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
一、科学概念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2025三上·宝安期末)收拾衣服时小安发现,昨晚洗好的衣服干了,这是衣服上的水 了。(选填“蒸发”“凝结”或“凝固”)
【答案】蒸发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常温下,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水蒸气)并扩散到空气中的过程就是蒸发。昨晚洗好的衣服上的水分,正是通过这种蒸发作用,逐渐变成水蒸气 “飞散” 到空气中,最终使衣服变干。蒸发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湿头发晾干、地上的积水慢慢消失等,都是同样的道理。
2.(2025三上·宝安期末)小安准备制作冰镇酸梅汤,酸梅粉倒入水中搅拌后消失了,这个过程称之为 。(选填“溶解”或“融化”)
【答案】溶解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溶解的特征是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溶液)中看不到固体颗粒,且无法通过过滤(分离固体和液体)或沉降(让固体下沉)的方式将其与水分离。酸梅粉放入水中搅拌后 “消失”,正是因为它的颗粒均匀分散到了水分子之间,符合溶解的定义。生活中常见的盐、糖溶于水,也是同样的道理。
3.(2025三上·宝安期末)小文给小皮球打气时发现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且容易被 或被扩张。
【答案】压缩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气体:微粒之间的距离极大,微粒间的作用力很弱,因此当受到外力挤压时,微粒能轻易被 “推得更近”,表现为容易被压缩;比如给气球打气,气体被压缩进气球内。固体和液体:微粒间的距离很小(固体微粒紧密排列,液体微粒间距略大于固体),微粒间的作用力较强,外力难以显著缩小它们的间距,所以压缩难度大;比如很难压缩一块石头或一杯水。
4.(2025三上·宝安期末)出行前需要观察天气,通常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 (选填“短”或“长”)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和风的情况。
【答案】短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如冷暖、阴晴等)。气象:涵盖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包括短期天气和长期气候特征。
5.(2025三上·宝安期末)天气预报假期海边可能会下雨,小安想知道具体的降雨量,小安可以准备一个 放置在户外空地上收集雨水进行测量。
【答案】雨量器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分析】降水量:一定时间内降落的水在水平地面上累积的深度,单位为毫米(mm)。测量降雨量工具是雨量器。使用降雨量器进行测量降雨量:要安置在开阔无遮挡处并保持水平;先将水面调至 “0” 刻度;记录降水起止时间;结束后读数记录。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6.(2025三上·宝安期末)一杯水不能无限制的溶解酸梅粉。(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酸梅粉,当溶质达到该条件下的最大限度时,就不再继续溶解,这种状态称为 “饱和溶液”。因此水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一杯水不能无限制的溶解酸梅粉。 故该说法正确。
7.(2025三上·宝安期末)冰箱里的水冻成冰块后就不再是水了。(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当水冻成冰块时,只是从液态变成了固态,物质本身的没有改变,仍然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故说法错误。
8.(2025三上·宝安期末)皮球中的空气有质量,自然界中的空气则没有质量。(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有质量,不管是皮球中还是自然界中的空气都有质量。题目说法错误。
9.(2025三上·宝安期末)房间的空调通常装在上方,因为冷空气会下降。(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空调制冷时释放冷空气,冷空气密度比周围热空气大,会向下流动,从而使整个房间的温度均匀降低。因此空调装在上方,符合冷空气下降的规律,该说法正确。
10.(2025三上·宝安期末)小安准备用粗细不一的可乐瓶制作雨量器。(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分析】制作雨量器需要容器的横截面积均匀,这样才能准确测量降水量。而粗细不一的可乐瓶,不同高度的横截面积不同,相同体积的水在不同部位对应的深度不同,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因此该说法错误。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55分)
11.(2025三上·宝安期末)第二天早晨,小安发现冰箱里有几瓶装有酸梅汤的瓶子爆裂了,这是因为( )。
A.瓶子质量不佳自己裂了
B.瓶子里的空气将瓶子涨裂了
C.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将瓶子涨裂了
【答案】C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一个特殊的性质,即结冰时体积会变大。酸梅汤中含有大量水分,放入冰箱后,水遇冷结冰,体积膨胀,会对瓶子产生向外的压力,当压力超过瓶子的承受能力时,瓶子就会爆裂。A 选项中瓶子质量不佳并非主要原因;B 选项中瓶子里的空气在低温下通常会收缩,不会导致瓶子涨裂。因此正确答案是 C。
12.(2025三上·宝安期末)如图所示,为了防止冰融化,爸爸将冰冻好的酸梅汤放到装满冰块的保温箱中,以下关于冰融化这一过程错误的是( )。
A.当环境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B.冰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C.水结冰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答案】C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A 选项:冰的熔点是 0℃,当环境温度高于 0℃时,冰会开始吸收热量并融化,该说法正确。B 选项:冰融化属于吸热过程,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以改变自身状态(从固态变为液态),该说法正确。
C 选项:水结冰是凝固过程,凝固需要向周围释放热量,而非吸收热量,该说法错误。
因此,关于冰融化过程错误的是 C。
13.(2025三上·宝安期末)妈妈说为了让瓶子里的饮料温度更低一些,可以往保温箱的冰里再加点( )。
A.盐 B.糖 C.小苏打
【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往冰里加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是 0℃,而加盐后,冰与盐的混合物的冰点会低于 0℃。这使得冰能在更低的温度下保持融化状态,且融化过程中会吸收更多周围的热量,从而让保温箱内的温度降得更低,使瓶子里的饮料温度更低。
14.(2025三上·宝安期末)到达海边时小文发现:保温箱中的冰块部分融化,形成了冰水混合物,图( )能比较准确的表示出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无味 ②不会流动 ③会流动 ④固体 ⑤液体 ⑥气体
⑦没有固定形状 ⑧有固定形状
A.
