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章末小结与质量评价(课件 学案)高中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章末小结与质量评价(课件 学案)高中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24 19:38:48

文档简介

一、知识体系建构——理清物理观念
二、综合考法融会——强化科学思维
考法(一)对速度和速率的理解
[例1] 某游泳爱好者在8月8日8时整,从旅顺老铁山南岬角准时下水,于8月10日10时22分抵达蓬莱阁东沙滩,游程为123.58 km,直线距离为109 km,不借助任何漂浮物横渡了渤海海峡。试求在这次横渡海峡中:
(1)游泳爱好者的平均速度大小。
(2)游泳爱好者的平均速率和每游100 m大约所需要的时间。
(3)能否确定游泳爱好者在游程中经过某地点的瞬时速度。
尝试解答:
[融会贯通]
两种速度、两个速率的比较
速度 速率
区别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
分类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平均速率 瞬时速率
大小 平均速度= 在Δt→0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 平均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可简称速率
方向 与位移方向相同 物体在某点的运动方向 无方向
联系 (1)它们的单位都是m/s(2)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3)|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两者大小相等
[对点训练]
1.如图甲所示是一种应用传感器监测轨道车运行的实验装置。在轨道某处设置监测点,当车头到达传感器瞬间和车尾离开传感器瞬间,信号发生器各发出一个脉冲信号,由记录仪记录。假如轨道车长度为22 m,记录仪记录的信号如图乙所示,则轨道车经过该监测点的速度为(  )
A.0.20 m/s B.2.0 m/s
C.22 m/s D.220 m/s
2.(选自鲁科版教材课后练习)超速行驶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在高速公路的有些路段会进行区间测速,有些位置则进行固定位置测速。
(1)判断这两种测速方式是测量瞬时速率还是平均速率,比较两种测速方式对整治超速行驶违法行为的优劣。
(2)测量汽车的瞬时速率有哪些方法?测量原理有何共同之处?
考法(二) 运动图像问题
[例2] 如图甲、乙所示的速度—时间(v-t)图像和位移—时间(x-t)图像中,给出的四条图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线1、3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两图像中t2、t5时刻分别表示物体开始做反向运动
C.甲图像中t2时刻,物体运动位移最大
D.乙图像中t4时刻,图线3表示的物体速度大于图线4表示的物体速度
听课记录:
[融会贯通]
1.应用运动图像解题“六看”
x-t图像 v-t图像
轴 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位移x 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速度v
线 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斜率 表示速度 表示加速度
面积 无实际意义 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纵截距 表示初位置 表示初速度
特殊点 拐点表示从一种运动变为另一种运动,两图线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拐点表示从一种运动变为另一种运动,两图线交点表示两物体速度相等
2.对两种图像的理解
(1)x-t图像、v-t图像都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图像中各点的坐标值x、v与t 一一对应。
(2)x-t图像、v-t图像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
(3)无论是x-t图像还是v-t图像,所描述的运动都是直线运动。
[对点训练]
3.如图所示为A、B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2 s内,A、B两人同向而行
B.0~2 s内,A的速度比B的速度大
C.在5 s内,A的平均速率比B的平均速率小
D.在5 s内,A运动的位移比B运动的位移小
4.(多选)某质点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6~8 s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
B.在 0~4 s内,质点的位移为 18 m
C.质点在 8~10 s内的加速度大于其在 0~2 s 内的加速度
D.质点在 8~10 s内的加速度与其在 10~ 12 s 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价值好题精练——培树科学态度和责任
1.(2024年1月·贵州高考适应性演练)(多选)图(a)是贵州特有的“独竹漂”表演,此项目已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某次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甲在河中心位置完成表演后沿直线划向岸边,同时表演者乙从另一岸边沿同一直线划向河中心并准备表演,该过程甲、乙运动的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b)所示,则(  )
A.0~t0内,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反
B.0~t0内,甲、乙的位移大小相等
C.0~2t0内,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平均速度
D.0~2t0内,乙的速度最大值大于甲的速度最大值
2.钢架雪车也被称为俯式冰橇,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运动员需要俯身平贴在雪橇上,以俯卧姿态滑行。比赛线路由起跑区、出发区、滑行区及减速区组成。如图,若减速区AB间距离为200 m,运动员某次用时15 s通过减速区以某一速度通过终点,假设运动员在AB段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从以上数据可以确定(  )
A.运动员通过A点时的速度
B.运动员通过B点时的速度
C.运动员在AB段运动的加速度
D.运动员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
3.(2024·名校联盟高三大联考)2023年10月3日,在杭州亚运会田径女子4×100 m接力决赛中,位于第8道的中国队以43秒39的成绩夺得冠军,时隔9年重返亚洲之巅。如图所示为4×100 m跑道的起终点区域,部分赛道起点位置及比赛终点线如图中所标注,则在整个比赛中(  )
A.43秒39表示时刻
B.每位运动员位移的大小都为100 m
C.中国队的平均速度约为9.2 m/s
D.中国队运动员的总位移比位于第3道的新加坡队大
4.“45TFSI”为某品牌汽车的尾部标识,其中“45”称为G值,G值越大,加速越快,G值的大小为车辆从静止加速到速度为100 km/h (百公里加速)的平均加速度(国际单位制)的10倍。若某车百公里加速时间为7.9 s,由此推算,该车的尾标应该是(  )
A.30TFSI B.35TFSI
C.40TFSI D.45TFSI
5.(多选)一身高为H的田径运动员正在参加百米国际比赛,在终点处,有一位站在跑道终点旁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冲线过程,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是 s,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运动员的高度为h,胸前号码布上模糊部分宽度是ΔL。由以上数据可以估算运动员的(  )
