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
第一节 细胞学说——现代生物学的“基石”
[课标要求]
1.说明有些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而有的由很多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形态和功能多样,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
2.活动: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
考点一 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新知导学
1.主要建立者:①_ _ _ _ _ _ 和②_ _ 。
【答案】施莱登; 施旺
2.发展过程
【答案】列文虎克; 施莱登; 施旺; 魏尔肖
3.内容: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⑦_ _ 是一切动物和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答案】细胞
4.意义:将动物和植物统一到细胞水平,这对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细胞的大小和形态
(1) 病毒
①没有⑧_ _ 结构。
②其⑨_ _ _ _ _ _ _ _ 离不开细胞。
(2) 细胞的大小和形态
①生物细胞的大小有一定⑩_ _ ,细胞的形态也 _ _ _ _ _ _ _ _ 。
②细胞的大小、形态与其 _ _ _ _ _ _ _ _ 是相适应的。
【答案】(1) 细胞;生命活动
(2) 差异;各不相同;生理功能
辨正误
(1) 胡克通过对活细胞的观察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
(2) 施莱登提出了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的观点。( )
(3) 现在看来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4) 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成熟后大小都差不多。( )
【答案】(1) ×
(2) √
(3) ×
(4) ×
【解析】
(1) 胡克观察的是软木薄片结构,是植物的死细胞。
(3) 除了病毒外,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 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大小有一定差异。
合作探究
[探究] 细胞学说的建立,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1) 19世纪建立的细胞学说,它的内容不是阐明了所有生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它阐明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
(2) 细胞学说对生物进化研究的贡献是使动植物结构统一于_ _ _ _ _ _ _ _ ,有力地证明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体现了生命的统一性。
(3) 施莱登和施旺只是观察了部分动植物的组织,却归纳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这一结论,此结论_ _ (填“可信”或“不可信”),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答案】(1) 一切动物和植物体
(2) 细胞水平;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3) 可信;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科学家不仅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还揭示了动植物的个体与细胞的内在规律性联系,这样的科学归纳比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更具可信度
微归纳
科学方法:归纳法
(1)概念: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2)分类: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温馨提示](1)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科学家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2)由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可信的,因此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不过,也需要注意存在例外的可能。
对点训练
1.[(2025·淮安高中校协作体高一期中)]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B.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单位
C. 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D. 其建立过程经历了多位科学家探索、开拓、修正
【答案】B
【解析】选。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物和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正确,错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正确;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经历了多位科学家的探索、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正确。
2.(多选)细胞学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作为生物学大厦的基石,被恩格斯列入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显微镜的发明对细胞学说的建立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B. 细胞学说的提出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
C. 对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运用了完全归纳法,因此结论真实可靠
【答案】BD
【解析】选。借助显微镜,科学家得以对细胞进行观察研究,所以显微镜的发明对细胞学说的建立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正确;细胞学说的提出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错误;细胞学说对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科学家观察到很多动物由细胞构成,很多植物也是由细胞构成,建立了最初的细胞学说,错误。
考点二 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
新知导学
1.光学显微镜
(1) 主要结构
①光学部分:目镜、①_ _ 、聚光器和反光镜。
②机械部分:镜筒、载物台、物镜转换器、 ②_ _ _ _ _ _ _ _ 、细准焦螺旋、镜臂和镜座等。
③成像过程:在观察玻片标本时,被观察的物体经过③_ _ 和目镜的④次放大,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使用的基本步骤:取镜 安放 对光 压片 调焦 观察。
(3) 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的使用
【答案】(1) 物镜;粗准焦螺旋;物镜;两
(3) 低倍镜;视野中央;转换器;高倍;光圈;细准焦螺旋
2.电子显微镜:常用的有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辨正误
(1) 在低倍镜视野的右下方观察到目标后,可直接换用高倍镜观察。( )
(2) 高倍镜的视野范围小,视野亮度高。( )
(3) 对光时应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变明亮。( )
(4) 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先调粗准焦螺旋,再调细准焦螺旋。( )
【答案】(1) ×
(2) ×
(3) √
(4) ×
【解析】
(1) 在低倍镜视野的右下方观察到目标后,需要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2) 高倍镜的视野范围小,视野亮度低。
(4) 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只能调细准焦螺旋。
合作探究
结合显微镜的结构及操作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1].下图①②分别是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③④⑤⑥分别是放大倍数不同的目镜或物镜。
(1) 若要将物像从图①调节为图②,则操作步骤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图示③~⑥中,③比⑤的放大倍数(填“大”或“小”);放大倍数较高的镜头组合是,与装片距离最近的镜头是_ _ _ _ ,
使用组合时视野亮度最亮。
(3) 将物像从图①调节为图②的过程中,应先把玻片标本向(填“左”或“右”)移动。若要将高倍镜下的视野调亮,则应该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 下图是在显微镜中所观察到的物像。
① A图实物的形状是字母_ _ _ _ 。B图实物的位置在_ _ _ _ _ _ 。
② C图物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_ _ _ _ _ _ (填“逆时针”或“顺时针”)。
【答案】(1) 移动玻片标本 转动转换器 调节聚光器 调节细准焦螺旋
(2) 小;⑤⑥;⑥;③④
(3) 右;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4) ① ;左下方
② 逆时针
[探究2].低倍镜和高倍镜视野的相关计算。
(1) 若在目镜 、物镜 的低倍镜视野中看到呈一行排布的16个完整的细胞(如图1),将物镜换成 的高倍镜之后,视野中能看到_ _ _ _ 个完整的细胞。
(2) 若在目镜 、物镜 的低倍镜视野中看到64个细胞充满视野(如图2),将物镜换成 的高倍镜之后,视野中能看到_ _ _ _ 个完整的细胞。
【答案】(1) 4
(2) 4
微归纳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2.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规律
对点训练
1.[(2025·南通高一期中)]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实际应是顺时针的
B. 藓类叶片可直接制成临时玻片标本用来观察叶绿体
C. 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用较小的光圈
D. 转换到高倍物镜后,细胞变大,细胞数目变少
【答案】A
【解析】选。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实际流向也是逆时针的,错误;藓类叶片由单层细胞构成,且叶绿体含有色素,可直接做成临时玻片标本,正确;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光线不能太强,应用较小的光圈,正确;由低倍物镜转换到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细胞变大,细胞数目变少,正确。
2.[(2025·南京高一期中)]图甲中①②无螺纹,③④有螺纹,⑤⑥表示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合①③⑤放大倍数大于组合②③⑤
B. 若从丙转为乙时,视野变太亮,则需调大光圈
C. 若丙为视野内所看见的物像,则载玻片上的实物应为“”
D. 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物像的面积增大为乙的10倍
【答案】C
【解析】选 。题图甲中①②无螺纹,为目镜,③④有螺纹,为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因此组合①③⑤放大倍数小于组合②③⑤,错误;若从丙转为乙,即由高倍镜观察转为低倍镜观察时,视野变得过于明亮,则需调小光圈,错误;显微镜下呈倒像,上下左右均颠倒 ,若丙为视野内所看见的物像,则载玻片上的实物应为“”,正确;显微镜放大倍数为物体边长的放大倍数,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物像的边长增大为乙的10倍,而物像的面积增大为乙的100倍,错误。
高倍镜下看不到物像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原因 解决办法
高倍镜的镜头安装不到位,未拧紧,产生变焦 重新安装或拧紧高倍镜的镜头
高倍镜转换不到位 使物镜镜头正对通光孔
高倍镜的镜头被污染 用擦镜纸擦拭镜头
标本未处于视野中央 移动玻片标本至视野中央
【知识框架】
随堂 效果检测
1.[(2025·无锡六校高一期中)]下列与细胞学说的内容及其意义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B. 揭示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C. 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
D.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答案】C
【解析】选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错误;细胞学说只涉及动物和植物,没有涉及非生物界,错误;细胞学说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正确;细胞学说没有提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观点,错误。
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在较短的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柔和,再直接转换至较长的物镜观察。此时,除调节细准焦螺旋外,还需调节反光镜和光圈。正确的操作是( )
A. 用平面镜、光圈缩小 B. 用平面镜、光圈放大
C. 用凹面镜、光圈放大 D. 用凹面镜、光圈缩小
【答案】C
【解析】选 。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此时应该调节反光镜或光圈增加进光量,使视野变亮,即可以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放大,符合题意。