B.
C.
【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和冰的相同点:冰和水都是水的不同状态,都具有无味的特性(①)。
水和冰的不同点:冰是固态(④),有固定形状(⑧),不会流动(②);水是液态(⑤),没有固定形状(⑦),会流动(③)。二者均不属于气体(⑥),因此⑥不涉及。故选A。
15.(2025三上·宝安期末)小文想往酸梅汁里加一些糖,以下方法不能让糖快速溶解的是( )。
A.加热 B.用筷子搅拌 C.把砂糖换成冰糖块
【答案】C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A 选项:加热能提高溶剂(酸梅汁)的温度,温度升高会加快分子的运动速度,使糖分子更容易扩散到溶剂中,从而加速溶解,该方法有效。B 选项:用筷子搅拌可以加快溶剂的流动,使糖周围的溶剂不断更新,减少糖周围已溶解的糖分子浓度,促进糖的溶解,该方法有效。
C 选项:冰糖块比砂糖的颗粒更大,与溶剂的接触面积更小,溶解速度会更慢,不能让糖快速溶解,该方法无效。
因此,不能让糖快速溶解的是 C。
16.(2025三上·宝安期末)小文和小安想了解:“酸梅粉和糖哪个在水中溶解的更多?”如图所示:准备了两杯水,分别将等分成8份的糖和酸梅粉加入水中,以下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两杯水必须一样多
B.为了加快速度可以一次加两份
C.可以边加边搅拌
【答案】B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A:控制水量相同是为了保证实验公平,合理。
B:一次加两份无法准确判断是否完全溶解,影响实验结果,不合理。
C:搅拌能加快溶解,不影响溶解量的判断,合理。
因此,不合理的是 B。
17.(2025三上·宝安期末)记录表如下,根据表格可知等量的水溶解白糖和酸梅粉时( )。
A.白糖溶解的更多 B.酸梅粉溶解的更多 C.两者溶解的一样多
【答案】A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在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时,当其他条件(如水量、温度等)相同时,溶解的份数越多,说明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根据表格信息,等量水中白糖能溶解 5 份,酸梅粉能溶解 3 份,5 份>3 份,因此白糖溶解的更多,故答案为 A。
18.(2025三上·宝安期末)中午爸爸妈妈们准备在户外做饭,从保温箱拿出来的固态黄油不一会儿就变成了液态,这一过程中黄油的物质变化和以下物质变化不同的是( )。
A.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B.剪纸 C.苹果魔烂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固态黄油变成液态,这一过程是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改变,但本质和化学成分未发生变化。A 选项: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属于物理变化。
B 选项:剪纸只是改变了纸的形状,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 选项:苹果腐烂是苹果与空气中的氧气等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腐烂后的产生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因此,答案是 C。
19.(2025三上·宝安期末)爸爸在做饭,不一会儿,小文和小安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这是因为( )。
A.空气会流动 B.空气被压缩 C.空气有质量
【答案】A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解答】空气无色、无味,有质量、会流动。A 选项:小文和小安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这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因为空气会流动,能带动香味分子扩散。
B 选项:空气被压缩是指空气体积变小,与闻到香味无关。
C 选项:空气有质量描述的是空气的属性。
故选A。
(2025三上·宝安期末)小文和小安准备一起用下图装置所示吸水
20.小文往吸管内吹气,我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瓶中水中会冒气泡
B.水从小安方向的吸管流出
C.没有现象
21.上述现象不能证明空气( )。
A.能流动 B.能占据空间 C.有质量
【答案】20.B
21.C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小文和小安准备一起用下图装置所示吸水,这个装置是利用气压原理来实现吸水或排水的常见实验装置,通常由一个瓶子和两根吸管组成。当向其中一根吸管吹气时,瓶内空气增多,气压增大,会把水从另一根吸管 “挤” 出去;而如果通过吸管吸气,瓶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会将水 “压” 入吸管,从而实现吸水。
20.(1)当小文往吸管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被压缩,气压增大。由于瓶内空间有限,增大的气压会推动瓶中的水,使其从另一根吸管(小安方向的吸管)流出。
A:瓶中冒气泡通常是空气进入水中的现象,而吹气时是气压推水流出,不会冒气泡。
B:符合气压推动水流向低压处的原理,是正确现象。
C:显然错误,因为吹气会导致明显的水流现象。
故选B。
21.A:能流动:吹气时空气在吸管内流动,最终推动水流出,可证明空气能流动。
B:能占据空间:瓶内原本有空气占据空间,吹气后空气被压缩,进一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否则无法被压缩并推水)。
C:有质量:该现象仅体现空气的流动性和占据空间的性质,无法直接证明空气有质量。
故选C。
四、饭后一行人准备在沙滩上拍皮球、玩水枪。
22.(2025三上·宝安期末)小安发现有一个皮球漏气了,科学课上老师说过空气是有质量的,但小安用手感受充满气的皮球和润气皮球重量好像没有很大差别,想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可以用( )测试。
A.刻度小的量筒 B.刻度小的尺子 C.精度高的电子秤
【答案】C
