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20 综合题
答案解析部分
1.(1)I
(2)53
(3)非金属
(1)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右上角数字为元素符号,碘元素符号为I。
(2)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碘原子质子数=原子序数=53.
(3)碘元素名称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
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右上角数字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为元素名称,名称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分析。
2.(1)汽油;23
(2)+3;解:设理论上至少需消耗的质量为x。x=66t答:理论上至少需消耗的质量为66t;56
(1)根据直方图分析可知,汽油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的含量比乙醇汽车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的含量高;甲醇汽车比汽油汽车可减少排放的质量为 (2)ⅰ.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故该反应催化剂主要成分三氧化二铟()中In的化合价为:。
ⅱ.解:若要生产48t ,理论上至少需消耗的质量是x
解得x=66t
答:理论上至少需消耗的质量为66t 。
ⅲ.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99kg的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一部分转换成甲醇,一部分变成一氧化碳;那么99kg的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为:;故甲醇和一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和为27kg;设甲醇和一氧化碳的总质量为m克,利用碳元素守恒可知:
解得m=70kg,故甲醇的质量为:。
(1)根据直方图可知,汽车汽油燃烧生成的有毒的一氧化碳含量高,含氮元素的化合物含量高来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方程式中已知甲醇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出反应物二氧化碳的质量,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是、数目和质量不变来解答。
3.(1)增大接触面积,使芒硝充分溶于西瓜汁,加快溶解速度
(2)温度较低时,硫酸钠的溶解度较低,有利于硫酸钠晶体析出;大
(3)活性炭
(4)微量
(5)过滤
(1)西瓜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西瓜片和芒硝交替放置于瓦罐中,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芒硝充分溶于西瓜汁,加快溶解速度。
(2)温度较低时硫酸钠的溶解度较低,有利于硫酸钠晶体析出,故将瓦罐置于阴凉处有利于西瓜霜析出;通风可加速水分挥发,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3)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若刷取的西瓜霜略呈黄色,可使用活性炭进行脱色。
(4)人体中的元素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而锌、碘、硒、镁属于微量元素,故锌属于人体中的微粒元素。
(5)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取一定量样品处理后,加入过量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质量后计算含量。
(1)根据不同物质的接触面积来加快溶解速度使其充分溶解来解答;
(2)根据硫酸钠的溶解度可知,温度越大硫酸钠的溶解度越低,越易结晶析出,同种物质气态分子间的间隔最大,固态分子间的间隔最小来解答;
(3)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来解答;
(4)根据人体中的元素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而锌、碘、硒、镁属于微量元素来解答;
(5)根据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固液分离常用过滤来解答。
4.(1)过滤
(2)消毒/活性污泥
(3)消毒剂会影响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4)解:平均每片鱼乐宝能消除氯气的质量为x。
解得:x=56.8mg
答:平均每片鱼乐宝能消除氯气的质量为56.8mg。
(5)鱼乐宝反应生成的HCl和会污染水质,影响水中生物生长
(1)格栅分离是把固体和液体分开,与过滤原理相似;
(2)活性污泥池微生物分解生成了新物质,消毒池也有新物质生成,这两个池发生了化学反应;
(3)二级处理前一般不加消毒剂,是为了防止消毒剂对微生物的分解造成影响;
(4)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5)从题中可知鱼乐宝反应生成的HCl和会污染水质,影响水中生物生长,所以使用鱼乐宝会有安全隐患。
故答案为:(1)过滤;(2)消毒/活性污泥 ;(3) 消毒剂会影响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
(4) 56.8mg;
(5) 鱼乐宝反应生成的HCl和会污染水质,影响水中生物生长 。
(1)根据过滤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有新物质生成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消毒剂会影响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4)先设未知数,再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化学方程式找准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是 的质量,未知量是氯气的质量,列比例式,求出氯气的质量,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5)根据和氯气反应生成 HCl和污染水质进行分析解答。
5.(1)闪速
(2)吸收;
(3);石灰乳中的浓度更大,能吸收更多
(4)
(5)ab
(1)“闪速炼铜”速率远快于“火法炼铜”,说明闪速炼铜需要将黄铜矿颗粒粉末研磨得更细,这样就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就更快;
(2) 火法炼铜中需要持续向中鼓入空气并维持高温状态,说明该反应是吸收热量,在高温的条件下Cu2S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进一步被氧化可生成硫酸,所以二氧化硫用与工业制造一种酸,这种酸为H2SO4 ;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浓度比较稀,所以换成浓度更大的石灰乳,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硫;
(4)火法炼铜中, 炉渣是由2种物质化合生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铁、硅、氧三种元素组成,从流程图可知铁元素来自FeO,沙子提供含硅元素的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含一个铁原子、1个硅原子和3个氧原子,FeO含1个铁原子和1个氧原子,所以沙子提供的含硅物质应为SiO2 ;
(5)a、从流程图可知闪速炼铜高温环节比火法炼铜少,节约能源,故a正确;
b、从流程图可知闪速炼铜比火法炼铜步骤更少,需要的原料也更少,节省成本,故b正确;
c、从流程图可知闪速炼铜和火法炼铜都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都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故c错误;
故答案为:ab。
故答案为:(1)闪速;(2)吸收; ;
(3) ;石灰乳中的浓度更大,能吸收更多 ;
(4)SiO2 ;(5)ab。
(1)根据闪速炼铜速率更快,说明反应物的颗粒更小,反应接触面积更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该反应需持续鼓入空气并维持高温状态,Cu2S和氧气在高温条件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被氧化变成硫酸,硫酸是工上常用的一种酸;石灰乳的浓度比石灰水大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流程图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流程图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6.(1)