A.百米成绩
B.冲线速度
C.百米内的平均速度
D.冲线时 s内的位移
章末小结与质量评价
[综合考法融会] 
考法一
[例1] 解析:(1)在这次横渡海峡中,游泳爱好者的位移x=109 km,经历时间t=50小时22分钟,平均速度为:
==≈0.60 m/s。
(2)游泳爱好者的平均速率为:
′==≈0.68 m/s
每游100 m所需要的时间为:t0=≈147 s。
(3)由于没有相关信息,故不能确定游泳爱好者在游程中经过某地点的瞬时速度。
答案:(1)0.60 m/s (2)0.68 m/s 147 s (3)不能
[对点训练]
1.选C 由题图可知车头到达该监测点与车尾离开监测点的时间间隔为1.0 s,故车速为v==22 m/s。故选项C正确。
2.解析:(1)区间测速是测量平均速率,其优点是通过监测车辆在某路段内的平均速率,可一定程度上整治车辆在该路段内的违法超速行为,但缺点是不能对车辆在该区间内某处的速度进行测量,这样可能造成车辆尽管在某区间的速度在合理范围,但其在某时间段的超速行驶不能被监测。固定位置测速是测量瞬时速率,其优点是通过对一些特殊位置过往车辆的速率进行监测,整治可能出现的超速行为,缺点是不能监测未安装测速装置路段可能出现的超速行为。
(2)测量汽车的瞬时速率主要有雷达测速、激光测速、地感线圈测速、卫星测速等,测量原理的共同点是通过测量汽车在极短时间内的位移,计算该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作为测量时的瞬时速率。
答案:见解析
考法二
[例2] 选D x-t图像和v-t图像只能用来描述直线运动,A错误;题图甲中t2时刻,速度方向不变,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物体由加速运动变为减速运动;题图乙中t5时刻物体开始反向运动,B错误;0~t3时间内,物体运动方向不变,t3时刻,物体运动位移最大,C错误;x-t图像的斜率代表速度,t4时刻图线3切线的斜率大于图线4的斜率,故该时刻图线3表示的物体速度大于图线4表示的物体速度,D正确。
[对点训练]
3.选C 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运动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0~2 s内A的斜率为负值,即速度沿负方向,B的斜率为正值,即速度沿正方向,所以两人的运动方向相反,A错误;0~2 s内A的速度vA===-12 m/s,A的速度大小为12 m/s,B的速度vB= ==30 m/s,故A的速度比B的速度小,B错误;在前 5 s内,B向正方向运动 60 m,静止 2 s后又向反方向运动 30 m,B运动的总路程为90 m,而A运动的路程为 60 m,故A运动的路程比B运动的路程少,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则A的平均速率比B的平均速率小,C正确;在前 5 s内,A的位移大小为xA=60 m,B的位移大小为xB=30 m,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故D错误。
4.选BC 由题图可知,在 6~8 s内质点的速度为 6 m/s,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误;在 0~4 s内,质点的位移x=×2×4 m+×(4+10)×2 m =18 m,B正确;v-t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像可知,质点在 8~10 s内的加速度大于其在 0~2 s内的加速度,C正确;质点在 8~10 s内的加速度与其在 10~12 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错误。
[价值好题精练] 
1.选CD x-t图像斜率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0~t0内,甲、乙的x-t图像的斜率均为负,所以运动方向相同,A错误;0~t0内,乙的位移大小为x0,甲的位移大小小于x0,所以0~t0内甲、乙的位移大小不相等,B错误;0~2t0内乙的位移等于甲的位移,时间也相同,所以0~2t0内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平均速度,C正确;x-t图线斜率的大小代表速度的大小,明显乙的图线最大斜率绝对值大于甲的图线最大斜率绝对值,所以0~2t0内乙的速度最大值大于甲的速度最大值,D正确。
2.选D 根据题意,知道AB间距离和通过的时间,则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以求得运动员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无法求得两个端点的瞬时速度以及在AB段运动的加速度。
3.选D 43秒39描述的是中国队在接力决赛中所经历的实际时间,表示时间间隔,故A错误;位移是指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大小,箭头指向表示位移方向,根据题图可知,各运动员的初末位置不相同,表示位移的有向线段的长度与方向均不相同,即每位运动员位移的大小不一定都为100 m,故B错误;根据题图可知,表示第8道中国队的位移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大于第3道新加坡队的位移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即中国队运动员的总位移比位于第3道的新加坡队大,故D正确;
平均速率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中国队的平均速率为= m/s≈9.2 m/s,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中国队做的是曲线运动,平均速度大小小于平均速率,可知中国队的平均速度大小小于9.2 m/s,故C错误。
4.选B 从静止加速到速度为100 km/h的平均加速度为a== m/s2≈3.5 m/s2,则G值的大小为G=10a=35,所以该车的尾标应该是35TFSI,则B正确,A、C、D错误。
5.选BD 由于无法知道运动员跑100 m经历的时间,故无法确定其平均速度和成绩,A、C错误;由题意可求出冲线时 s 内运动员跑过的距离Δx=ΔL,进一步求得 s内的平均速度=,由于时间极短,可把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看成是冲线时的瞬时速度,B、D正确。
7 / 7(共42张PPT)
章末小结与质量评价
第 一 章
1
一、知识体系建构——理清物理观念
2
二、综合考法融会——强化科学思维
3
三、价值好题精练——培树科学态度和责任
CONTENTS
目录
一、知识体系建构——
理清物理观念
二、综合考法融会——
强化科学思维
[例1] 某游泳爱好者在8月8日8时整,从旅顺老铁山南岬角准时下水,于8月10日10时22分抵达蓬莱阁东沙滩,游程为123.58 km,直线距离为109 km,不借助任何漂浮物横渡了渤海海峡。试求在这次横渡海峡中:
考法(一)对速度和速率的理解
(1)游泳爱好者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 0.60 m/s 
(2)游泳爱好者的平均速率和每游100 m大约所需要的时间。
[答案] 0.68 m/s 147 s
[答案] 不能
[解析] 由于没有相关信息,故不能确定游泳爱好者在游程中经过某地点的瞬时速度。
(3)能否确定游泳爱好者在游程中经过某地点的瞬时速度。
两种速度、两个速率的比较
融会贯通
联系 (1)它们的单位都是m/s
(2)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3)|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两者大小相等
续表
[对点训练]
1.如图甲所示是一种应用传感器监测轨道车运行的实验装置。在轨道某处设置监测点,当车头到达传感器瞬间和车尾离开传感器瞬间,信号发生器各发出一个脉冲信号,由记录仪记录。假如轨道车长度为22 m,记录仪记录的信号如图乙所示,则轨道车经过该监测点的速度为(  )
A.0.20 m/s B.2.0 m/s
C.22 m/s D.220 m/s