【知识点】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A 选项:量筒是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B 选项:尺子是用于测量长度的工具。
C 选项:精度高的电子秤可以精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充满气的皮球包含空气的质量,漏气后空气减少,质量会发生微小变化。由于空气的质量较轻,普通工具难以察觉,但精度高的电子秤能捕捉到这种细微的质量差异,从而验证空气有质量。
因此,正确答案是 C。
23.(2025三上·宝安期末)小文在玩水枪的时候发现,水枪的原理跟注射器类似。先吸入一定量的水,推动活塞就能射出一定量的水。如果水枪充满空气,堵住出口,感觉活塞___________大幅度移动;如果水枪充满水,堵住出口,活塞___________大幅度移动。( )
A.能;不能 B.不能;能 C.能;也能
【答案】A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分子间距大,易被压缩,堵住水枪出口推活塞时,活塞能大幅移动;水分子间距小,难被压缩,同样操作时活塞难大幅移动。故选 A。
24.(2025三上·宝安期末)如下图,堵住注满空气的注射器出口挤压活塞并挤压时,注射器内的空气微粒变化情况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A:“压缩颗粒变多” 错误,颗粒数量由空气质量决定,挤压不会增加颗粒数量。
B:“压缩颗粒不变” 正确,挤压仅改变颗粒间的间隙,颗粒本身的数量和性质不变。说明空气可以被压缩。
C:“压缩颗粒变少” 错误,同理,颗粒数量不会因挤压而减少。
故选B。
25.(2025三上·宝安期末)水和空气的共同点有( )。
A.都是白色 B.都会流动 C.都能够被压缩
【答案】B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水和空气的共同点是都具有流动性。空气作为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能自由流动,比如风的形成就是空气流动的体现;水作为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也能流动,例如水会沿着倾斜的桌面流淌。在可压缩性和形态固定性上,两者存在差异:空气易被压缩,无固定形态和体积;水不易被压缩,有固定体积但无固定形态。
26.(2025三上·宝安期末)以下不能作为空气存在的证据的有( )。
A.帐篷在风中起舞
B.空气可以让皮球鼓起来
C.湿衣服变干
【答案】C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能占据空间,可通过帐篷在风中起舞、皮球被空气鼓起来、倒扣水中的纸团不湿等现象证明;湿衣服变干体现的是水蒸发,与空气占据空间无关。故选 C。
五、下午的海边起风了,小文和小安准备利用所学知识观测天气。
27.(2025三上·宝安期末)除了自然风,我们也可以制造风,如图利用模型,点燃蜡烛后不会出现( )。
A.纸条发生抖动
B.蚊香产生的烟,飘向盒子内部
C.蚊香产生的烟直接向上
【答案】C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空气热胀冷缩,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不点燃蜡烛时,蚊香烟雾竖直上升,上方纸条不动。点燃蜡烛后,盒内空气受热变轻上升,外部冷空气补充,形成空气流动。蚊香烟雾随冷空气进入盒内,上方纸条向上飘动,烟雾不再直接上升。故选 C。
28.(2025三上·宝安期末)为了观测风,小文和小安制作了一面简易风旗进行测验。举起风旗,小安观察到风旗向北并展开一半的旗面,此时吹的是___________风,属于___________级风。( )
A.北:一级 B.南:一级 C.南:0级
【答案】B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旗向北展开,说明风是从南方吹来的;风吹来的方向与风旗飘动的方向相反,因此是南风。风力等级:0 级风时,风旗静止不动;1 级风时,风旗会微微展开或展开一半左右,能看出风向但旗面不会完全绷紧;风力越大,旗面展开越充分。
因此,风旗向北展开一半,说明吹的是南风,属于 1 级风。故选B。
29.(2025三上·宝安期末)小安拿出雨量器测量雨、利用雨量器收集雨水我们应测试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 )
A.雨水的重量:千克 B.雨水的高度:毫米 C.雨水的体积:毫升
【答案】B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分析】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收集一定时间内的雨水,测量雨水在雨量器内形成的高度来确定降水量。降水量的测量对象是雨水的高度,而非重量或体积。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mm),这是国际通用的标准单位。因此,正确答案是 B。
30.(2025三上·宝安期末)没多久雨过天晴,小安和小文感叹天气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天气变化的速度( )。
A.十分迅速 B.十分缓慢 C.有时快有时慢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天气变化的速度并非固定不变。如,雷阵雨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然降临又快速结束,变化迅速;而有些天气(如由晴转多云)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变化缓慢。因此,天气变化有时快有时慢。
31.(2025三上·宝安期末)关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数据收集一数值天气预报一 气象员做出预报一 天气会商一 发布天气预报
B.数据收集一天气会商数值天气预报一 气象员做出预报一 发 布天气预报
C.天气会商一 数据收集一 数值天气预报一 气象员做出预报一 发布天气预报
【答案】A
【知识点】天气预报的制作
【解析】【分析】天气预报制作过程:
数据收集:这是天气预报的基础,需要通过气象卫星、雷达、观测站等多种手段,收集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大量气象数据。
数值天气预报: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输入到气象数值模式中,通过计算机进行复杂运算,模拟大气运动,得出初步的预报结果。