(2)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
(3);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
(4)将导气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洗鼻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
(6)A溶液
(7)干燥阴凉
(1)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从表格信息可知,如果洗鼻水中含有2Na2CO3 ·3H2O2 ,加热会发生爆炸,所以先对洗鼻水进行加热,再进行其余检验,可能会发生爆炸的危险;
(3)从表格信息可知,含钠元素的盐的猜想一是 ; 猜想二是;猜想三是;这三种物质室温加水,只有产生氧气,所以将洗鼻水加入蒸馏水中,试管内出现水雾,没有气泡产生,证明猜想三错误;
(4) 碳酸氢钠加热后能生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要证明猜想二()正确,应将洗鼻水放到大使管内,塞入带导管的橡胶塞,将导气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洗鼻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猜想二正确;
(5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用相同浓度的浓盐水配制等质量的0.9%的盐水A和2.6%的盐水B ,假设所配的盐水A和盐水B的质量都是100g,则盐水A的溶质质量=100g×0.9%=0.9g,盐水A中蒸馏水的质量=100g-0.9g=99.1g;盐水B的溶质质量=100g×2.6%=2.6g,盐水B中蒸馏水的质量=100g-2.6g=97.4g,99.1g>97.4g,故配制A溶液滴加的蒸馏水多;
(7)由于洗鼻盐能溶于水,加热会分解,所以要在干燥阴凉处保存。
故答案为:(1);
(2) 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 ;
(3); 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 ;
(4) 将导气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洗鼻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5);
(6)A溶液;(7)干燥阴凉。
(1)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如果洗鼻水中含有2Na2CO3 ·3H2O2 ,加热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表格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碳酸氢钠加热后能生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实验设计解答;
(5)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6)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7)根据洗鼻盐能溶于水,加热会分解进行分析解答。
7.(1)过滤;
(2)>
(3)盐酸、食醋中都含有H+,能与铁锈(主要成分Fe2O3)反应;Fe+2HCl=FeCl2+H2 ↑
(1)将蛋壳(主要成分为CaCO3)灼烧成灰,加水,搅拌,静置,过滤,将固体杂质和液体分离得到碱溶液A,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食醋显酸性,能使利用紫薯制成的指示剂变红,碱溶液显碱性,能使该指示剂显绿色,苏打溶液也能使该指示剂变绿色,说明苏打溶液也显碱性,其pH>7;
(3) ① 盐酸、食醋都可以用作除铁锈,是因为盐酸、食醋都含有氢离子,都能与铁锈发生反应;
②铁锈被反应完之后,铁会继续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
故答案为:(1)过滤; ; (2)>
(3) ① 盐酸、食醋中都含有H+,能与铁锈(主要成分Fe2O3)反应 ;② Fe+2HCl=FeCl2+H2 ↑ 。
(1)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碱溶液呈碱性,能使该指示剂变绿色,苏打溶液也能使该指示剂变绿色进行分析解答;
(3) ① 根据酸的通性进行分析解答;
② 根据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8.(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2)延展性
(3)提高锌元素的利用率
(4)D
(5)NaCl
(6)弱;“酸洗”时铜网表面的粉末(含Zn等)中锌能反应而铜不反应(或流程中锌能溶解在酸中,铜不能等合理依据)
(1)将负极片变成固体粉末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2)铜块能制成铜网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
(3)将“酸洗”和“酸溶”后的溶液混合的目的是将固体粉末中的氧化锌、锌和铜网表木附着的氧化锌和锌一起反应,提高新元素的利用率;
(4)“沉锌”时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ZnCl2=ZnCO3↓+2NaCl ,该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且有沉淀生成,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过滤后碳酸锌表面会附着有氯化钠溶液, 过滤后未洗涤沉淀,沉淀表面会附着杂质,杂质的主要成分是是NaCl;
(6)从流程图可知,酸洗或酸溶之后,铜网没有被反应,而锌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说明铜排在氢的后面,新排在氢的前面,所以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锌的弱。
故答案为:(1)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
(2)延展性;(3) 提高锌元素的利用率 ;(4)D;(5)NaCl ;
(6)弱;“酸洗”时铜网表面的粉末(含Zn等)中锌能反应而铜不反应(或流程中锌能溶解在酸中,铜不能等合理依据)。
(1)根据原料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金属能拉成丝或做成薄片,都是因为其具有延展性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铜网附着有锌粉和氧化锌,固体粉末中有锌粉和氧化锌,酸洗可以 提高锌元素的利用率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发生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碳酸锌从氯化钠溶液中过滤出来,表面会附着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6)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进行分析解答。
9.(1)有机物;;蒸发
(2)不变;CO
(1) CH4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CH4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生成水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采用蒸发结晶方法获得晶体;
(2)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即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后有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还差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X的化学计量数为2,所以个X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O。
故答案为:(1)有机物; ;蒸发;
(2)不变;CO。
(1)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方法获得晶体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催化剂的特点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10.(1)C
(2)节约金属资源;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答一点即可,合理即可)
(3)隔绝水和氧气(或空气)
