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A佳教育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联考化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南省A佳教育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联考化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7-24 19:11:56

文档简介

湖南省A佳教育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联考化学试题
1.(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化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以下厨房物品的叙述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铁刀:我生锈了 B.食醋:我挥发了
C.天然气:我燃烧了 D.苹果:我被氧化了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铁刀生锈的过程中发生了缓慢氧化,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食醋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天然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苹果氧化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2.(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碳酸,故不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粉末状药品取用方法是“一横、二送、三慢竖”,先将试管平放,再将药品送入试管,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给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碳酸来解答;
B、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是一横二放三直立,一横就是将试管横放,二放是用镊子取块状固体药品一至二粒于试管口,三立是慢慢地直立试管使固体药品缓缓地滑落到试管底部,防止药品打破试管来解答;
C、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该稍低于试管底部,防止湿存水回流试管底部,引起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事件来解答;
D、根据液体的量取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面最低处平行读取来解答。
3.(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B.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粉末由红色变黑色
D.铁片加入稀盐酸中,产生少量气泡,溶液变成黄色
【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是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为黑色固体,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铁片加入稀盐酸中产生少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放热来解答;
B、根据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来解答;
C、根据一氧化碳和红色的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黑色的铁粉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D、根据铁和盐酸反应伸出氯化亚铁和氢气来解答。
4.(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有助燃性,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
B.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C.氦气密度小,因此可用于制成电光源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充于食品包装袋中用于防腐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用途;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氧气有助燃性,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不同用途的电光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作为食品包装袋中来防腐,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氧气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来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含量增多会造成温室响应来解答;
C、根据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作为点光源来解答;
D、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作为食品的保护气来解答。
5.(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人类发展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下列有关化学发展简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B.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我国石油化工专家闵恩泽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
D.我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为元素中文名称的翻译做出贡献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张青莲测定了一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拉瓦锡用实验测定了空气的组成,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我国石油化工专家闵恩泽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我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为元素中文名称的翻译做出贡献,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了解化学发展史,知道各位科学家在化学领域中的贡献来解答;张青莲测定了一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拉瓦锡用实验测定了空气的组成成分,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闵恩泽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 徐寿为元素中文名称的翻译做出贡献来解答。
6.(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二硫化碳(CS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S2+3O2 CO2+2X,据此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SO2 B.SO3 C.S2O6 D.S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由题干中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左边有1个碳原子、2个硫原子、6个氧原子,右边有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2个X分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知:2个X分子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即1个X分子含有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为SO2.
故选: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以确定X的化学式.
7.(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磷元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
C.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D.磷的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磷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5,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磷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5,故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依次为2、8、5,磷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单位为“1”通常省略,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5,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磷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5,磷的原子核外有15个电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下方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质量来解答。
8.(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够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你认为下列事实和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相同体积空气和水,空气容易压缩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用水灭火 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黄铜片比铜片硬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纯金属的硬度大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结构决定物质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相同体积空气和水,空气容易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分子之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水灭火的因为水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黄铜片比铜片硬是因为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纯金属的硬度大,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来解答;
B、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同种物质气态分子间的间隔最大,固态分子间的间隔最小来解答;
C、根据灭火的原理是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或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水可以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来灭火来解答;
