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各地模拟题 真题 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含答案 )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中考各地模拟题 真题 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含答案 )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4 20:5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四)
三十一、患盗论
[宋]刘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 ”对曰:“何为不可除也 顾①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或曰:“请问盗源 ”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②,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注释 】①顾:看,视。②修:贯彻得好。③慢:疏忽。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盗可除乎_____________ (2)衣食不足 _____________
(3)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或”与“或问刘子曰”中的“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或长烟一空 B.或王命急宣
C.或以钱币乞之 D.或异二者之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2)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4.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二、孟子谓戴不胜曰
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善与 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②诸 使楚人傳诸 ”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③之,虽日挞而求其齐④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⑤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 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 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
【注释】①戴不胜:宋国大夫。②傅:教导,教育。③咻(xiū):喧扰吵。④求其齐:要求他说齐国话。⑤庄岳:齐国的街里名称。
1.解释下列加点词。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______________
使之居于王所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在王宫里,无论长幼尊卑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君王会做不擅长的事吗
B.如果在王宫里,无论长幼尊卑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君王同谁做不好的事呢
C.如果在王宫里,长幼尊卑都教育薛居州,君王会对薛居州不好吗
D.如果在王宫里,长幼尊卑都教育薛居州,君王会对众人不好吗
3.楚人之子学齐语,学不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但让他生活在齐国,结果是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4.孟子希望戴不胜明白的道理,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
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意见
C.采取要正确的教育方式
D.兴趣可以激发学习热情
三十三、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
[宋]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①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②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③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④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⑤,此子房⑥教之也。当淮阴⑦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⑧之
(选自《留侯论》,有删节)
【注释】①卒然:突然。卒(cù)同“猝”。②挟持:指抱负。③项籍:即项羽。④轻:轻易。⑤弊:疲敝。⑥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士。⑦淮阴:指韩信。⑧全:成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 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 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祖发怒,见于词色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认真阅读原文,说说“古之成大事者”取得成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四、习惯成自然
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蓉: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
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③踬:被东西绊倒。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思有弗得 ________________
(2)命童子取土平之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
B.这间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如何治理国家
C.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
D.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君子求学,贵在( ) 。
A.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 B.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
C.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D.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
三十五、论“失”
[清]钱大昕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①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已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②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③古人之失;与今人居④,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吾能见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矣!
(选自《潜研堂文集》)
【注释】①嗤(chī):讥笑。②赧(nǎn):羞愧脸红。③訾(zǐ):诋毁。④居:相处。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1)辄欲易置之____________________
(2)局将半予思益苦 ________________
2.对画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找自己的过失都来不及,又为何找空闲去议论别人的过失呢
B.我找自己的过失尚且都来不及,又何必去议论别人的过失呢
C.我找自己的过失尚且都来不及,又哪有空闲去议论别人的过失呢 D.我找自己的过失都来不及,又何必去议论别人的过失呢
