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6 17:4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汝南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弱,齐、晋、楚乃至吴、越等诸侯国争当“盟主”。获得盟主身份意味着(  )
A.拥有分封诸侯的权力 B.成为诸侯国的“大宗”
C.免除交纳贡赋的义务 D.取得号令各国的地位
2.如表《魏书》记载的部分皇帝赏赐
道武帝登国3年(388年) 杂畜十余万……班赐将士各有差
明元帝永兴5年(413年) 赏征还将士牛马、奴婢各有差
太武帝始光4年(427年) 留台文武生口、缯帛、马牛各有差
由此可知( )
A.北方游牧经济衰落 B.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C.鲜卑民族习俗的延续 D.俸禄制改革不彻底
3.下表所列史书皆涉及南宋初年与金朝关系,研讨这一问题,首先应信重的是( )
书名 基本内容 成书时间
《宋史》 依据宋朝国史、实录等编撰而成的纪传体史书 元朝后期
《三朝北盟会编》 按时间汇编徽宗、钦宗、高宗时期宋金和战史料 南宋中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据南宋高宗朝国史,文集等编而成的编年史 南宋后期
《宋史纪事本末》 汇编《宋史》等书,以事件为中心 明朝后期
A.《宋史》 B.《三朝北盟会编》 C.《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D.《宋史纪事本末》
4.1878年,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这一建议旨在( )
A.改革税收制度 B.改进教育方法 C.增强国家认同 D.引导社会风尚
5.下图为1927年上海《申报》刊登的五洲固本肥皂广告。这可用于说明( )
A.报刊广告折射时代缩影 B.民族工业管理方式先进
C.传统手工技术领先世界 D.实业救国成为社会共识
6.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总产值比重表
产品 原煤 烧碱 电动机 棉纱 棉布 纸 火柴 卷烟 面粉
比重 28.3% 59.4% 79.6% 46.7% 40.3% 63.4% 80.6% 80.4% 79.4%
据上表推知,当时( )
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实施效果明显
B.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有益补充
C.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迫在眉睫
D.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
7.英国历史学家詹姆斯.布赖斯对古希腊城邦的民主状态曾评论道:“他们(人民)作为专制统治者进行统治,不能容忍各种束缚,甚至不能容忍他们通过法律加给自己的束缚。”这表明古希腊民主政治
A.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居民的自由 B.制度设计缺乏理性思考
C.全体公民参与国家的政治治理 D.法律制度阻碍民主发展
8.按照古罗马以来的法律传统,法律有公法和私法之分。公法是指规范国家和人民之间关系的法律,只要适用法律一方的主题是公共权力主体,那么这个法律就是公法;私法是指调整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规范。下列案例中适合使用公法裁决的是( )
A.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
B.窃盗被捕
C.把市民献给敌人
D.家长殴打子女
9.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
A.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 B.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
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 D.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
10.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出
A.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
B.解决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因素
C.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东西方之间贸易
11.16世纪早期,伊比利亚人来到南亚,把马尔代夫的海贝运回欧洲,然后再将其转运至西非,作为货币购买奴隶及其他商品。这一做法( )
A.拉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 B.开创了亚非贸易网络
C.导致了价格革命的爆发 D.助推了资本原始积累
12.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这一观点重在强调( )
A.工业革命产生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B.蒸汽机促使英国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动
C.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的发展
D.重商主义突破了中世纪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13.列宁曾指出:“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有
A.通过工业化以改变阶级结构 B.发展军事工业提升国防实力
C.实行家庭经营促进农业发展 D.恢复市场作用增强经济活力
14.如下图是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宣传画,宣传的应是( )
A.新经济政策 B.经济大危机 C.罗斯福新政 D.马歇尔计划
15.二战后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曾推出1947年“全球流感规划”、1952年“全球流感监测网络”、1955年“全球消灭疟疾计划”、1967年“全球根除天花计划”等计划项目,但全球合作整体进展缓慢。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防疫体系尚未开始建立 B.做法突破了国家主权界限
C.世卫组织缺少有效管理机制 D.冷战政治和意识形态冲突
16.有美国军事评论家表示:“越战失败后,(美国)被迫放弃在巴拿马的重大利益……从巴拿马撤退和降旗,即使只是象征性的,也会被作为美国是纸老虎的新证据。”这一观点反映出( )
A.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B.西方阵营的分化
C.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动 D.第三世界的合作
二、材料题
17.郭嵩焘,晚清著名思想家、外交家。他是中国首位驻外使节,在19世纪中后期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其经历丰富,思想和行动深刻反映了时代的矛盾与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郭嵩焘经历简表
成丰末年 郭嵩焘跟着僧格林沁在大沽口办交涉,有了那次经验,他根本觉悟,知道中国非彻底改革不可。
同治初年 江西南昌士大夫群起毁教堂,杀传教士。郭嵩焘斥责。
光绪元年 云贵总督岑毓英因为反对英国人进云南,秘密在云南缅甸边境上把英国使馆的翻译官杀了。郭嵩焘当即上奏弹劾。
