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25 10:4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石竹花又称洛阳花、石柱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它的花在每天清晨的六点前后开放,傍晚五六点则会闭合。由此可以判断影响石竹花开花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水 B.阳光 C.湿度 D.空气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生态系统是( )
A.沙漠生态系统 B.湖泊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3.光能被生物固定后,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传递。那么,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
A.植物 B.真菌 C.动物 D.人
4.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他们使塞罕坝由荒原变林海,森林覆盖率达78%。塞罕坝林场既有森林又有草原、河流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原和河流都属于淡水生态系统
B.上述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完全孤立、互不联系
C.塞罕坝林场适合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生存
D.塞罕坝的事例说明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5.小明同学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准备参加学校科技节生物学项目的评选活动。下列对此生态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瓶应放在阳台上或者冰箱里
B.该生态瓶中泥沙里的细菌和真菌能分解食草小鱼的粪便
C.影响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只有水和泥沙
D.该生态瓶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水草→食草小鱼→细菌和真菌
6.与玉米种子相比,成熟的菜豆种子没有的结构是( )
A.胚 B.种皮 C.胚乳 D.子叶
7.如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其中需要修改的地方是( )
鼠妇数量/只 光照条件 温度 土壤
20 阴暗 适宜 一层湿土
20 明亮 适宜 一层干土
A.鼠妇数量 B.光照条件 C.温度 D.土壤
8.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子萌发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B.叶芽中的芽原基发育成新芽
C.根的生长只能通过根尖伸长区细胞的伸长
D.胚是新植株的幼体
9.大米播种到松软湿润的土壤中不会发芽,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  )
A.完整的胚 B.适量的水分 C.适宜的温度 D.充足的空气
10.如图为桃花和果实的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桃花主要的结构是颜色鲜艳且芬芳的花瓣
B.图中的“种子”由④花柱发育而来
C.图中的“果皮”由⑤子房发育而来
D.图中③柱头、④花柱和⑤子房构成了雌蕊
11.“你离我有多远呢,果实呀?”“我藏在你的心里呢,花呀。”这是泰戈尔的优美诗句。那么,从开花到结出果实需要经历什么过程?(  )
A.传粉 B.受精 C.传粉和受精 D.双受精
12.番茄又叫西红柿,其果肉鲜美,糖拌西红柿更是夏令时节深受大家喜欢的消暑食物,在切块的西红柿上撒上白糖,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盘中渗有大量汁液,其原因是( )
A.糖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西红柿细胞失水
B.糖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西红柿细胞吸水
C.糖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西红柿细胞不失水也不吸水
D.糖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西红柿细胞吸水
13.将白色洋桔梗枝条插入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用镊子从茎的纵剖面上撕取被染色的部分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染红的结构是( )
A.表皮 B.导管 C.筛管 D.导管和筛管
14.如图是番茄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叶表皮,对叶片具有保护作用
B.②是海绵组织,含有大量叶绿体
C.③是叶脉,是叶片中起支持作用的“骨架”
D.⑤是气孔,是气体进出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15.冬日的“芦荡迷宫”别有韵味。芦苇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植物,芦苇的茎不能像水岸边的柳树一样逐年加粗是因为它没有( )
A.木质部 B.韧皮部 C.形成层 D.芽轴
16.“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可以证明的是(  )
①光合作用下产生了淀粉
②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③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④光合作用需要氧气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7.如图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三个实验装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①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
B.实验②不需要进行暗处理
C.实验②是为了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D.实验③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进行呼吸作用的活细胞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B.植物体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和线粒体
19.无土栽培是栽培植物的新技术,学校开展了无土栽培青菜的生物实践活动。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无土栽培可以更合理地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
B.植物从培养液中获得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和无机盐
C.培养液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D.培养液的浓度过大,容易造成青菜“烧苗”
20.某同学将一株盆栽放倒,一段时间后,植株生长情况如图所示。这说明根的生长具有(  )

A.向地性 B.向光性 C.向水性 D.向肥性
21.夏季末,农民从田间刚收获的新鲜稻谷,由于下雨不能晾晒而堆积到屋内形成谷堆,一段时间后谷堆内出现发热发烫的现象。这是由于新鲜稻谷有较为旺盛的(  )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22.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表中措施和原理不对应的是( )
选项 措施 原理
A 大棚中增施有机肥 补充无机盐,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B 暴雨过后田间排涝 及时排水,抑制呼吸作用
C 移栽花草时根部带土 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成活率
D 蔬菜放入冰箱冷藏 抑制呼吸作用,延长储藏时间
A.A B.B C.C D.D
2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形象地描绘了作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过程。下列与作物积累有机物有关的条件是( )
①温度②光照③水④二氧化碳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4.小强在月季园里发现一株月季上开出多种颜色的花,培育这株月季的技术是( )
A.扦插 B.种子繁殖 C.嫁接 D.组织培养
25.“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存靠太阳。优美环境哪里来,植物绿叶立奇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提供了( )