天气会商: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气象专家会对数值预报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和修正,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预报的准确性。
气象员做出预报:在天气会商的基础上,气象员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最终确定具体的天气预报结论。
发布天气预报:将确定后的预报结果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向公众发布。
32.(2025三上·宝安期末)气候和天气不同,关于气候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是指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
B.不同地区气候一般相问
C.气候变化也就是一天中天气的变化
【答案】A
【知识点】气候
【解析】【分析】选项 A:气候是指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通常以多年(如 30 年)的天气统计数据为基础,包括平均气温、降水分布、盛行风向等。故A正确。选项 B:不同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差异显著,导致气候各不相同(如热带雨林气候与极地气候差异极大),因此 “不同地区气候一般相同” 的说法错误。
选项 C: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气候状态改变,而 “一天中天气的变化” 属于短期的天气现象,二者本质不同,该说法错误。
六、探究实践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30分)
33.(2025三上·宝安期末)雨过天晴,保湿箱中的冰块轻化成了水,还混入了一些盐和沙子。小安提议用科学课上学过的知识将盐从中捉取出来,于足小安和小文找来以下工具。
(1)第一步: (溶解/过滤/蒸发)如图工具a可以用以下 替换。
(2)小安发现不能穿过工具a,(如题图),且留在其上的物质是( )。
A.食盐 B.沙 C.水
(3)第二步: (溶解/过滤/蒸发)如下图。
(4)蒸发食盐水时做法正确的是( )。
A.水完全蒸发后熄灭酒精灯
B.加热食盐水时需要边加热边搅拌
C.食盐水沸腾了就熄灭酒精灯
【答案】(1)过滤;C
(2)B
(3)蒸发
(4)B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分离是将混合物中各成分分开的过程,常用沉淀、过滤、蒸发等方法。由于物质性质不同,选择的分离方法也不同。
(1)食盐溶于水,沙子不溶于水,第一步用过滤装置(可用咖啡滤纸)分离,沙子被截留,食盐水通过滤纸。
(2)过滤后,沙子留在滤纸上,食盐水透过滤纸。
(3)图为蒸发装置,用于分离食盐和水,需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三脚架。
(4)蒸发时边加热边搅拌,出现白色颗粒后熄灭酒精灯,用余温蒸干剩余水分。
(1)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沙子不溶于水。因此第一步是过滤。图中的工具是过滤装置,可以用咖啡滤纸可以用来分离不溶性固体(沙子)和液体(食盐水)。
(2)在过滤后,食盐水会通过滤纸,沙子会被滤纸留下来。
(3)该图是蒸发装置,蒸发是用来从溶液中分离出可溶性固体(食盐)的方法。所需的仪器包括酒精灯(提供热源)、蒸发皿(容纳溶液)、玻璃棒(搅拌溶液以促进蒸发)、三脚架(支撑蒸发皿)。
(4)在蒸发过程中,加热食盐水时需要边加热边搅拌,待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酒精灯,用余温将剩余的水分蒸发掉。
七、在幕降临,海滩上许多人点燃孔明灯祈祷。
34.(2025三上·宝安期末)(1)小文发现:如图所示,放飞孔明灯时、需要将孔明灯撑开罩住点燃的蜡烛,这样做的目的是( )。
A.避免蜡烛点燃灯罩并方便收集热空气
B.阻隔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C.方便在夜空中寻找
(2)小安给“孔明灯”加热时发现:加热前塑料袋有一个 的力(上升/下降),加热一段时间后,用手摸塑料袋外壁会感觉到热热的,加热后塑料袋有一个 的力(上升/下降)。
【答案】(1)A
(2)下降;上升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1)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变轻并上升,孔明灯利用此原理。放飞时撑开灯罩罩住蜡烛,主要是避免点燃灯罩并方便收集热空气,选 A。
(2)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会上升,加热 “热气球” 实验中,袋内空气受热后,袋子会受上升的力而上升;温度下降,空气变冷下降,袋子受下降的力。
(1)空气受热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孔明灯就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的。放飞孔明灯时,需要将孔明灯撑开罩住点燃的蜡烛,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蜡烛点燃灯罩并方便收集热空气。故A符合题意。
(2)空气可以占据空间。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要轻,热空气会上升。我们来做“热气球”实验时,加热袋中的空气,当感到袋子变热了,松开双手,空气受热会上升,袋子就会上升,当温度下降后,空气受冷下降,袋子就会下降。因此加热前塑料袋会有下降的力,加热后,塑料袋会有一个上升的力。
八、回家的路上又下起了大雨,小安和小文感受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重大,决定回家后观察和记录天气的变化。
35.(2025三上·宝安期末)左下表是10天内的天气记录,请你根据天气日历完成右下表10天的天气统计:
【答案】3天;2天;6天;4天
【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表格与柱状图的分析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一个地区近地面大气层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包含气温、气压、风、云、雨等多种气象要素的瞬时情况。根据 10 天的天气记录:多云出现 3 天;阴天出现 2 天;刮风出现 6 天;不刮风出现 4 天。