3.[(2025·江苏高一期中)]使用A物镜和B物镜分别看到的显微镜图像(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转换为B时,通常调节为大光圈和凹面镜
B. 若在A中看到模糊的像,换成B后就能看到清晰的像
C. 若目镜为 ,则将A图中细胞的面积放大了100倍
D. 若使用A物镜看到100个细胞,换成B物镜后可看到25个细胞
【答案】A
【解析】选 。由题图可知,是低倍镜下的视野,是高倍镜下的视野,转换为 时,通常调节为大光圈和凹面镜,正确;若在 中看到模糊的物像,必须调到物像清晰后才能换成 观察,错误;若目镜为 ,则将 图中细胞的长度和宽度放大了100倍,错误;若使用 物镜看到100个细胞,物镜放大倍数是 物镜的4倍,则换为 物镜后视野中可看到(个)细胞,错误。
4.自然界的细胞种类繁多,形态、结构、功能差异巨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显微观察发现酵母菌和草履虫虽形态不同,但都仅由一个细胞构成
B. 高倍镜下观察黑藻细胞时,若视野模糊,则应调节粗准焦螺旋
C. 不是所有细胞的观察都需要显微镜,如鸟类卵细胞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
D. 不是所有细胞都能在低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如大多数细菌细胞
【答案】B
【解析】选。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草履虫是单细胞原生生物,两者形态不同,但都仅由一个细胞构成,正确;高倍镜下观察黑藻细胞时,若视野模糊,则应调节细准焦螺旋,错误;有的细胞用肉眼就能看见,如鸟类的卵细胞,正确;大多数细菌细胞的直径仅为,需要用高倍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正确。
5.[(2025·南京、镇江、扬州六校高一学情检测)](多选)下图①表示两种物镜及其与玻片标本的位置关系,②是低倍镜下的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物镜被乙物镜替换前,应先提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B. 甲物镜被乙物镜替换后,视野的亮度会增强,因为乙离玻片标本的距离更近
C. 换用乙物镜的操作顺序是移动玻片标本 转动转换器 调节聚光器 转动细准焦螺旋
D. 要想换用高倍镜观察②中的细胞,需要将装片向左移动
【答案】CD
【解析】选。甲物镜被乙物镜替换,即从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的过程中,无需提升镜筒,错误;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故题图①中,甲放大倍数小,视野亮度强,甲物镜被乙物镜替换后,视野的亮度会减弱,错误;换用乙物镜的操作顺序是移动玻片标本 转动转换器 调节聚光器 转动细准焦螺旋,正确;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置的,题图②中的细胞 位于视野的左侧,要想换用高倍镜观察细胞,需将细胞 移至视野中央,故需要将玻片标本向左移动,正确。
课后 达标检测
基础达标
1.[(2025·扬州高一月考)]下列不是细胞学说主要内容的是( )
A. —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B. 细胞是动物和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C. 细胞通过分裂可以产生新细胞
D. 细胞分为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质膜三大部分
【答案】D
【解析】选。施莱登和施旺创建的细胞学说内容: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物和植物体的基本单位。魏尔肖对此作出补充:细胞是先前存在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符合题意。
2.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英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重要补充
B. 主要建立者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
C. 细胞是先前存在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
D. 细胞学说将动物和植物统一到细胞水平
【答案】A
3.我国深海潜水器“蛟龙”号下潜深度成功突破7 000米,在这里发现了多种奇特的海洋生物,这些生物的共同点是( )
A. 细胞的形态相似
B. 细胞的大小相似
C. 细胞的形态、大小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
D. 细胞的功能相似
【答案】C
【解析】选。多细胞生物由于细胞分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但不管哪种细胞,其形态、大小与生理功能都是相适应的。
4.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
A. 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 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 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答案】A
【解析】选。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聚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由于需要观察的黑藻叶片细胞颜色较深,需要明亮的视野才能看清它的结构,所以需要选用的是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5.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视野2的放大倍数比视野1的大
B. 转动转换器后把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C. 视野1换成视野2时,需将玻片向上移动
D. 若视野中有异物,转换物镜异物未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
【答案】A
【解析】选。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物像就越大,因此,视野2的放大倍数比视野1的大,正确;转动转换器前把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因为在高倍镜下看到的实际面积更小,错误;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与实物之间的关系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因此将视野1换成视野2时,需将玻片向下移动,才能保证观察的目标位于高倍镜的视野中,错误;若视野中有异物,则异物可能位于玻片、物镜和目镜三处,转换物镜异物未消失,则异物在目镜或玻片上,错误。
6.[(2025·南通十校高一期中)]图甲为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蚕豆叶表皮细胞,图乙为甲图中所指细胞高倍镜下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观察图甲到观察图乙需将装片向右移动
B. 由观察图甲到观察图乙需调节通光孔使用小光圈
C. 由观察图甲到观察图乙需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
D. 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图乙视野更清晰
【答案】B
【解析】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题图甲的物像在视野的右侧,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侧移动装片,正确;由观察题图甲到观察题图乙需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此时视野会变暗,还需调节通光孔使用大光圈,错误,正确;调整细准焦螺旋可以让图乙视野更清晰,正确。
7.下列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正好相反
B. 如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质是顺时针流动的,则实际为逆时针流动
C. 光圈在通光孔下方的聚光器上,且光圈有多个,而通光孔只有一个
D. 高倍镜的镜头离玻片标本距离较近,使用高倍镜时需先抬升镜筒防止压坏标本
【答案】C
【解析】选。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正好相反,错误;如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质是顺时针流动的,则实际也是顺时针流动,错误;光圈在通光孔下方的聚光器上,且光圈有多个,而通光孔只有一个,正确;高倍镜的镜头离玻片标本距离较近,使用高倍镜时不能抬升镜筒,应直接转换高倍镜,错误。
8.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某种细胞时使用的一些镜头,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1、2、3是目镜,4、5、6是物镜
B. 3与4组合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
C. 1与6组合看到的细胞图像最大
D. 3与4组合看到的视野最暗
【答案】C
【解析】选。镜头1、2、3无螺纹,是目镜,镜头4、5、6有螺纹,是物镜,正确;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则相反,目镜中3放大倍数最大,物镜中4放大倍数最大,因此3与4组合看到的细胞图像最大,细胞数目最少,视野最暗,、正确;目镜中1放大倍数最小,物镜中6放大倍数最小,因此1与6组合看到的细胞图像最小,错误。
9.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与图像③④对应的是③_ _ _ _ ;④_ _ _ _ 。
A.目镜 物镜
B.目镜 物镜
C.目镜 物镜
D.目镜 物镜
(2) 图像太暗则应调节_ _ _ _ _ _ 和_ _ _ _ _ _ 。
(3) 选择组合A,目镜 ,物镜 ,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_ _ 倍;若A视野中细胞为160个,则换上组合D,视野中细胞为个。
(4) 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放置好玻片标本;.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转动粗准焦螺旋调至看到物像;.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清晰。请指出上述操作的不当之处,并作补充说明。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答案】(1) D;C
(2) 大光圈;凹面镜
(3) 100;10
(4) 在进行操作以前应首先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明亮的视野;在进行操作以前,应当首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注视物镜镜头和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以免物镜和标本相撞,直至物镜接近标本为止
能力提升
10.(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学说将细胞划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B. 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的观点
C.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D. 魏尔肖提出的“细胞是先前存在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观点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答案】ABC
【解析】选。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没有将细胞划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错误;施莱登和施旺没有提出细胞多样性的观点,错误;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错误;魏尔肖提出的“细胞是先前存在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观点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正确。
11.[(2025·宿迁高一期中)](多选)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 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成 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5个
B. 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上方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
C. 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向应是逆时针的
D.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答案】AC
【解析】选。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 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用 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个),正确;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上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错误;若高倍镜下看到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向也是逆时针的,正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错误。
12.(多选)下列关于细胞及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论是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还是病毒,它们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B. 细胞学说将生物学从器官、组织水平带进细胞水平,并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
