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热传递》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不包括( )。
A. 传导B. 对流C. 辐射D. 蒸发
下列现象中,属于热传导的是( )。
A. 晒太阳取暖B. 用热水袋暖手C. 烧水时水变热D. 烤火取暖
热在水中主要以( )的方式传递。
A. 传导B. 对流C. 辐射D. 以上都不是
下列材料中,导热性能最好的是( )。
A. 木头B. 塑料C. 金属D. 玻璃
下列做法中,利用了热辐射的是( )。
A. 用铁锅炒菜B. 用棉被保暖C. 太阳能热水器加热水D. 用风扇降温
热传递的方向是( )。
A. 从温度低的物体向温度高的物体B. 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
C. 没有固定方向D. 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
下列材料中,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的是( )。
A. 铜B. 铝C. 橡胶D. 铁
冬天穿羽绒服保暖,是因为羽绒服( )。
A. 导热性能好B. 能产生热量
C. 内部有大量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D. 颜色深,吸热能力强
下列现象中,利用热对流的是( )。
A.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B. 用手摸热水杯感到热
C. 烤面包D. 太阳能电池板发电
下列关于热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B. 热传递结束后,两个物体的温度一定相同
C. 热可以在真空中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
D. 只有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热传递
炒菜时,锅柄常用塑料或木头制作,是因为( )。
A. 塑料和木头价格便宜B. 塑料和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防止烫手
C. 塑料和木头颜色好看D. 塑料和木头容易加工
下列哪种情况热传递最快( )。
A. 两个物体温度相差大,且接触面积大B. 两个物体温度相差小,且接触面积小
C. 两个物体温度相差大,且接触面积小D. 两个物体温度相差小,且接触面积大
热辐射不需要依靠( )来传递热量。
A. 空气B. 水C. 任何介质D. 固体
下列关于热导体和热绝缘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导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快速导热B. 热绝缘体完全不能导热
C. 热导体和热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D. 金属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热传递的是( )。
A. 用热水袋暖脚B. 点燃的蜡烛使周围空气变热
C. 双手相互摩擦取暖D. 坐在火炉旁感到暖和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
热传递只有在两个物体接触时才能发生。( )
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
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 )
热在固体中主要以对流的方式传递。( )
冬天戴手套是为了防止热量从手传递到空气中。( )
热辐射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 )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 )
热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
保温瓶能保温是因为它阻止了所有的热传递。( )
物体的温度越高,它辐射的热量就越多。( )
木头和塑料都是热的良导体。( )
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热辐射来获取热量的。( )
两个温度相同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
热传递会使物体的温度发生改变。( )
夏天穿浅色衣服比穿深色衣服凉快,是因为浅色衣服吸热能力强。(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 )、( )和( )。
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 ),不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 )。
热在固体中主要以( )的方式传递,在液体和气体中主要以( )的方式传递。
热辐射是指热量以( )的形式从物体向外散发的过程,( )不需要依靠任何物质。
保温和散热是利用或阻止( )的两种相反的应用。保温要( )热传递,散热要( )热传递。
四、连线题(每线1分,共4分)
将下列现象与对应的热传递方式连起来。
用铁锅炒菜 热辐射
晒太阳取暖 热对流
烧水时水变热 热传导
烤火取暖
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12分)
简述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
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热的良导体,哪些地方利用了热的不良导体。
为什么冬天穿厚衣服能保暖?保温瓶是如何实现保温的?
六、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
设计一个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实验名称: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实验目的:比较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性能。
实验材料:相同长度和粗细的铜棒、木棒、塑料棒,酒精灯,凡士林,相同大小的火柴
实验步骤:(1)在三根棒的一端分别涂上等量凡士林,待凡士林凝固后,在凡士林上各粘一根火柴。(2)将三根棒的另一端同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注意保持距离相同)。(3)观察并记录三根棒上火柴掉落的先后顺序。
实验现象: 上的火柴先掉落, 上的火柴后掉落, 上的火柴最后掉落。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铜(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导热最快;木头和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较慢,其中木头导热最慢。
设计一个实验,观察水的对流现象。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对流现象
实验目的:观察水受热时的对流现象。
实验材料:烧杯、水、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高锰酸钾(或墨水)、滴管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约三分之二的冷水,用滴管在烧杯底部滴入几滴高锰酸钾溶液(或墨水)。(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一侧。(3)观察高锰酸钾溶液(或墨水)在水中的流动情况。
实验现象:随着加热,烧杯底部的高锰酸钾溶液(或墨水)受热后 ,周围的冷水下降,形成循环流动的水流,最终整杯水都变成紫红色(或墨水颜色)。
实验结论:水受热时会发生 现象,受热的水上升,冷却的水下降,通过对流传递热量。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D 解析: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传导、对流、辐射,蒸发是汽化现象,不属于热传递,所以选 D。
B 解析:用热水袋暖手是通过接触进行热传导;A、D 是热辐射,C 是热对流,所以选 B。
B 解析:热在水中主要以对流的方式传递,水受热上升,冷水下降,形成对流,所以选 B。