36.(2025三上·宝安期末)小安选择其中一天测量并记录了5个时间点的气温情况,如下表所示,请根据小安的数据绘制气温柱状图。
如上图所示,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为:_____________。(选填“先升后降”、“一直上升”或“先降后升”)
【答案】先升后降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会随着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变化。早晨太阳升起后,地面吸收热量,气温逐渐升高;到午后一段时间(一般是 14 时左右)达到最高值;之后太阳辐射减弱,地面散热增加,气温逐渐下降。结合这一普遍规律以及气温柱状图所呈现的气温数据,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为先升后降。
1 / 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
一、科学概念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2025三上·宝安期末)收拾衣服时小安发现,昨晚洗好的衣服干了,这是衣服上的水 了。(选填“蒸发”“凝结”或“凝固”)
2.(2025三上·宝安期末)小安准备制作冰镇酸梅汤,酸梅粉倒入水中搅拌后消失了,这个过程称之为 。(选填“溶解”或“融化”)
3.(2025三上·宝安期末)小文给小皮球打气时发现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且容易被 或被扩张。
4.(2025三上·宝安期末)出行前需要观察天气,通常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 (选填“短”或“长”)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和风的情况。
5.(2025三上·宝安期末)天气预报假期海边可能会下雨,小安想知道具体的降雨量,小安可以准备一个 放置在户外空地上收集雨水进行测量。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6.(2025三上·宝安期末)一杯水不能无限制的溶解酸梅粉。( )
7.(2025三上·宝安期末)冰箱里的水冻成冰块后就不再是水了。( )
8.(2025三上·宝安期末)皮球中的空气有质量,自然界中的空气则没有质量。( )
9.(2025三上·宝安期末)房间的空调通常装在上方,因为冷空气会下降。( )
10.(2025三上·宝安期末)小安准备用粗细不一的可乐瓶制作雨量器。( )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55分)
11.(2025三上·宝安期末)第二天早晨,小安发现冰箱里有几瓶装有酸梅汤的瓶子爆裂了,这是因为( )。
A.瓶子质量不佳自己裂了
B.瓶子里的空气将瓶子涨裂了
C.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将瓶子涨裂了
12.(2025三上·宝安期末)如图所示,为了防止冰融化,爸爸将冰冻好的酸梅汤放到装满冰块的保温箱中,以下关于冰融化这一过程错误的是( )。
A.当环境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B.冰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C.水结冰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13.(2025三上·宝安期末)妈妈说为了让瓶子里的饮料温度更低一些,可以往保温箱的冰里再加点( )。
A.盐 B.糖 C.小苏打
14.(2025三上·宝安期末)到达海边时小文发现:保温箱中的冰块部分融化,形成了冰水混合物,图( )能比较准确的表示出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无味 ②不会流动 ③会流动 ④固体 ⑤液体 ⑥气体
⑦没有固定形状 ⑧有固定形状
A.
B.
C.
15.(2025三上·宝安期末)小文想往酸梅汁里加一些糖,以下方法不能让糖快速溶解的是( )。
A.加热 B.用筷子搅拌 C.把砂糖换成冰糖块
16.(2025三上·宝安期末)小文和小安想了解:“酸梅粉和糖哪个在水中溶解的更多?”如图所示:准备了两杯水,分别将等分成8份的糖和酸梅粉加入水中,以下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两杯水必须一样多
B.为了加快速度可以一次加两份
C.可以边加边搅拌
17.(2025三上·宝安期末)记录表如下,根据表格可知等量的水溶解白糖和酸梅粉时( )。
A.白糖溶解的更多 B.酸梅粉溶解的更多 C.两者溶解的一样多
18.(2025三上·宝安期末)中午爸爸妈妈们准备在户外做饭,从保温箱拿出来的固态黄油不一会儿就变成了液态,这一过程中黄油的物质变化和以下物质变化不同的是( )。
A.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B.剪纸 C.苹果魔烂
19.(2025三上·宝安期末)爸爸在做饭,不一会儿,小文和小安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这是因为( )。
A.空气会流动 B.空气被压缩 C.空气有质量
(2025三上·宝安期末)小文和小安准备一起用下图装置所示吸水
20.小文往吸管内吹气,我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瓶中水中会冒气泡
B.水从小安方向的吸管流出
C.没有现象
21.上述现象不能证明空气( )。
A.能流动 B.能占据空间 C.有质量
四、饭后一行人准备在沙滩上拍皮球、玩水枪。
22.(2025三上·宝安期末)小安发现有一个皮球漏气了,科学课上老师说过空气是有质量的,但小安用手感受充满气的皮球和润气皮球重量好像没有很大差别,想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可以用( )测试。
A.刻度小的量筒 B.刻度小的尺子 C.精度高的电子秤
23.(2025三上·宝安期末)小文在玩水枪的时候发现,水枪的原理跟注射器类似。先吸入一定量的水,推动活塞就能射出一定量的水。如果水枪充满空气,堵住出口,感觉活塞___________大幅度移动;如果水枪充满水,堵住出口,活塞___________大幅度移动。( )