3.“予对局”之后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4.对短文主旨,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贵有自知之明
B.要经常反思,善始善终
C.多求已过,少论人非
D.不要妄自尊大、主观臆断、轻视别人
三十六、盖公不仕
盖公者,齐之胶西人也,明《老子》,师事乐臣公。汉之起,齐人争往于世主,唯盖公独遁居不仕。
及汉定天下,曹参为齐丞相,尽延问长老诸生以百数,何以治齐,人人各殊,参不知所从。闻盖公善治黄老,乃使人厚币聘之。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遂推此类,为参具言之。参悦,乃避正堂舍之,师事之,齐果大治。及参入相汉,导盖公之道,故天下歌之。盖公虽为参师,然未尝仕,以寿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参不知所从 _________________
(2)为参具言之 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画线句子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曹参喜欢,于是让出自己的正堂让他住
B.曹参喜欢,竟然避开了正堂让他住
C.曹参高兴,于是让出自己的正堂让他住
D.曹参高兴,竟然避开了正堂让他住
3.“齐果大治”在文中的体现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十七、卖菊翁
翁之来赵州庵也,诗日高,家日贫,其高怀①雅况②亦日多。尝一日,天寒大雪,老友二三辈造门访翁,翁笑曰:“适遣小婢持数叶书③易得些少米豆,已敕家人煮粥作糜④,以食公等,公等毋去也。”坐甫定,一小婢辄从篱外呼曰:“糜且就火,而灶下无一茎⑤薪,奈何 ”翁笑曰:“此易耳。”翁则自往墙间以手拂雪,搜枯藜断枝拾之,且谓小婢曰:“是可作炊,炊熟,余火犹堪暖客,可以吾家老瓦盆贮出之。”诸人相顾叹曰:“此岂食人间烟火者耶 ”
(节选自《卖菊翁传》有删改)
【注释】①高怀:高尚的胸怀。②雅况:风雅之情。③数叶书:几张书法作品。④糜:粥。⑤茎:根。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1)易得些少米豆 _________________
(2)诸人相顾叹曰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对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家的老瓦盆可以盛饭出来
B.我们家的老瓦盆可以盛余火出来
C.可以用我们家的老瓦盆盛饭出来
D.可以用我们家的老瓦盆盛余火出来
3.请在选文中摘录一句能直接体现卖菊翁“家贫”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作品中的主要形象和选文中的卖菊翁品格最接近的是( )
A.《陋室铭》 B.《爱莲说》 C.《卖油翁》 D.《愚公移
三十八、连处士
连处士①,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鳏寡孤独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②。”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③乡里,而以学教其二子,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④,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远近皆赖之。
【注释】①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未做过官的读书人。②恨:遗憾。③赒(zhōu):救济。④粜(tiào):卖出。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家故多资 __________________
(2)卒不能增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画线句语气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悉散以/乡里,而以学/教其二子
B.悉散/以乡里,而以学/教其二子
C.悉/散以乡里,而以学教/其二子
D.悉散/以乡里,而以学教/其二子
3.连处士的“德”在两个特殊时期分别表现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上文写鳏寡孤独说的话,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九、焚券了债
隋李士谦出粟①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②,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赈赡③,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④,曰:“债了矣,勿为念也。”明年大熟,沈姐的语文课堂。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
或曰:“子多阴德⑤。”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 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选自《隋书·隐逸传》,有改动)
【注释】①粟:一种粮食,俗称小米。②年谷不登:指荒年,下文“大熟指丰年。③赈赡:以财物救灾。④燔(fán)契:烧掉债券。⑤阴德: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皆来致谢 _________________
(2)吾家余粟 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于是李士谦邀请了所有的欠债人,为他们摆设酒宴
B.于是李士谦召集了所有的欠债人,为他们摆设酒宴
C.于是李士谦邀请了所有的债主,为他们摆设酒宴
D.于是李士谦召集了所有的债主,为他们摆设酒宴
3.“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的“争”写出了债家来偿的______________之情。李士谦“拒之,一无所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他是一个_________的人。
以下对李士谦言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公无私 B.扶危济困 C.目光长远 D.虚怀若谷
四十、王生廷辱张廷尉
王生者,处士①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②:“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 ”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注释】①处士:古代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②廷尉:古代官职名,位列九卿。当时张释之担任廷尉一职。
1.解释文中加点词。(1)三公九卿尽会立 ______________
(2)今天下名臣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生“老且贱”,而他让张廷尉结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张廷尉是________________的人。
参考答案
三十一、患盗论
1.(1)清除(消灭) (2)足够 (3)箱子 2.C
3.(1)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产生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 (2)就会攻打城镇、侵犯百姓,成为盗贼(强盗)啊。
4.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
翻译:
天下正忧心盗贼蜂起。有人问我说:“盗贼可以平息吗 ”我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平息呢 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产生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 ”那人又说:“请问偷盗(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我回答他说:“穿的吃的不足,是偷盗产生的根源;徭役赋税不公平,是偷盗产生的根源;道德教化贯彻不好,是偷盗产生的根源。第一个根源(指衣食不足)被忽视,就会掏别人腰包、开别人箱柜而成盗贼;第二个根源(指赋税不公)被忽视,就会手拿兵刃抢劫良民而成盗贼;第三个根源(指道德教化贯彻不好)被忽视,就会攻打城镇、侵犯百姓成为盗贼(强盗)啊。这就是所说的偷盗也有产生的根源。”
三十二、孟子谓戴不胜曰
1.(1)几 (2)居住
2.B
3.众楚人咻之;一直说齐语(不再说楚语)
4.A