(1)废旧铁锅中含有铁,可以回收利用获得金属资源,废纸板、塑料矿泉水、破损的玻璃瓶中都不含金属元素。无法获得金属,故A、B、C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
(3)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所以防锈原理是隔绝水和氧气。
故答案为:(1)C;
(2)节约金属资源;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
(3) 隔绝水和氧气(或空气) 。
(1)根据废旧铁锅中含有铁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回收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防锈的原理是隔绝水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11.(1)常量;易患佝偻病;导致生长发育不良
(2)食醋(合理即可)
(1)钙是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是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属于常量元素,幼儿及青少年缺钙容易患佝偻病,导致生长发育不良;
(2)水垢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这两种物质都可以与酸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厨房中可以选择食醋与水垢反应;
故答案为:(1)常量; 易患佝偻病;导致生长发育不良 ;(2)食醋(合理即可)。
(1)根据钙是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以及幼儿及青少年缺钙患的疾病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酸可以与碱、碳酸盐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12.(1)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导致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可能淹没部分沿海城市;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等(合理即可)
(2)CO、氮氧化物(合理即可)
(3)比较环保;储量巨大(答一点即可,合理即可)
(1)温室效应增强带来的危害主要有 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导致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可能淹没部分沿海城市等;
(2)燃油汽车尾气的产生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有害;
(3)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污染小,热值高等优点。
故答案为:(1) 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导致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可能淹没部分沿海城市;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等(合理即可) ;
(2) CO、氮氧化物(合理即可) ;
(3) 比较环保;储量巨大(答一点即可,合理即可) 。
(1)根据温室效应增强造成土地沙漠化、冰川融化等危害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汽车尾气排放物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可燃冰燃烧热值高、污染小等优点进行分析解答。
13.(1)t℃ 时,硝酸钾和氯化钠(或和)的溶解度相等。
(2)蒸发结晶
(3)饱和;185.5
(4)A;B;C
(1)图中P点是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 t℃ 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2)若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钠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3)从图像可知, 50℃ 时,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表示在该点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85.5g硝酸钾,则90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溶解不完,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85.5g+100g=185.5g ;
(4)A、 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50℃ 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降温至 t℃ ,两物质仍为饱和溶液,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所以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错误;
B、5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大小关系为:氯化钠>硝酸钾,降温之后溶剂质量不变,故B正确;
C、降温至t℃,两者仍为饱和溶液,且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硝酸钾,故C正确;
D、由于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质量>硝酸溶液,在t℃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硝酸钾,故D正确。
故答案为:ABC。
故答案为:(1) t℃ 时,硝酸钾和氯化钠(或和)的溶解度相等;
(2)蒸发结晶;(3)饱和;185.5;(4)BCD。
(1)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溶解度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
(4)A、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某一温度下,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越大,所含的溶剂越少,升温或降温溶剂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同一温度的饱和溶液,溶解度相等,溶剂越多,所含的溶质也越多进行分析解答。
14.(1)197.0;79
(2);
(1)元素周期表一个小格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197.0,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79;
(2)从题目信息,硫化氢和甲烷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硫化碳和一种气体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这种气体单质为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1)197.0 ;79;(2)H2 ;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一个小格最下方数字和左上角数字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微观示意图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15.(1)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腐蚀
(2)鲤鱼
(3)
(4)与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1)合成掀起弹性更好,强度更高,耐磨,耐腐蚀等
(2)鱼、肉、蛋富含蛋白质,所以 食堂准备了下列食材:黄瓜、鲤鱼、大米、冻梨,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鲤鱼;
(3)铝和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说铝合金耐腐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要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一是要有足够的氧气,二是与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故答案为:(1) 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腐蚀
