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光与色彩》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 月亮B. 镜子C. 太阳D. 电影屏幕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 )传播的。
A. 曲线B. 直线C. 折线D. 不确定
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A. 小孔成像B. 日食C. 照镜子D. 雨后彩虹
下列哪种色光不属于光的三原色( )。
A. 红光B. 绿光C. 黄光D. 蓝光
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 )。
A. 能发光B. 能反射光C. 能折射光D. 能吸收光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水中的倒影B. 皮影戏C. 筷子在水中 “折断”D. 黑板反光
白色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 )种颜色的光。
A. 3 B. 5 C. 7 D. 9
下列关于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光在真空中可以传播B. 光具有能量
C.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D.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下列哪种物体是透明的( )。
A. 木板B. 玻璃C. 铁块D. 陶瓷
红色的物体之所以看起来是红色,是因为它( )。
A. 只吸收红光B. 只反射红光C. 只折射红光D. 能发出红光
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成的像是实像B.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C. 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不相等D.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 影子的形成B. 日食和月食C. 水中筷子变弯D. 小孔成像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使光发生折射( )。
A. 让光照射到平面镜上B. 让光从空气进入水中
C. 让光照射到黑板上D. 让光照射到白色墙壁上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
A. 340 米 / 秒B. 30 万千米 / 秒C. 1000 千米 / 秒D. 1500 米 / 秒
下列关于色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绿、蓝B. 所有颜色混合在一起一定是白色
C. 红色和绿色混合可以得到黄色D. 白色物体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
所有的物体都能发光。(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 )
白色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
我们看到的物体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
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
光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
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
黑板反光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
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和反射光的能力不同。( )
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慢。(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 ),如( )、( )等。
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 )两侧,反射角( )入射角。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 )、( )、( )、( )、( )、( )、( )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
光的三原色是( )、( )、( ),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当光从一种介质( )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
四、连线题(每线1分,共4分)
将下列现象与对应的光学原理连起来。
小孔成像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
筷子在水中 “折断” 光的直线传播
彩虹的形成 光的色散
五、简答题(每题3分,共9分)
举例说明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什么是光的反射?请写出两个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实例。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树叶是绿色的?白色的物体和黑色的物体在吸收和反射光方面有什么不同?
六、实验题(每空2分,共8分)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名称:验证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材料:蚊香、透明玻璃罩、激光笔、火柴
实验步骤:
点燃蚊香,将透明玻璃罩罩在蚊香上,让玻璃罩内充满烟雾(烟雾能使光的传播路径可见)。
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罩内的烟雾,观察激光在烟雾中的传播路径。
(3)保持玻璃罩内介质均匀,改变激光笔的照射方向,再次观察传播路径。
实验现象:激光在充满烟雾的玻璃罩内的传播路径是 。
实验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光的能力不同。
实验名称:探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光的能力不同
实验材料:白色、黑色、红色、黄色四种颜色的相同规格的纸片,四个相同的温度计,阳光(或强光手电筒)
实验步骤:
将四种颜色的纸片分别包裹在四个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确保包裹紧密。
将四个包裹好的温度计放在阳光下(或用强光手电筒同时照射),放置在同一位置,保证光照强度和照射时间相同。
(3)10 分钟后,观察并记录四个温度计的示数。
实验现象:包裹黑色纸片的温度计示数最高,包裹白色纸片的温度计示数 ,红色和黄色纸片包裹的温度计示数介于两者之间,且红色纸片包裹的温度计示数比黄色的略高。
实验结论: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光的能力 ,黑色物体吸收光的能力最强,白色物体吸收光的能力最弱,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光的能力强。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C 解析:太阳自身能够发光,属于光源;月亮、镜子、电影屏幕都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所以选 C。
B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这是光的基本传播特性,所以选 B。
C 解析:照镜子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小孔成像、日食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所以选 C。
C 解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黄光不属于光的三原色,所以选 C。
B 解析: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能反射其他光源的光,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能看到这些物体,所以选 B。
C 解析:筷子在水中 “折断” 是光的折射现象;水中的倒影、黑板反光是光的反射;皮影戏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所以选 C。
C 解析:白色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所以选 C。
C 解析: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C 说法错误,其他选项说法正确,所以选 C。
B 解析:玻璃是透明的,能让大部分光透过;木板、铁块、陶瓷是不透明的,所以选 B。
B 解析:红色的物体只反射红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所以看起来是红色的,所以选 B。
B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选 B。