D、根据合金特性是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来解答。
9.(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Al3+、F﹣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均为离子
B.阴离子带负电荷,所以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氢气前要验纯
D.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A、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例如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B、带负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例如电子带负电,不是阴离子,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氢气前要验纯,推理正确,符合题意;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离子和稀有气体(氦除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电子的饱和结构来解答;
B、根据带负电的有阴离子、电子来解答;
C、根据可燃性的气体燃烧前均需检验纯度,否则混合气体燃烧会产生爆炸事件来解答;
D、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来解答。
10.(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很多饮料中含有柠檬酸(C6 H8 O7)。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柠檬酸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组成
B.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7
C.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柠檬酸完全燃烧生成CO2、H2 O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柠檬酸是由柠檬酸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柠檬酸C6 H8 O7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6):(1×8):(16×7)=9:1:14≠6:8:7,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柠檬酸C6 H8 O7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6):(1×8):(16×7)=9:1:14,可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柠檬酸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和质量比;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柠檬酸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11.(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M四种物质,使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X Y Z M
反应前的质量/g 20 5 3 28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值 30 3 8
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5:4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待测值为15
【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的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故待测质量为:;X在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Y在反应后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Z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M在反应后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则该反应的表达式为:。
A、物质Z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30-5):(28-8)=5:4,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待测值=20+5+3+28-30-3-8=15,反应后X、M质量减小是反应物,Y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说法错误 ,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待测值是15,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的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书写出反应表达式来解答。
12.(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析出金属铜,乙没有明显现象。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甲>铜>乙 B.乙>铜>甲 C.铜>甲>乙 D.甲>乙>铜
【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解答】
甲表面析出金属铜 所以甲>铜
乙表面没有明显现象 所以铜>乙
所以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排列甲>铜>乙
按照金属惰性顺序表的排列乙>铜>甲
故选:A
13.(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除去溶液中少量的 加入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鉴别和 燃着的木条
D 探究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设计合理,不符合题意;
B、足量的锌与硫酸铜、硫酸亚铁均能发生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目的,设计不合理,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二者现象不同可以鉴别,设计合理,不符合题意;
D、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则说明石蜡中含有碳元素,设计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B、根据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来解答;
C、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来解答;
D、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的二氧化碳,则蜡烛中含有碳元素来解答。
14.(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为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实验①、②,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
B.通过实验①、②、③,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Ag
C.实验④中X为Cu,Y为FeSO4溶液,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
D.实验④中X为Cu,Y为AgNO3溶液,能验证金属活动性:Cu>Ag
【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A、通过①②实验可知,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可以证明金属的活动性:Fe>Cu,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通过①②③实验可知,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铁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Fe>Ag,但不能说明Cu>Ag金属活动性,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若要用实验④,X可以为Cu,Y为FeSO4溶液,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这个反应能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要用实验④,X可以为Cu,Y为AgNO3溶液,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这个反应能证明金属活动性Cu>Ag,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强者置换弱者来判断金属的活泼性强弱来解答。
15.(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下列实验与图像一致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
B.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与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C.在盛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点燃红磷
D.向一定量二氧化锰中逐渐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的氧化镁质量等于镁和反应的氧气质量之和,则固体质量增加,该图示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锌粉和铁粉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比例式: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时,需要消耗的锌的质量比铁多,因此相同质量的锌粉和铁粉,铁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多,该图示错误,不符合题意;
C、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压强逐渐减小,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该图示错误,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二氧化锰中逐渐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从原点开始逐渐增加,该图示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而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的质量来解答;
B、根据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铁比锌多来解答;
C、根据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待完全反应后恢复到室温压强减小低于外界压强来解答;
D、根据过氧化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解答。
16.(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操场上的单杠等运动器材雨天比晴天更容易生锈,说明   是导致钢铁锈蚀的一个因素。请你写出一条减缓室外金属运动器材锈蚀的措施   。
(2)近年来铝制品的使用范围很广,是因为铝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铝抗腐蚀性强的原因是   。
【答案】(1)水;刷漆