(2)鲤鱼;(3) ;(4)与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1)根据合成纤 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腐蚀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常见食物富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铝和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铝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燃料充分燃烧需要有足够的氧气和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进行分析解答。
16.(1)Ag、Zn、Cu
(2)
(3)2
(1) 将ag金属Zn放入和混合溶液中 ,锌优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还有剩的话,继续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锌过量,因为银和铜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都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滤渣成分为: Ag、Zn、Cu ;
(2)滤液呈蓝色,说明滤液中还有硝酸铜,硝酸银优先和锌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可能反应完,也可能有剩,所以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和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银;
(3)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反应方程式及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如下:
Zn + 2AgNO3 =2Ag +Zn(NO3)2 ; Zn+Cu(NO3)2 +Cu
65 216 65 64
从以上质量比可知,锌与硝酸银反应后滤渣质量增重,锌与硝酸铜反应滤渣质量减轻,若滤渣的质量仍为ag,说明滤渣增重的质量和减轻的质量相等,即可能是硝酸银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还有可能锌过量,故滤渣的组成有银、铜或银、铜、锌两种情况。
故答案为:(1) Ag、Zn、Cu ;(2) ;(3)2。
(1)根据银、铜排在氢的后面不与稀盐酸反应,过量的锌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滤液呈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硝酸铜,则硝酸银可能反应完也可能还有剩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反应前后金属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比较进行分析解答。
17.(1)KNO3
(2)=
(3)36
(1)从图像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2)从图像可知, 时, 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在该点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从图像可知, 时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0g,表示在该点温度下,100g水中恰好溶解80g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要完全溶解16g硝酸钾,80g÷16g=5,溶质缩小5被,则水也要缩小5被,即100g÷5=20g,所以完全溶解16g硝酸钾恰好达到饱和,需要20g水,得到的饱和溶液质量为:16g+20g=36g。
故答案为:(1)KNO3 ;(2)= ;(3)36 。
(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某温度下,两条溶解度曲线相交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溶解度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
18.(1)不可再生
(2)含碳量不同
(3)维生素C/Vc
(1)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古代生物遗骸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是不可再生能源;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生铁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是0.03%~2%;
(3)人体内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故答案为:(1)不可再生;(2)含碳量不同;(3)维生素C/VC 。
(1)根据化石能源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生铁和钢含碳量不同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人体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疾病进行分析解答。
19.(1)合成
(2)
(3)吸附
(1)三大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塑料,故可降解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2)低碳是减少“碳”排放,这里的“碳”是指CO2 ;
(3)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在净水过程中起吸附作用,吸附颜色和异味。
故答案为:(1)合成;(2)CO2 ;(3)吸附。
(1)根据三大合成材料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低碳是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解答。
20.(1)
(2);无机盐;
(1)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能够有效防止铁制品生锈,说明H2O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2)①氯化钾的化学式为KCl,氯元素显-1, 标出氯化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 氯化钾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无机盐,可以为人体补充氯元素和钾元素;
③ 高锰酸钾溶液呈现紫红色 ,是因为溶液中存在;
故答案为:(1) ;(2)① ;②无机盐 ;③ 。
(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2)①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③ 根据显紫红色进行分析解答。
21.(1)蜡烛火焰由下而上依次熄灭
(2)分子不断运动
(3)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4)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1) 图1实验中将二氧化碳沿器壁缓慢地倒入烧杯中,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观察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2) 图2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氨分子运到到酚酞溶液里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变红;
(3)图3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溶解,溶液呈紫红色,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不溶解,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4)图4实验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是黑色粉末,铜粉是红色的,所以左侧试管中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故答案为:(1) 蜡烛火焰由下而上依次熄灭 ;(2) 分子不断运动 ;
(3)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4) 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
