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叙事性描述,增强故事性(可安排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进行讲述),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世界局势,讨论大战的原因。(2)也可以按照历史的顺序,先回顾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各国逐渐走上帝国主义道路,争霸世界的野心膨胀,矛盾异常尖锐,只需要一颗火花就能点燃整个世界,联系教材给出的“火药桶”的材料,强调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的作用。 作为颇具代表性的凡尔登战役,教学中应对战争残酷的现实进行形象的描述,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这也是这一目以“空前的灾难”作标题的原因,战争不是实现和平的工具,要启发学生思考和探讨人类发展过程中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本课的难点之二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以培养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对于这两个难点,教师可以根据以往教学过程中对类似问题的处理程度,选择其一进行设计,不求在一节课中解决全部问题。21教育网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空前激化,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为了对塞尔维亚进行军事恫吓,奥匈选定塞被土耳其征服的"国耻日"(1386年6月28日)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举行军事演习,以示其侵略野心。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组织决定派人去暗杀指挥这次演习的好战分子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6月28日上午,斐迪南夫妇检阅军事演习后,对萨拉热窝市区进行巡视。加·普林西波冲上前去用枪打死斐迪南大公夫妇。 “德奥集团在暗杀事件发生后,欣喜若狂的叫嚣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经过“七月危机”,由此而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于8月初全面展开了一个战争的指挥者对一场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烈战争的回忆:作者温斯顿·丘吉尔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更是长期在英国政府中身居要职,其中许多事件他都直接参与。英国是这场战争中的主要国家,因此,本书详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和亲历性,决定了本书作为表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好版本,无论是从历史学、军事学角度,还是从国际政治学的角度,都是不可或缺的珍宝。本卷主要叙述1911—1914年欧洲史实,在剖析一战的真正起因时,丘吉尔揭示了1870年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利害冲突的历史渊源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概述了临近一战时扩军备战的状况,介绍了两大集团频繁的外交活动,旨在缔结争霸和对抗争霸的联盟。丘吉尔把一战爆发后的1914年8月-12月,称为战争的第一阶段。描述了战争开始后德国突袭中立国比利时,入侵法国的情况,随后英国渡海支援法国。此阶段法英联合发动了规模巨大的马恩河等战役,死伤数十万,徒耗生命而一无所获。描述了英德最初阶段的海战和德国海军炮轰英国沿海城市,进行骚扰的状况。最后介绍了将影响一战全局的土耳其与巴尔干各国的关系。1915年是一战的第二阶段。法英发动过香槟战役、阿图瓦战役、伊普尔战役、洛斯战役。在新武器——机枪和大威力火炮——面前,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军事思想——正面进攻,冲锋拼杀,击退敌人防线——失效。西线除生命消耗战外,并无收获,战事陷入僵局。英国发明坦克和使用烟幕,仅取得有限进展。英海军握有制海权,但主帅思想保守,海战不力,未有积极成果。在本卷中,丘吉尔提出战略决策——进攻达达尼尔海峡,这对国际力量的组合和对整个大战有决定性的影响。但由于军方多数领导人对此缺乏理解和支持不力,一再延误战机,十多次坐失稳操胜券的良机,最后则以失败告终。协约国陷入危机。本卷叙述一战的第三阶段1916—1918年,前两年双方处于势均力敌僵持状态。法英发动过索姆河战役,阿拉斯之战,梅西纳之战,帕森达勒之战和康布雷之战。德国则试图攻取法兰西荣誉与精神的基石——凡尔登。但双方均未建树。海战方面,日德兰会战英国多次坐失良机,丘吉尔对此有详尽描叙,深刻地剖析了英海军主帅的保守思想,但英国在海上击败了德国潜艇战。由于德国道海上封锁,由于无限制潜艇战促成美国参战,因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德军士气一旦出现低落,便发生兵败如山倒,日耳曼帝国崩溃、投降。前三卷主要叙述一战的西线战事与海战,以及与一战命运至关重要的进攻达达尼尔海峡之战。本卷专写东线战事。起始时谈及一战前两大集团间矛眉的历史渊源;然后详述奥国皇太子遇刺与此事件成为战争的导火索的经过;详述奥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以及随后两大集团间相互宣战和东线进行战争的过程。俄国进军东普鲁士,减轻了西线德军对法、英的压力,俄军初始告捷;但德军易帅,由兴登堡、鲁登道夫接任东线指挥后,形势发生变化;此外,俄军由于电讯泄密,因而惨遭德军围歼,以后节节败退。最后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一战结束,战争双方数以百万计的军队需遣返、复员、就业;战时动员从事军需品生产的妇女需下岗;军事经济需转轨改造,这是英国战争结束初出现的另一种困境。俄国发生内战,协约国进行武装干涉,但未果而终。一战削弱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为结束战争状态,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与会的列强各怀私利,为重新瓜分势力范围,矛盾重重。尽管建立了国际联盟,但并未达到国际安全与裁军的目的。本卷着重叙述巴黎和会以外的事情与和会决议的后果和外界对此的反应。此外,本卷还叙述了矛盾深远、积重难返的英国与爱尔兰的问题;叙述了一战中土耳其虽然战败,但凯马尔主义的土耳其正在崛起;希腊虽然是战胜国,战后却因征战土耳其而演出悲剧。21cnjy.com