(2)铝和氧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解析】【解答】(1)运动器材雨天比晴天更容易生锈,说明导致钢铁锈蚀的一个因素是水,减缓室外金属运动器材锈蚀可以采取涂油漆的方式。
(2)铝有良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是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和氧气的进一步反应。
【分析】根据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氧化铁,防止铁生锈的措施是防止干燥的空气中并且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净和干燥,也可在铁制品表面刷漆等;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氧化来解答。
(1)运动器材雨天比晴天更容易生锈,说明导致钢铁锈蚀的一个因素是水,减缓室外金属运动器材锈蚀可以采取涂油漆的方式,故填:水;刷漆。
(2)铝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原因铝和氧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故填:铝和氧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17.(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可燃冰外观类似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甲烷水合物的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个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甲烷分子。温度不高、压力足够大、有甲烷气源时甲烷可与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甲烷水合物能稳定存在的压强和温度范围如图所示。
1体积可燃冰可储载约164体积的甲烷气体。可燃冰储量丰富,燃烧热值大,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甲烷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造炭黑、乙炔、氰化氢等。由甲烷引发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至20倍。可燃冰一旦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所以可燃冰的开采难度较大。
(1)可燃冰属于   (“纯净物”或“混合物”)。
(2)可燃冰中主要成分甲烷具有可燃性,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可燃冰不是冰
B.在latm和15℃时,可燃冰能稳定存在
C.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
【答案】(1)混合物
(2)
(3)A;C
【知识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 (CH4) 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混合物;
(2)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不是冰,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在latm和15℃时,可燃冰不能稳定存在,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一旦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根据混合物的概念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可燃冰是由甲烷和水组成的混合物,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燃冰在latm和15℃时不能稳定存在,易分解可能产生海啸来解答。
(1)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 (CH4) 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混合物;
(2)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A、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不是冰,A正确;
B、由图可知在latm和15℃时,可燃冰不能稳定存在, B错误;
C、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一旦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C正确。
故选AC。
18.(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目前很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直饮水机可将普通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净水流程如图1所示。
(1)炭罐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2)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净水剂,标出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3)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 A、B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答案】(1)吸附色素和异味
(2)
(3)1:2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2)在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而在Na2FeO4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铁元素化合价为,而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正上方,。
(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而正氧负氢,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
【分析】(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来解答;
(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3)根据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1:2来解答。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色素和异味。
(2)Na2FeO4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 ×2+ x +(-2)×4=0,x=+6,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故填:。
(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正极得到氧气,负极得到氢气,两者体积比为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故填:1:2。
19.(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目前,我们国家的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节约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2)上图为汽车尾气处理的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   等(请举1例)。
【答案】(1)天然气
(2)
(3)风能发电(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常见的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氮和氨气生成氮气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3)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风能发电等。
【分析】(1)根据常见的三大化石燃料为:煤、石油和天然气来解答;
(2)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一氧化氮和氨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来解答;
(3)根据新能源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风能发电来解答。
(1)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天然气。
(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一氧化氮和氨气生成氮气和水,故填:。
(3)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风能发电等,故填:风能发电。(合理即可)
20.(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金属材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金属的利用和回收至关重要。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从含有硫酸铝、硫酸铜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回收流程如下图所示:
(1)固体A中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2)过程Ⅱ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的目的是   。
(3)该小组的同学又收集到一些含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废液,同学们向其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则有关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答案】(1)Cu、Fe
(2)除尽过量的铁粉
(3)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由强到弱的是:铝>铁>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则固体A中含有剩余的铁和生成的铜,其化学式为:Cu、Fe;
(2)利用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可知,铁在氢前面,铜在氢后面,铁能跟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尽过量的铁粉,得到纯净的单质铜;
(3)金属活泼性顺序表可知由强到弱的顺序:锌>铜>银;该小组的同学又收集到一些含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废液,同学们向其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说明当把锌粉加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而滤液呈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锌可能没有置换出铜,也有可能置换出部分铜,所以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
A 、滤渣中除含有银外,也可能含有铜,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滤渣中不一定含锌,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滤液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银,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银,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可知,铝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强者置换弱者;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来确定固体A的成分来解答;
