甸垛中学08届高三语文背诵篇目(共39篇)

文档属性

名称 甸垛中学08届高三语文背诵篇目(共39篇)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2-05 12: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甸垛中学08届高三语文背诵篇目(共39篇)
逍遥游
“逍遥 ( http: / / baike. / view / 20100.htm" \t "_blank )”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余下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当作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庄子 ( http: / / baike. / view / 2760.htm" \t "_blank )》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原文】
北冥有鱼①,其名为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
《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7),则芥为之舟(18);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19)。而后乃今培风(2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1),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22):“我决起而飞(23),枪榆枋(24)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6)?”适莽苍者(27),三飡而反(28),腹犹果然(29);适百里者,宿舂粮(30);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31)!
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35),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37)。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8),众人匹之(39),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40):“穷发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43),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4),绝云气(45),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46):‘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47),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48)。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49)。
故夫知效一官(50)、行比一乡(5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52),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5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54),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55),定乎内外之分(56),辩乎荣辱之境(57),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58)。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59),泠然善也(60),旬有五日而后反(61)。彼于致福者(62),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63)。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御六气之辩(65),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66)!故曰:至人无己(67),神人无功(68),圣人无名(69)。
【注释】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②鲲(kūn):本指鱼卵,这里借表大鱼之名。 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④怒:奋起。 ⑤垂:边远;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陲”。一说遮,遮天。 ⑥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一说指鹏鸟在海面飞行。徙:迁移。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⑧齐谐:书名。一说人名。 ⑨志:记载。 ⑩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11)抟(tuán):环绕而上。一说“抟”当作“搏”(bó),拍击的意思。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12)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息:停歇。 (13)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14)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15)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16)极:尽。 (17)覆:倾倒。坳(ào):坑凹处,“坳堂”指厅堂地面上的坑凹处。 (18)芥:小草。 (19)斯:则,就。 (20)而后乃今:意思是这之后方才;以下同此解。培:通作“凭”,凭借。 (21)莫:这里作没有什么力量讲。夭阏(è):又写作“夭遏”,意思是遏阻、阻拦。“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装。 (22)蜩(tiáo):蝉。学鸠:一种小灰雀,这里泛指小鸟。 (23)决(xuè):通作“翅”,迅疾的样子。 (24)枪(qiāng):突过。榆枋:两种树名。 (25) 控:投下,落下来。 (26) 奚以:何以。之:去到。为:句末疑问语气词。 (27) 适:往,去到。莽苍:指迷茫看不真切的郊野。 (28)飡(cān):同餐。反:返回。 (29)犹:还。果然:饱的样子。 (30)宿:这里指一夜。 (31)之:这。二虫:指上述的蜩与学鸠。 (32)知(zhì):通“智”,智慧。 (33)朝:清晨。晦朔: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和最初天。一说“晦”指黑夜,“朔”指清晨。 (34)蟪蛄(huìgū):即寒蝉,春生复死或复生秋死。 (35)冥灵:传说中的大龟,一说树名。 (36)大椿:传说中的古树名。 (37)根据前后用语结构的特点,此句之下当有“此大年也”一句,但传统本子均无此句。 (38)彭祖:古代传说中年寿最长的人。乃今:而今。以:凭。特:独。闻:闻名于世。 (39)匹:配,比。 (40)汤:商汤。棘:汤时的贤大夫。已:矣。 (41)穷发:不长草木的地方。 (42)修:长。 (43)太山:大山。一说即泰山。 (44)羊角: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 (45)绝:穿过。 (46)斥鷃(yàn):一种小鸟。 (47)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 (48)至:极点。 (49)辩:通作“辨”,辨别、区分的意思。 (50)效:功效;这里含有胜任的意思。官:官职。 (51)行(xìng):品行。比:比并。 (52)而:通作“能”,能力。徵:取信。 (53)宋荣子:一名宋钘,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犹然:讥笑的样子。 (54)举:全。劝:劝勉,努力。 (55)非:责难,批评。沮(jǔ):沮丧。 (56)内外: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庄子看来,自主的精神是内在的,荣誉和非难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贵的。 (57)境:界限。 (58)数数(shuò)然:急急忙忙的样子。 (59)列子:郑国人,名叫列御寇,战国时代思想家。御:驾驭。 (60)泠(líng)然:轻盈美好的样子。 (61)旬:十天。有:又。 (62)致:罗致,这里有寻求的意思。 (63)待:凭借,依靠。 (64)乘:遵循,凭借。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线。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 (65)御:含有因循、顺着的意思。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作“变”,变化的意思。 (66)恶(wū):何,什么。 (67)至人:这里指道德修养最高尚的人。无己: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 (68)神人: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无功:不建树功业。 (69)圣人:这里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无名:不追求名誉地位。
【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辨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整个社会,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的样子。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孔子语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7、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8、:《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1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 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1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1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15、:质(1)胜文(2)则野(3),文胜质则史(4)。文质彬彬(5),然后君子。”
(1)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 (2)文:文采,经过修饰的。 (3)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 (4)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 (5)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
【译文】 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 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19、不愤(1)不启,不悱(2)不发。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2)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3)隅:音yǔ,角落。
【译文】 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2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2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2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2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 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
2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译文】 (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
2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2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2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译文】 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2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0、食不语,寝不言。
【译文】 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3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文】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3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33、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译文】 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34、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译文】 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35、
3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3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3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 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39、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 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40、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中:音zhòng,得当。
【译文】 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41、邦有道,危(1)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2)。
(1)危:直,正直。 (2)孙:同“逊”。
【译文】 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42、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言论,有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德。