A.能;不能 B.不能;能 C.能;也能
24.(2025三上·宝安期末)如下图,堵住注满空气的注射器出口挤压活塞并挤压时,注射器内的空气微粒变化情况是( )。
A. B. C.
25.(2025三上·宝安期末)水和空气的共同点有( )。
A.都是白色 B.都会流动 C.都能够被压缩
26.(2025三上·宝安期末)以下不能作为空气存在的证据的有( )。
A.帐篷在风中起舞
B.空气可以让皮球鼓起来
C.湿衣服变干
五、下午的海边起风了,小文和小安准备利用所学知识观测天气。
27.(2025三上·宝安期末)除了自然风,我们也可以制造风,如图利用模型,点燃蜡烛后不会出现( )。
A.纸条发生抖动
B.蚊香产生的烟,飘向盒子内部
C.蚊香产生的烟直接向上
28.(2025三上·宝安期末)为了观测风,小文和小安制作了一面简易风旗进行测验。举起风旗,小安观察到风旗向北并展开一半的旗面,此时吹的是___________风,属于___________级风。( )
A.北:一级 B.南:一级 C.南:0级
29.(2025三上·宝安期末)小安拿出雨量器测量雨、利用雨量器收集雨水我们应测试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 )
A.雨水的重量:千克 B.雨水的高度:毫米 C.雨水的体积:毫升
30.(2025三上·宝安期末)没多久雨过天晴,小安和小文感叹天气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天气变化的速度( )。
A.十分迅速 B.十分缓慢 C.有时快有时慢
31.(2025三上·宝安期末)关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数据收集一数值天气预报一 气象员做出预报一 天气会商一 发布天气预报
B.数据收集一天气会商数值天气预报一 气象员做出预报一 发 布天气预报
C.天气会商一 数据收集一 数值天气预报一 气象员做出预报一 发布天气预报
32.(2025三上·宝安期末)气候和天气不同,关于气候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是指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
B.不同地区气候一般相问
C.气候变化也就是一天中天气的变化
六、探究实践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30分)
33.(2025三上·宝安期末)雨过天晴,保湿箱中的冰块轻化成了水,还混入了一些盐和沙子。小安提议用科学课上学过的知识将盐从中捉取出来,于足小安和小文找来以下工具。
(1)第一步: (溶解/过滤/蒸发)如图工具a可以用以下 替换。
(2)小安发现不能穿过工具a,(如题图),且留在其上的物质是( )。
A.食盐 B.沙 C.水
(3)第二步: (溶解/过滤/蒸发)如下图。
(4)蒸发食盐水时做法正确的是( )。
A.水完全蒸发后熄灭酒精灯
B.加热食盐水时需要边加热边搅拌
C.食盐水沸腾了就熄灭酒精灯
七、在幕降临,海滩上许多人点燃孔明灯祈祷。
34.(2025三上·宝安期末)(1)小文发现:如图所示,放飞孔明灯时、需要将孔明灯撑开罩住点燃的蜡烛,这样做的目的是( )。
A.避免蜡烛点燃灯罩并方便收集热空气
B.阻隔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C.方便在夜空中寻找
(2)小安给“孔明灯”加热时发现:加热前塑料袋有一个 的力(上升/下降),加热一段时间后,用手摸塑料袋外壁会感觉到热热的,加热后塑料袋有一个 的力(上升/下降)。
八、回家的路上又下起了大雨,小安和小文感受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重大,决定回家后观察和记录天气的变化。
35.(2025三上·宝安期末)左下表是10天内的天气记录,请你根据天气日历完成右下表10天的天气统计:
36.(2025三上·宝安期末)小安选择其中一天测量并记录了5个时间点的气温情况,如下表所示,请根据小安的数据绘制气温柱状图。
如上图所示,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为:_____________。(选填“先升后降”、“一直上升”或“先降后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蒸发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常温下,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水蒸气)并扩散到空气中的过程就是蒸发。昨晚洗好的衣服上的水分,正是通过这种蒸发作用,逐渐变成水蒸气 “飞散” 到空气中,最终使衣服变干。蒸发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湿头发晾干、地上的积水慢慢消失等,都是同样的道理。
2.【答案】溶解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溶解的特征是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溶液)中看不到固体颗粒,且无法通过过滤(分离固体和液体)或沉降(让固体下沉)的方式将其与水分离。酸梅粉放入水中搅拌后 “消失”,正是因为它的颗粒均匀分散到了水分子之间,符合溶解的定义。生活中常见的盐、糖溶于水,也是同样的道理。
3.【答案】压缩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气体:微粒之间的距离极大,微粒间的作用力很弱,因此当受到外力挤压时,微粒能轻易被 “推得更近”,表现为容易被压缩;比如给气球打气,气体被压缩进气球内。固体和液体:微粒间的距离很小(固体微粒紧密排列,液体微粒间距略大于固体),微粒间的作用力较强,外力难以显著缩小它们的间距,所以压缩难度大;比如很难压缩一块石头或一杯水。
4.【答案】短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如冷暖、阴晴等)。气象:涵盖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包括短期天气和长期气候特征。
5.【答案】雨量器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分析】降水量:一定时间内降落的水在水平地面上累积的深度,单位为毫米(mm)。测量降雨量工具是雨量器。使用降雨量器进行测量降雨量:要安置在开阔无遮挡处并保持水平;先将水面调至 “0” 刻度;记录降水起止时间;结束后读数记录。
6.【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酸梅粉,当溶质达到该条件下的最大限度时,就不再继续溶解,这种状态称为 “饱和溶液”。因此水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一杯水不能无限制的溶解酸梅粉。 故该说法正确。
7.【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当水冻成冰块时,只是从液态变成了固态,物质本身的没有改变,仍然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故说法错误。
8.【答案】错误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有质量,不管是皮球中还是自然界中的空气都有质量。题目说法错误。
9.【答案】正确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空调制冷时释放冷空气,冷空气密度比周围热空气大,会向下流动,从而使整个房间的温度均匀降低。因此空调装在上方,符合冷空气下降的规律,该说法正确。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分析】制作雨量器需要容器的横截面积均匀,这样才能准确测量降水量。而粗细不一的可乐瓶,不同高度的横截面积不同,相同体积的水在不同部位对应的深度不同,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因此该说法错误。