C.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并命名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D. 魏尔肖发现并命名了细胞核
【答案】AB
【解析】选。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无论是细胞生物还是非细胞生物(病毒),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正确;细胞学说的创立将生物学从之前的器官、组织水平带进细胞水平,并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正确;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活细胞,但给细胞命名的是胡克,错误;布朗发现并命名了细胞核,错误。
13.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的问题:
(1)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 、物镜为 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 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 _ _ _ 个。
(2) 在光线充足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地观察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断,此时应改用平面反光镜,_ _ 光圈。
(3) 某学生在做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生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处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在操作中错误的地方:①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②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③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处停止(应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处)。
【答案】(1) 2
(2) 缩小
(3) 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镜头应用擦镜纸擦拭,不能用纱布);制作玻片标本时未加盖玻片
【解析】
(1)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 、物镜为 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 时,在原来的基础上长度又放大4倍,所以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数目为(个)。
(2) 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白色洋葱表皮细胞颜色淡,不易观察,因此需将视野亮度调暗,即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3) ①镜头应用擦镜纸擦拭,不能用纱布;②制作玻片标本时,要加盖玻片。
第二节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1课时 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课标要求]
概述细胞都由细胞质膜包裹,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其生活环境分开,能控制物质进出,并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考点一 细胞质膜的成分和结构
新知导学
1.对细胞质膜结构和功能的探索
时间(人物) 实验依据 结论或假说
1895年(欧文顿) 采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做了上万次实验 细胞质膜是由①_ _ 构成的
1925年(戈特和格伦德尔) 用丙酮提取红细胞质膜,结果脂质在水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大约是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证明脂质呈②_ _ _ _ _ _ _ _ 排布
1925年(两位科学家) 细胞质膜的表面张力比“油—水”界面的张力低得多 认为细胞质膜中应含有③_ _ _ _ _ _ 成分
1959年(罗伯特森)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质膜显示“暗—明—暗”三条带 细胞质膜为脂质双分子层的“④_ _ _ _ _ _ _ _ ”
【答案】脂质; 双分子层; 蛋白质; 单位膜模型
2.细胞质膜的成分和结构
(1) 成分
(2) 结构(流动镶嵌模型)
① 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质膜的⑨_ _ _ _ _ _ _ _ 。
② 蛋白质分子
.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侧或外侧。
.有的部分或全部⑩_ _ 磷脂双分子层中。
.有的 _ _ 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③ 糖蛋白、糖脂:大多位于细胞质膜的 _ _ 。
【答案】(1) 磷脂;胆固醇;种类和数量;蛋白质
(2) ① 基本支架
② 嵌入;贯穿
③ 外侧
辨正误
(1) 细胞质膜的主要成分是糖类、脂质和蛋白质。( )
(2)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质膜清晰的暗—明—暗三条带,分别对应脂质—蛋白质—脂质。( )
(3) 磷脂分子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 )
(4) 功能不同的细胞,细胞质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
【答案】(1) ×
(2) ×
(3) ×
(4) ×
【解析】
(1) 细胞质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2)应分别对应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3) 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
(4) 细胞功能越复杂,其细胞质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合作探究
[探究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初,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出细胞质膜,进行化学分析,得知组成细胞质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其中磷脂含量最多。磷脂的一端为亲水的头部,另一端为疏水的尾部,多个磷脂分子在水中总是自发地形成双分子层。
结合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推测:
(1) 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的正确排布方式是_ _ _ _ 。
(2) 出现(1)中的现象的原因是磷脂分子的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磷脂分子在水环境中的正确排布方式是_ _ _ _ (填“A”或“B”)。
【答案】(1) A
(2) 头部亲水,尾部疏水
(3) B
[探究2].根据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方法:_ _ _ _ _ _ _ _ 。
(2) 现象:
① 刚融合时,融合细胞的细胞质膜一半呈_ _ ,另一半呈_ _ 。
② 条件下培养后,两种颜色_ _ _ _ _ _ _ _ ,若适当降低温度,两种颜色均匀分布的时间会_ _ (填“缩短”或“延长”)。
【答案】(1) 荧光标记法
(2) ① 红色;绿色
② 均匀分布;延长
微归纳
细胞质膜的结构特性——流动性
对点训练
1.[(2025·常州五校高一联考)]人们对细胞质膜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很长的过程,细胞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由两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B. 蛋白质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细胞质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
C. 细胞质膜的内表面上有糖链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被
D.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质膜,脂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答案】B
【解析】选。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由一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错误;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侧或外侧,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故蛋白质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细胞质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正确;细胞质膜的外表面上有糖链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错误;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质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错误。
2.[(2025·南京高一期末)](多选)下图是细胞质膜的结构示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质膜的物质或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糖蛋白,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关
B. ②是蛋白质,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C. 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
D. 图中大多数②可以运动,但③是不能运动的
【答案】D
【解析】选。由题图可知,①由蛋白质和糖链组成,则①是糖蛋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正确;②是蛋白质,其在细胞质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正确;由题图可知,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正确;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错误。
考点二 细胞质膜的功能、植物细胞壁
新知导学
1.细胞质膜的功能
(1) 控制着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
(2) 进行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① 基础:细胞质膜表面的④_ _ _ _ _ _ 和糖脂,主要是前者。
②
(3) 维持着细胞⑧_ _ _ _ _ _ _ _ 的相对稳定。
【答案】(1) 营养物质;激素、抗体;废物
(2) ① 糖蛋白
② 糖蛋白;物质运输;体液
(3) 内部环境
2.植物细胞壁
(1) 主要成分:多糖,如⑨_ _ _ _ _ _ _ _ _ _ 。
(2) 功能:具有维持细胞⑩_ _ 、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等作用。坚韧的细胞壁能使植株抵抗 _ _ ,并在空中挺立。
【答案】(1) 纤维素、果胶
(2) 形态;重力
辨正误
(1) 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必须依赖细胞质膜表面的受体。( )
(2) 细胞质膜的功能并不是由它的成分和结构决定的。( )
(3) 没有信息传递,多细胞生物体也能完成生命活动。( )
(4) 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可以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
【答案】(1) ×
(2) ×
(3) ×
(4) ×
【解析】
(1)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不一定需要受体,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联系。
(2) 细胞质膜的功能是由它的成分和结构决定的。
(3) 没有信息传递,多细胞生物体不能完成生命活动。
(4) 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质膜。
合作探究
[探究1].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用它染色时,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会着色。其原因是台盼蓝染液是细胞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由此推测,细胞质膜具有的功能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答案】不需要的物质不易通过细胞质膜;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探究2].生长在水底淤泥中的莲藕“出淤泥而不染”,它能从水和淤泥中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废物,而莲藕不需要的物质却不会轻易进入莲藕细胞。莲藕“出淤泥而不染”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的功能。
【答案】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探究3].结合教材P44细胞间信息传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①②③④所表示的物质或结构的名称分别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高等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过程、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分别属于上面的图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答案】(1) ①信号分子(激素);②受体;③信号分子;④胞间连丝