翻译: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让你的君主向善吗 我明白地告诉你。譬如这里有个楚国大夫,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是找齐国人教导他呢,还是找楚国人教导他呢 ”戴不胜说:“找齐国人教导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导他,众多的楚国人高声喧哗,即使每天鞭打他,逼他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假如领他到齐国闹市街巷之间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逼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让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里,无论长幼尊卑都是薛居州那样的好人,君主同谁做不好的事呢 王宫中的人,如果长幼尊卑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好人,君王同谁做好事呢 一个薛居州,又能把君主怎么样(又能对宋王起到什么作用) ”
三十三、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
1.(1)……的人 (2)称王 (3)同“现”,表现
2.天下真正勇敢豪气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况时毫不惊慌,遭受无故的侮辱时也不愤怒。
3.“古之成大事者”取得成功的原因是能忍耐(忍受)。
翻译:
古代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有超过一般人的品行节操。不能忍耐是人们比较普遍的感情,普通人受到侮辱,一定会拔出宝剑,站立起来,挺身而出,与人搏斗,这不能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勇敢豪气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况时毫不惊慌,遭受无故的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的抱负很大,志向非常高远(的缘故)。
考察汉高祖取得胜利的原因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所以在百战百胜后轻易地使用他的锋芒。汉高祖能够忍耐,把他的锋芒养足,来等待项羽的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从这一点来看,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呢
三十四、习惯成自然
(1)得到,获得 (2)填平 2.D 3.C
翻译:
我(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低头苦读,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时,就起来在屋内踱来踱去兜圈子。屋内有一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地越来越大。每经过它,总要被绊一下。时间一长也习惯了。一天,我父亲来房间里坐,与我谈话,看到地面的洼坑,笑着对我说:“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什么治理国家 ”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后来我又走到原来洼坑处,颠仆似的吓一跳,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低下头看,地面平平整整的。一会儿再走过来,还是觉得这样,又过了很久以后才渐渐习惯起来。
三十五、论“失”
1.(1)更换(2)更加
2.C
3.我非常羞愧脸红,说不出一句话来。
4.B
翻译:
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游刃有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非常羞愧脸红,说不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只是整天默默地坐着看罢了。
现在求学的人读古人的书,常常非议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人本来就不可能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心平气和地估量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过失吗 自己能够认识别人的过失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过失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过失,我找自己的过失都来不及,又有什么闲暇去议论别人的过失呢
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下错了一步棋,人们都看得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的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 那么别人的过失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过失未必不是大过失,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三十六、盖公不仕
答案:1.(1)听从,顺从(2)详细地 2.C
3.天下歌之;听从了盖公“治道贵清净”的建议
翻译:
盖公是齐地胶西人,熟知《老子》,拜乐臣公为老师。汉朝初年,齐地人争着去谋取功名,唯独盖公隐居起来不出来做官。
等到汉平定了天下,曹参做了齐的丞相,一共向数百位长者、知识渊博的人请教怎样治理齐地。每个人的回答都不相同,曹参不知该听谁的。听说盖公精通黄老学说,就派人带了很多礼物去聘请盖公。盖公告诉曹参说:“治理社会贵在清净,这样民心自然安定。”于是按照这个原则论述开来,给曹参进行细致地解说。曹参很高兴,于是让出自己的正堂让他住,拜他为师,齐地果然繁荣了。等到曹参做了汉朝的宰相,沿着盖公的思路施政,因此,天下太平,老百姓都赞颂他。盖公虽然是曹参的老师,但是不曾做官,一直到寿终去世。
三十七、卖菊翁
1.(1)交换,换 (2)看 2.D
3.适遣小婢持数叶书易得些少米豆;糜且就火,而灶下无一茎薪。(答出一句即可)
4. A
翻译:
卖菊翁来到赵州庵,作诗的水平越来越高,家越来越贫穷,他高尚的胸怀和风雅之情也日益增加。曾经有一天,天气寒冷下着大雪,两三个老朋友登门拜访老翁,老翁笑着说:“刚才派小丫头拿着几张书法换得一些米豆,已吩咐家人煮作粥,用来请各位吃饭,你们都不要离开。”刚坐下来,一个小丫头就从篱笆外面叫道:“粥将要生火煮,但灶下没有一根柴火,怎么办 ”老翁笑着说:“这很容易。”老翁就亲自去用手拂掉墙上的雪,搜寻枯藜断枝捡起来,并对小丫头说:“这可以做饭,饭做熟,余下的火还可以供客人取暖,可以用我们家的老瓦盆盛余火出来。”大家互相看看,感叹说:“这难道是吃人间烟火的人吗 ”
三十八、连处士
(1)原来(2)最终
B
3.悉散以购乡里;出谷万斛以粜
4. 侧面描写,表现连处士的仁爱之心。
翻译:
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那些没有劳动能力又无亲属依靠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连处士)都散发出去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连处士)拿出一万斛谷出售,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远近百姓都依赖他。
三十九、焚券了债
1.(1)道歉 (2)剩下,多余的 2.A
3.迫切(急切);他已经当众焚券了债(他已经当众说过“债了矣”);说话算话(一言九鼎、信守承诺) 4.B
翻译:
隋时,李士谦拿出几千石粮食,借贷给同乡人。正赶上收成不好,欠债人家无法偿还,都来表示道歉。士谦说:“我家的余粮,本来就是打算救济用的,哪里是为求利的呢!”于是邀请所有的欠债人,为他们摆设酒宴,当着大家面烧了借契,说:“债了结啦,请不要放在心上了。”第二年大丰收,欠债人家争着来偿还,士谦拒绝了,一点也没收下。
有人对李士谦说:“您积了很多阴德。”士谦说:“所谓阴德是什么 就像耳鸣,只有自己听到,别人都不知道。现在我所做的,您都知道了,哪里算什么阴德!”
四十、王生廷辱张廷尉
1.(1)会合,聚会,集会 (2)有名,出名
2.各位大臣听说这件事,都认为王生贤能,并且更加敬重张廷尉。
3.借用自己年老位卑之身帮助张廷尉,让他更受敬重;谦恭、敬老、胸怀大度(意思对即可)翻译:
王生是汉初的隐士。曾应召入朝,当时三公九卿会集在朝堂上,王生说:“我的袜带松了。”回头对张廷尉说:“给我系上!”张释之便跪下替他系好了袜带。事后,有人问王生说:“为什么要在朝廷上羞辱张释之,让他跪下给你系袜带 ”王生说:“我年纪大了,地位也不高,自忖帮不上张廷尉什么忙,所以才这样做。张释之现在是天下名臣,我故意羞辱他,让他跪下系袜带,正是想增强他的名声。”大臣们听到后,都称赞王生的贤德而且敬重张廷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