11.【答案】C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一个特殊的性质,即结冰时体积会变大。酸梅汤中含有大量水分,放入冰箱后,水遇冷结冰,体积膨胀,会对瓶子产生向外的压力,当压力超过瓶子的承受能力时,瓶子就会爆裂。A 选项中瓶子质量不佳并非主要原因;B 选项中瓶子里的空气在低温下通常会收缩,不会导致瓶子涨裂。因此正确答案是 C。
12.【答案】C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A 选项:冰的熔点是 0℃,当环境温度高于 0℃时,冰会开始吸收热量并融化,该说法正确。B 选项:冰融化属于吸热过程,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以改变自身状态(从固态变为液态),该说法正确。
C 选项:水结冰是凝固过程,凝固需要向周围释放热量,而非吸收热量,该说法错误。
因此,关于冰融化过程错误的是 C。
13.【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往冰里加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是 0℃,而加盐后,冰与盐的混合物的冰点会低于 0℃。这使得冰能在更低的温度下保持融化状态,且融化过程中会吸收更多周围的热量,从而让保温箱内的温度降得更低,使瓶子里的饮料温度更低。
14.【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和冰的相同点:冰和水都是水的不同状态,都具有无味的特性(①)。
水和冰的不同点:冰是固态(④),有固定形状(⑧),不会流动(②);水是液态(⑤),没有固定形状(⑦),会流动(③)。二者均不属于气体(⑥),因此⑥不涉及。故选A。
15.【答案】C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A 选项:加热能提高溶剂(酸梅汁)的温度,温度升高会加快分子的运动速度,使糖分子更容易扩散到溶剂中,从而加速溶解,该方法有效。B 选项:用筷子搅拌可以加快溶剂的流动,使糖周围的溶剂不断更新,减少糖周围已溶解的糖分子浓度,促进糖的溶解,该方法有效。
C 选项:冰糖块比砂糖的颗粒更大,与溶剂的接触面积更小,溶解速度会更慢,不能让糖快速溶解,该方法无效。
因此,不能让糖快速溶解的是 C。
16.【答案】B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A:控制水量相同是为了保证实验公平,合理。
B:一次加两份无法准确判断是否完全溶解,影响实验结果,不合理。
C:搅拌能加快溶解,不影响溶解量的判断,合理。
因此,不合理的是 B。
17.【答案】A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在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时,当其他条件(如水量、温度等)相同时,溶解的份数越多,说明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根据表格信息,等量水中白糖能溶解 5 份,酸梅粉能溶解 3 份,5 份>3 份,因此白糖溶解的更多,故答案为 A。
18.【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固态黄油变成液态,这一过程是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改变,但本质和化学成分未发生变化。A 选项: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属于物理变化。
B 选项:剪纸只是改变了纸的形状,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 选项:苹果腐烂是苹果与空气中的氧气等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腐烂后的产生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因此,答案是 C。
19.【答案】A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解答】空气无色、无味,有质量、会流动。A 选项:小文和小安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这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因为空气会流动,能带动香味分子扩散。
B 选项:空气被压缩是指空气体积变小,与闻到香味无关。
C 选项:空气有质量描述的是空气的属性。
故选A。
【答案】20.B
21.C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小文和小安准备一起用下图装置所示吸水,这个装置是利用气压原理来实现吸水或排水的常见实验装置,通常由一个瓶子和两根吸管组成。当向其中一根吸管吹气时,瓶内空气增多,气压增大,会把水从另一根吸管 “挤” 出去;而如果通过吸管吸气,瓶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会将水 “压” 入吸管,从而实现吸水。
20.(1)当小文往吸管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被压缩,气压增大。由于瓶内空间有限,增大的气压会推动瓶中的水,使其从另一根吸管(小安方向的吸管)流出。
A:瓶中冒气泡通常是空气进入水中的现象,而吹气时是气压推水流出,不会冒气泡。
B:符合气压推动水流向低压处的原理,是正确现象。
C:显然错误,因为吹气会导致明显的水流现象。
故选B。
21.A:能流动:吹气时空气在吸管内流动,最终推动水流出,可证明空气能流动。
B:能占据空间:瓶内原本有空气占据空间,吹气后空气被压缩,进一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否则无法被压缩并推水)。
C:有质量:该现象仅体现空气的流动性和占据空间的性质,无法直接证明空气有质量。
故选C。
22.【答案】C
【知识点】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A 选项:量筒是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B 选项:尺子是用于测量长度的工具。
C 选项:精度高的电子秤可以精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充满气的皮球包含空气的质量,漏气后空气减少,质量会发生微小变化。由于空气的质量较轻,普通工具难以察觉,但精度高的电子秤能捕捉到这种细微的质量差异,从而验证空气有质量。
因此,正确答案是 C。
23.【答案】A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分子间距大,易被压缩,堵住水枪出口推活塞时,活塞能大幅移动;水分子间距小,难被压缩,同样操作时活塞难大幅移动。故选 A。
24.【答案】B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A:“压缩颗粒变多” 错误,颗粒数量由空气质量决定,挤压不会增加颗粒数量。
B:“压缩颗粒不变” 正确,挤压仅改变颗粒间的间隙,颗粒本身的数量和性质不变。说明空气可以被压缩。
C:“压缩颗粒变少” 错误,同理,颗粒数量不会因挤压而减少。
故选B。
25.【答案】B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水和空气的共同点是都具有流动性。空气作为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能自由流动,比如风的形成就是空气流动的体现;水作为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也能流动,例如水会沿着倾斜的桌面流淌。在可压缩性和形态固定性上,两者存在差异:空气易被压缩,无固定形态和体积;水不易被压缩,有固定体积但无固定形态。
26.【答案】C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能占据空间,可通过帐篷在风中起舞、皮球被空气鼓起来、倒扣水中的纸团不湿等现象证明;湿衣服变干体现的是水蒸发,与空气占据空间无关。故选 C。