①空气来源 ②能量来源 ③氧气来源 ④食物来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26.小林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后,以葫芦为材料完成了植物栽培实践活动。小林的栽培记录如图所示,请将该记录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④ ;⑤
27.“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该工程践行了中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强调了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性。研究小组调查了校园劳动实践基地生态系统,画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关系图及某些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各种生物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外,还应该包括 。
(2)图1所示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食虫鸟获取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 。
(3)若图2表示的是图1中的A、蜘蛛、蟾蜍和蝗虫这四种生物之间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图,那么图2中表示蝗虫的是 (填“甲”“乙”“丙”“丁”)。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5)若此生态系统中蝗虫的数量突然增加,可以采取的生物防治方法是: 。
28.某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取两块等大的萝卜条,各放入等体积的透明液体中,20分钟后,该同学取出萝卜条,发现甲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了,乙烧杯中的萝卜条变软了(如图一)。请你帮他分析其中的原因:
(1)“魔术”的奥秘在于图一甲、乙烧杯中的液体,它们分别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清水;清水 B.清水;浓盐水
C.浓盐水;浓盐水 D.浓盐水;清水
(2)如图二A为正常状态下萝卜的细胞,B、C两幅图能说明图一甲烧杯中现象的是 图。
(3)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在如图三所示的根尖结构示意图中, (填序号)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4)许多植物的器官可以直接食用,萝卜被我们食用的部分是 (填器官名称),萝卜叶片产生的有机物主要通过叶和茎内的 (填结构名称)运输,供植物各器官利用。
(5)萝卜生长过程中若出现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可能是因为缺少含 (选填“氮”“磷”或“钾”)的无机盐。
29.花生原名落花生,一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丰富,素有“长生果”之美誉。如图一为花生生长发育及种子萌发过程的相关图示,图二是探究花生植株某些生理活动的装置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麻屋子,红帐子,里头住着白胖子”是对花生果实的写照,其中“白胖子”是由 发育而来。
(2)花生植株的茎和叶是由花生种子中的 (填图一中的数字)发育而来。
(3)在图一中,花生植株向上运输水分的动力来自植物的 (填图一中的标号)作用产生的拉力。
(4)为探究花生的生理作用,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装置,在温室大棚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若将该装置暗处理一昼夜后,打开阀门①、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则发现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这说明 。若将暗处理后的该装置光照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A和B,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 (填字母“A”或“B”)叶片变成蓝色。
三、资料分析题
30.分析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办,主题是“万物共生,和美永续”,呼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创和美永续之路,进而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新进程。
材料二:2020年,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材料三:盐城湿地是中国最大的滩涂湿地保护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价值,是丹顶鹤和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的栖息地,被誉为“东方湿地,百河之城”和“麋鹿的故乡,丹顶鹤的家园”。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种类丰富,部分植物根中形成的“充气空间”(通气组织),可以保证根部在暂时和永久的淹水环境中获得足够的氧气,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
(1)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中国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方面应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进行 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的 平衡;另一方面需从能源结构、工业制造和个人生活等方面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材料三中,植物根中形成的“充气空间”,体现了生物 环境(填“适应”或“影响”)。
(4)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丰富,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其生态系统的 能力较强。
(5)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直是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追求的崇高理想。近年来,由于过度开采及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破坏。请试举一例发生在你身边的这种不良行为: 。
四、实验探究题
31.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探索的精神是无限的。小华通过探究知道草履虫具有趋性,好奇植物是否也有趋性?为此他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萌发绿豆,挑选20株长势接近的绿豆苗,放进培养皿里。
②准备一个不透光纸箱,纸箱的一面开透光口(图)。
③将放有绿豆苗的培养皿移入纸箱中,观察记录。
④观察记录
天数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向光生长的数量 8株 15株 20株 20株 20株
(1)本实验设置的变量是 。
(2)同学们为了充分利用实验材料,将未被选上的种子用于观察种子结构。下图中结构①③④⑤构成绿豆种子的 。绿豆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结构 (填标号)中。
(3)小华每天都通过透光口给绿豆苗加水,导致水集中在透光口附近的位置。有同学不赞成这种加水方式,请阐述理由: 。
(4)分析观察记录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5)有同学提出质疑:绿豆苗的生长方向有可能是固定的,只是恰巧都被朝向透光口摆放。如想证明上述偶然性不存在,可如何改进实验装置? 。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B
6.C
7.B
8.C
9.A
10.D
11.C
12.A
13.B
14.B
15.C
16.D
17.A
18.A
19.B
20.A
21.B
22.B
23.D
24.C
25.B
26. 一定的水分 胚根 无机盐 乙 胚珠
27.(1)分解者
(2) 4/四 A→蝗虫→蜘蛛→食虫鸟
(3)丁
(4)太阳能
(5)引入天敌(如蜘蛛、蟾蜍等)
28.(1)B
(2)B
(3)①
(4) 根 筛管
(5)氮
29.(1)受精卵
(2)5
(3)⑥
(4)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A
30.(1)生物圈
(2) 光合作用 碳—氧
(3)适应
(4)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5)乱扔废旧电池(合理即可)
31.(1)光
(2) 胚 ⑤
(3)会导致水分影响植物生长趋向的判断,不利于实验的准确性(或这样不能保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4)绿豆苗有向光性(或绿豆苗具有趋光性)
(5)可以将培养皿中的绿豆苗随机摆放(或在实验过程中定期改变培养皿的方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