活动2【讲授】第一次世界上大战 一个战争的指挥者对一场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烈战争的回忆:作者温斯顿·丘吉尔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更是长期在英国政府中身居要职,其中许多事件他都直接参与。英国是这场战争中的主要国家,因此,本书详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和亲历性,决定了本书作为表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好版本,无论是从历史学、军事学角度,还是从国际政治学的角度,都是不可或缺的珍宝。本卷主要叙述1911—1914年欧洲史实,在剖析一战的真正起因时,丘吉尔揭示了1870年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利害冲突的历史渊源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概述了临近一战时扩军备战的状况,介绍了两大集团频繁的外交活动,旨在缔结争霸和对抗争霸的联盟。丘吉尔把一战爆发后的1914年8月-12月,称为战争的第一阶段。描述了战争开始后德国突袭中立国比利时,入侵法国的情况,随后英国渡海支援法国。此阶段法英联合发动了规模巨大的马恩河等战役,死伤数十万,徒耗生命而一无所获。描述了英德最初阶段的海战和德国海军炮轰英国沿海城市,进行骚扰的状况。最后介绍了将影响一战全局的土耳其与巴尔干各国的关系。1915年是一战的第二阶段。法英发动过香槟战役、阿图瓦战役、伊普尔战役、洛斯战役。在新武器——机枪和大威力火炮——面前,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军事思想——正面进攻,冲锋拼杀,击退敌人防线——失效。西线除生命消耗战外,并无收获,战事陷入僵局。英国发明坦克和使用烟幕,仅取得有限进展。英海军握有制海权,但主帅思想保守,海战不力,未有积极成果。在本卷中,丘吉尔提出战略决策——进攻达达尼尔海峡,这对国际力量的组合和对整个大战有决定性的影响。但由于军方多数领导人对此缺乏理解和支持不力,一再延误战机,十多次坐失稳操胜券的良机,最后则以失败告终。协约国陷入危机。本卷叙述一战的第三阶段1916—1918年,前两年双方处于势均力敌僵持状态。法英发动过索姆河战役,阿拉斯之战,梅西纳之战,帕森达勒之战和康布雷之战。德国则试图攻取法兰西荣誉与精神的基石——凡尔登。但双方均未建树。海战方面,日德兰会战英国多次坐失良机,丘吉尔对此有详尽描叙,深刻地剖析了英海军主帅的保守思想,但英国在海上击败了德国潜艇战。由于德国道海上封锁,由于无限制潜艇战促成美国参战,因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德军士气一旦出现低落,便发生兵败如山倒,日耳曼帝国崩溃、投降。前三卷主要叙述一战的西线战事与海战,以及与一战命运至关重要的进攻达达尼尔海峡之战。本卷专写东线战事。起始时谈及一战前两大集团间矛眉的历史渊源;然后详述奥国皇太子遇刺与此事件成为战争的导火索的经过;详述奥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以及随后两大集团间相互宣战和东线进行战争的过程。俄国进军东普鲁士,减轻了西线德军对法、英的压力,俄军初始告捷;但德军易帅,由兴登堡、鲁登道夫接任东线指挥后,形势发生变化;此外,俄军由于电讯泄密,因而惨遭德军围歼,以后节节败退。最后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一战结束,战争双方数以百万计的军队需遣返、复员、就业;战时动员从事军需品生产的妇女需下岗;军事经济需转轨改造,这是英国战争结束初出现的另一种困境。俄国发生内战,协约国进行武装干涉,但未果而终。一战削弱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为结束战争状态,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与会的列强各怀私利,为重新瓜分势力范围,矛盾重重。尽管建立了国际联盟,但并未达到国际安全与裁军的目的。本卷着重叙述巴黎和会以外的事情与和会决议的后果和外界对此的反应。此外,本卷还叙述了矛盾深远、积重难返的英国与爱尔兰的问题;叙述了一战中土耳其虽然战败,但凯马尔主义的土耳其正在崛起;希腊虽然是战胜国,战后却因征战土耳其而演出悲剧。www.21-cn-jy.com
活动3【活动】观看录像
一个战争的指挥者对一场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烈战争的回忆:作者温斯顿·丘吉尔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更是长期在英国政府中身居要职,其中许多事件他都直接参与。英国是这场战争中的主要国家,因此,本书详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和亲历性,决定了本书作为表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好版本,无论是从历史学、军事学角度,还是从国际政治学的角度,都是不可或缺的珍宝。本卷主要叙述1911—1914年欧洲史实,在剖析一战的真正起因时,丘吉尔揭示了1870年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利害冲突的历史渊源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概述了临近一战时扩军备战的状况,介绍了两大集团频繁的外交活动,旨在缔结争霸和对抗争霸的联盟。丘吉尔把一战爆发后的1914年8月-12月,称为战争的第一阶段。