(1)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既然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高锰酸钾在水中和在汽油中的溶解情况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22.(1)降低含碳量
(2)
(3)刷漆、涂油
(4)Zn;
(1)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两者不同之处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高,钢的含碳量低,将生铁炼成钢的原理是把含碳量降低;
(2)高炉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铁生锈的条件是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所以防锈的原理是隔绝空气和水,具体方法可以是刷漆、涂油等;
(4) 向含有和的废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 ,锌粉优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若锌有剩,锌继续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说明硝酸铜已经反应完,滤渣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滤液只有硝酸锌。
故答案为:(1)降低含碳量;(2) ;
(3) 刷漆、涂油 ;(4)Zn ; 。
(1)根据把生铁的含糖量降低就可以转化成钢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及防锈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滤液呈无色,说明硝酸银和硝酸铜都已经反应完,锌粉可能过量,滤渣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滤液只有硝酸锌进行分析解答。
23.(1)钢丝(或镀锌钢丝或镀锌铝钢丝);3CO+Fe2O32Fe+3CO2
(2)Fe+2HCl=== FeCl2+H2↑;铁片和硫酸锌溶液(或锌片和硫酸亚铁溶液,合理即可);600~800s,460℃
(3)Zn 质量分数由 95 降低到 93.5,Mg 质量分数由 0 增大到 1.5 过程中,腐蚀速率下降;Zn 质量分数由 93.5 降低到 92,Mg 质量分数由 1.5 增大到 3 过程中,腐蚀速率上升;利用干燥空气的流动,除去缆索主缆中的水、粉尘和其他污染物
(1) ① 合金是指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熔化,冷却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属性质的固体产物。因此属于合金的有钢丝、镀锌钢丝、镀锌铝钢丝。
②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2) ① 由题意知,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② 将Zn放入硫酸亚铁溶液,若有铁析出则锌的活动性强于铁;
③ 由图1,在480℃的条件下镀层厚度变化过于剧烈,因此应选择460℃,应控制600~800s;
(3)①见答案;
② 由图可知, 缆索主缆的防护原理是利用干燥空气的流动,除去缆索主缆中的水、粉尘和其他污染物
1.合金通常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熔点低,抗腐蚀性能好。
2.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位置越靠前,其金属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钾、钙、钠三种金属不能将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原因是他们太活泼
(5)一种金属若能与两种盐溶液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一种盐溶液若能与两种金属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
(6)金属铁与酸溶液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都只能得到+2价的亚铁盐,不能得到+3价的铁盐。
24.(1)钠
(2)加快
(3)饱和
(4)16
(5)少量 MgCl2 和 MgSO4 固体会溶解在饱和 NaCl 溶液中,NaCl 固体不会再溶解,得到的是纯净的 NaCl
(6)真空蒸干析出小粒径晶体更多,因为真空状态下,系统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蒸发速度更快
(1)由题意知, 味蕾通过NaCl溶液中的钠离子感知咸味;
(2)由题意知, NaCl粒径越小,钠离子能越快转移到味蕾, 因此减小NaCl晶体的粒径,其溶解速度变化是加快;
(3)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因此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4)由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可知, 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NaCl 溶液,需要NaCl的质量=100×16%=16g;
(5)饱和的NaCl溶液无法溶解NaCl,但可以继续溶解氯化镁和硫酸镁,因此将大量NaCl、少量氯化镁、硫酸镁加入到饱和NaCl中,少量 MgCl2 和 MgSO4 固体会溶解在饱和 NaCl 溶液中,NaCl 固体不会再溶解,得到的是纯净的NaCl。
(6)见答案。
1.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必须指定具体温度,否则没有意义。
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或者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2)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3.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4.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25.(1)2HCl+CaCO3 === CaCl2+H2O+CO2↑;D;将然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集满;2H2O22H2O+ 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为氧气
(2)H2O+CO2= H2CO3;水草经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补充光照
(1) ① 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 =CaCl2+H2O+C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使用向上排空气法,即装置D。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因此验满方法为将然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② 装置B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因此应使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O2↑ ;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检验氧气的方法为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为氧气。
(2) ① 鱼呼吸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溶液的pH下降,因此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
② 水草经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使a中含量量上升;
③ 光合作用需要光作为条件,因此若要恢复鱼缸中的正常氧循环, 应补充光照。
1.呼吸作用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2. 发生装置的选择:需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可分为固体加热型装置和固液常温型装置。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式一般有3种: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加热及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氧气和水;前两种的发生装置都是固体加热型,后一种的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
