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岳阳楼记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岳阳楼记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5 14:2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岳阳楼记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谪守(zhé) 隐曜(yào) 樯(qiáng)倾楫摧
B.淫雨(yín) 汀(dīng)兰 心旷神怡(yí)
C.岸芷(zhǐ) 薄(bó))暮 宠辱偕忘(jié)
D.属(zhǔ)予 浩浩汤汤(tāng) 嗟(jiē)夫(fú)
2、填空:
《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是 朝的 家、 家 (人名)。
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1)越明年
(2)百废具兴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薄暮冥冥
(5)然则北通巫峡
(6)去国还乡
4.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前人之述备矣 B.至若春和景明
C.而或长烟一空 D.属予作文以记之
5.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
C.前人之述备矣          或异二者之为
D.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
6.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异义
(1)增其旧制
(2)气象万千
(3)春和景明
(4)微斯人
7.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
(1)百废具兴
(2)北通巫峡
(3)先天下之忧而忧
(4)后天下之乐而乐
8.下列对句子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阴晴多变的景象做铺垫。
B.“衔远山,吞长江”通过一“衔”一“吞”两个动词,气势磅礴地展现出一幅富于动感的画面。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把静态的光影色彩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虚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伤感之情。
9.翻译下列句子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去国还乡,忧谗畏饥。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默写填空
(1)《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 ”。
(2)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衔远山,吞长江”之后,又用两个四字句“ , ”极写洞庭湖的辽阔与壮美。
(3)《岳阳楼记》中从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 ”。
(4)《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 ”。
(5)《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斯楼也(斯,这)
B.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请求)
C.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
D. 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没有)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13.文中哪一句是主旨句?如何理解这句话?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公众号:语文教与学。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仲淹)服除①,至京师,上宰相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馀言,王曾②见而伟之。时晏殊亦在京师,荐一人为馆职,曾谓殊曰:“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已为公置不行,宜更荐仲淹也。”殊从之,遂除馆职。顷之,冬至立仗③,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④,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公众号:语文教与学。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⑤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惭无以应。
(选自《涑水记闻》,有删改)
注释:①服除:指服丧期满。②王曾:北宋名相、诗人。③立仗:设立仪仗。④章献太后:即章献明肃太后。仁宗即位,曾垂帘听政。⑤明公:此处是对晏殊的尊称。
14.【甲】文节选自范仲淹所写的________(篇名)。
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舍不荐( )
(2)殊从之( )
16.解释【甲】文中的画线句。
微斯人,吾谁与归?
17.【甲】文中范仲淹提出了“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这一政治抱负在【乙】文中的具体表现是(1)_________;宁肯得罪权费,也要上书直言,不献媚于章献太后;(2)_________。
18.【乙】文中晏殊“大惧”“怒责之”这些表现背后的想法是否符合【甲】文所阐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情怀?请作简析。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①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②,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③,卖得数斛米,斫④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⑤诸荐⑥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注释】①范逵(kuí):人名。②室如悬磬(qìng):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悬:挂;磬:乐器,中空。③髲(bì):假发。④斫(zhuó):用刀斧砍。⑤剉(cuò):同“挫”,割。⑥荐:草编的坐垫。
19.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 )
陶公/少/有大志
B.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C.锉/诸荐/以为马草
D.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
2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同郡范逵素知名( )
(2)湛头发委地( )
21.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至洛阳,当相为美谈。
22.此文涉及到的主要人物有三个,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物进行分析,说说他是怎样的人?
答案
1、B 2.《范文正公集》 宋 政治 军事 范仲淹 3.(1)到了 (2)通“俱”全 (3)景象 (4)迫近 (5)虽然如此,那么 (6)国都 4.D 5.C 6.制 古义:规模 ; 今义:制度 气象 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景 古义:日光;今义:景致,风景 微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7.废:动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 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先: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后: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8.C
9.(1).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3).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4).为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5).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0、(1)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2)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3)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4)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5)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11.B
12、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13、 主旨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意思是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积极进取。
14.《岳阳楼记》
15.(1)舍弃 (2)听从
16.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服丧期满,立即就朝廷政令的得失与民间利弊上书谏言。
(2)面对有举荐之恩的晏殊的怒责,坚持自己的进言是正确合理的。
18.不符合。晏殊“大惧”“怒责”的行为显然是害怕受到范仲淹的牵连,得罪章献太后,影响自己的仕途。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情怀强调的是不受外物影响/指的是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19、B
20、向来、一向;散落、掉落
21、(1)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 (2)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
22、①陶母是一个重视友情,重视功名,有主见、敢担当的人;也是一个疼爱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人。②陶侃是一个胸有大志、对朋友重情重义的人。 ③范逵是一个有良知,懂得感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