(2) C、A、B
微归纳
1.判断细胞是否具有活性的方法
2.细胞间信息传递方式的判断
对点训练
1.下列有关细胞质膜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质膜的功能主要是由磷脂决定的
B. 使细胞外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
C. 相邻细胞的信息交流都是靠细胞直接接触来完成的
D.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使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完成生命活动
【答案】D
2.[(2025·淮安高一检测)]下图是细胞质膜部分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功能①有利于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
B. 功能②表示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都有利
C. 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上图③表示
D. 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传递
【答案】B
【解析】选。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周围环境分隔开,维持着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正确;功能②表示物质进出细胞,一般是吸收有利物质,但一些有害物质有时也能进入细胞,说明细胞质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错误;激素调控生命活动需要靶细胞进行信号检测,正确;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传递,正确。
【知识框架】
随堂 效果检测
1.[(2025·江苏百校高一大联考)]下列有关细胞质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质膜中一般都含有磷脂分子和胆固醇
B. 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是不可以运动的
C. 细胞质膜含有C、、、、等元素
D. 细胞质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糖蛋白决定
【答案】C
【解析】选。细胞质膜中都含有磷脂分子,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细胞质膜的重要成分,错误;细胞质膜中的蛋白质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错误;细胞质膜含有、、、、等元素,正确;细胞质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质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越多,错误。
2.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细胞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
B.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中含有多糖
C.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D. 细胞壁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答案】D
【解析】选。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如纤维素和果胶;植物细胞壁具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等作用;细胞壁不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下图为细胞间某种信息传递方式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图说明细胞质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功能
B. 该图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
C. ①为信号分子,②为受体
D. 所有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都有受体②参与
【答案】D
【解析】选。题图中信号分子与乙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结合传递信息,说明细胞质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功能,正确;题图表示细胞之间通过相互接触直接识别,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正确;①为信号分子,②为受体,正确;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并非都有受体②(细胞质膜上的受体)参与,如某些植物相邻细胞间可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错误。
4.[(2025·扬州八校高一开学考)]下图为动物细胞细胞质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结构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B. 膜蛋白A的作用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C. 胆固醇和磷脂是构成动物细胞细胞质膜的重要成分
D. 温度会影响膜的流动性
【答案】A
【解析】选。流动镶嵌模型属于分子水平的模型,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错误;膜蛋白 可以识别信号分子,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正确;胆固醇和磷脂是构成动物细胞细胞质膜的重要成分,正确;温度会影响磷脂分子和蛋白质的运动,从而影响膜的流动性,正确。
5.[(2025·南通高一期中)](多选)细胞质膜的特性和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质膜,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
B. 细胞质膜控制着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
C. 科学家利用荧光标记技术进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研究细胞质膜的流动性
D. 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是孤立存在的
【答案】BC
【解析】选。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边界都是细胞质膜,错误;细胞质膜控制着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正确;科学家利用荧光标记技术进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探究细胞质膜的流动性,正确;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不是孤立存在的,错误。
课后 达标检测
基础达标
1.[(2025·江苏高一期中)]肝细胞细胞质膜和神经元细胞细胞质膜功能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磷脂的含量高低 B. 糖类的含量及种类不同
C. 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不同 D. 脂质的含量及种类不同
【答案】C
【解析】选。细胞质膜功能的不同主要体现为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符合题意。
2.[(2025·常州高一期中)]下列有关细胞质膜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成细胞质膜的磷脂的头部具有亲水基团
B. 组成细胞质膜的蛋白质分布是对称的
C. 构成细胞质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磷脂分子在水面上呈单层分布
D. 细胞质膜上某些膜蛋白的形状发生改变后,仍有生物活性
【答案】B
【解析】选。组成细胞质膜的磷脂的头部具有亲水基团,正确;细胞质膜内、外侧的蛋白质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如糖蛋白只存在于细胞质膜外侧,错误;构成细胞质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磷脂分子在水面上呈单层分布,正确;细胞质膜上某些膜蛋白的形状发生改变后,可能仍有生物活性,正确。
3.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一般细胞不需要的或者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易进入细胞。这些事实体现的细胞质膜的功能是( )
A.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 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
C.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答案】B
【解析】选。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细胞不需要的或者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易进入细胞。这些事实体现的细胞质膜的功能是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符合题意。
4.细胞之间通过信息传递,保证细胞间功能的协调。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常把接收信号的细胞称为靶细胞
B. 细胞质膜上的受体不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所必需的
C. 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是靠细胞质膜的接触完成的
D. 胞间连丝是动物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物质运输的通道
【答案】D
【解析】选。通常把接收信号的细胞称为靶细胞,靶细胞上通常有糖蛋白,正确;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通过细胞质膜上或细胞内的受体进行,此外植物细胞还可以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物质运输的通道,正确,错误;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是靠细胞质膜的接触完成的,体现了细胞质膜信息传递的直接方式,正确。
5.[(2025·徐州高一期中)]下列有关细胞质膜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戈特和格伦德尔证明脂质呈双分子层排布
B. 提取红细胞质膜,脂质在水面上铺展成的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C. 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质膜显示“暗—明—暗”三条带
D. 罗伯特森提出的细胞质膜模型假说可以解释变形虫的运动
【答案】D
【解析】选。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提取红细胞质膜,结果脂质在水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其面积约是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证明脂质呈双分子层排布,、正确;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质膜显示“暗—明—暗”三条带,正确;罗伯特森的细胞质膜模型假说认为细胞质膜是静态的统一结构,不能解释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不能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错误。
6.下图表示细胞质膜的亚显微结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是②
B. ①通过不同方式镶嵌在②中
C. 糖类只能和①结合,不能和②结合
D. 细胞质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①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C
【解析】选。②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正确;①是蛋白质,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形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正确;糖类可以和①(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可和②(脂质)结合形成糖脂,错误;①是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细胞质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①(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正确。
7.下列关于细胞质膜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质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 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的运动决定了细胞质膜的流动性
C. 细胞质膜的不同部位,其化学成分和功能存在差异
D. 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动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质膜
【答案】D