4.收集装置的选择:需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需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可以选用向下排空气法;需收集的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以选用排水集气法;
5.二氧化碳既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26.(1)不发生
(2)加快
(3)1:1
(4)22
(5)用于灭火
(1)由图知,反应前有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反应后有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因此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发生变化;
(2)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3)由图知,该反应为CO与H2O反应生成CO2和H2,化学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1:1。
(4)设生成丙的质量为x,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4+9=x+1,所以x=22g;
(5)丙为二氧化碳,其既不可燃又不支持燃烧,所以可以用来灭火。
1.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
2.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生成物的产量,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27.(1)越大
(2)40
(3)不饱和
(4)=
(5)恒温蒸发溶剂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0-60℃,温度越高硫酸铜溶解度越大;
(2)有溶解度可知,6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40g;
(3)有溶解度可知,6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40g; 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36g,溶剂质量为100g,温度为60℃,所以为硫酸铜的不饱和溶液;
(4) ①与③温度相同,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相同,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5)恒温蒸发溶剂可使溶质结晶析出。
1.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必须指定具体温度,否则没有意义。
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或者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2)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3.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8.(1)物理
(2)天然;稳定(或不活泼)
(3)
(1) 在甲骨和青铜器上刻字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 竹简、丝帛中的纤维都属于天然纤维;墨的主要成分为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3)见答案。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的产生,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2.材料可以分为:无机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明确反应中的所有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2) 写出化学式 :使用正确的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
(3) 配平化学方程式 :通过添加系数使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量相等。
(4) 标注物质状态 :沉淀和气体,需要在化学式后面标注“↓”或“↑”等符号。
29.(1)磷肥;滴灌(或喷灌)
(2)有机物;铁
(1)由化学式可知,磷酸二氢钙中含有磷元素,因此属于磷肥;滴灌可以按照需求对农作物浇水,节省水资源;
(2)淀粉和蛋白质都属于典型的有机物;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当人体对铁的摄入量不足时,血红蛋白的合成会受到阻碍,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随之下降,进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其常见症状有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
1.氮、磷、钾,是植物生长需要的三种营养元素。化学肥料通常可以分为钾肥、氮肥、磷肥和复合肥料。复合肥料是指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铵态氮肥通常不能与显碱性的物质混用,如草木灰。
2.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绿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磷肥的作用是促进植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钾肥促进作物结果和提高作物的抗寒、抗病能力,从而提高农业产量。
3.根据元素在机体内的含量,可划分为常量与微量两种:含量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称常量元素,如碳、氢、氧元素。含量占人体总量万分之一以下称微量元素,如铁元素。
(1)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当人体对铁的摄入量不足时,血红蛋白的合成会受到阻碍,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随之下降,进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其常见症状有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
(2)钠是维持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重要电解质。人体缺钠时,主要表现为电解质紊乱,症状有乏力、恶心、呕吐等;
(3)钙在维持骨骼和牙齿健康、神经肌肉兴奋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缺钙主要会引发骨质疏松、肌肉痉挛等问题;
(4)碘主要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相关;人体缺碘时,容易患上甲状腺肿大(即大脖子病)。
30.(1)过滤
(2)c
(3)电能
(4)Mg(OH)2+2HCl=MgCl2+2H2O
(1) 海水通过淡化膜前,需将其中的泥沙等难溶物通过先沉降,再经过滤除去。
(2) 淡化膜只允许水通过,不允许溶解在水中的物质通过,具有选择性,a正确; 加压后水进入左侧,左侧液面上升,b正确; 加压后右侧溶液溶剂质量减小,溶质质量不变,c错误。
(3)图乙中潮汐能→机械能→ 电能,电能用于电解氯化镁。
(4) 步骤②发生的是氢氧化镁与盐酸生成氯化镁和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Mg(OH)2+2HCl=MgCl2+2H2O 。
(1)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2)根据淡化膜原理分析;
(3)根据电解氯化镁时需电能分析;
(4)根据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分析。
31.(1)钾
(2)放热
(3)KOH;碳酸钾或氢氧化钙;稀盐酸(或碳酸钠,与上一空对应)
(1)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既可作钾肥(可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又可作农家肥;
故答案为:钾;
(2)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
故答案为:放热;
