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感受农民阶级的革命精神,初步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以及《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的内容及其评价。(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正确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的原因和其历史意义与局限性。(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感受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使命感。(家国情怀)
导入新课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起义是怎样爆发的?它为什么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太平天国颁布了哪些纲领性文件?这些纲领性文件有哪些内容?太平天国为什么在14年后又覆亡了呢?
目 录
01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02
定都天京
03
天京陷落
感悟人生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背景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材料1:鸦片战争之后,英国的鸦片走私越来越猖獗;在通商口岸地区,洋货大量涌入,广州当地的家庭手工业被摧毁,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遭到了瓦解。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用重税掠夺农民,使劳动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整理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2: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前10年间,正是全国自然灾害频发时期,1841-1843年,黄河连续3年决口,1846年,很多省份又发生持续早灾,1848-1850年,东南各省“大水奇灾”。与此同时,地处西南的广西也几乎年年成灾,据方志统计,19世纪40-50年代,广西境内各种灾害多达20多起。——康沛竹《灾荒与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
材料4:广西人口、耕地面积和额定地丁银变化表
材料3:道光十三年(1843年),桂平蝗。十四年夏,浔州蝗,复大水。十五年,平南蝗食草木百谷殆尽。十七年丁酉,浔州雹,大如斗。
——《浔州府志》
外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民族矛盾激化)
内因:清政府剥削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阶级矛盾激化)
诱因:两广地区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道光年间屡次 科举不中,1843年在广州从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的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该书启示下,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劝说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率先加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在山区贫苦民众中发展了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骨干分子。
材料5: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原道觉世训》
材料6:“天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天上地下同是神父天国,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盖天国来在凡间,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创开天国是也。钦此。”——洪秀全:《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
主观原因: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前往广西传教。
特点:以西方宗教教义作为起义军的领导思想
知
识
链
接
材料7:道之大原出于天,谨将天道觉群贤……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顺天者存逆天亡,尊崇上帝得荣光。——【清】洪秀全《原道救世歌》
材料8: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寸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是故孔丘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清】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材料9:自秦、汉至今一二千年,几多凡人灵魂被这阎罗妖缠捉磨害……天下凡间,我们弟兄姊妹所当共击灭之,唯恐不速者也。——【清】洪秀全《原道觉世训》
拜上帝会
特点:混杂着基督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的宗教组织。
2.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材料10:公等苦满州之祸久矣!……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预期肃清胡氛,同享太平之乐。
——《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3.永安建制
识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永安封王的概况,分析其影响是什么。
1851年9 月
时间:
西 王
南 王
北 王
萧朝贵
韦昌辉
冯云山
石达开
杨秀清
翼 王
东 王
注意:这里的东、西、南、北、翼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分别是九千岁、八千岁、七千岁、六千岁、五千岁。从太平天国分封各王所采取的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就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这一农民政权所具有的的封建性。
太平天国这一农民政权从一开始就是依照旧的封建体制进行内政建设,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为以后内讧埋下了祸根。
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感悟人生
二、定都天京
1.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概述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背景、结果及意义。
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先后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
虽然冯云山、萧朝贵在进军途中牺牲,但队伍发展至50万人。
冯云山战死
萧朝贵战死
2.定都天京
1853年春,太平军放弃武昌,分水陆两路,沿长江东下。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材料11:天王令曰:
一、遵条命;
二、男女别行;
三、秋毫莫犯;
四、公心和傩,各遵头目约束;
五、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
——《五大纪律诏》
太平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清军畏敌如虎,官兵丧失斗志
3.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12: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凡当收成时……(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
———《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四有两无”)
分配 收归圣库,平均分配。(“圣库制度”)
特点 平均主义;革命性;落后性;空想性
合
作
探
究
根据材料,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特点有哪些。如何评价它?
材料13: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14:东王、北王、翼王上奏天王请征办米粮:“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粮米,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兮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将佐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摘自张德坚《贼情汇纂》
指导思想的不合潮流
政治体制的难逃巢臼
《天朝田亩制度》对未来社会做出了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的设想,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由于这一设想是建立在小生产的基础上的,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实际,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当时的环境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积极: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革命性)
消极: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追求小农经济,违背社会发展潮流;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下未能推行。(空想性、落后性)
4.北伐和西征
时间
目的
结果
意义
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北伐最后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
1856年,太平天国控制了从湖北武昌到江苏镇江的长江沿岸城镇,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1853年
北伐
牵制了大量清军
西征
控制了大量地区
材料15:京城大乱,数十万人出逃!
咸丰哀叹,欲步崇祯后尘!
朝堂嚎哭,官员泪眼红肿!