(2)根据金属铁比氢活泼,氢比铜活泼,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和硫酸反应来解答;
(3)根据回收到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物时,在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强者置换弱者,锌先置换出银后置换出铜来解答。
(1)根据金属活动性可知:铝>铁>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固体A 中含有剩余的铁和生成的铜,固体A中的成分是Cu、Fe;
(2)根据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可知,铁在氢前面,铜在氢后面,铁能跟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尽过量的铁粉;
(3)该小组的同学又收集到一些含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废液,同学们向其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根据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锌>铜>银,当把锌粉加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滤液呈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锌可能没有置换出铜,有可能置换出部分铜,所以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
A 、滤渣中除含有银外,也可能含有铜,故选项说法错误;
B、滤渣中不一定含锌,故选项说法错误;
C、滤液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银,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银,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21.(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及气体性质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
(2)如图G所示实验中,瓶底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   。
(3)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图F所示装置来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试管中的水里应加入的试剂是   。
【答案】(1)长颈漏斗
(2)防止集气瓶炸裂
(3)BC;
(4)紫色石蕊试液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如图G所示实验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瓶底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铁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固液常温型反应则选用的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收集装置是C。
(4)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试管中的水里应加入的试剂是紫色石蕊。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放热,集气瓶底部的水防止铁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来解答;
(3)根据实验室常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选择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来选择收集装置来解答;
(4)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来解答。
(1)图中有标号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如图G所示实验中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瓶底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铁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故填:防止集气瓶炸裂。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是固液常温型反应,故可选用的发生是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收集装置是C;故填:BC;。
(4)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试管中的水里应加入的试剂是紫色石蕊,故填:紫色石蕊试液。
22.(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学习。
任务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明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他对该实验原理很感兴趣,进行了下列探究。
【实验探究及分析】
(1)如图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以适当的速度将水滴入Na2O2中,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当看到________现象,说明反应生成了氧气。
(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原因是________,这一现象也为脱脂棉燃烧找到了依据。
任务二:白磷燃烧的再探究
【查阅资料】生石灰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步骤】如图2所示,点燃蜡烛后伸入广口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到蜡烛在瓶内燃烧,白磷不燃烧。待蜡烛自动熄灭(蜡烛未燃尽)且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将胶头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铝盒中的足量白磷开始燃烧。图3是广口瓶内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分析讨论】
(3)对比滴入水前后白磷的现象,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4)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填字母)。
A. 可燃物燃烧O2必须充足
B. 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内没有O2存在
C. 蜡烛燃烧时所需O2的浓度大于白磷燃烧时所需O2的浓度
任务三:对燃烧的调控
(5)打铁花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焰火表演艺术。其原理是将生铁烧至溶化成为铁水,再将铁水在空中用力击打而形成四处飞溅的耀眼“铁花”。烧铁水时,用鼓风机不断向燃着的焦炭中鼓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
【答案】(1)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 Na2O2与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
(3)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 A,C
(5) 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焦炭燃烧更充分,放出更多热量
【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氧气具有助燃性,故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当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现象,说明反应生成了氧气;
(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原因是Na2O2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
(3)滴水前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白磷没有燃烧;滴水后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装置内的温度升高,白磷与氧气接触的同时温度升高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故观察到白磷燃烧;该实验通过对比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A、根据图3可知,氧气降低到一定浓度蜡烛熄灭,说明可燃物燃烧氧气必须充足,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根据图3可知,白磷熄灭时氧气浓度不是零,故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中存在氧气,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蜡烛熄灭后引燃白磷,白磷能继续燃烧,说明蜡烛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高于白磷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5)烧铁水时用鼓风机不断向燃着的焦炭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焦炭燃烧更充分,放出更多热量。
【分析】(1)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解答;
(2)根据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放热来解答;
(3)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白磷燃烧需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并且与氧气接触来解答;
(4)根据蜡烛燃烧消耗的氧气浓度比白磷燃烧消耗的氧气浓度大来解答;
(5)根据炼铁时鼓风是增大氧气的浓度使其焦炭充分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来解答。
23.(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铜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0g黄铜粉末于烧杯中,将8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39.92 59.84 79.80 99.80
(1)黄铜粉末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______g。
(2)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1)0.2
(2)67.5%
设20克黄铜中锌的质量为x。
65:2=x:0.2g
x=6.5g
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g+80g-99.80g=0.2g;
(2)将氢气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计算锌的质量,根据锌的质量和黄铜的质量计算铜的质量,根据铜的质量和黄铜的质量计算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根据将氢气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计算锌的质量,根据锌的质量和黄铜的质量计算铜的质量,根据铜的质量和黄铜的质量计算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分析。
1 / 1湖南省A佳教育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联考化学试题