【解析】选。细胞质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正确;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的运动决定了细胞质膜的流动性,正确;细胞质膜的不同部位,其化学成分和功能存在差异,正确;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边界都是细胞质膜,错误。
8.[(2025·宿迁高一期中)]细胞质膜的状态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胆固醇与磷脂分子结合,既可以限制磷脂分子的自由运动,又可以将磷脂分子隔开使其更易流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胆固醇是动、植物细胞质膜的成分之一,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B. 无序液体状态的形成可能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C. 低温时,细胞吸收蛋白质等大分子的效率可能会下降
D. 胆固醇的存在可能会使细胞质膜对高温的适应性加强
【答案】A
【解析】选。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质膜的成分之一,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错误;温度过高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失去活性,从而使细胞质膜变成无序液体状态,正确;低温时,细胞质膜呈凝胶态,流动性降低,细胞吸收蛋白质等大分子的效率可能会下降,正确;根据题干信息“胆固醇与磷脂分子结合,既可以限制磷脂分子的自由运动,又可以将磷脂分子隔开使其更易流动”可知,胆固醇可以调节动物细胞细胞质膜的流动性,胆固醇的存在可能会使细胞质膜对高温的适应性加强,正确。
9.蛋白(简称蛋白)是陆生植物特有的膜蛋白,能够调控胞间连丝的通透性,阻止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侵染。水稻条纹病毒能够干扰蛋白对细胞质膜的定位,从而打开胞间连丝,快速在细胞间移动,使水稻患条纹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高等植物相邻细胞间无法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交换
B. 信号分子通过胞间连丝时,需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结合
C. 水稻条纹病毒相比细菌、真菌更不容易通过胞间连丝
D. 抑制水稻条纹病毒对蛋白的干扰,可预防水稻条纹病的发生
【答案】D
【解析】选。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错误;信号分子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时,无需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结合,错误;水稻条纹病毒分子比细菌、真菌更小,并能够干扰 蛋白对细胞质膜的定位,打开胞间连丝,其更容易通过胞间连丝在植物细胞间移动,错误;抑制水稻条纹病毒对 蛋白的干扰,胞间连丝关闭,水稻条纹病毒不容易进入细胞,从而预防水稻条纹病的发生,正确。
能力提升
10.下面是与细胞质膜相关的2个图示,依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说明细胞质膜是细胞的边界
B. 图1说明细胞质膜可以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C. 图2说明细胞质膜允许脂溶性物质通过
D. 图1和图2说明细胞可主动吸收所需的物质
【答案】D
【解析】选。向变形虫体内注入伊红后观察发现细胞外不能很快呈红色,说明伊红不能运出细胞质膜,这说明细胞质膜是细胞的边界,正确;题图1说明细胞质膜是系统的边界,能够将细胞与周围环境分隔开,因而可以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正确;题图2中溶于脂质的物质易进入细胞质膜,而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质膜,说明细胞质膜允许脂溶性物质通过,正确;题图1和题图2均未体现细胞可主动吸收所需要的物质,错误。
11.[(2025·徐州高一期中)](多选)细胞间信息传递的3种方式如下图A~C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A中的②是细胞间信息传递所必需的
B. 图B中的③是各种细胞间信息传递所必需的
C. 细胞质膜是一道屏障,只有细胞需要的物质能进入
D. 高等植物细胞可通过图C中的④进行信息传递
【答案】ABC
【解析】选。题图A表示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通过体液运输间接与靶细胞进行信息传递,①是激素,②是靶细胞上的受体,题图A的信息传递方式离不开受体,而高等植物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则不需要受体,错误;题图B中的③指的是与细胞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题图A间接传递和题图C通过胞间连丝传递的方式中都不需要这种信号分子,错误;细胞质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但控制作用是相对的,错误;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存在胞间连丝,通过胞间连丝 题图C中的 来进行信息传递,正确。
12.(多选)不同温度下胆固醇对人工膜(人工合成的脂质膜)流动性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其中微粘度的大小与膜流动性的高低呈负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人工膜相比,动物细胞细胞质膜的成分还有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
B. 由图可知在温度较高时,胆固醇可以提高人工膜的流动性
C. 由图可知胆固醇使人工膜的流动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D. 人工膜和细胞质膜一样具有流动性,这是其功能特性
【答案】BD
【解析】选。人工膜是人工合成的脂质膜,只含有脂质,动物细胞细胞质膜的成分除了脂质外,还有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正确;由题图曲线可知,在温度较高时,与不含胆固醇的人工膜相比,含胆固醇的人工膜的微粘度较大,流动性较小,说明胆固醇可以降低人工膜的流动性,错误;由题图可知,胆固醇对膜流动性的作用是在温度较高时,胆固醇可以降低膜的流动性,在温度较低时,又可以提高膜的流动性,胆固醇使膜的流动性在较大温度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正确;根据题图可知,人工膜和细胞质膜一样具有流动性,这是其结构特性,错误。
13.[(2025·盐城联盟校高一期中)]请据图回答关于细胞质膜结构和功能的相关问题。
(1) 图1中构成细胞质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与细胞质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_ _ _ _ ]_ _ _ _ _ _ 。
(2) 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_ _ _ _ _ _ _ _ 性。
(3) 图1中细胞质膜的外侧是_ _ _ _ (填“”或“”)侧。
(4) 图1中细胞质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5) 图2中反映的是细胞质膜的_ _ _ _ _ _ _ _ 功能。
(6) 图3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它可以将药物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在脂质体中,脂溶性的药物应包裹在_ _ _ _ 处(填“①”或“②”),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答案】(1) D;磷脂双分子层;;糖蛋白
(2) 一定的流动
(3)
(4) 流动镶嵌模型
(5) 信息传递
(6) ②;该处是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亲脂性
【解析】
(1) 图1中构成细胞质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对应图1中的,与细胞质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 糖蛋白。
(2) 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质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 糖蛋白位于细胞质膜的外侧,结合图1可知,细胞质膜的外侧是 侧。
(4) 图1中细胞质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流动镶嵌模型。
(5) 图2中两个细胞通过相互接触进行信息传递,体现了细胞质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6) 图3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它可以将药物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在脂质体中,水溶性的药物应包裹在①处,脂溶性的药物应包裹在②处,因为②处是磷脂分子的尾部聚集的地方,且尾部具有亲脂性。
第2课时 结构与功能独特的细胞器
[课标要求]
1.阐明细胞内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担负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
2.活动: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一 细胞质
新知导学
1.细胞质的分布:细胞质膜以内、①_ _ _ _ _ _ 以外的部分。
【答案】细胞核
2.细胞质的组成: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 ②_ _ _ _ _ _ 。
(1) 细胞质基质
①成分:呈胶状,包含水、无机盐、脂质、糖类、 ③_ _ _ _ _ _ 、核苷酸和多种酶,还有由④_ _ _ _ _ _ _ _ 构成的细胞骨架等。
②作用:细胞质基质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为生命活动提供了一定的⑤_ _ _ _ _ _ _ _ 以及所需要的⑥_ _ 和⑦_ _ 。
(2) 细胞器
【答案】2.细胞器
(1) 氨基酸;蛋白质分子;环境条件;物质;能量
(2) 嵴;;有氧呼吸;类囊体;色素;光合作用;单层膜;酶;蛋白质、脂质;内质网;细胞质基质;膜;蛋白质;形成和分泌;加工和转运;细胞壁;低等植物;中心粒;有丝分裂;吸水和失水;细胞形态;酸性水解酶;细胞器;病原体
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不含 _ _ _ _ _ _ ,没有液泡和 _ _ _ _ _ _ 。植物细胞一般没有 _ _ _ _ _ _ 。
【答案】叶绿体; 细胞壁; 中心体
辨正误
(1) 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
(2) 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就是动物细胞。( )
(3) 同一生物不同细胞的细胞器种类和数量一定相同。( )
(4) 高等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上进行。( )
【答案】(1) √
(2) √
(3) ×
(4) √
【解析】
(3) 同一生物不同细胞的细胞器种类和数量不一定相同,如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富含叶绿体。
合作探究
[探究1].下图为动物、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1) B细胞的边界是[_ _ ]_ _ _ _ _ _ _ _ ,其主要成分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B细胞内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填名称)。能够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维持细胞渗透压的细胞器是[_ _ ] _ _ 。
(3) 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填名称)。
(4) 与A细胞相比,所有植物细胞具有的结构是[_ _ ]_ _ _ _ _ _ ;若B为大葱根细胞,则应该没有[_ _ ]_ _ _ _ _ _ ;若某细胞同时具有A、B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_ _ _ _ _ _ _ _ 细胞。
【答案】(1) ①;细胞质膜;蛋白质和脂质
(2)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②;液泡
(3) 中心体、核糖体
(4) ⑦;细胞壁;④;叶绿体;低等植物
[探究2].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等分析以下问题。
(1) 如果把细胞视为一个大工厂,每个细胞器就是工厂里的“车间”,“车间”借助膜结构相互分隔开来,所有的“车间”_ _ _ _ _ _ (填“一定”或“不一定”)都有膜结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中色素存在于_ _ (细胞器)中。
(3) 细胞质中既有游离的核糖体,也有附着在内质网和核膜上的核糖体,它们分别具有的主要功能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 从线粒体功能的角度分析,飞翔鸟类的胸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比不飞翔的鸟类多,运动员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比缺乏锻炼的人多,其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5)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是溶酶体膜不会被这些水解酶水解,其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答案】(1) 不一定;中心体、核糖体无膜结构
(2) 液泡
(3) 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用于细胞自身或构成自身结构的蛋白质;附着核糖体主要合成细胞的膜蛋白和分泌蛋白
(4)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够提供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鸟类飞翔、运动员运动均需要大量能量,所以飞翔鸟类的胸肌细胞和运动员的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较多
