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如“凹凼”“尴尬”“烦躁”等,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并能正确读写。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故事情节。
3.学习作者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4.体会文中父亲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感悟父亲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5.理解“台阶”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父亲的形象特点。
2.理解“台阶”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3.学习作者选材精当、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4.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理解,如“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等。
教学难点
1.探究“台阶”在父亲的精神世界中的特殊意义,以及这种意义对父亲一生的影响。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包括对父亲的崇敬、同情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含作者简介、生字词、课文图片等资料。
2.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准备课堂练习题目。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词障碍。
2.初步阅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初步的分析。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描写人物的文章,对于分析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基础。然而,对于像《台阶》这样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文章,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情感方面,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通过学习本文,有助于他们理解父辈的艰辛,增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台阶随处可见。它可以是连接不同空间的通道,也可以是建筑物的一部分。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在一些人的心中,台阶可能有着特殊的意义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李森祥写的小说《台阶》,看看在这篇文章里,台阶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板书课题:台阶)
生:(充满好奇地看着老师)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课件展示作者简介:李森祥,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其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字词积累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学生朗读课文)
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生字词。(课件展示:凹凼(āo dàng)、尴尬(gān gà)、烦躁(fán zào)、微不足道(wēi bù zú dào)等字词)谁能来读一读这些字词?
(一位学生站起来准确地读出了这些字词)
师:读得非常好。那大家知道这些字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吗?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详细解释每个字词的含义,并举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2. 概括故事情节
师:解决了生字词的问题,现在我们来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
(学生阅读、思考,然后有学生举手回答)
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父亲觉得自家台阶低,想要造高台阶的新屋,于是他辛苦准备,终于造好了新屋,但是新屋造好后,父亲却感觉不自在了。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准确。那我们可以把这个故事情节分成几个部分呢?
生: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一是父亲觉得台阶低,二是父亲为造新屋做准备和建造新屋,三是新屋造好后父亲的状态。
师:非常棒,那我们就按照这样的结构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层次。(板书:觉得台阶低、准备建造、新屋建成后的状态)
三、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找出描写父亲的语句
师:在这篇文章中,父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父亲的语句,包括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
(学生阅读、圈画语句)
2.分析父亲的形象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哪位同学先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描写父亲的语句,并且说说从这些语句中你能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我找到的是“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从这里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老实憨厚,面对新环境有些不自在的人。
师:分析得很到位。还有同学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我找到“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里的描写可以看出父亲对高台阶有着强烈的渴望,他是一个有追求的人。
师:很好。那从父亲为建造新屋所做的努力中,又能看出他怎样的品质呢?
生:从父亲背青石板、砍柴、捡砖头等行为可以看出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怕辛苦。
师:非常正确。那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父亲的形象了。(板书:父亲——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老实憨厚、有追求)
四、深入探究,理解“台阶”的象征意义
1. 探讨“台阶”的含义
师:我们已经对父亲的形象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那现在我们再来思考一下,文中的“台阶”仅仅是指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那种台阶吗?
生:不是。
师:那它还有什么别的含义呢?大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父亲的形象来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
生:我觉得“台阶”象征着父亲的理想,他一生都在为提高自家的台阶而努力,也就是在追求自己的理想。
师:这个理解很有深度。还有其他的看法吗?
生:“台阶”也象征着父亲的尊严,他觉得台阶低就是自家地位低,想要通过建造高台阶的新屋来提高自己和家庭的地位,获得尊严。
师:非常好。那我们可以看出,“台阶”在文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板书:台阶——理想、尊严)
2. 分析“台阶”对父亲的影响
师:“台阶”对父亲有着这么重要的意义,那它对父亲的一生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生:它让父亲有了奋斗的目标,父亲为了台阶辛苦劳作了一辈子。
师:没错。那新屋建成后,父亲为什么会有那种不自在的感觉呢?
生:因为父亲习惯了为台阶而努力奋斗的生活,当台阶真正建好了,他反而有些不适应了,而且他也老了,身体也不如以前了。
师:分析得很好。这也说明“台阶”贯穿了父亲的一生,影响着他的思想和行为。
五、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写了父亲的故事,那大家能感受到作者对父亲有着怎样的情感吗?
生:我觉得有崇敬之情,因为父亲那么吃苦耐劳,有追求。
师:还有呢?
生:也有同情,父亲辛苦了一辈子,最后却有些失落。
师:非常正确。作者通过描写父亲与台阶的故事,既表达了对父亲这样普通劳动者的崇敬,也对他们的命运有着深深的同情。(板书:崇敬、同情)
六、总结与作业布置
1.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台阶》这篇课文,我们积累了生字词,梳理了故事情节,分析了父亲的形象,理解了“台阶”的象征意义,还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希望同学们能够从这篇文章中学到父亲的优秀品质,也能够理解父辈们的艰辛。
2.作业布置
①学习创作:观察并记录身边的平凡小人物,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的特点和故事。
②深度阅读:课下阅读朱自清《背影》、龙应台《目送》、吴冠中《父爱之舟》、林语堂《父亲·童年》中描写“父亲”的语段,比较人物形象和写法上的异同。
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对课文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朗读、讨论、分析等,学生们较好地掌握了教学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