43、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44、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怍:音zuò,惭愧的意思。
【译文】说话如果大言不惭,那么实现这些话就是很困难的了。
4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从来不超出自己的职位范围。”
4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 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4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4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49、
5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5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 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5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5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54、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55、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56、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译文】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57、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5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1),友多闻,益矣。友便辟(2),友善柔(3),友便侫(4),损矣。
(1)谅:诚信。 (2)便辟:惯于走邪道。 (3)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 (4)便侫:惯于花言巧语。
【译文】 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59、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6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 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61、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文】 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62、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译文】 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就会报怨。
6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64、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 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65、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 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66、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译文】 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67、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译文】 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法家拂士(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注释】
①畎(quǎn)亩:田间,田地。②傅说(yuè):殷武丁时人,曾为 刑徒, 在傅险筑墙,后被武丁发现,举用为相。③版筑:一种筑墙工作, 在两块墙版中,填人泥土夯实。④胶鬲(gé):殷纣王时人,曾以贩卖鱼、 盐为生,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辅佐周武王。⑤管夷吾:管仲。士:此 处指狱囚管理者。当年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随他 一起逃到鲁国,齐桓公知道他贤能,所以要求鲁君杀死公子纠,而把管仲押 回自己处理。鲁君于是派狱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国,结果齐桓公用管仲为宰相。(6)孙叔敖: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隐居海边,被楚王发现后任为令尹 (宰相)。(7)百里奚举于市:春秋时的贤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国,秦穆公 用五张羊皮的价格把他买回,任为宰相,所以说“举于市”。(8)曾:同 “增”。(9)衡:通“横”,指横塞。(10)征:表征,表现。(11)法家拂 士:法家,有法度的大臣;拂,假借为“弼”,辅佐;拂士即辅佐的贤士。
【译文】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 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普遍观点】
原文中先列举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 奚六人出身下层,
然后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云云,令人很容易想到意
志的磨练方面,最后一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尤其令人想到逆境中发奋图
强的浓厚悲剧意识。这种解释一般为后人接受,看似并无大碍。
出师表
诸葛亮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先帝:指刘备 ( http: / / baike. / view / 6213.htm" \t "_blank )。因刘备此时已死,故称先帝。未半:此指没完成帝业。(2)中道:犹言半路。崩殂(cú):死。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3)益州疲弊:指蜀汉 ( http: / / baike. / view / 13598.htm" \t "_blank )力量衰微,处境艰难。益州,今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蜀汉政权。疲弊,困乏无力。(4)诚:的确。秋:这里是“时”的意思。(5)侍卫之臣:宫廷里守卫的臣子.(6)忘身:不顾自身危难。(7)盖:连词,表推断原因。殊遇:优异的待遇。殊,不一般,特异。(8)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与下文“塞”相对。(9)光:发扬发大。遗德:留下的美德。(10)恢弘:发扬扩大。恢,大。弘,大。(11)妄自菲薄:随意看轻自己。妄,随意。菲薄,微薄,轻视。(12)引喻失义:讲话不当。引喻,称引、比喻。失义,失当,违背大义。(13)宫:指皇宫。府:指丞相府。(14)陟(zhì):提升。