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战国中后期,秦国都城的宫殿面积大幅扩张,压倒了宗庙与市,与东方六国都城遵循周礼的城市布局形成了鲜明对比。据此可推知,当时秦国
A.坊市制度趋向瓦解 B.宗法观念遭到摒弃
C.城市功能发生变化 D.社会转型领先六国
2.敦煌遗书《唐户部格残卷》载垂拱元年(685)敕令:“诸蕃商胡,若有驰逐,任于内地兴易……其贯属西、庭、伊等州府者,验有公文,听于本贯已东来往。”该敕令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
A.抑商政策逐步废弛 B.商贸政策有限开放
C.中外贸易往来兴盛 D.陆上丝绸之路繁荣
3.在唐后期150年中,对外交往虽有高潮出现,但持续时间短,缺乏前期的持久性。从交往的规模看,这一时期的规模较前期小,很少出现前期外国来使成群结队的场面。这体现了( )
A.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 B.北方陆路交通完全阻隔
C.国家实力制约对外交往 D.朝贡贸易体制不复存在
4.下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图。大运河河道的变迁是
A.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 B.经济形态变革的标志
C.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 D.政治中心转移的影响
5.明末的顾炎武曾说:“自条鞭之法行,则夏税、秋粮、均徭、带征确有定额,里胥无由飞洒,奸豪无从规避。”这说明一条鞭法的实行( )
A.实现了国家税收的增长 B.保证了吏治的廉洁清明
C.削弱了豪强地主的势力 D.提高了财税征收的效率
6.19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上海县城新北门之外,由于被辟为租界,当地人称之为“夷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租界区以“十里洋场”的称呼取代了“夷场”。中国人过去称奢华阔气的作风为“扬气”,而到光绪年间,诸事中的奢靡风格与时髦已经被称为“洋气”。该材料可用于研究( )
A.国人思想文化的革新 B.社会生活习俗新旧杂陈
C.晚清社会风气的变迁 D.政府对西方侵略的反应
7.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刊物较多谈论社会主义,当时的保守刊物《东方杂志》也增加了社会科学方面的论著,同时增辟“时论介绍”“读者论坛”等专栏,广泛介绍各种社会新思潮,还刊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译注。这说明当时( )
A.中国民主革命焕发新机 B.工人阶级斗争意识强烈
C.国共合作具备思想基础 D.科学社会主义深入人心
8.如图是1950年丁鱼创作的年画《女拖拉机手》,画中的主角,是一位女拖拉机手,她操作着与传统生产不同的新的设备、新的机器。该作品( )
A.表明妇女已经成为工业建设主力军
B.描绘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美好愿景
C.展现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果
D.说明耕作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9.1982年,国务院工作部门由100个精简到61个,人员编制从51万人减为3万人。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则以调整机构设置、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要任务。这一变化( )
A.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极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得益于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 D.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10.古代埃及政权由“法老”来统治,法老被认为是太阳神拉的化身,自行决策并管理国家事务、农业、税收、建筑、宗教仪式、军事、行政、司法等。这说明古代埃及( )
A.实施中央集权的统治方式 B.是绝对权力统治下的国家
C.君权神授的封建政体形成 D.小农经济受中央政权保护
11.英国著名思想家约翰 弥尔顿(1608~1674)在议会1644年恢复书报检查制时指出,“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该主张旨在
A.捍卫人民思想和言论自由 B.完善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
C.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积极推进人文主义的传播
12.在伊拉斯谟看来,女孩的教育不可或缺,尤其是社会精英家庭出生的女孩,她们的教育对于维持社会和谐、调和婚姻中夫妻之间的分歧尤为重要。但他同时又主张男女进行差异化教育,在教学内容上重视读写,并根据她们将来的社会角色进一步分化。这反映出伊拉斯谟( )
A.忽视对平民妇女的教育 B.强调女子教育的实用属性
C.开启了教育理念的革新 D.倡导赋予妇女以平等权利
13.日本学者宫崎正胜指出17~18世纪“加勒比海的砂糖生产与以自给自足为基础的传统农业不同,是以大量的经济作物的生产、流通、交换为主的新型经济模式。”这种新型经济模式
A.广泛采用机器生产与工厂制度 B.是殖民压迫与世界市场的结合
C.有利于促进拉美经济持续发展 D.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技术条件
14.如表为1880—1893年俄国商人通过中国汉口向俄国输出茶叶情况简表。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年份 输出量/千克 年份 输出量/千克
1880 2197861 1887 6066059521
1881 3259016 1888 811693088276
1882 4393231 1889 83799198102
1883 4932000 1890 10839124275
1884 5298476 1891 11826524434
1885 4032764437 1892 7726026630
1886 6232960436 1893 10494593218
A.俄国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B.近代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汉口地区种植的茶叶受到俄国人欢迎 D.近代企业凭借茶叶经营获取利润
15.1884年,普鲁士政府收购了10个公司手里的4000公里铁路,随后还决定停止给予公司以建筑重要路线的新特许权。到1909年,德国全部铁路长度为6万多公里,而属于私人所有的标准轨铁路仅有3600公里。材料意在强调德国( )
A.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B.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C.垄断资本干预政治
D.政府主导铁路发展
16.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已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这体现了( )
A.人民立场 B.阶级斗争学说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9年,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请求修筑铁路,顽固派以“破坏风水”、“与民争利”等理由反对。经李鸿章多次争取,1881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全长11公里。但通车后不久朝廷就下令禁止使用机车,于是改用骡马拖曳。到1911年,全国铁路近1万公里,但90%受外国人控制。自20世纪初汽车输入中国后,通行汽车的公路在中国发展起来。到1946年12月,中国公路总里程超过13万公里,但在多年的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能通行的只有一半左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再强调发展交通运输业是巩固国防、繁荣经济文化、维护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的重要前提。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新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的新建、改建和重点水运工程建设。公路战线的职工们牢记毛泽东“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的誓词,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建成了川藏、天山等工程艰巨的重大战略公路。铁路战线也广泛开展毛泽东“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办路宗旨教育,树立主人翁意识,仅“一五”计划期间就新建了宝成、鹰厦等33条铁路,新建、修复铁路线一万多公里。毛泽东认为兴办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中央和地方群策群力,同时力求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决策。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为解决交通建设人才短缺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他明确指示铁道部等“自己要办学校”,并亲自为“北方交通大学”题写校名,任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担任该校校长。
