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地球历史的记录
地球的历史悠久,自形成到现在已经有大约46亿年的时间。尽管时间久远,但人类还是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基本上还原了地球的发展史。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依据的是( )
A.对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进行测量
B.当时的海陆分布状况
C.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
D.研究各地层形成时的地理环境
2.关于化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年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B.不同年代的地层往往含有不同的化石
C.结构简单的生物的化石一定在地下深处
D.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确定其形成的地质年代
3.如果岩层是由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芦苇化石,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 )
A.炎热干燥的环境 B.温湿茂密的森林
C.热带浅海环境 D.湖泊或沼泽
题组二 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
下图示意地球6亿年来大气CO2浓度(工业革命前大气CO2浓度为1)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地质时期,地球上CO2的主要来源最有可能是( )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频繁的火山喷发
C.生物遗体的分解 D.矿物燃料的燃烧
5.导致海生无脊椎动物大量灭绝的第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应为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题组三 地球主要演化特征
从6 600万年前至今,楚科奇半岛一直位于北极圈附近。科学家在楚科奇半岛同一区域的不同沉积地层中分别发现了原始海洋鱼类化石和鸭嘴龙类化石。鸭嘴龙类化石形成于6 600万年前。如图为“楚科奇半岛位置、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楚科奇半岛地层中( )
A.含有鸭嘴龙类化石的地层形成于新生代
B.含有原始海洋鱼类化石的地层形成于新生代
C.含有原始海洋鱼类化石的地层形成于前寒武纪
D.含有鸭嘴龙类化石的地层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晚期
7.原始海洋鱼类生存的地质年代( )
A.盘古大陆轮廓初现 B.被子植物大繁盛
C.是铁矿形成时期 D.是爬行动物的时代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地球历史的记录
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为加强认识,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拍照分享,分别为甲—恐龙化石、乙—三叶虫化石、丙—哺乳动物化石和丁—鱼类化石。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关于地层和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灰岩主要形成于静水环境
B.若未受剧烈构造运动扰动,地层形成年代早的在下面,晚的在上面
C.岩层越老,所含化石中生物的结构就越复杂
D.古生代地层中保留有恐龙和裸子植物化石
2.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甲丙
C.乙丁甲丙 D.乙丁丙甲
3.与图中丙化石相同地质年代,陆上的主要植物类型是( )
A.蕨类植物 B.裸子植物
C.海生藻类 D.被子植物
题组二 地球主要演化特征
鹦鹉螺是海洋软体动物(如图),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其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鹦鹉螺( )
①出现在古生代早期 ②出现在新生代
③属于无脊椎动物 ④属于脊椎动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鹦鹉螺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的主要原因是其( )
①特殊的生存环境 ②特殊的生物属性
③出现的时期早 ④外形与习性稳定
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地质专家在甘肃省和政县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动物化石群。某学校地理老师指导学生查阅了资料,并准备了工具,带领学生到这里进行研学旅行考察。通过考察,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1)图中各地点中B处发现的岩层形成时间最早,请说出推测依据。(4分)
(2)推测地质历史上大型恐龙生活区域的气候特征。(2分)
(3)说出地质历史上两个重要成煤期所处的地质年代及其成煤植物的主要类型。(4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C 2.C 3.D 4.B 5.C 6.D 7.A
1.C 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历史,就要了解地层和化石,一般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且其中所含的化石就是该地层形成时期的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地球上生物的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所以可以通过地层和化石研究出该地层形成的大致时间和当时的地理环境。
2.C 地球上生物的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故越早形成的地层中的化石,其所含生物的结构越简单。而越早形成的地层,就会堆积在下层,即位于地下的深处,这是一个未经扰动的岩层分布状况;若受到内外力的影响,较早形成的地层可能会分布在地表,故结构简单的生物的化石不一定在地下深处,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3.D 地层的特点和地层中化石的特点都能够反映当时的地理环境。如果岩层是由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芦苇化石,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湖泊或沼泽。