罚:惩罚。臧:表扬。否(pǐ):批评。(15)异同:偏义词,偏义于异。(16)作奸犯科:干不正当的事违犯法令。作奸,干坏事。科,科条,法令。(17)宣付有司论其刑赏:应交给主管官吏,判定他们受罚或受奖。有司,官吏,此指主管刑赏的官吏。论,判定。(18)昭:显示。平:公平,明:严明。理:治。(19)偏私:偏袒偏私。(20)内外:指宫廷内外。异法:行不同的法度。这几句话,据《三国志·蜀志·董允 ( http: / / baike. / view / 99122.htm" \t "_blank )传》可能是指刘禅偏袒宦官黄皓讲的。(21)侍中、侍郎:官名,皇帝的亲臣。郭攸之 ( http: / / baike. / view / 888312.htm" \t "_blank ):南阳人,当时任刘禅的侍中。费祎(yī):字文伟,江夏人,刘备时任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后,任费门侍郎,后升为侍中。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人,刘备时为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升任黄门侍郎,诸葛亮出师时又提升为侍中。(22)志:志向,虑:思想。忠纯:忠诚纯洁。(23)简:挑选。拔:提升。遗(wèi):给予。(24)悉:全部。咨(zī)之:征求郭攸之等人的意见。咨,询问,征求意见。之,指郭攸之等人。(25)裨(bì):补。阙漏:同“缺漏”,缺点和疏漏。(26)广益:增益。(27)向宠 ( http: / / baike. / view / 90940.htm" \t "_blank ):三国襄阳宜城人,刘备时任牙门将,刘禅继位,被封为都亭侯,后任中部督。(28)性行淑均:性格品德善良平正。淑,善良。均,公正。(29)晓畅:明达,通晓。(30)试用于昔日:据《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记载,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在秭归一带被东吴军队击败,而向宠的部队损失却甚少,“试用于昔日”指当此。(31)督:指中部督。(32)营:军营、军队。(33)行(háng)陈:指部队。陈,“阵”的古字。(34)优劣得所:能力好坏各得其所,即用人得当。(35)先汉:前汉,即西汉。(36)后汉:东汉。倾颓:倾覆,灭亡。(37)桓、灵:指桓帝刘志、灵帝刘宏。这两个东汉末年的皇帝政治腐败,使刘汉王朝倾覆。(38)侍中:指郭攸之、费祎 ( http: / / baike. / view / 99121.htm" \t "_blank )、董允等人。尚书:这里指陈震 ( http: / / baike. / view / 79138.htm" \t "_blank ),南阳人,公元二二五年(建兴3年)任尚书,后升为尚书令。长史:这里指张裔 ( http: / / baike. / view / 914888.htm" \t "_blank ),成都人,刘备时曾任巴湘乡人,当时任参军。诸葛亮出驻汉中,留下蒋琬 ( http: / / baike. / view / 84410.htm" \t "_blank )、张裔统管丞相府事,后又暗中上奏给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39)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40)隆:兴盛。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41)布衣:平民。(42)躬:亲自,耕:耕种。南阳:指隆中,在湖北省襄阳城西。当时隆中属南阳郡管辖。(43)闻达:名声远扬。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44)卑鄙:地位、身份卑下,见识鄙野。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45)猥(wěi):屈辱。枉屈:枉驾屈就。诸葛亮认为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对刘备来说是屈辱,自己不该受到刘备亲自登门拜请的待遇。这是一种客气的说法。(4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顾”即指此事。顾,看,看望。(47)许:答应,许允。驱驰:指奔走效力。(48)后值倾覆:以后遇到危难。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在当阳长坂坡 ( http: / / baike. / view / 428389.htm" \t "_blank )被曹操打败,退至夏口,派诸葛亮去联结孙权 ( http: / / baike. / view / 2288.htm" \t "_blank ),共同抵抗曹操 ( http: / / baike. / view / 1719.htm" \t "_blank )。本句,连同下句即指此事。(49)尔来:从那时以来。即从刘备三顾茅庐 ( http: / / baike. / view / 3708.htm" \t "_blank )到诸葛亮出师北伐以来。(50)大事:指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临终前嘱托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大事。(51)夙夜:日日夜夜。夙,清晨。
(52)五月渡泸:建兴元年(公元223年)云南少数民族的上层统治者发动叛乱,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师南征,五月渡泸水,秋天平定了这次叛乱,下句“南方已定”即指此。泸,泸水,即金沙江。(53)不毛:不长草木,此指不长草木的荒凉地区。毛,草。(54)奖率:激励率领。三军:古代诸侯国的军队分上、中、下三军,三军即全军。(55)庶:希望。竭:尽。驽钝:比喻自己的低劣的才能。驽,劣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56)攘(ràng)除:排除,铲除。奸凶:此指曹魏政权。(57)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58)斟酌:权衡。(5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托,委托,交给。效,的任务。(60)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效果就治我的罪。效,效果,成效。(61)慢:怠慢,懈惰。(62)彰:揭示。咎:罪过。(63)咨诹(zōu)善道:征求好的建议。诹,征询。(64)察纳:考察采纳。(65)雅言:正确意见。(66)深追;深切地追念。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刘备临死时曾对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67)临表涕零:面对着《表》落泪。涕零,落泪。
出师表(译文)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 ( http: / / baike. / view / 3000.htm" \t "_blank )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姑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http: / / baike. / view / 94220.htm" \l "#" \o "返回页首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紧靠着溪流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这渔人一个一个地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梅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在这里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已经出来,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武陵)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而不能再次找到(通往桃花源的)那条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因病而终。后来就再没有问路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 http: / / baike. / view / 94220.htm" \l "#" \o "返回页首 )【注释】