C 解析: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最好,木头、塑料、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选 C。
C 解析: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吸收太阳的热辐射加热水,A 是热传导,B 是热的不良导体的应用,D 是加快空气流动散热,所以选 C。
B 解析:热传递的方向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这是热传递的基本规律,所以选 B。
C 解析:橡胶是热的不良导体,铜、铝、铁是热的良导体,所以选 C。
C 解析:羽绒服内部有大量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减少热量传递,起到保暖作用,所以选 C。
A 解析: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水通过对流传递热量,B 是热传导,C 是热辐射,D 是光能转电能,所以选 A。
D 解析:热辐射可以在不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如太阳向地球传递热量,D 说法错误,其他选项正确,所以选 D。
B 解析:塑料和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用它们做锅柄可防止烫手,所以选 B。
A 解析:两个物体温度相差越大、接触面积越大,热传递越快,所以选 A。
C 解析:热辐射不需要依靠任何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选 C。
C 解析:热导体和热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A、B、D 说法错误,所以选 C。
C 解析:双手相互摩擦取暖是机械能转热能,不属于热传递,其他选项都是热传递,所以选 C。
二、判断题
F 解析:热辐射可以在不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如晒太阳,该说法错误。
T 解析: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该说法正确。
T 解析:金属一般都是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好,该说法正确。
F 解析:热在固体中主要以传导的方式传递,对流是液体和气体的主要方式,该说法错误。
T 解析:冬天戴手套可减少手与空气的热传递,防止热量散失,该说法正确。
T 解析:热辐射以电磁波形式传播,不需要介质,可在真空中传递,该说法正确。
T 解析: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差异很大,如金属和木头,该说法正确。
T 解析:液体和气体中,热主要通过对流传递,该说法正确。
F 解析:保温瓶能减少热传递,但不能完全阻止,该说法错误。
T 解析: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热量越多,该说法正确。
F 解析:木头和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该说法错误。
T 解析:太阳能热水器利用热辐射吸收太阳热量,该说法正确。
T 解析:温度相同的物体之间没有温度差,不会发生热传递,该说法正确。
T 解析:热传递会使高温物体降温、低温物体升温,改变物体温度,该说法正确。
F 解析:夏天穿浅色衣服凉快是因为浅色衣服吸热能力弱,反射光多,该说法错误。
三、填空题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解析:这是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各有特点。
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 解析:根据材料的导热性能划分,良导体导热快,不良导体导热慢。
热传导;热对流 解析:固体中主要是热传导,液体和气体中主要是热对流。
电磁波;热辐射 解析:热辐射的本质是电磁波,不需要介质。
热传递;减慢;加快 解析:保温通过减慢热传递减少热量损失,散热通过加快热传递散发热量。
四、连线题
用铁锅炒菜 —— 热传导
晒太阳取暖 —— 热辐射
烧水时水变热 —— 热对流
烤火取暖 —— 热辐射
解析:用铁锅炒菜是热传导;晒太阳和烤火是热辐射;烧水时水变热是热对流,据此连线。
五、简答题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1)热传导:热量通过直接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在同一物体内部传递,固体中主要以此方式传递,如用铁锅炒菜。(2)热对流:液体或气体中,受热部分上升,冷却部分下降,循环流动传递热量,如烧水时水的流动。(3)热辐射:热量以电磁波形式从物体向外散发,不需要介质,可在真空中传递,如太阳向地球传递热量。
解析:分别说明三种热传递方式的定义和特点,结合实例让描述更具体。
利用热的良导体的例子:(1)铁锅用铁制作,铁是热的良导体,能快速传递热量,使食物快速煮熟;(2)暖气片用金属制作,金属导热快,能快速散热取暖。利用热的不良导体的例子:(1)锅柄用塑料或木头制作,它们是热的不良导体,防止烫手;(2)保温瓶的瓶胆用玻璃和真空层,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真空减少热传递。
解析:结合生活中的物品,说明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应用,体现其不同用途。
冬天穿厚衣服能保暖,是因为厚衣服(如羽绒服、棉衣)内部有大量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减少人体热量通过传导、对流等方式传递到空气中,从而减少热量损失。保温瓶通过以下方式保温:(1)瓶胆由双层玻璃制成,中间抽成真空,减少热对流和热传导;(2)玻璃表面镀银,反射热辐射,减少热量通过辐射传递;(3)瓶塞用软木等热的不良导体制作,减少瓶口的热传导。
解析:从厚衣服和保温瓶的结构出发,说明它们如何减少热传递,实现保暖效果。
六、实验题
实验名称: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实验目的:比较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性能。
实验材料:相同长度和粗细的铜棒、木棒、塑料棒,酒精灯,凡士林,相同大小的火柴
实验步骤:(1)在三根棒的一端分别涂上等量凡士林,待凡士林凝固后,在凡士林上各粘一根火柴。(2)将三根棒的另一端同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注意保持距离相同)。(3)观察并记录三根棒上火柴掉落的先后顺序。
实验现象:铜棒上的火柴先掉落,塑料棒上的火柴后掉落,木棒上的火柴最后掉落。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铜(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导热最快;木头和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较慢,其中木头导热最慢。
解析:通过观察火柴掉落顺序判断导热快慢,实验设计巧妙,能直观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对流现象
实验目的:观察水受热时的对流现象。
实验材料:烧杯、水、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高锰酸钾(或墨水)、滴管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约三分之二的冷水,用滴管在烧杯底部滴入几滴高锰酸钾溶液(或墨水)。(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一侧。(3)观察高锰酸钾溶液(或墨水)在水中的流动情况。
实验现象:随着加热,烧杯底部的高锰酸钾溶液(或墨水)受热后上升,周围的冷水下降,形成循环流动的水流,最终整杯水都变成紫红色(或墨水颜色)。
实验结论:水受热时会发生对流现象,受热的水上升,冷却的水下降,通过对流传递热量。
解析: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或墨水)的颜色显示水的流动,清晰观察到对流现象,实验现象明显,结论准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