27.【答案】C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空气热胀冷缩,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不点燃蜡烛时,蚊香烟雾竖直上升,上方纸条不动。点燃蜡烛后,盒内空气受热变轻上升,外部冷空气补充,形成空气流动。蚊香烟雾随冷空气进入盒内,上方纸条向上飘动,烟雾不再直接上升。故选 C。
28.【答案】B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旗向北展开,说明风是从南方吹来的;风吹来的方向与风旗飘动的方向相反,因此是南风。风力等级:0 级风时,风旗静止不动;1 级风时,风旗会微微展开或展开一半左右,能看出风向但旗面不会完全绷紧;风力越大,旗面展开越充分。
因此,风旗向北展开一半,说明吹的是南风,属于 1 级风。故选B。
29.【答案】B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分析】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收集一定时间内的雨水,测量雨水在雨量器内形成的高度来确定降水量。降水量的测量对象是雨水的高度,而非重量或体积。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mm),这是国际通用的标准单位。因此,正确答案是 B。
30.【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天气变化的速度并非固定不变。如,雷阵雨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然降临又快速结束,变化迅速;而有些天气(如由晴转多云)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变化缓慢。因此,天气变化有时快有时慢。
31.【答案】A
【知识点】天气预报的制作
【解析】【分析】天气预报制作过程:
数据收集:这是天气预报的基础,需要通过气象卫星、雷达、观测站等多种手段,收集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大量气象数据。
数值天气预报: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输入到气象数值模式中,通过计算机进行复杂运算,模拟大气运动,得出初步的预报结果。
天气会商: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气象专家会对数值预报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和修正,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预报的准确性。
气象员做出预报:在天气会商的基础上,气象员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最终确定具体的天气预报结论。
发布天气预报:将确定后的预报结果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向公众发布。
32.【答案】A
【知识点】气候
【解析】【分析】选项 A:气候是指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通常以多年(如 30 年)的天气统计数据为基础,包括平均气温、降水分布、盛行风向等。故A正确。选项 B:不同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差异显著,导致气候各不相同(如热带雨林气候与极地气候差异极大),因此 “不同地区气候一般相同” 的说法错误。
选项 C: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气候状态改变,而 “一天中天气的变化” 属于短期的天气现象,二者本质不同,该说法错误。
33.【答案】(1)过滤;C
(2)B
(3)蒸发
(4)B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分离是将混合物中各成分分开的过程,常用沉淀、过滤、蒸发等方法。由于物质性质不同,选择的分离方法也不同。
(1)食盐溶于水,沙子不溶于水,第一步用过滤装置(可用咖啡滤纸)分离,沙子被截留,食盐水通过滤纸。
(2)过滤后,沙子留在滤纸上,食盐水透过滤纸。
(3)图为蒸发装置,用于分离食盐和水,需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三脚架。
(4)蒸发时边加热边搅拌,出现白色颗粒后熄灭酒精灯,用余温蒸干剩余水分。
(1)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沙子不溶于水。因此第一步是过滤。图中的工具是过滤装置,可以用咖啡滤纸可以用来分离不溶性固体(沙子)和液体(食盐水)。
(2)在过滤后,食盐水会通过滤纸,沙子会被滤纸留下来。
(3)该图是蒸发装置,蒸发是用来从溶液中分离出可溶性固体(食盐)的方法。所需的仪器包括酒精灯(提供热源)、蒸发皿(容纳溶液)、玻璃棒(搅拌溶液以促进蒸发)、三脚架(支撑蒸发皿)。
(4)在蒸发过程中,加热食盐水时需要边加热边搅拌,待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酒精灯,用余温将剩余的水分蒸发掉。
34.【答案】(1)A
(2)下降;上升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1)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变轻并上升,孔明灯利用此原理。放飞时撑开灯罩罩住蜡烛,主要是避免点燃灯罩并方便收集热空气,选 A。
(2)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会上升,加热 “热气球” 实验中,袋内空气受热后,袋子会受上升的力而上升;温度下降,空气变冷下降,袋子受下降的力。
(1)空气受热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孔明灯就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的。放飞孔明灯时,需要将孔明灯撑开罩住点燃的蜡烛,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蜡烛点燃灯罩并方便收集热空气。故A符合题意。
(2)空气可以占据空间。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要轻,热空气会上升。我们来做“热气球”实验时,加热袋中的空气,当感到袋子变热了,松开双手,空气受热会上升,袋子就会上升,当温度下降后,空气受冷下降,袋子就会下降。因此加热前塑料袋会有下降的力,加热后,塑料袋会有一个上升的力。
35.【答案】3天;2天;6天;4天
【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表格与柱状图的分析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一个地区近地面大气层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包含气温、气压、风、云、雨等多种气象要素的瞬时情况。根据 10 天的天气记录:多云出现 3 天;阴天出现 2 天;刮风出现 6 天;不刮风出现 4 天。
36.【答案】先升后降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会随着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变化。早晨太阳升起后,地面吸收热量,气温逐渐升高;到午后一段时间(一般是 14 时左右)达到最高值;之后太阳辐射减弱,地面散热增加,气温逐渐下降。结合这一普遍规律以及气温柱状图所呈现的气温数据,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为先升后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