(1)陶渊明 ( http: / / baike. / view / 7622.htm" \t "_blank ):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 (2)太元 ( http: / / baike. / view / 625891.htm" \t "_blank ):晋孝武帝年号。 (3)武陵 ( http: / / baike. / view / 741669.htm" \t "_blank ):晋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4)缘:循,沿着。 (5)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6)尽:尽头。 (7)才:仅。 (8)俨然:整齐的样子。 (9)属:类。 (10)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南北小路叫阡,东西小路叫陌。(11)悉:尽,全。 (12)黄发:指老人。(13)垂髫(tiáo):指儿童。髫,古代小孩的垂发。(14)要:通“邀”。 (15)咸:都。讯:消息。 (16)邑人:同乡。(17)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18)间隔:隔离。 (19)乃:竟然。 (20)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21)延:邀请。(22)扶:沿着、顺着。(23)向:原先。(24)处处志之,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25)郡下:指武陵郡城下。(26)寻向所志,志:标记(27)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8)刘子骥 ( http: / / baike. / view / 847252.htm" \t "_blank ):名驎(lín)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29)规:计划。 (30)未果:没有成为事实。 (31)寻:随即,不久。 (32)问津:问路,访求。津,渡口。
出自本文成语:怡然自乐 ( http: / / baike. / view / 173771.htm" \t "_blank )、豁然开朗 ( http: / / baike. / view / 82983.htm" \t "_blank )、无人问津 ( http: / / baike. / view / 240428.htm" \t "_blank )、世外桃源 ( http: / / baike. / view / 32023.htm" \t "_blank )、落英缤纷 ( http: / / baike. / view / 241637.htm" \t "_blank ) 不足为外人道。
陋室铭
刘禹锡 ( http: / / baike. / view / 14752.htm" \t "_blank )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如下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就象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欧,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庭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http: / / baike. / view / 90770.htm" \l "#" \o "返回页首 )注释
环:环绕。皆:副词,都。蔚然:茂盛的样。山:名词状语,山上。潺潺:流水声。酿泉:泉水名。回:回环,曲折环绕。翼:像翅膀的东西。临:本义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是坐落高处的意思。名:命名。守:官名。号:取别号。曰:叫做。又最高:年纪最大。意:里指意趣、情趣。“醉翁之意不酒”,后来用以比喻别有用心。乎:介词。若夫:用在段的开头,用来表示提出另事。而:就,表顺承的连词。霏:雾气。开:散。归:回,里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来。暝:昏暗。晦:阴暗。芳:花。发:开放。佳木:好的树木。秀:草木繁盛。繁阴:浓阴。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伛偻:驼背,老则背微驼,故“伛偻”指老。提携:被搀领着走,指小孩。临:靠近,里是“……旁”的意思。渔:捕鱼。酿:酿造,利用酵作用制造酒。洌:清澈貌。山肴:指山猎获的野味。肴,指做熟的鱼肉。蔌:菜蔬。杂然:交错的样。射:这里指宴饮时的种游戏,即以箭投壶中,以能否投决胜负,叫做投壶。弈:下棋。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 http: / / baike. / view / 90770.htm" \l "#" \o "返回页首 )译文
滁州 ( http: / / baike. / view / 62373.htm" \t "_blank )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 ( http: / / baike. / view / 777003.htm" \t "_blank )和山谷 ( http: / / baike. / view / 90678.htm" \t "_blank )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 ( http: / / baike. / view / 3541.htm" \t "_blank )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爱莲说
(宋)周敦颐 ( http: / / baike. / view / 16550.htm" \t "_blank )
水陆草木之花①,可爱者甚蕃②。晋陶渊明 ( http: / / baike. / view / 7622.htm" \t "_blank )独爱菊③。自李唐 ( http: / / baike. / view / 134148.htm" \t "_blank )来④,世人盛爱牡丹 ( http: / / baike. / view / 4144.htm" \t "_blank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⑤,濯清涟而不妖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⑦,香远益清⑧,亭亭⑨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①①也;牡丹①②,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①③者也。噫①④!菊之爱①⑤,陶后鲜有闻①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①⑦众矣。
注释