1.(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化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以下厨房物品的叙述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铁刀:我生锈了 B.食醋:我挥发了
C.天然气:我燃烧了 D.苹果:我被氧化了
2.(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3.(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B.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粉末由红色变黑色
D.铁片加入稀盐酸中,产生少量气泡,溶液变成黄色
4.(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有助燃性,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
B.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C.氦气密度小,因此可用于制成电光源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充于食品包装袋中用于防腐
5.(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人类发展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下列有关化学发展简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B.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我国石油化工专家闵恩泽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
D.我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为元素中文名称的翻译做出贡献
6.(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二硫化碳(CS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S2+3O2 CO2+2X,据此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SO2 B.SO3 C.S2O6 D.S
7.(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磷元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
C.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D.磷的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
8.(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够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你认为下列事实和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相同体积空气和水,空气容易压缩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用水灭火 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黄铜片比铜片硬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纯金属的硬度大
A.A B.B C.C D.D
9.(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Al3+、F﹣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均为离子
B.阴离子带负电荷,所以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氢气前要验纯
D.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10.(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很多饮料中含有柠檬酸(C6 H8 O7)。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柠檬酸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组成
B.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7
C.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柠檬酸完全燃烧生成CO2、H2 O
11.(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M四种物质,使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X Y Z M
反应前的质量/g 20 5 3 28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值 30 3 8
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5:4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待测值为15
12.(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析出金属铜,乙没有明显现象。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甲>铜>乙 B.乙>铜>甲 C.铜>甲>乙 D.甲>乙>铜
13.(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除去溶液中少量的 加入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鉴别和 燃着的木条
D 探究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4.(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为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实验①、②,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
B.通过实验①、②、③,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Ag
C.实验④中X为Cu,Y为FeSO4溶液,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
D.实验④中X为Cu,Y为AgNO3溶液,能验证金属活动性:Cu>Ag
15.(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下列实验与图像一致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
B.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与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C.在盛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点燃红磷
D.向一定量二氧化锰中逐渐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16.(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操场上的单杠等运动器材雨天比晴天更容易生锈,说明   是导致钢铁锈蚀的一个因素。请你写出一条减缓室外金属运动器材锈蚀的措施   。
(2)近年来铝制品的使用范围很广,是因为铝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铝抗腐蚀性强的原因是   。
17.(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可燃冰外观类似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甲烷水合物的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个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甲烷分子。温度不高、压力足够大、有甲烷气源时甲烷可与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甲烷水合物能稳定存在的压强和温度范围如图所示。
1体积可燃冰可储载约164体积的甲烷气体。可燃冰储量丰富,燃烧热值大,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甲烷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造炭黑、乙炔、氰化氢等。由甲烷引发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至20倍。可燃冰一旦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所以可燃冰的开采难度较大。
(1)可燃冰属于   (“纯净物”或“混合物”)。
(2)可燃冰中主要成分甲烷具有可燃性,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可燃冰不是冰
B.在latm和15℃时,可燃冰能稳定存在
C.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
18.(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目前很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直饮水机可将普通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净水流程如图1所示。
(1)炭罐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2)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净水剂,标出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3)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 A、B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19.(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目前,我们国家的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节约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2)上图为汽车尾气处理的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   等(请举1例)。
20.(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金属材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金属的利用和回收至关重要。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从含有硫酸铝、硫酸铜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回收流程如下图所示:
(1)固体A中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2)过程Ⅱ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的目的是   。
(3)该小组的同学又收集到一些含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废液,同学们向其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则有关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21.(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及气体性质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
(2)如图G所示实验中,瓶底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   。