4.B 广泛发生的火山喷发,释放出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原始大气圈,B正确。
知识拓展 进入工业时代,人们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剧增,破坏了原有的碳—氧平衡,加剧了温室效应,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
5.C 海生无脊椎动物在早古生代空前繁盛,在③古生代末期大量灭绝,C正确。
6.D 鱼类属于脊椎动物,含有原始海洋鱼类化石的地层形成于古生代,B、C错误;鸭嘴龙类化石形成于6 600万年前,此时属于中生代,含有鸭嘴龙类化石的地层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晚期,D正确、A错误。
7.A 原始海洋鱼类生存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而在古生代末期,盘古大陆轮廓初现,A正确;被子植物繁盛出现在新生代,B错误;铁矿形成主要是在前寒武纪,C错误;爬行动物的时代为中生代,D错误。
能力提升练
1.B 2.C 3.D 4.B 5.A
1.B 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A错误;在未受剧烈构造运动扰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故B正确;生物的演化过程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所以岩层越老,所含化石中保留的生物的结构就越简单,C错误;恐龙出现于中生代,古生代地层中不可能含有恐龙化石,D错误。
2.C 乙—三叶虫是早古生代的典型物种,丁—鱼类是晚古生代的典型物种,甲—恐龙是中生代的典型物种,丙—哺乳动物是新生代的典型物种。所以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应是乙丁甲丙,C项正确。
3.D 丙化石为哺乳动物化石,其对应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新生代陆上主要植物类型是被子植物,D正确;蕨类植物繁盛于古生代石炭纪,A错误;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侏罗纪,B错误;海生藻类不属于陆地植物类型,且其繁盛于古生代奥陶纪,C错误。
方法技巧 确定地层顺序和地质年代的方法
(1)根据地层岩石年龄确定地层顺序和地质年代
如果岩石年龄已经确定,则年龄越大的地层形成的时间越早,反之越晚。同时,还可对照地质年代表确定该岩石所属的年代。如距今5亿年前形成的岩石的形成时间早于距今2亿年前形成的岩石,对照地质年代表可知,前者形成于古生代,后者形成于中生代。
(2)根据地层分布确定地层顺序
在正常情况下,地层是按顺序排列的,先形成的居下,后形成的居上。这里的“正常情况”主要是指地层大致呈水平分布状态,岩层分布没有受到剧烈地壳运动的影响。
4.B 鹦鹉螺是海洋软体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③对、④错;鹦鹉螺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说明其应出现于古生代早期,当时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如菊石和鹦鹉螺等,①对、②错。故选B。
5.A 鹦鹉螺自早古生代出现后,在地球上的海洋中一直存在,出现的时期早但生存环境并不特殊,因此没有特殊的生物属性,①②错、③对。演变数亿年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说明其外形与习性稳定,④正确。故选A。
知识拓展 现存的鹦鹉螺种类仅有6种,它们是现存软体动物中最古老的种类,也是研究生物进化、古生物与古气候的重要依据,所以有着“活化石”的称号。
6.答案 (1)B处发现了三叶虫化石,其形成于古生代,形成最早;而其他几处发现的化石形成于中生代或新生代,形成较晚。
(2)温暖、湿润。
(3)古生代后期,主要成煤植物是蕨类植物;中生代,主要成煤植物是裸子植物。
解析 (1)读图可知,B处存在三叶虫化石,A、C、E三处存在恐龙化石,D处存在哺乳类化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叶虫是早古生代的典型物种,恐龙生存于中生代,哺乳动物出现于中生代、繁盛于新生代。因此B处发现的岩层的形成时间最早。
(2)大型恐龙体型较大,其生存与繁衍需要的食物较多,因此其生活区域应植被繁茂、动物众多,进而可推知该区域气候温暖湿润。
(3)地质历史上有两个大的成煤期,一个是古生代后期煤炭成矿期,该时期蕨类植物繁盛,蕨类植物是主要的成煤植物;另一个是中生代煤炭成矿期,该时期裸子植物繁盛,裸子植物是主要的成煤植物。
10(共15张PPT)
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知识点 1 地球历史的记录
1.地层与化石
知识 清单破
地层 化石
定义 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叫地层 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
特点 一般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其性质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 是确定所在地层的年代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
地层 化石
案例 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页岩形成于静水环境;玄武岩是火山活动的产物 三叶虫只生存在古生代的海洋环境中。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为古生代地层,其形成时为海洋环境
续表
2.地质年代表
(1)地质年代: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发生早晚或先后顺序的时间单位。
(2)常用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宙、代、纪等,分别对应地层单位宇、界、系等。
(3)地质年代表:依据地质年代先后顺序,把地球历史上的重大地质事件编成时间顺序表。
知识点 2 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
1.地球的形成
形成过程
原始地球 大约46亿年以前,原始太阳星云盘内的物质碰撞吸积逐渐演化而成
原始地表 密度大的物质渐渐聚集到地球的中心,形成地核;密度较小的物质向上集中,形成地幔和地壳