(5) 溶酶体的膜在结构上比较特殊,如经过修饰等,因而不会被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水解
微归纳
多角度比较各种细胞器
对点训练
1.[(2025·镇江高一期中)]下列关于细胞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可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B. 溶酶体能清除细胞内多余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
C. 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合成、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
D. 叶绿体和线粒体均与细胞中的能量转换有关
【答案】C
【解析】选。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可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正确;溶酶体能清除细胞内多余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正确;高尔基体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转运,不能合成蛋白质,错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和线粒体均与细胞中的能量转换有关,正确。
2.[(2025·常州五校高一联考)](多选)下图为电镜下某细胞的局部。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B. 结构③是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
C. 结构①、②、③、④、⑥均具有膜结构
D. 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结构①
【答案】AC
【解析】选。①为线粒体,②为中心体,所以其有可能是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错误;③为核糖体,是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正确;①为线粒体,②为中心体,③为核糖体,④为高尔基体,⑥为细胞质膜,其中核糖体和中心体没有膜结构,错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结构①(线粒体),正确。
关于细胞器的五个“不一定”
(1)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就是动物细胞,如植物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
(2)没有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就是动物细胞,如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
(3)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就是动物细胞,如某些低等植物细胞含有中心体。
(4)同一生物不同细胞的细胞器种类和数量不一定相同,如菠菜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叶绿体,而菠菜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
(5)同一细胞的不同发育时期,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一定相同,如哺乳动物红细胞随着自身不断成熟,细胞器逐渐退化消失。
考点二 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新知导学
项目 叶绿体 线粒体
选取材料 ①_ _ 人口腔上皮细胞
染色 不需染色 ②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染色
观察结果 可观察到椭球状的③ 色叶绿体 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④_ _ _ _ _ _
也可以用⑤_ _ _ _ _ _ _ _ 染色的大白鼠胰腺的永久玻片标本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答案】黑藻; 健那绿染色液; 绿; 蓝绿色; 铁苏木精
辨正误
(1) 在观察叶绿体时,临时玻片标本应保持干燥。( )
(2) 藓类叶片不能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
(3) 黑藻的小叶片仅由单层叶肉细胞构成,因此可直接用于制成临时玻片标本。( )
【答案】(1) ×
(2) √
(3) √
【解析】
(1) 在观察叶绿体时,临时玻片标本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合作探究
[探究].根据教材实验“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回答下列问题:
(1) 用高倍镜观察黑藻叶片临时玻片标本并观察叶绿体时,可观察到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分布特点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叶绿体在细胞内可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若在视野中观察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是_ _ _ _ _ _ 。
(3) 观察线粒体_ _ (填“能”或“不能”)用植物的叶肉细胞,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 该实验中_ _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内部结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答案】(1) 叶绿体分布在大液泡周围
(2) 逆时针
(3) 不能;植物的叶肉细胞一般含有叶绿体,有颜色干扰,不便观察线粒体
(4) 不能;该实验中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内部结构,只能观察到二者的形态和分布
对点训练
1.以黑藻为材料进行“观察叶绿体”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部成熟叶片是最佳观察材料
B. 叶绿体均匀分布于叶肉细胞中心
C. 叶绿体形态呈椭球状
D. 不同条件下叶绿体的位置不变
【答案】C
【解析】选。该实验中应选择黑藻幼嫩的小叶作为实验材料,错误;黑藻叶中的叶绿体是围着液泡沿着细胞边缘分布的,错误;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叶绿体呈椭球状,正确;不同条件下叶绿体的分布一般是不同的,错误。
2.用显微镜观察经健那绿染色液染过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可以观察到线粒体的原因是( )
A. 健那绿染色液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不能使细胞质基质染色
B. 健那绿染色液能将细胞质基质染成蓝绿色而不能使线粒体染色
C. 健那绿染色液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不能使细胞质染色
D. 健那绿染色液能将细胞核染成蓝绿色而不能使线粒体染色
【答案】C
【解析】选。健那绿染色液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仍为无色。
【知识框架】
随堂 效果检测
1.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这样一首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使莲叶呈现绿色、荷花呈现红色的物质(色素)各分布在哪里( )
A. 高尔基体、液泡 B. 线粒体、高尔基体
C. 叶绿体、液泡 D. 叶绿体、细胞质
【答案】C
【解析】选。莲叶呈现的绿色是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颜色,荷花呈现的红色是细胞的液泡中色素的颜色。
2.根据细胞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汗腺细胞比肠腺细胞具有更多的核糖体
B. 心肌细胞比腹肌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
C. 生命力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
D. 胰腺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
【答案】A
【解析】选。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肠腺细胞需要合成大量消化酶(蛋白质),所以具有更多的核糖体,错误;心肌细胞需要的能量多,所以其含有更多的线粒体,正确;生命力旺盛的细胞需要的能量多,所以比衰老的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正确;胰腺细胞分泌物较多,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正确。
3.下列关于“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观察叶绿体时不需要染色
B. 高倍镜下可看到绿色、椭球状的叶绿体
C. 健那绿染色液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D. 藓类叶片可直接放到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
【答案】D
【解析】选。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叶绿体呈绿色,在用显微镜观察时不需要染色,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染色液染色,健那绿染色液可以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仍为无色,、正确;叶绿体呈绿色、椭球状,在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正确;在观察叶绿体的时候,需要制作临时玻片标本,错误。
4.右图a、表示细胞中的两种结构,是它们共有的特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表示两层膜的细胞器,则、肯定是叶绿体和内质网
B. 若表示细胞器中含有核酸,则、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C. 若表示细胞器中含有色素,则、肯定是液泡和叶绿体
D. 若表示组成成分含有磷脂,则、肯定是溶酶体和内质网
【答案】C
【解析】选。内质网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错误;细胞的各种结构中,含有 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含有 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若 表示细胞器中含有核酸,则、可能是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中的任意两者,错误;若 表示细胞器中含有色素,则、肯定是液泡和叶绿体,正确;若 表示组成成分含有磷脂,则、可能是细胞质膜、液泡、高尔基体、溶酶体、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中的任意两者,错误。
5.(多选)下图是部分细胞器示意图,其中仅③是无膜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中不一定都含有③
B. ①是叶绿体,②是线粒体,二者均与能量转换有关
C. ③是中心体,④是高尔基体,⑤是内质网,三者均可分布在动物细胞中
D. 若⑥是溶酶体,则⑥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清除衰老的细胞器
【答案】ACD
【解析】选。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含有③(中心体),正确;①是线粒体,②是叶绿体,二者均与能量转换有关,错误;③是中心体,④是高尔基体,⑤是内质网,三者均可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正确;若⑥是溶酶体,则⑥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清除衰老的细胞器,正确。
课后 达标检测
基础达标
1.下列有关细胞质基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蛋白质、氨基酸、核苷酸等组成
B. 含多种酶
C. 含有少量遗传物质
D. 能影响细胞的形状、分裂和运动,以及细胞器的运动等
【答案】C
【解析】选。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细胞质基质中不含遗传物质。
2.[(2025·徐州高一期中)]下图为一膜结构细胞器正在其内部消化分解衰老无用的细胞结构的电镜照片。该细胞器是( )
A. 中心体 B. 溶酶体 C. 高尔基体 D. 内质网
【答案】B
【解析】选。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不符合题意;溶酶体为单层膜细胞器,其中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能够清除衰老的细胞器,符合题意;高尔基体一般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和分泌有关,可以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转运,不符合题意;内质网是进行蛋白质、脂质合成的场所,不符合题意。
3.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者的基质中都含有
B. 两者都有扩大膜面积的结构
C. 两者都是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
D. 两者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答案】D
【解析】选。线粒体和叶绿体基质中都含有少量,正确;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扩大膜面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叠合成基粒扩大膜面积,正确;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二者进行的生理过程不同,酶的种类不同,错误。
4.下列关于细胞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壁与植物细胞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B. 植物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中含有多糖