——摘编自王戎《毛泽东新中国交通建设思想探析》
材料三 1988年8月,重庆的轨道交通之梦第一次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里。90年代初,在组织专家团队多次出国考查后,政府引进了适合重庆地形特色的日本单轨列车。与此同时,通过与西南交通大学、长春客车厂合作自主研发,单轨列车国产率达到60%。1997年直辖之后,市政府高度重视轨道交通的发展,提出要将轨道交通线发展成“巴渝特色文化的一道风景线”。重庆市“十四五”规划 (2021-2025) 明确指出,“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构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上的18座车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36幅粗犷大气的铜雕,讲述了上溯“巫山猿人”时期、下迄“五四运动”的历史文化故事; 9号线红岩村站雕刻着《沁园春·雪》,站台层立柱的浮雕上雕刻着包括江姐、陈然等24位红岩英烈的头像以及简介。随着新时代多媒体的广泛传播,重庆地铁的知名度逐渐提高,一些车站成为广大游客的打卡车站。
——摘编自张乃基《山城轨道交通三十年建设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近代交通建设相对迟滞的缘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的交通建设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庆轨道交通发展的意义。
18.二战后改善全球治理成为时代的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
材料二 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基于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分配不满的反映,也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
——陈伟光等《逆全球化暗流与中国应对》
材料三 相比中国学者对全球治理理论研究的贡献,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贡献了中国智慧。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国际场合中提出了众多新思想、新观点,比如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赵可金《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角色担当》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
(2)据材料二,指出逆全球化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全球化的不利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政府为推行全球治理贡献了怎样的智慧?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两宋记事
北宋在中央设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在地方,包括转运使在内,先后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变法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请多领域,基本原则是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
1005年,宋辽签订合议,维持已有边界,宋辽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伐物,称为“岁币”;1044年,宋夏达成合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命号,北宋每年送给夏钱物,称为“岁赐”:111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合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
北宋钱币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宋朝海外贸易非常活跃,外贸税收成为两宋国岸重要财源,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宋代,薛居正子薛惟吉之论妇(罪妇)柴氏,挤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婴,后为张齐証所得,向敏中为此记恨在心,串通薛居正孙违诏贸其居地,互相间得不可开交。
宋代以文治天下,崇文抑武,宋太祖立下“不杀士大夫”祖训。
“北宋五子”开创理字,而宋朱业成为理学"集大成者”。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若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D
2.B
3.C
4.D
5.D
6.C
7.A
8.B
9.A
10.B
11.A
12.B
13.B
14.B
15.D
16.C
17.(1)守旧思想和观念的阻碍;封建统治的阻挠;受外国控制;战争的破坏。
(2)重视交通建设的战略地位;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群众,群策群力,统筹兼顾的思想;注重培养交通建设人才,以保障可持续发展。
(3)
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展示了巴渝文化,促进了文化传承和传播;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提升了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缓解了交通拥堵。
18.(1)分析: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2)实质:调整规则以实现利益重新分配。
不利:不利于各国市场的开放;妨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合作。
(3)中国智慧: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9.示例:题目:两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进步;两宋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魏晋南北朝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经济快速发展。以中原和南方为统治重心的北宋,以南方为统治重心的南宋,坐拥当时中国经济重心,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高度发展。宋朝海外贸易非常活跃,外贸税收成为两宋国库重要财源,国内民间贸易十分活跃,政府取消对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由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钱币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些都在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人们思想不断解放,社会观念更新。两宋时期,门第观念受到很大冲击,“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妇女再嫁现象增多,“轻利”观念被商品经济大潮冲击,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娶携资再嫁的嫠妇(寡妇)柴氏就是例证;官府对社会的控制也不断放松,土地买卖不受限制,以致“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