C 解析:水中筷子变弯是光的折射现象,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都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所以选 C。
B 解析: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由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传播方向会发生折射,所以选 B。
B 解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0 万千米 / 秒,340 米 / 秒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选 B。
C 解析:A 选项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B 选项所有颜色混合在一起不一定是白色,如颜料混合可能是黑色;C 选项正确,红色和绿色混合可以得到黄色;D 选项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所以选 C。
二、判断题
F 解析:只有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不是所有物体都能发光,该说法错误。
T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是光的基本特性,该说法正确。
F 解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是因为物体表面粗糙,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该说法错误。
T 解析:白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该说法正确。
F 解析: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该说法错误。
T 解析: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反射什么颜色的光,物体就呈现什么颜色,该说法正确。
F 解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该说法错误。
T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左右相反的,该说法正确。
T 解析: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形成光照不到的区域,该说法正确。
T 解析: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如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该说法正确。
F 解析: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传播速度最快,该说法错误。
T 解析:彩虹的形成是由于太阳光通过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折射和反射,发生色散现象,形成七种色光,该说法正确。
F 解析:黑板反光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较强,刺眼,该说法错误。
T 解析: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和反射光的能力不同,如黑色物体吸收所有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光,该说法正确。
F 解析: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得多,如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该说法错误。
三、填空题
光源;太阳;电灯(答案不唯一) 解析:光源是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列举常见的光源即可。
同一平面;法线;等于 解析:这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光反射时遵循的基本规律。
红;橙;黄;绿;蓝;靛;紫;色散 解析: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分解成七种色光,按顺序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红;绿;蓝 解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这三种色光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斜;折射 解析: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四、连线题
小孔成像 —— 光的直线传播
平面镜成像 —— 光的反射
筷子在水中 “折断”—— 光的折射
彩虹的形成 —— 光的色散
解析: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筷子在水中 “折断” 是光的折射现象;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据此连线即可。
五、简答题
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例如:(1)皮影戏,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在幕布上形成影子;(2)射击时,利用 “三点一线” 瞄准目标,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3)小孔成像,通过小孔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
解析: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体现光的直线传播的实用性。
光的反射是指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现象。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实例有:(1)平面镜成像,如我们每天照镜子,利用平面镜反射光成像;(2)潜望镜,通过两块平面镜反射光,使人们能在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3)汽车的后视镜,利用光的反射扩大视野。
解析:先给出光的反射的定义,再列举生活中利用光的反射的实例,体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树叶看起来是绿色的,是因为树叶只反射太阳光中的绿色光,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几乎不吸收光;黑色的物体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几乎不反射光,所以在阳光下,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更容易吸热。
解析:从物体反射和吸收色光的角度解释树叶呈绿色的原因,以及白色物体和黑色物体在吸收和反射光方面的不同,清晰明了。
六、实验题
实验名称:验证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材料:蚊香、透明玻璃罩、激光笔、火柴
实验步骤:(1)点燃蚊香,将透明玻璃罩罩在蚊香上,让玻璃罩内充满烟雾(烟雾能使光的传播路径可见)。(2)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罩内的烟雾,观察激光在烟雾中的传播路径。(3)保持玻璃罩内介质均匀,改变激光笔的照射方向,再次观察传播路径。
实验现象:激光在充满烟雾的玻璃罩内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实验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析:通过烟雾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直观观察到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实验设计简单有效,能有力验证结论。
实验名称:探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光的能力不同
实验材料:白色、黑色、红色、黄色四种颜色的相同规格的纸片,四个相同的温度计,阳光(或强光手电筒)
实验步骤:(1)将四种颜色的纸片分别包裹在四个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确保包裹紧密。(2)将四个包裹好的温度计放在阳光下(或用强光手电筒同时照射),放置在同一位置,保证光照强度和照射时间相同。(3)10 分钟后,观察并记录四个温度计的示数。
实验现象:包裹黑色纸片的温度计示数最高,包裹白色纸片的温度计示数最低,红色和黄色纸片包裹的温度计示数介于两者之间,且红色纸片包裹的温度计示数比黄色的略高。
实验结论: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光的能力不同,黑色物体吸收光的能力最强,白色物体吸收光的能力最弱,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光的能力强。
解析:通过比较不同颜色纸片包裹的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探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光的能力,实验设计控制了变量(纸片规格、光照强度、照射时间等),实验现象明显,能得出可靠结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