描述了战争开始后德国突袭中立国比利时,入侵法国的情况,随后英国渡海支援法国。此阶段法英联合发动了规模巨大的马恩河等战役,死伤数十万,徒耗生命而一无所获。描述了英德最初阶段的海战和德国海军炮轰英国沿海城市,进行骚扰的状况。最后介绍了将影响一战全局的土耳其与巴尔干各国的关系。1915年是一战的第二阶段。法英发动过香槟战役、阿图瓦战役、伊普尔战役、洛斯战役。在新武器——机枪和大威力火炮——面前,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军事思想——正面进攻,冲锋拼杀,击退敌人防线——失效。西线除生命消耗战外,并无收获,战事陷入僵局。英国发明坦克和使用烟幕,仅取得有限进展。英海军握有制海权,但主帅思想保守,海战不力,未有积极成果。在本卷中,丘吉尔提出战略决策——进攻达达尼尔海峡,这对国际力量的组合和对整个大战有决定性的影响。但由于军方多数领导人对此缺乏理解和支持不力,一再延误战机,十多次坐失稳操胜券的良机,最后则以失败告终。协约国陷入危机。本卷叙述一战的第三阶段1916—1918年,前两年双方处于势均力敌僵持状态。法英发动过索姆河战役,阿拉斯之战,梅西纳之战,帕森达勒之战和康布雷之战。德国则试图攻取法兰西荣誉与精神的基石——凡尔登。但双方均未建树。海战方面,日德兰会战英国多次坐失良机,丘吉尔对此有详尽描叙,深刻地剖析了英海军主帅的保守思想,但英国在海上击败了德国潜艇战。由于德国道海上封锁,由于无限制潜艇战促成美国参战,因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德军士气一旦出现低落,便发生兵败如山倒,日耳曼帝国崩溃、投降。前三卷主要叙述一战的西线战事与海战,以及与一战命运至关重要的进攻达达尼尔海峡之战。本卷专写东线战事。起始时谈及一战前两大集团间矛眉的历史渊源;然后详述奥国皇太子遇刺与此事件成为战争的导火索的经过;详述奥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以及随后两大集团间相互宣战和东线进行战争的过程。俄国进军东普鲁士,减轻了西线德军对法、英的压力,俄军初始告捷;但德军易帅,由兴登堡、鲁登道夫接任东线指挥后,形势发生变化;此外,俄军由于电讯泄密,因而惨遭德军围歼,以后节节败退。最后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一战结束,战争双方数以百万计的军队需遣返、复员、就业;战时动员从事军需品生产的妇女需下岗;军事经济需转轨改造,这是英国战争结束初出现的另一种困境。俄国发生内战,协约国进行武装干涉,但未果而终。一战削弱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为结束战争状态,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与会的列强各怀私利,为重新瓜分势力范围,矛盾重重。尽管建立了国际联盟,但并未达到国际安全与裁军的目的。本卷着重叙述巴黎和会以外的事情与和会决议的后果和外界对此的反应。此外,本卷还叙述了矛盾深远、积重难返的英国与爱尔兰的问题;叙述了一战中土耳其虽然战败,但凯马尔主义的土耳其正在崛起;希腊虽然是战胜国,战后却因征战土耳其而演出悲剧。21·cn·jy·com
活动4【练习】练习
1.指导学生在评论历史事件时注意运用史实分析和说明问题,坚持“论从史出”,形成科学的历史观。2.指导学生编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主要史实编年》,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3.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指导有兴趣的学生阅读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书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史》、《世界史》的近代部分等,或组织学生观看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资料片、电影作品《西线无战事》,直观的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四、问题探究动脑筋老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小孩:不一定。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他们俩谁说得更有道理?答案提示:这是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讨论和评价,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觊觎全球,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次,虽然塞尔维亚顺应战前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练一练D活动与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发生了哪些与这次大战有关的重要事件?把这些事件放在世界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和评价。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怂恿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出兵山东,抢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并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新文化运动兴起,并最终导致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教师应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作适当引导,或协助性的提供有关材料。认识角度是广泛的:比如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世界局势对各个国家内部的影响,政府与民众对国际问题的不同态度等等。2·1·c·n·j·y
活动5【作业】作业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