C. 真菌和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
D.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答案】C
【解析】选。植物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与细胞的选择透过性无关,而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正确;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属于多糖,正确;植物和真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中有纤维素,而细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有肽聚糖、磷壁酸、脂质和蛋白质,错误;细胞壁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正确。
5.[(2025·扬州八校高一开学考)]关于下列四种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是脂质合成的场所
B. 乙是动、植物细胞都含有的细胞器
C. 丙细胞器中含有叶绿素等色素
D. 丁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答案】C
【解析】选。甲是内质网,是进行蛋白质、脂质合成的场所,正确;乙是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分布,正确;丙是液泡,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分布在叶绿体中,错误;丁是中心体,分布在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正确。
6.[(2025·扬州高一月考)]红心火龙果不仅甜度高,还含有解毒作用的粘胶状植物性蛋白,对人体有保健功效。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粘胶状植物性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
B. 切开时流出的红色果浆与液泡中的色素有关
C. 红心火龙果甜度高与果肉细胞内中心体合成的糖类有关
D. 丰富的膳食纤维主要来自细胞壁,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答案】C
【解析】选。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正确;红心火龙果细胞中的红色色素存在于液泡中,正确;红心火龙果含糖量高,甜度高,与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合成的糖类有关,错误;膳食纤维是纤维素,主要来自细胞壁,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正确。
7.观察黑藻叶中叶绿体的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铁苏木精染液
B.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细胞,再用高倍镜观察
C. 随时保持临时玻片标本处于有水状态
D. 若视野比较模糊,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A
【解析】选。制作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在清水中放黑藻叶,盖上盖玻片,错误;用显微镜观察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肉细胞,再用高倍镜观察,正确;观察叶绿体时临时玻片标本应随时保持有水状态,若细胞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正确;若视野比较模糊,可调节细准焦螺旋,正确。
8.下列关于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牙签消毒,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
B.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色液
C. 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正常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仍为无色
D. 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
【答案】D
【解析】选。牙签消毒,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正确;观察线粒体时需要用健那绿染色,制作玻片标本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色液,正确;健那绿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因此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正常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仍为无色,正确;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错误。
9.[(2025·徐州高一期中)]“内共生起源假说”认为,线粒体是由原始真核细胞吞噬需氧型细菌演化而成的,叶绿体是由原始真核细胞吞噬蓝细菌演化而成的。下列叙述不支持该假说的是( )
A.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和核糖体
B.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C. 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以分裂的方式增殖,类似于细菌
D.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答案】D
【解析】选。原核细胞含有、和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的、和核糖体,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不符合题意;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原核细胞具有单层细胞质膜,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原核细胞后,形成囊泡,如果原核细胞特化成线粒体或叶绿体,则具有双层膜结构,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不符合题意;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以分裂的方式增殖,原核细胞也以分裂的方式增殖,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不符合题意;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不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符合题意。
10.在低温条件下,将叶片置于研钵中,加入某种溶液研磨后,用差速离心法(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进行分离。第一次分离成沉淀(含细胞核和细胞壁碎片)和上清液;随后又将分离成沉淀(含叶绿体)和上清液;第三次离心将分离成沉淀(含线粒体)和上清液;最后一次将分离成沉淀(含核糖体)和上清液。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入相应的字母符号,如,,见下图):
(1) 细胞的主要存在于_ _ _ _ _ _ 部分。
(2) 若要继续分离得到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应选取_ _ _ _ _ _ 部分。
(3) 若要研究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应选取_ _ _ _ _ _ 部分。
(4) 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答案】(1)
(2)
(3)
(4) 、、
【解析】
10. 主要在细胞核中,即存在于 中;光合作用有关的酶位于叶绿体中,即存在于 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即存在于 中;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主要位于线粒体中,即存在于、、中。
能力提升
11.(多选)细胞的种类和形态具有多样性,依据细胞图像中特定的结构可以判断细胞的类型。下列有关判断依据正确的是( )
A. 若细胞中有核糖体等细胞器,则一定为亚显微结构图
B. 若细胞中表示出细胞壁,则一定为植物细胞结构图
C. 若细胞中有液泡,则可能为植物细胞结构图
D. 若细胞中具有中心体,则一定为动物细胞结构图
【答案】AC
【解析】选。核糖体属于亚显微结构,若细胞中有核糖体等细胞器,则一定为亚显微结构图,正确;植物细胞、真菌细胞和绝大多数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因此有细胞壁的细胞不一定是植物细胞,错误;若细胞中有液泡,则可能为植物细胞结构图,正确;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若细胞中具有中心体,则可能为动物细胞结构图或低等植物细胞结构图,错误。
12.(多选)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示具有结构④,因此该细胞不是植物细胞
B. 结构③是脂质合成的场所
C. 图示具有结构②,故此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D. 结构①不是所有生物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
【答案】ABC
【解析】选。结构④是核糖体,可存在于植物细胞中,错误;结构③是高尔基体,其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转运,脂质合成的场所是内质网,错误;②是中心体,题图细胞含有中心体,可能是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错误;结构①是线粒体,原核细胞中不具有此细胞器,正确。
13.(多选)下图表示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绿体结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表示叶绿体基粒,由类囊体叠合而成
B. ②表示叶绿体外膜,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
C. ③表示叶绿体基质,其中不含有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D. 叶绿体内众多的基粒和类囊体,极大地扩展了光合作用的面积
【答案】BC
【解析】选。分析题图可知,①表示叶绿体基粒,由类囊体叠合而成,正确;②表示叶绿体外膜,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错误;③表示叶绿体基质,含有光合作用所需的酶,错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叠合形成基粒来增大膜面积,类囊体膜上分布着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色素和酶,极大地扩展了光合作用的面积,正确。
14.[(2025·南京南师大附中高一期中)](多选)某科研人员用适当方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器甲是线粒体,它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 细胞器乙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或溶酶体
C. 细胞器丙是由蛋白质和两种成分组成
D. 醋酸杆菌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丙
【答案】ABD
【解析】选。动物细胞中含有核酸、脂质和蛋白质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它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正确;只含蛋白质和脂质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正确;细胞器丙是核糖体,它的组成成分包括蛋白质和,错误;醋酸杆菌细胞只有核糖体这一个细胞器,故醋酸杆菌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丙(核糖体),正确。
15.下图是细胞的局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A、B表示不同的细胞,①~⑨表示细胞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 A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判断依据是该细胞具有_ _ (填序号),没有_ _ _ _ _ _ (填结构名称)。
(2) ⑧是_ _ _ _ _ _ ,其合成的一条含9个氨基酸的多肽链中有_ _ _ _ 个肽键。
(3) 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细胞器是_ _ _ _ (填序号),能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细胞器是_ _ _ _ (填序号)。
【答案】(1) ①②④;中心体
(2) 核糖体;8
(3) ②;⑥
第3课时 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
[课标要求]
阐明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
考点一 细胞核的结构
新知导学
1.细胞核的结构
(1) 核膜:有①_ _ _ _ 两层,把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物质隔开。
(2) 核孔: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②_ _ _ _ _ _ _ _ 和信息交流的主要通道。
(3) 核仁:与核糖体中③_ _ _ _ _ _ 的合成、加工以及④_ _ _ _ _ _ 的形成有关。
(4) 染色质
①组成:主要由和蛋白质构成。
②两种形态: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⑤_ _ _ _ _ _ _ _ 在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形态。
(5) 核基质
① 组成:包括以⑥_ _ _ _ _ _ 成分为主的网架结构体系,以及网孔中充满的液体。