2.(选自鲁科版教材课后练习)超速行驶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在高速公路的有些路段会进行区间测速,有些位置则进行固定位置测速。
(1)判断这两种测速方式是测量瞬时速率还是平均速率,比较两种测速方式对整治超速行驶违法行为的优劣。
解析:区间测速是测量平均速率,其优点是通过监测车辆在某路段内的平均速率,可一定程度上整治车辆在该路段内的违法超速行为,但缺点是不能对车辆在该区间内某处的速度进行测量,这样可能造成车辆尽管在某区间的速度在合理范围,但其在某时间段的超速行驶不能被监测。固定位置测速是测量瞬时速率,其优点是通过对一些特殊位置过往车辆的速率进行监测,整治可能出现的超速行为,缺点是不能监测未安装测速装置路段可能出现的超速行为。
(2)测量汽车的瞬时速率有哪些方法?测量原理有何共同之处?
解析:测量汽车的瞬时速率主要有雷达测速、激光测速、地感线圈测速、卫星测速等,测量原理的共同点是通过测量汽车在极短时间内的位移,计算该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作为测量时的瞬时速率。
[例2] 如图甲、乙所示的速度—时间(v-t)图像和位移—时间(x-t)图像中,给出的四条图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考法(二) 运动图像问题
A.图线1、3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两图像中t2、t5时刻分别表示物体开始做反向运动
C.甲图像中t2时刻,物体运动位移最大
D.乙图像中t4时刻,图线3表示的物体速度大于图线4表示的物体速度