(3)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程度和氢氧化钾,故滤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存在的溶质是碳酸钾或氢氧化钙,可用稀盐酸(或碳酸钠)来检验;
故答案为:;碳酸钾或氢氧化钙;稀盐酸(或碳酸钠)。
(1)根据钾肥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碳酸钾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32.(1)A;B;C
(2)
(1)过滤可除去难溶性杂质,溶解可得到氯化钠溶液(溶液都是混合物),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小,因此,采用蒸发结晶,故AB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2)氯化钠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产物中含有氢和氧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33.(1)燃烧产物只有水,无污染,原料来源广泛
(2)
(3)分子之间有间隔
(1)氢气燃烧生成水,水对空气无污染,故氢气的燃烧热值高和燃烧产物只有水,无污染,原料来源广泛,而被称为最理想的能源;
故答案为:燃烧产物只有水,无污染,原料来源广泛;
(2)水在通电时生成氢气和氧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3)分子之间有间隔,因此,能将氢气储存在70兆帕大容积IV型储氢瓶中;
故答案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1)根据氢气燃烧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电解水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分子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34.(1)114.8;3
(2)Al;In2O3
(3)Fe3O4
(1)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则;
故答案为:114.8;3;
(2) 铟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与铝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铝的化学式为;铟元素与图2中A 所示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
(3)反应前有8个铝原子,反应后有8个铝原子、12个氧原子和9个铁原子,故的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其中一格最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化学性质相似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相等进行分析解答。
35.(1)金属
(2)50.94
(3)3
(4)Mn2+
(1)超级钢属于金属材料;
故答案为:金属;
(2)元素周期表中,其中一格中的最下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故答案为:;
(3)上图中,共有3/三种金属元素,分别是铝、钒、锰;
故答案为:3/三;
(4)根据锰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易失去电子),可失去2个电子,变成;
故答案为:。
(1)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相对原子质量的位置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带了“钅”字旁的元素为金属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36.(1)火法炼铜成本低:古人的湿法炼铜工艺不完善;湿法炼铜用原料纯铁和CuSO4难以制备(合理即可)
(2)根据目前已有题干,氧气少,则有较多Cu2S未转化,因此杂质为Cu2S
(3)SO2
(2)氧气含量不足会使消耗不完,故产生的铜中含较多的杂质;
故答案为:;
(3)反应前有6个铜原子、2个氧原子、1个硫原子,而反应后只有6个铜原子,故X为;
故答案为:。
(2)根据火法炼铜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2025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20 综合题
一、综合题
1.(2025·吉林) 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
(1)碘元素的符号为 。
(2)碘原子的质子数为 。
(3)从元素分类角度,碘元素属于 元素。
2.(2025·广东) 甲醇()作为燃料应用于汽车领域,有助于推动能源结构优化。
(1)据图分析,CO单位排放量较高的是 汽车。每行驶100km,甲醇汽车比汽油汽车可减少排放的质量为 g。
(2)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
ⅰ.该反应催化剂主要成分三氧化二铟()中In的化合价为 。
ⅱ.若要生产48t ,理论上至少需消耗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ⅲ.实际生产时,还会生成CO。一定条件下,含碳产物中和CO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0%和20%,若反应了99kg ,则制得的质量为 kg。
3.(2025·广东) 《疡医大全》记载西瓜霜具有治疗口腔溃疡的功效。西瓜霜(主要成分是硫酸钠)的一种炮制过程如图。
(1)西瓜片和芒硝交替放置于瓦罐中,目的是 。
(2)将瓦罐置于阴凉处有利于西瓜霜析出,据如图分析,原因是 。通风可加速水分挥发,水分子间的间隔变 。
(3)若刷取的西瓜霜略呈黄色,可使用 进行脱色。
(4)西瓜霜还含有锌元素,锌属于人体所需 (填“微量”或“常量”)元素。
(5)《中国药典》中评价西瓜霜的质量指标之一是硫酸钠的含量。一种测量方法为:取一定量样品处理后,加入过量溶液,经 、洗涤、干燥,称量沉淀质量后计算含量。
4.(2025·深圳) 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导致环境污染,需经过处理,符合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后才可以排放或者循环使用,思考乐佳佳调查后发现某污水厂处理污水流程如下。
(1)格栅分离的原理类似于思考乐苏苏同学在实验室中 操作。
(2)思考乐宽宽同学发现上述处理过程中,有化学反应的是 池(任写一个)
(3)思考乐锐锐发现二级处理前一般不加消毒剂,原因是?
(4)思考乐亚亚和嘉贤用三级处理之后的“中水”(里面含有少量氯气)养鱼,他们为了养观赏鱼,亚亚和嘉贤会使用鱼乐宝净化水,鱼乐宝主要成分,用消除氯气,假设每片药丸含有,请问平均每片鱼乐宝能消除多少氯气?(相对分子质量为158)
(5)为什么鱼乐宝使用中有安全隐患?请帮助思考乐桐斌和强飞根据反应原理说明理由 。
5.(2025·深圳) 铜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古代以黄铜矿(其主要成分为)为原料,运用火法炼铜工艺得到铜。现代在火法炼铜工艺的基础上发展出闪速炼铜工艺。思考乐永浩同学对比二者原理如图:
(1)“闪速炼铜”速率远快于“火法炼铜”,思考乐科科同学由此可知, 炼铜需要将黄铜矿颗粒粉末研磨得更细。
(2)火法炼铜中,思考乐林达同学发现持续向中鼓入空气并维持高温状态,这说明反应是 (吸收/放出)热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生成的可用于工业制造一种酸,请帮助思考乐嘉煜同学写出这种酸 (化学式);可被石灰乳吸收,请说明其吸收效果优于石灰水的原因: 。
(4)火法炼铜中,炉渣是由2种物质化合生成的,请帮助俊基同学写出沙子提供的物质 (填化学式)。
(5)对比火法炼铜,思考乐怡妍同学发现闪速炼铜的优势有 (填序号)。
a.高温更少,节约能源 b.原料更少,节省成本 c.无污染
6.(2025·深圳) 回答下列问题。
室温加水 加热
生成溶液 无明显现象
生成溶液 生成二氧化碳
生成溶液和氧气 迅速生成氧气,爆炸
(1)思考乐世伟同学不慎将洗鼻盐撒到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小组成员利梅同学决定探究洗鼻盐的成分,经萧扬同学实验证明,产生的气体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再良同学认为可以先对洗鼻水进行加热,然后再进行其余检验,浩浩同学认为不对。请你写出浩浩认为不对的理由 。
洗鼻盐中另有一类含钠元素的盐类是什么?
(3)猜想一: ;猜想二:;猜想三:。
家乐同学将洗鼻盐加入蒸馏水中,实验现象为大试管中出现水雾, (填写现象),雯俊同学得出结论,猜想三是错误的。
(4)碳酸氢钠加热后能生成二氧化碳,曼妮同学已经把这个洗鼻水放到了大试管中,塞入带导管的橡胶塞, (写实验操作步骤),证明猜想二是对的。
(5)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请帮助苑婷同学写出化学方程式: 。
(6)用相同浓度的浓盐水配制等质量的0.9%的盐水A和2.6%的盐水B,请问配制成A溶液加的蒸馏水多,还是配制成B溶液加的蒸馏水多?