咸丰帝以胜保为钦差大臣,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派遣八旗精锐,从东北和蒙古调集铁骑军围攻北伐军。
感悟人生
三、天京陷落
1.原因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发生的原因,指出发生时间,讲述其过程,理解其影响。
材料16:太平军进入南京后,立即大兴土木,把两江总督衙门扩建为天王府,拆毁了大批民房,动用了成千上万的男女劳力,“半载方成,穷极壮丽”,旋因大火烧毁。1854年又在原址复建,周围十余里,官殿林苑,“金碧辉煌”。“侈丽无匹”。东王府的修建也是“穷极工巧,聘心悦目”。至如冠履服怖、仪卫舆马等,都备极奢华。此外,天王还不断选取民间秀女入官。——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17:天王府不设太监,妃嫔与女官共有2300人之多,均为洪秀全一人所有。洪秀全一生共有88个后妃,都没有封号,统称为妻。在召见时以数字化依次编号,如“第25妻”、“第73妻”之称谓。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原
因
1856年秋,东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引发天京事变,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
影响: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挽救措施
政治上:
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为改变不利局面,天京事变后,洪秀全是如何重新建立领导核心的。效果如何?
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项目 《资政新篇》 内容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 政治:提倡广开言路,实行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经济:提出兴建铁路、公路,仿制火车、轮船。 社会:兴办医院,设鳏寡孤独院、育婴堂。 外交:在平等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等。
结果 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评价 进步: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局限: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军事上:
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他们协同作战,先后取得的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合
作
探
究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异同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异 时期
内容/ 主张
群众基础
同 启示 广泛的群众基础
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和响应
①都未实施;②都脱离实际,具有空想性;③都反封建,具有革命性。
1853年(强盛时期)
1859年(衰落时期)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
革命、改革要结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实事求是;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敢于抗争、敢于创新.....
3.天京陷落
识读年代尺和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太平军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哪些反扑。
1860年
1861年
1862年
湘军包围安庆,安庆陷落
1864年
李秀成攻克杭州,
进逼上海,遭反扑
湘军围困天京,
李秀成救援失败
天京陷落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败。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就义。
曾国藩
李秀成率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美国人华尔
李鸿章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回师救援,最终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4.失败原因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18: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立民国而建立天国。——李大钊
材料19:脱尽凡情顶高天,金砖金屋光焕焕,高天享福极威风,最小最卑尽绸缎,男着龙袍女插花。
材料20: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日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张德坚
材料21:民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
材料22:所有借师助剿……与英、法两国迅速筹商,克日办理。但于剿贼有利裨,朕必不为遥制。其事后如有必须酬谢之说,亦可酌量定议,以资联络。
——《元年正月十日(1862年2月8日)谕议政王大臣等》
材料23::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洪仁玕
指导思想不先进;统治阶级腐败化;领导集团不团结
(1)原因:①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②中外反动势力的联镇压杀。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5.历史意义
材料一:太平天国的出现使原本就已经行将就木的清王朝的统治力量进一步削弱,不得不起用汉族士大夫的力量来维持其最后几十年的国运。——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鱼宏亮
材料二:太平天国占据了清王朝大片江山。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性的苗头。——马克思
材料: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孙中山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积极影响: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性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消极影响: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最终失败。
拓
展
延
伸
比一比:太平天国运动同以往历次农民运动相比较有何不同?
农民起义 时间 规模 口号或纲领 影响
陈胜、吴广起义 1年左右 几十万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黄巾起义 9个月 几十万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瓦解了东汉统治
李自成农民起义 15年 一百多万 均田免赋 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太平天国运动 14年 几百万 《天朝田亩制度》
性质不同: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起义的组织工具不同:太平天国利用外来宗教,吸收了西方的“平等”思想;
特点不同:规模大、时间长(14年)、影响深远;
农民阶级的思想认识有所不同: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失败的原因有所不同:太平天国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的。
展
拓
伸
延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升任大学士,晚清重臣。。1853年回乡期间,他鉴于清朝军队腐朽不堪,遂以当地团练为基础,利用儒家思想和宗法关系,编练了一支带有极强私人性质的武装——湘军。1854年,湘军练成水陆两军,开赴湖南、湖北战场与太平军作战。太平军遇到了自金田起义以来最凶悍的敌人。
李鸿章(1823—1901)
安徽合肥人,镇压太平军的淮军首领,晚清军政重臣。
华尔(1831—1862)
美国人,1860年开始受清朝官员委派,招募洋枪队围剿太平军。
学
史
崇
德
1861年,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在见识洋枪洋炮威力后,曾国藩创办了近代第一所军事工厂—安庆内军械所,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866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两年后,孙中山诞生,从小耳目濡染洪秀全的故事,自诩为“洪秀全第二”,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898年,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推动了改革的进行。
课堂总结
经过:
背景:
历史意义:
领导人:
失败原因:
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
开始的标志:
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
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
达到军事全盛的的标志:
由盛转衰的标志:
失败的标志: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和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洪秀全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联合势力绞杀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清朝的统治和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外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