 ①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②蕃(fán):多。③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 ( http: / / baike. / view / 7824.htm" \t "_blank )省九江 ( http: / / baike. / view / 8920.htm" \t "_blank )县)人,东晋著名诗人。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④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予,我。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⑥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⑦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⑧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⑨亭亭:耸立的样子。亭亭净值,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⑩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①①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①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①③君子:道德高尚的人。①④噫(yī):叹词,相当于“唉”。①⑤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①⑥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①⑦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是很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而更加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她。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 ( http: / / baike. / view / 6960.htm" \t "_blank ),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说”,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蒹 葭
《诗经·国风 ( http: / / baike. / view / 62616.htm" \t "_blank )·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今译]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http: / / baike. / view / 9836.htm" \t "_blank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参考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使至塞上 王维 ( http: / / baike. / view / 7485.htm" \t "_blank )
单车欲问边1,属国过居延2。
征蓬出汉塞3,归雁入胡天4。
大漠孤烟直5,长河落日圆6。
萧关逢侯骑7,都护在燕然8。
【注释】
1.单车:单车独行。问边:慰问边防。2.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 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3.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4.归雁:因季节是夏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5.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今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6.长河:疑指今石羊河,此河流经凉州以北的沙漠。7.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侦察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8.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后汉书 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简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夏,诗人出使河西节度府,至凉州时作此诗。"大漠"两句历来为人传诵:大漠广阔,长河悠远,使人既感到胸襟开阔,又惊异于宇宙之广袤和深长。"孤烟直"、"落日圆"使画面富有立体美和律动感。"孤烟直"既写出人烟之稀少,又暗示出一种独立苍穹的英雄气;"落日圆"增添了画面的色彩,用夕阳暮色将画面覆盖,形成浑然一体的壮阔意境。诗人用四种景物对比构图:宽广的大漠拥抱着悠悠的长河,浑圆的落日映衬着直逼霄汉的一束孤烟。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而且都是诗人主观的审美感受。在如此广阔而且苍凉的天地间,驰骋疆场的将士们破敌靖边,其悲壮的英雄气浩然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 quot;都护在燕然",这是一种未言艰辛而艰辛之事已毕,未见英雄而英雄之业已出的衬托式写法。《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宗臣曰:"阔大悲壮"。《而庵说唐诗》:"'大漠''长河'一联,独绝千古。"
【译文】
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像蓬草飘出汉塞,像飞燕飞入胡天。大沙漠里飞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逢候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行路难三首(其一)
李白 ( http: / / baike. / view / 2133.htm" \t "_blank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诗题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全部注释
1.《行路难》:乐府 ( http: / / baike. / view / 36698.htm" \t "_blank )"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2.樽:古代盛酒的器具。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珍羞:珍贵的莱肴。羞通"馐"。直通"值"。3.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4.闲来两句: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5.长风破浪:据《宋 ( http: / / baike. / view / 6661.htm" \t "_blank )书·宗悫 ( http: / / baike. / view / 543249.htm" \t "_blank )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济:渡过。
译文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行路难三首》作于天宝 ( http: / / baike. / view / 313578.htm" \t "_blank )三载(744)初离朝廷之时。李白此时心情复杂:失意、愤懑、迷惘困惑、愤世疾俗、自负、自信等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感慨万千。在诗里,他以行路艰难比喻世路的艰难,抒发了不平之感和继续追求理想的愿望。《唐宋诗醇》:"冰塞雪满,道路之难甚矣。而日边有梦,破浪济海,尚未决志于去也。后有二篇,则畏其难而决去矣。此篇被放之初,述怀如此,真写得'难'字意出。"应时《李诗纬》卷一:"太白纵作失意之声,亦必气概轩昂。若杜子则不然。"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望 岳①