(3)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图F所示装置来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试管中的水里应加入的试剂是   。
22.(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学习。
任务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明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他对该实验原理很感兴趣,进行了下列探究。
【实验探究及分析】
(1)如图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以适当的速度将水滴入Na2O2中,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当看到________现象,说明反应生成了氧气。
(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原因是________,这一现象也为脱脂棉燃烧找到了依据。
任务二:白磷燃烧的再探究
【查阅资料】生石灰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步骤】如图2所示,点燃蜡烛后伸入广口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到蜡烛在瓶内燃烧,白磷不燃烧。待蜡烛自动熄灭(蜡烛未燃尽)且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将胶头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铝盒中的足量白磷开始燃烧。图3是广口瓶内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分析讨论】
(3)对比滴入水前后白磷的现象,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4)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填字母)。
A. 可燃物燃烧O2必须充足
B. 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内没有O2存在
C. 蜡烛燃烧时所需O2的浓度大于白磷燃烧时所需O2的浓度
任务三:对燃烧的调控
(5)打铁花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焰火表演艺术。其原理是将生铁烧至溶化成为铁水,再将铁水在空中用力击打而形成四处飞溅的耀眼“铁花”。烧铁水时,用鼓风机不断向燃着的焦炭中鼓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
23.(2025九上·湖南开学考)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铜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0g黄铜粉末于烧杯中,将8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39.92 59.84 79.80 99.80
(1)黄铜粉末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______g。
(2)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铁刀生锈的过程中发生了缓慢氧化,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食醋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天然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苹果氧化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2.【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碳酸,故不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粉末状药品取用方法是“一横、二送、三慢竖”,先将试管平放,再将药品送入试管,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给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碳酸来解答;
B、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是一横二放三直立,一横就是将试管横放,二放是用镊子取块状固体药品一至二粒于试管口,三立是慢慢地直立试管使固体药品缓缓地滑落到试管底部,防止药品打破试管来解答;
C、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该稍低于试管底部,防止湿存水回流试管底部,引起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事件来解答;
D、根据液体的量取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面最低处平行读取来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是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为黑色固体,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铁片加入稀盐酸中产生少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放热来解答;
B、根据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来解答;
C、根据一氧化碳和红色的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黑色的铁粉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D、根据铁和盐酸反应伸出氯化亚铁和氢气来解答。
4.【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用途;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氧气有助燃性,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不同用途的电光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作为食品包装袋中来防腐,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氧气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来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含量增多会造成温室响应来解答;
C、根据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作为点光源来解答;
D、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作为食品的保护气来解答。
5.【答案】B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张青莲测定了一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拉瓦锡用实验测定了空气的组成,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我国石油化工专家闵恩泽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我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为元素中文名称的翻译做出贡献,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了解化学发展史,知道各位科学家在化学领域中的贡献来解答;张青莲测定了一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拉瓦锡用实验测定了空气的组成成分,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闵恩泽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 徐寿为元素中文名称的翻译做出贡献来解答。
6.【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由题干中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左边有1个碳原子、2个硫原子、6个氧原子,右边有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2个X分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知:2个X分子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即1个X分子含有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为SO2.
故选: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以确定X的化学式.
7.【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磷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5,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磷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5,故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依次为2、8、5,磷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单位为“1”通常省略,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5,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磷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5,磷的原子核外有15个电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下方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质量来解答。
8.【答案】C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结构决定物质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相同体积空气和水,空气容易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分子之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水灭火的因为水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黄铜片比铜片硬是因为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纯金属的硬度大,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来解答;
B、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同种物质气态分子间的间隔最大,固态分子间的间隔最小来解答;
C、根据灭火的原理是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或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水可以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来灭火来解答;
D、根据合金特性是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来解答。
9.【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A、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例如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B、带负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例如电子带负电,不是阴离子,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氢气前要验纯,推理正确,符合题意;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离子和稀有气体(氦除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电子的饱和结构来解答;