光绪二年 政府派郭嵩焘出使英、法。中国有公使驻外从他起。他在西欧的时候,努力研究西洋的政治经济社会。他觉得不但西洋的轮船枪炮值得我们学习,就是西洋的政治制度和一般文化都值得我们学习。他发表了他的日记,写信劝李鸿章扩大留学范围,引起全国士大夫的谩骂。
两年后 郭嵩焘回国,遭到时人反对,只好隐居湖南。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郭嵩焘在不同时期对西学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郭嵩焘“遭时人反对”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时,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并对立的时期。当时中国出于经济建设、外交便利及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上也必然趋附于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此外,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处的环境跟苏联成立时相似,而且苏联的工业化模式使苏联迅速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
——摘编自林捷燕、《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工业强国梦探讨》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我国的工业化道路转变,国家扶持轻工业,调整和改造重工业,增强重工业为轻工业服务的功能。轻工业的迅速增长,使经济繁荣,消费品市场丰富,工业发展也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的工业化,1996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已由1980年的75.8万个增加到756.4万个。国家不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出口贸易。通过改革开放,发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
——摘编自刘欣《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发展的不同。
19.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1967年,第四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石油作为斗争的武器,加大了对埃及的援助力度。自第三次中东战争以来,美国在中东推行的战略是维持一种“不战不和”的状态,尽管导致埃以双方在1967—1970年发生了持续3年、损失巨大的“消耗战”,但阿以双方始终没有走向全面的大规模战争。这使得阿拉伯民众长期以来要求收复失地的愿望转化为强烈的失望情绪。从1971年开始,埃及和叙利亚开始大幅度增加国防预算,并从苏联获得了大量先进武器。法国开始严厉指责以色列侵占阿拉伯国家领土,并停止了向以色列提供武器,但却继续向阿拉伯国家提供武器。以色列在国际社会日益孤立。苏联人从1973年4月开始向埃及运送了大批武器装备,包括许多埃及急需的先进性进攻武器。1973年9月,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严厉谴责以色列侵占阿拉伯国家领土的行为,要求美国等国停止向以色列提供援助和支持。当月,埃及和叙利亚签署协定,决定在10月6日犹太教的“赎罪日”当天发动战争。
——摘编自贾延宾《中东国际关系新变化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四次中东战争前美国在中东推行“不战不和”战略的国际政治背景及其意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在中东推行“不战不和”战略对中东的影响。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我们听着维京人、骑士、传教士、女巫、炼金士、黑死病,等等这些名词出现的时候,一定都知道这是在谈论欧洲的中世纪……这些名词合并在一起,也就构成了欧洲中世纪的黑暗和愚昧,也就成了人类历史上不断被诟病的时期。但中世纪真的如此愚昧、黑暗吗?难道中世纪真的如此不堪嘛?但其实中世纪还有着很多被我们忽略掉的光明。如果对于这些光明有着更深的了解,就会知道我们的现代社会本就从中世纪之中脱胎而出,现代社会的很多思想、政治、文化甚至城市的发展都已经在中世纪开始萌芽。
——摘编自李筠《中世纪:权力、信仰和现代世界的孕育》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C A D B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A C D C
17.(1)主张:中国应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允许洋人洋教进入中国,反对盲目排外;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文化;并扩大留学范围。
(2)原因:冲击封建统治秩序,遭统治阶层抵制;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时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闭关锁国导致对西方认知不足,盲目排外。
18.(1)原因:巩固新生政权和发展经济的需要;加强国防建设(或帝国主义的威胁);重工业基础薄弱;借鉴苏联的经验和模式;外交政策倒向苏联;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思想的传承。
(2)不同:改革开放前优先发展重工业,改革开放后调整结构,扶持轻工业;改革开放前主要服务于国家战略,改革开放后注重满足市场需要(或改革开放前由计划机制主导,改革开放后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改革开放前发展主要在城市,改革开放后农村工业发展起来;改革开放前较为封闭,改革开放后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改革开放前粗放式发展,改革开放后可持续发展。
19.(1)国际政治背景:美苏冷战加剧;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影响力增强;第三世界崛起;资本主义阵营分化;以色列日益陷入孤立。(答出三点即可)
意图:保持阿以低强度对抗,以控制中东国家,强化其霸权。
(2)影响:使中东一直处于紧张态势;客观上促使阿拉伯国家内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为苏联加大对埃及的军事支持和增强埃及的军事力量提供条件;导致“赎罪日”战争的爆发。(答出三点即可)
20.
示例一:
论点: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时代。
阐释: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王权软弱;教权高于王权。经济上,实行庄园经济;实行农奴制度;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文化上,基督教神权至上;教会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示例二:
论点:中世纪的欧洲孕育着历史的进步。
阐释:政治上,一些城市获得自治权;王权不断加强;城市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促进国家统一;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英国议会兴起。经济上,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文化上,一些城市举办大学;中世纪文化的发展打破了教会对文化的垄断;中世纪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