② 功能:是细胞核的骨架,与复制、⑦_ _ _ _ _ _ _ _ 及染色体的⑧_ _ _ _ _ _ _ _ 存在密切关系。
【答案】(1) 内、外
(2) 物质交换
(3) ;核糖体
(4) 同一种物质
(5) ① 蛋白质
② 基因表达;组装与构建
2.观察 和 分布的实验
项目
染色剂 ⑨_ _ _ _ _ _ 派洛宁
现配现用
颜色反应 绿色 ⑩_ _
主要分布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甲基绿; 红色; 细胞核; 细胞质
辨正误
(1) 核膜是双层生物膜,共4层磷脂分子,能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 )
(2)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不同物质。( )
(3) 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核仁。( )
【答案】(1) √
(2) ×
(3) ×
【解析】
(2)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形态。
(3) 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染色质。
合作探究
[探究].细胞核的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下图是细胞核的基本结构,据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 核膜和细胞质膜在结构上的区别:核膜为_ _ _ _ _ _ 结构,有_ _ ;细胞质膜为单层膜结构,没有孔。
(2) 核孔可以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物质交换 (填“是”或“否”)都通过核孔,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核基质位于核内膜中,呈液态,不会从核孔溢出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_ _ _ _ _ _ (填“一定”或“不一定”)都与核仁有关。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核孔数量、核仁大小与细胞代谢程度的关系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 _ _ _ _ _ _ (结构)使细胞核具有了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功能。
【答案】(1) 双层膜;核孔
(2) 否;核孔是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膜进行跨膜运输;核孔具有选择性,可以控制物质进出
(3) 不一定;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代谢越旺盛的细胞,物质更新越频繁,蛋白质合成越旺盛,核糖体数量越多;核糖体的形成又与核仁有关,所以核仁也较大。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主要通道,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量较多
(4) 染色质
微归纳
1.核孔与核仁
2.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异同点
比较项目 染色质 染色体
不同点 存在时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形态 丝状 圆柱状或杆状
相同点 成分 主要是和蛋白质
特性 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关系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形态: 染色质(分裂间期)染色体(分裂期)
对点训练
1.下列与染色体和染色质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成分相同
B. 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C. 染色质和染色体都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D. 染色质只分布在细胞核中,染色体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答案】D
【解析】选。染色质和染色体都分布在细胞核中。
2.[(2025·镇江高一期中)]下图为细胞核的结构示意图,①~③代表不同的结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些细胞含有多个细胞核
B. ①与核糖体中的合成、加工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 ②的主要成分是和
D. ③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答案】C
【解析】选。有些细胞含有多个细胞核,形成多核细胞,正确;①为核仁,与核糖体中 的合成、加工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正确;②为染色质,其主要成分是 和蛋白质,错误;③为核膜,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正确。
考点二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调控中心
新知导学
1.细胞核的功能:通过变形虫分割实验和伞藻移植实验说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①_ _ 中心。
【答案】调控
2.制作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
(1) 模型
①概念:模拟被研究事物(原型)的结构形态、生理形态或运动形态,是原型的某个表征和特征,也是对原型的抽象和概括。能体现原型的②_ _ _ _ _ _ _ _ 。
②物理模型:根据相似原理,把真实事物按③_ _ 放大或缩小制成的模型,可以模拟真实事物的某些功能和性质。
③实例:生物学中的实物模型(如生物体细胞结构模型)就是一种物理模型。
(2) 模型的制作
①确定模型的④_ _ 、模型内各部分的大小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②确定材料,制订模型制作方案。
③分别制作各部分模型,再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答案】(1) 本质特征;比例
(2) 大小
辨正误
(1)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
(2) 某些细胞无细胞核,说明细胞核不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
(3) 在设计制作细胞模型时,模型的美观程度是放在第一位的。( )
【答案】(1) ×
(2) ×
(3) ×
【解析】
(1)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的主要场所和细胞代谢的调控中心。
(2) 没有细胞核的真核细胞,既不能生长也不能分裂,细胞核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3) 在设计制作细胞模型时,模型的科学性是放在第一位的。
合作探究
[探究1].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1) 实验过程:该实验中,_ _ _ _ _ _ _ _ 提供细胞核,_ _ _ _ _ _ _ _ 提供细胞质、细胞质膜等结构。
(2) 实验结果:子代美西螈全部发育成色。
(3) 实验结论:美西螈皮肤颜色的遗传是由 _ _ _ _ _ _ 控制的。
(4) 延伸:从实验设计的原则上分析,该实验的设计并不严密,不严密之处与完善方法为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答案】(1) 黑色美西螈;白色美西螈
(2) 黑
(3) 细胞核
(4) 该实验没有设置对照。可将白色美西螈胚胎细胞核移植到黑色美西螈去核卵细胞中进行培养作为对照,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探究2].蝾螈受精卵的横缢实验。
(1)
(2) 经对照可以看出,_ _ _ _ _ _ 控制着细胞的分裂、分化。
【答案】(1) 无;停止;有;能;有;开始;有;能;慢一些
(2) 细胞核
[探究3].变形虫的切割实验。
由实验可以得知,变形虫的摄食、应激性及生长和分裂等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答案】细胞核; 细胞核
[探究4].伞藻移植实验和伞藻核移植实验。
【答案】假根; 细胞核; 细胞核
微归纳
探究细胞核的功能实验分析
(1)变形虫切割实验、伞藻移植实验与伞藻核移植实验均遵循了对照原则。
(2)伞藻核移植实验可排除假根中其他物质的影响,是对伞藻移植实验的补充,进一步验证细胞核的功能。
(3)变形虫切割实验还可说明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对点训练
1.[(2025·无锡六校高一期中)]科学家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移植后发育长大的美西螈全为黑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据实验结果可初步推断美西螈的肤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B. 该实验不能证明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依存的关系
C. 该实验中白色美西螈的细胞质在肤色形成中不发挥作用
D. 为使实验结论更加准确,应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
【答案】C
【解析】选。将黑色美西螈的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发育长大的美西螈全为黑色,说明美西螈的肤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正确;该实验未探究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正确;去核卵细胞中有白色美西螈的细胞质,该实验不能说明白色美西螈的细胞质在肤色形成过程中是否发挥作用,错误;该实验缺少对照实验,为使实验结论更加准确,应增加对照实验将黑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与白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形成重组细胞并进行培养,正确。
2.(多选)下图为伞藻移植实验与伞藻核移植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实验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伞藻是一种由帽、柄和假根三部分组成的多细胞生物
B. 伞藻形态结构的建成取决于细胞核
C. 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调控中心
D. 实验结果说明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调控中心
【答案】BD
【解析】选。伞藻是一种由帽、柄和假根三部分组成的单细胞生物,错误;伞藻移植实验和伞藻核移植实验证明了伞藻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与细胞核有关,正确;该实验没有证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调控中心,错误;该实验结果说明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调控中心,正确。
【知识框架】
随堂 效果检测
1.细胞核移除后,变形虫不能摄食和分裂,对外界刺激不再发生反应;重新植入细胞核后,该变形虫恢复正常生活。这说明了细胞核是( )
A.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遗传物质储存的场所
C. 细胞遗传的调控中心 D. 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
【答案】D
2.[(2025·镇江高一期中)]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B. 拍摄的黑藻叶绿体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C. 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D. 物理模型可以模拟真实事物的某些功能和性质
【答案】B
【解析】选。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正确;拍摄的黑藻叶绿体照片属于亚显微结构的实物图,不是模型,错误;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是以实物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属于物理模型,正确;物理模型可以模拟真实事物的某些功能和性质,正确。
3.下列关于和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观察染色情况时,可直接用高倍镜观察
B. 聚合程度高,易与甲基绿结合,显示绿色
C. 聚合程度低,易与派洛宁结合,显示红色
D. 利用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液处理蟾蜍血细胞,发现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答案】A
4.[(2025·徐州十校高一期中)]下图为以某种动物受精卵为材料进行三组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和实验③对比,可说明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B. 实验②和实验③对比,可说明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C. 实验③的结果可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中心和遗传的调控中心
D. 实验①、②、③的结果可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答案】D
【解析】选。实验①和实验③对比,可说明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错误;实验②和实验③对比,可说明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错误;实验③的结果只能说明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调控中心,不能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中心,错误;实验①、②、③的结果可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二者同时存在才能正常存活,正确。
5.[(2025·常州高一期中)](多选)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