B、根据带负电的有阴离子、电子来解答;
C、根据可燃性的气体燃烧前均需检验纯度,否则混合气体燃烧会产生爆炸事件来解答;
D、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来解答。
10.【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柠檬酸是由柠檬酸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柠檬酸C6 H8 O7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6):(1×8):(16×7)=9:1:14≠6:8:7,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柠檬酸C6 H8 O7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6):(1×8):(16×7)=9:1:14,可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柠檬酸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和质量比;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柠檬酸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11.【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的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故待测质量为:;X在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Y在反应后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Z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M在反应后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则该反应的表达式为:。
A、物质Z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30-5):(28-8)=5:4,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待测值=20+5+3+28-30-3-8=15,反应后X、M质量减小是反应物,Y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说法错误 ,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待测值是15,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的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书写出反应表达式来解答。
12.【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解答】
甲表面析出金属铜 所以甲>铜
乙表面没有明显现象 所以铜>乙
所以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排列甲>铜>乙
按照金属惰性顺序表的排列乙>铜>甲
故选:A
13.【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设计合理,不符合题意;
B、足量的锌与硫酸铜、硫酸亚铁均能发生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目的,设计不合理,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二者现象不同可以鉴别,设计合理,不符合题意;
D、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则说明石蜡中含有碳元素,设计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B、根据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来解答;
C、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来解答;
D、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的二氧化碳,则蜡烛中含有碳元素来解答。
14.【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A、通过①②实验可知,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可以证明金属的活动性:Fe>Cu,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通过①②③实验可知,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铁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Fe>Ag,但不能说明Cu>Ag金属活动性,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若要用实验④,X可以为Cu,Y为FeSO4溶液,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这个反应能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要用实验④,X可以为Cu,Y为AgNO3溶液,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这个反应能证明金属活动性Cu>Ag,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强者置换弱者来判断金属的活泼性强弱来解答。
15.【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的氧化镁质量等于镁和反应的氧气质量之和,则固体质量增加,该图示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锌粉和铁粉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比例式: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时,需要消耗的锌的质量比铁多,因此相同质量的锌粉和铁粉,铁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多,该图示错误,不符合题意;
C、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压强逐渐减小,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该图示错误,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二氧化锰中逐渐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从原点开始逐渐增加,该图示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而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的质量来解答;
B、根据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铁比锌多来解答;
C、根据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待完全反应后恢复到室温压强减小低于外界压强来解答;
D、根据过氧化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解答。
16.【答案】(1)水;刷漆
(2)铝和氧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解析】【解答】(1)运动器材雨天比晴天更容易生锈,说明导致钢铁锈蚀的一个因素是水,减缓室外金属运动器材锈蚀可以采取涂油漆的方式。
(2)铝有良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是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和氧气的进一步反应。
【分析】根据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氧化铁,防止铁生锈的措施是防止干燥的空气中并且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净和干燥,也可在铁制品表面刷漆等;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氧化来解答。
(1)运动器材雨天比晴天更容易生锈,说明导致钢铁锈蚀的一个因素是水,减缓室外金属运动器材锈蚀可以采取涂油漆的方式,故填:水;刷漆。
(2)铝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原因铝和氧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故填:铝和氧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17.【答案】(1)混合物
(2)
(3)A;C
【知识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 (CH4) 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混合物;
(2)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不是冰,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在latm和15℃时,可燃冰不能稳定存在,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一旦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根据混合物的概念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可燃冰是由甲烷和水组成的混合物,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燃冰在latm和15℃时不能稳定存在,易分解可能产生海啸来解答。
(1)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 (CH4) 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混合物;
(2)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A、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不是冰,A正确;
B、由图可知在latm和15℃时,可燃冰不能稳定存在, B错误;
C、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一旦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C正确。
故选AC。
18.【答案】(1)吸附色素和异味
(2)
(3)1:2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2)在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而在Na2FeO4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铁元素化合价为,而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正上方,。
(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而正氧负氢,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
【分析】(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来解答;
(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3)根据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1:2来解答。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色素和异味。
(2)Na2FeO4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 ×2+ x +(-2)×4=0,x=+6,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故填:。