原始大气圈 由火山喷发释放出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
原始水圈 气态水发生凝结,通过降雨落到地面,形成
河流、湖泊和海洋等组成的水圈
原始生命 地球上的生命大约从38.5亿年前开始,大约5.4亿年前地球出现生命大爆发
年代(百万年前) 大事件
1.8 人类诞生
65 恐龙灭绝
542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3 850 生命出现
4 150 海洋形成
年代(百万年前) 大事件
4 570 地球形成
2.地球演化大事记
知识点 3 地球主要演化特征
1.生物演化
(1)地球生物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2)从分布空间来看,生物演化经历了由海洋向陆地扩展的过程。
(3)在生物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一些生物的衰退和灭亡,是另一些生物的出现和兴盛。
2.海陆变迁
(1)地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海陆变迁。
时间 海陆变迁事件
大约3亿至2亿年前 形成泛大陆(盘古古陆)
大约距今2亿年前 泛大陆分裂成两个大陆
距今约6 500万年前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初步显现
目前 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格局
(2)最近一次海陆变迁过程
3.构造运动:在地球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导致了海陆的变迁、地形的
变化,对气候的变化、生物的演化以及一些矿产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4.矿产形成:地质历史上出现了多个重要成矿期,如前寒武纪铁矿成矿期、古生代后期煤炭成
矿期、中生代煤炭成矿期等。
疑难 你知道地球历史上有哪些重大地质事件吗
人类的发展史,特别是人类的文明史,可以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通过考古发现
等途径去研究,而地球的演化史则是通过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而获得的。那么地层和化石与
地球的演化史有什么关系呢
疑难 情境破
情境探究
问题1 地球演化史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地层、化石与古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地球演化史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一般地层研究方法较为普遍。地层中的化石指示古生
物的存在,保留了古生物的某些特征(如形态、构造等),反映了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
问题2 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与生物演化有什么关系
生物演化过程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地壳运动。这些地壳运动对生物演化造成的影响可
能是使生物物种灭绝,也可能是使新物种出现。
提示
提示
讲解分析
1.地球演化史的研究方法及地层、化石与古地理环境的关系
(1)依据地层分析地理环境——“三确定”
①确定地层形成时间
正常状态下地层分布是有时间顺序的,即“老的地层在下,新的地层在上”。因此根据
两个地层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就可以推测两个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
②确定地壳运动状况
正常状态下的地层应是平行且连续分布的。如果地层发生弯曲或水平位移,说明该处地
壳产生过水平运动,如果地壳同一岩层之间发生明显的上下位移,说明该处地壳发生过垂直
运动;如果地层分布出现了明显缺失,说明该处地壳可能在该地层形成后,发生过剧烈的变
化。
③确定地理环境特征
沉积地层由沉积物组成,因此沉积地层中保留着原有地层组成物质。依据地层组成物质可以
确定当时的地理环境特征,如:
岩石类型 反映的地表环境
石灰岩 浅海环境
页岩 静水环境
玄武岩 火山活动
(2)依据化石分析地理环境
①根据化石探知地层的新老关系
不同年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年代的地层中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因此,可以根据古生物的演化规律,利用化石来确定地层的顺序和形成年代。生物是由简单到
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逐渐演化而来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含生物结构越
简单、等级越低、水生生物越多,说明该地层越古老。
②利用化石推知古地理环境
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着一定的生物种群,生物体内会留下自然的烙印。利用生物化石可以推测生物生活的时代和古地理环境,如:
案例 地层形成时的环境
三叶虫生长于海洋中 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形成时为海洋环境
珊瑚生长于温暖的浅海中 含有大片珊瑚化石的地层形成时应为温暖
的浅海
2.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及生物演化特点
地球的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每一个阶段都有一定的地壳运动和生物演化特征。随着地质构造的不断变化,生物形成并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演化。
前寒武纪——早期地壳运动剧烈,地球上先有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后有细菌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出现。
古生代——盘古大陆轮廓初现。早期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中期脊椎动物出现,如鱼
类、两栖动物;后期是重要的煤炭成矿期。
中生代——盘古大陆形成,鸟类出现,如孔子鸟等;也是重要的煤炭成矿期。
新生代——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球上一些高大山脉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等;第四纪人类诞生,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