[解析] x-t图像和v-t图像只能用来描述直线运动,A错误;题图甲中t2时刻,速度方向不变,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物体由加速运动变为减速运动;题图乙中t5时刻物体开始反向运动,B错误;0~t3时间内,物体运动方向不变,t3时刻,物体运动位移最大,C错误;x-t图像的斜率代表速度,t4时刻图线3切线的斜率大于图线4的斜率,故该时刻图线3表示的物体速度大于图线4表示的物体速度,D正确。
[融会贯通]
1.应用运动图像解题“六看”
x-t图像 v-t图像
轴 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位移x 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速度v
线 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斜率 表示速度 表示加速度
面积 无实际意义 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纵截距 表示初位置 表示初速度
特殊点 拐点表示从一种运动变为另一种运动,两图线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拐点表示从一种运动变为另一种运动,两图线交点表示两物体速度相等
续表
2.对两种图像的理解
(1)x-t图像、v-t图像都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图像中各点的坐标值x、v与t 一一对应。
(2)x-t图像、v-t图像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
(3)无论是x-t图像还是v-t图像,所描述的运动都是直线运动。
[对点训练]
3.如图所示为A、B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2 s内,A、B两人同向而行
B.0~2 s内,A的速度比B的速度大
C.在5 s内,A的平均速率比B的平均速率小
D.在5 s内,A运动的位移比B运动的位移小

在前 5 s内,B向正方向运动 60 m,静止 2 s后又向反方向运动 30 m,B运动的总路程为90 m,而A运动的路程为 60 m,故A运动的路程比B运动的路程少,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则A的平均速率比B的平均速率小,C正确;在前 5 s内,A的位移大小为xA=60 m,B的位移大小为xB=30 m,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故D错误。
4.(多选)某质点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6~8 s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
B.在 0~4 s内,质点的位移为 18 m
C.质点在 8~10 s内的加速度大于其
在 0~2 s内的加速度
D.质点在 8~10 s内的加速度与其在 10~ 12 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价值好题精练——
培树科学态度和责任
1.(2024年1月·贵州高考适应性演练)(多选)图(a)是贵州特有的“独竹漂”表演,此项目已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某次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甲在河中心位置完成表演后沿直线划向岸边,同时表演者乙从另一岸边沿同一直线划向河中心并准备表演,该过程甲、乙运动的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b)所示,则(  )
A.0~t0内,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反
B.0~t0内,甲、乙的位移大小相等
C.0~2t0内,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平均速度
D.0~2t0内,乙的速度最大值大于甲的速度最大值


解析:x-t图像斜率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0~t0内,甲、乙的x-t图像的斜率均为负,所以运动方向相同,A错误;0~t0内,乙的位移大小为x0,甲的位移大小小于x0,所以0~t0内甲、乙的位移大小不相等,B错误;0~2t0内乙的位移等于甲的位移,时间也相同,所以0~2t0内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平均速度,C正确;x-t图线斜率的大小代表速度的大小,明显乙的图线最大斜率绝对值大于甲的图线最大斜率绝对值,所以0~2t0内乙的速度最大值大于甲的速度最大值,D正确。
2.钢架雪车也被称为俯式冰橇,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运动员需要俯身平贴在雪橇上,以俯卧姿态滑行。比赛线路由起跑区、出发区、滑行区及减速区组成。如图,若减速区AB间距离为200 m,运动员某次用时15 s通过减速区以某一速度通过终点,假设运动员在AB段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从以上数据可以确定(  )
A.运动员通过A点时的速度
B.运动员通过B点时的速度
C.运动员在AB段运动的加速度
D.运动员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根据题意,知道AB间距离和通过的时间,则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以求得运动员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无法求得两个端点的瞬时速度以及在AB段运动的加速度。
3.(2024·名校联盟高三大联考)2023年10月3日,在杭州亚运会田径女子4×100 m接力决赛中,位于第8道的中国队以43秒39的成绩夺得冠军,时隔9年重返亚洲之巅。如图所示为4×100 m跑道的起终点区域,部分赛道起点位置及比赛终点线如图中所标注,则在整个比赛中(  )
A.43秒39表示时刻
B.每位运动员位移的大小都为100 m
C.中国队的平均速度约为9.2 m/s
D.中国队运动员的总位移比位于第3道的新加坡队大

解析:43秒39描述的是中国队在接力决赛中所经历的实际时间,表示时间间隔,故A错误;位移是指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大小,箭头指向表示位移方向,根据题图可知,各运动员的初末位置不相同,表示位移的有向线段的长度与方向均不相同,即每位运动员位移的大小不一定都为100 m,故B错误;根据题图可知,表示第8道中国队的位移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大于第3道新加坡队的位移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即中国队运动员的总位移比位于第3道的新加坡队大,故D正确;
4.“45TFSI”为某品牌汽车的尾部标识,其中“45”称为G值,G值越大,加速越快,G值的大小为车辆从静止加速到速度为100 km/h (百公里加速)的平均加速度(国际单位制)的10倍。若某车百公里加速时间为7.9 s,由此推算,该车的尾标应该是(  )
A.30TFSI B.35TFSI
C.40TFSI D.45TF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