(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正极得到氧气,负极得到氢气,两者体积比为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故填:1:2。
19.【答案】(1)天然气
(2)
(3)风能发电(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常见的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氮和氨气生成氮气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3)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风能发电等。
【分析】(1)根据常见的三大化石燃料为:煤、石油和天然气来解答;
(2)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一氧化氮和氨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来解答;
(3)根据新能源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风能发电来解答。
(1)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天然气。
(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一氧化氮和氨气生成氮气和水,故填:。
(3)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风能发电等,故填:风能发电。(合理即可)
20.【答案】(1)Cu、Fe
(2)除尽过量的铁粉
(3)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由强到弱的是:铝>铁>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则固体A中含有剩余的铁和生成的铜,其化学式为:Cu、Fe;
(2)利用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可知,铁在氢前面,铜在氢后面,铁能跟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尽过量的铁粉,得到纯净的单质铜;
(3)金属活泼性顺序表可知由强到弱的顺序:锌>铜>银;该小组的同学又收集到一些含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废液,同学们向其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说明当把锌粉加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而滤液呈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锌可能没有置换出铜,也有可能置换出部分铜,所以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
A 、滤渣中除含有银外,也可能含有铜,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滤渣中不一定含锌,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滤液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银,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银,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可知,铝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强者置换弱者;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来确定固体A的成分来解答;
(2)根据金属铁比氢活泼,氢比铜活泼,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和硫酸反应来解答;
(3)根据回收到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物时,在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强者置换弱者,锌先置换出银后置换出铜来解答。
(1)根据金属活动性可知:铝>铁>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固体A 中含有剩余的铁和生成的铜,固体A中的成分是Cu、Fe;
(2)根据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可知,铁在氢前面,铜在氢后面,铁能跟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尽过量的铁粉;
(3)该小组的同学又收集到一些含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废液,同学们向其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根据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锌>铜>银,当把锌粉加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滤液呈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锌可能没有置换出铜,有可能置换出部分铜,所以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
A 、滤渣中除含有银外,也可能含有铜,故选项说法错误;
B、滤渣中不一定含锌,故选项说法错误;
C、滤液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银,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银,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21.【答案】(1)长颈漏斗
(2)防止集气瓶炸裂
(3)BC;
(4)紫色石蕊试液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如图G所示实验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瓶底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铁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固液常温型反应则选用的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收集装置是C。
(4)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试管中的水里应加入的试剂是紫色石蕊。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放热,集气瓶底部的水防止铁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来解答;
(3)根据实验室常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选择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来选择收集装置来解答;
(4)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来解答。
(1)图中有标号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如图G所示实验中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瓶底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铁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故填:防止集气瓶炸裂。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是固液常温型反应,故可选用的发生是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收集装置是C;故填:BC;。
(4)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试管中的水里应加入的试剂是紫色石蕊,故填:紫色石蕊试液。
22.【答案】(1)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 Na2O2与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
(3)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 A,C
(5) 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焦炭燃烧更充分,放出更多热量
【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氧气具有助燃性,故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当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现象,说明反应生成了氧气;
(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原因是Na2O2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
(3)滴水前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白磷没有燃烧;滴水后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装置内的温度升高,白磷与氧气接触的同时温度升高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故观察到白磷燃烧;该实验通过对比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A、根据图3可知,氧气降低到一定浓度蜡烛熄灭,说明可燃物燃烧氧气必须充足,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根据图3可知,白磷熄灭时氧气浓度不是零,故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中存在氧气,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蜡烛熄灭后引燃白磷,白磷能继续燃烧,说明蜡烛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高于白磷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5)烧铁水时用鼓风机不断向燃着的焦炭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焦炭燃烧更充分,放出更多热量。
【分析】(1)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解答;
(2)根据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放热来解答;
(3)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白磷燃烧需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并且与氧气接触来解答;
(4)根据蜡烛燃烧消耗的氧气浓度比白磷燃烧消耗的氧气浓度大来解答;
(5)根据炼铁时鼓风是增大氧气的浓度使其焦炭充分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来解答。
23.【答案】(1)0.2
(2)67.5%
设20克黄铜中锌的质量为x。
65:2=x:0.2g
x=6.5g
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g+80g-99.80g=0.2g;
(2)将氢气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计算锌的质量,根据锌的质量和黄铜的质量计算铜的质量,根据铜的质量和黄铜的质量计算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根据将氢气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计算锌的质量,根据锌的质量和黄铜的质量计算铜的质量,根据铜的质量和黄铜的质量计算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分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