唐 杜甫 ( http: / / baike. / view / 2211.htm" \t "_blank )
岱宗②夫如何?齐鲁③青未了。造化④钟神秀,阴阳⑤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⑥眦入归鸟。会当⑦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岳:此指东岳泰山 ( http: / / baike. / view / 5464.htm" \t "_blank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 ( http: / / baike. / view / 248652.htm" \t "_blank ),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4.造化:天地,大自然 ( http: / / baike. / view / 15568.htm" \t "_blank )。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5.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割:划分。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6.决:张大。眦:眼眶。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7.会当:一定要。凌:登上。
译文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联绵不断看不尽它的青色。
大自然把山岳的奇异景象全都赋予了泰山,它使山南山北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层云升腾,跳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眺望,四周重重山峦定会看起来显得渺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释:
1.挂罥:悬挂。2.忍能:竟能忍心这样干。3.入竹去:跑进竹林。4.俄倾:不久,顷刻之间。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5.布衾:棉被。6.娇儿恶卧踏里裂:指稚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烂了。7.雨脚如麻:形容漏进屋子里的雨水密集。8.丧乱:指安史之乱。9.何由彻:怎样才能熬到天亮呢?10.大庇:全部遮盖、保护起来。寒士:士本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当是泛言贫寒的人们。
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捱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 评】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
2、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指向阳的树木。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5、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6、行不足:百游不厌。阴:同“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 http: / / baike. / view / 33440.htm" \l "#" \o "返回页首 )【诗 意】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泊秦淮①
作者:唐 杜牧 ( http: / / baike. / view / 9559.htm" \t "_blank )
烟笼寒水月笼沙②,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http: / / baike. / view / 293419.htm" \t "_blank )》③。
注释
①.选自《樊川文集》。秦淮:即秦淮河 ( http: / / baike. / view / 8734.htm" \t "_blank ),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②.笼:笼罩。③.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唱《后庭花》曲,唱而已矣,哪知陈后主以此亡国,有恨于内哉?杜牧之隔江听去,有无限兴亡之感,故作是诗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云:"牧之此诗所谓隔江者,指金陵与扬州二地而言。此商女当即扬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夫金陵,陈之国都也。《玉树后庭花 ( http: / / baike. / view / 208737.htm" \t "_blank )》,陈后主亡国之音也。此来自江北扬州之歌女,不解陈亡之恨,在其江南故都之地,尚唱靡靡遗音。牧之闻其歌声,因为诗以咏之耳。"今人钟振振云:"商女当释作商妇"(《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载《文学遗产》1998年第二期)。一说即商人妇,如白居易《琵琶行 ( http: / / baike. / view / 33438.htm" \t "_blank )》中的商人妇。二说皆可通。《后庭花》:即乐曲《玉树后庭花》,以此曲填歌词者,今存数种,而以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最为有名。因陈后主是亡国之君,所以后人又把他所喜爱的《玉树后庭花》曲、词当作亡国之音的代名词。如《旧唐书·音乐志》引杜淹对唐太宗语:"前代兴亡,实由于乐。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也。"许浑《金陵怀古》诗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 http: / / baike. / view / 644571.htm" \l "#" \o "返回页首 )译文
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 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 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


无 题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简析】
  听一曲新歌,饮一杯醇酒,真是安闲满足、如坐春风。可是,时序转换,今年不是去年,去年不再,人事不同,能无枨触!夕阳西下,一去不返,向进曾见夕阳西回?这明白如许的吟咏,道出对宇宙人生多少事物的体认。眼前花落委地,令人无可奈何。忽见燕子翩飞,似曾相识,原是去年旧燕,今又归来。在此一念之间,便觉花落复有花开,春去复有春归,日落复有日出。原来,宇宙人生多少事物 ,有一次性的一面,亦有重复性的一面。有一去不返的一面,亦有永恒的回归一直。然这回归重复不是原封不动的重现,而是重现中有渐变,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 http: / / baike. / view / 2517.htm" \t "_blank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简介
