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1 预防传染病 课件 (共32张PPT+内嵌视频3个) 北师大版(2024) 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13.1 预防传染病 课件 (共32张PPT+内嵌视频3个) 北师大版(2024) 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26 07:3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初中生物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13章
第1节 预防传染病
一、认识传染病
疾病名称 是否是传染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性感冒
贫血
肺癌
近视
肺结核
蛔虫病
脚癣








一、认识传染病
一、认识传染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性感冒
肺结核
蛔虫病
脚癣
新型冠状病毒
流感病毒
结核杆菌
寄生虫
真菌
病 原 体
一、认识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 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传染性和 。
凡是能引起人和动物患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病毒
细菌
真菌
寄生虫
病原体
流行性
二、传染病的流行环节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1. 传染源:
传染病患者
病原体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空气传播
接触传播
水和食物传播
生物媒介传播
土壤传播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3.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判断下列例子分别属于哪一类
1.新冠肺炎患者
3.新冠病毒
2.流感病人的飞沫
4.体质较弱的人
6.携带病菌的苍蝇
5.患禽流感的鸡
病原体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染源
病原体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缺 一 不 可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三、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三、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传染源
患者就医、治疗
受感染动物填埋、焚烧
1.控制
传播途径
2.切断
开窗通风
勤洗手
拒食野生动物
三、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方法)
易感人群
合理饮食
3.保护
体育锻炼
三、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对传染病患者隔离治疗
控制传染源
判断以下的方式属于哪种预防措施?
对教室进行消毒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疫苗
三、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佩戴口罩
切断传播途径
任 选 其 一
四、认识常见的传染病
传染病类型 病原体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患病症状 预防措施
蛔虫病
流行性感冒
肺结核
病毒性肝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学生活动:请结合课本P109-111文字介绍,完成表格
病原体:蛔虫卵(寄生虫)
传染源:粪便内含蛔虫受精卵的人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手或食入不洁的饮食而致
症状:常常厌食,并会导致营养不良和贫血,严重时腹痛
四、认识常见的传染病—蛔虫病
1.蛔虫病--消化道寄生虫病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2.不随地大便
3.饭前便后洗手
4.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瓜果,不喝生水
5.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
6.消灭苍蝇
四、认识常见的传染病—蛔虫病
2.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体:流感病毒
传染源: 流感病人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
症状:发热、全身酸痛、头痛、肌肉痛、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咳嗽、鼻塞等症状,严重时会引起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甚至可以致命。
四、认识常见的传染病—流行性感冒
预防措施:
1.流感流行期间注意室内通风,对公共场所和室内消毒
2.减少出入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加强体育锻炼
3.若感染则将自己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
4.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
四、认识常见的传染病—流行性感冒
病原体:结核杆菌(细菌)
传染源:肺结核病人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
症状:感到全身不适、倦怠,咳嗽、有时痰中带有血或咯血,
下午有低热、面颊潮红。
四、认识常见的传染病—肺结核
3.肺结核-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措施:
1.接种卡介苗
2.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3.不随地吐痰
4.室内经常通风,湿式清扫
5.加强体育锻炼和营养,合理作息,提高免疫力
四、认识常见的传染病—肺结核
病原体:肝炎病毒
传染源:肝炎患者或肝炎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一般通过饮食传播,也可因注射带病毒的血制品
或使用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械而感染
症状: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或肝区疼痛,
有的病人可能有黄疸和发热
四、认识常见的传染病—病毒性肝炎
4.病毒性肝炎: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饮食卫生
2.保护水源,做好饮水、食具的消毒工作
3.加强对血制品管理,严格控制对带血污 染物的消毒处理
4.接种肝炎病毒疫苗
四、认识常见的传染病—病毒性肝炎
四、认识常见的传染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5.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主要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眼病。
病原体:病毒
传染源:红眼病患者
传播途径:一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传播
症状: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眼部刺痛、有异物感、眼屎多、怕光、流泪等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不用手揉眼
2.不共用手帕、毛巾等
3.疾病流行期不到公共泳池游泳
四、认识常见的传染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五、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概念:
流行环节
预防
传染病
课堂小结
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特点: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措施
缺一不可
任选其一
切断传播途径
课后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收集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埃博拉疫情、SARS疫情、新冠疫情、猴痘疫情等资料,可以通过网络、报纸或期刊等方式寻找有关信息,并将调查信息记录,制作手抄报在班级展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