苏轼 ( http: / / baike. / view / 2517.htm" \t "_blank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http: / / baike. / view / 36889.htm" \t "_blank ),北宋 ( http: / / baike. / view / 20422.htm" \t "_blank )眉山 ( http: / / baike. / view / 35770.htm" \t "_blank )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 ( http: / / baike. / view / 25996.htm" \t "_blank )、黄庭坚 ( http: / / baike. / view / 7373.htm" \t "_blank )、米芾 ( http: / / baike. / view / 69377.htm" \t "_blank )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 ( http: / / baike. / view / 2544.htm" \t "_blank )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注释
(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宫阙 ( http: / / baike. / view / 695799.htm" \t "_blank ):宫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4) 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 http: / / baike. / view / 5358.htm" \t "_blank )。 (5) 琼楼玉宇 ( http: / / baike. / view / 476300.htm" \t "_blank ):白玉砌成的楼阁 ( http: / / baike. / view / 162014.htm" \t "_blank ),相传月亮上有这样美丽建筑。 (6) 不胜:忍受不住。 (7)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8)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9) 绮户:刻有纹饰门窗。(10)照无眠:照著有心事睡不著人。(11)婵娟 ( http: / / baike. / view / 146904.htm" \t "_blank ):月里的嫦娥 ( http: / / baike. / view / 19893.htm" \t "_blank ),代指月亮 ( http: / / baike. / view / 2383.htm" \t "_blank )。
游山西村 陆游 ( http: / / baike. / view / 2370.htm" \t "_blank )
莫笑农家腊酒浑①,丰年留客足鸡豚②。
山重水复疑无路③,柳暗花明又一村④。
萧鼓追随春社近⑤,衣冠简朴古风存⑥。
从今若许闲乘月⑦,拄杖无时夜叩门⑧。
( http: / / baike. / view / 321898.htm" \l "#" \o "返回页首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的酒都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 http: / / baike. / view / 321898.htm" \l "#" \o "返回页首 )注释
①: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③: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⑤: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⑦: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⑧:无时:随时。叩(kòu)门:敲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①。八百里分麾(hui,1声)下炙②,五十弦翻塞外声③,沙场秋点兵④。
马作的卢飞快⑤,弓如霹雳弦惊⑥。了却君王天下事⑦,赢得生前身后名⑧,可怜白发生。
【注释】
八百里分麾下炙字面上是:广布八百里范围的将士分熟肉吃。麾下:部下。炙:烤熟的肉。 以“八百里”渲染驻地之广,兵将之重。(还有人解说八百里代指牛肉,因为《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驳’)2.马作的卢飞快“的卢”是马名,是刘备所骑,原称克主,后来救过他的命。这句指马跑的飞快。
①:吹角连营:各个军营接连响起号角声。 ②:“八百里”句:广布八百里范围的将士分熟肉吃。麾下:部下。炙:烤熟的肉。 ③:“五十弦”句:各种乐器齐奏军歌。翻:演奏。塞外声:雄壮悲凉的军歌。 ④:“沙场”句:秋天在战地检阅军队。 ⑤:“马作”句: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的卢:刘备的战马,曾“一越三丈”使刘备脱险。 ⑥:“弓如”句:弓弦像惊雷那样响。 ⑦:“了却”句:完成了皇帝托付的天下大事(指收复中原)。 ⑧:“赢得”句:获得了不朽的荣誉。
【赏析】
这首词是写给他的朋友陈同甫(陈亮)的。首句叙写了现实生活,“看剑”表现他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事。从“梦回”句起到“赢得”句止,通过写梦,从各个角度来想象抗金军队的雄壮军容和自己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结句笔锋急转,“可怜白发生”是梦醒后的叹息,表达了雄志未筹而年纪以老的境况。这首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情调激昂,描绘生动,形象鲜明,用词精炼,艺术造诣很高。
《过零丁洋》
文天祥(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遭遇苦难的原因是我精通经书而获官职所致,使我在荒凉冷落的战场上度过了四个春秋。山河破碎得像被风吹散的柳絮,一生动荡如同被雨打的浮萍。在惶恐滩头诉说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孤苦零丁。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精忠报国的红心,让它永照史册。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 http: / / baike. / view / 7898.htm" \t "_blank )
【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龚自珍《已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庵。清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其祖、父皆为进士,在北京做官。他目睹清王朝的昏庸腐朽,曾写到“官吏士民狼艰狈厥,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又或餐烟草,习邪教,取诛戮或冻馁以死,终不肯治一寸之丝,一粒之饭以益人。”认为清王朝是“衰世”。他屡试不第,38岁才中进士,只做了几任小京官,后辞官。他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专制,要求进行社会改革,是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诗气势磅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一八三九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下了短诗315首,题为《乙亥杂诗》。本诗是第一首,写他被迫辞官,离开北京时所抒发的感想。
《诗经·卫风·氓》 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注释]
1、氓之蚩蚩:氓,(méng),蚩蚩:老实的样子。 2、布:货币。一说布匹。 3、即:靠近。 4、谋:商量。 5、顿丘:地名。 6、愆(qiān):过,误。 7、将:愿,请。 8、垝垣:垝(guǐ),垝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