(7)洗鼻盐在 下保存。
7.(2025·广西)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家就可以体验化学的魅力。
(1)制碱:将蛋壳(主要成分为CaCO3)灼烧成灰,加水,搅拌,静置, (填操作名称),得到碱溶液A.灼烧时Ca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制酸碱指示剂:将紫薯切碎泡水,获得的紫色溶液可做酸碱指示剂。分别向食醋、碱溶液A、苏打溶液中加入该指示剂,溶液颜色依次为红色、绿色、绿色,据此推测,苏打溶液的pH (填“>”或“<”)7。
(3)除锈:①将两根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盛有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盐酸)、食醋的塑料杯中,均能观察到铁锈溶解。从微观角度解释两者均可以除铁锈的原因是 。
②一段时间后,两个塑料杯中都有气泡产生。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盛有洁厕灵的杯中产生气泡的原因: 。
8.(2025·广西) 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可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从废锌镍电池负极片(主要成分为ZnO、Zn、铜网等)中回收ZnO的一种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前,将负极片变成固体粉末的目的是 。
(2)铜块能制成铜网是利用了铜的 (填“延展性”或“导热性”)。
(3)将“酸洗”和“酸溶”后的溶液混合的目的是 。
(4)“沉锌”时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ZnCl2=ZnCO3↓+2NaCl,该反应属于____(填字母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若过滤后未洗涤沉淀,沉淀表面会附着杂质,杂质的主要成分是 。
(6)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锌的 (填“强”或“弱”),结合流程说明依据: 。
9.(2025·广西)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善于利用自然资源为生产服务。
(1)早在汉代,临邛人已使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煮盐。CH4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煮盐时,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煮盐能获得盐,主要是利用了 结晶的分离方法。
(2)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将CH4在室温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产品乙酸(CH3COOH),该反应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 (填“改变”或“不变”),图中的X是 。
10.(2025·齐齐哈尔)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合理的垃圾分类与有效的垃圾回收和利用必不可少。
(1)“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下列四种可回收物中,能获得金属的是____。
A.废纸板 B.塑料矿泉水瓶
C.废旧铁锅 D.破损的玻璃瓶
(2)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具有什么意义?(答一点即可)
(3)铁制垃圾箱常采用喷漆的方法进行防锈,其防锈原理是什么?
11.(2025·齐齐哈尔) 化学是一门实用的自然科学,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适量饮用牛奶可补充钙元素,钙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幼儿及青少年缺钙有什么危害 ?(答一点即可)
(2)有些地区的水很容易使水壶内结水垢(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可选用厨房中的哪种调味品与水垢反应将其除去?
12.(2025·齐齐哈尔) 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但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1)近几十年来,人类正面临着温室效应不断增强的严峻挑战,温室效应增强带来的危害有哪些?(答一点即可)
(2)燃油汽车行驶时,会产生污染空气的尾气,请写出汽车尾气中的一种有害物质。
(3)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有望成为未来的新能源,请写出其一条优点。
13.(2025·齐齐哈尔) 下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点的含义是 。
(2)若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可用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
(3)50℃ 时,将90g硝酸钾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是 g。
(4)50℃ 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降温至 t℃ ,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溶解度:氯化钠>硝酸钾
A.溶剂质量:氯化钠>硝酸钾
B.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硝酸钾
C.溶质质量:氯化钠>硝酸钾
14.(2025·齐齐哈尔) 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一可知,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2)硫化氢()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甲烷反应生成二硫化碳()和一种气体单质,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二所示。
①X的化学式为 。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2025·齐齐哈尔) 冰雪同梦绽放光芒,亚洲同心共谱华章。2025年2月7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召开。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亚冬会运动员身穿的运动服面料中添加了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具有的优良性能是 (答一点即可)。
(2)“舌尖”上的亚冬会,黑土地美食款待八方来客。为制作亚冬会美食,食堂准备了下列食材:黄瓜、鲤鱼、大米、冻梨,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3)“中国高铁,世界第一”,许多国内外的体育爱好者乘坐高铁到哈尔滨观看比赛。高铁列车使用的材料有铝合金,铝合金的优点之一是耐腐蚀,其原理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4)开幕式中,手提冰灯的孩子们与火炬手携手同行共同点燃主火炬塔“雪韵丁香”。为使火炬塔中的燃料充分燃烧,火炬塔的设计师通常要考虑两点:一是要有足够的氧气,二是 。
16.(2025·绥化) 将ag金属Zn放入和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滤液。
(1)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2)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若滤渣的质量仍为ag,则滤渣的组成有 种情况。
17.(2025·绥化) 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2)时,KNO3的溶解度 NaCl的溶解度(填“>”“<”或“=”)。
(3)时,完全溶解16g KNO3固体,可得到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g。
18.(2025·绥化) 生产、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能源跟生活密切相关,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金属材料中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其原因是 。
(3)人体内缺乏 会引起坏血病。
19.(2025·绥化) 21世纪,人们秉承“绿色、共享、低碳”的生活理念。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25哈尔滨亚冬会使用的餐具是由可降解塑料制成的,可降解塑料属于 材料。
(2)低碳是减少“碳”排放,这里的“碳”是指 (填化学式)。
(3)很多公共场所设有自动饮水机,可以提供直饮水,这种直饮水的生产过程是:普通自来水→高滤膜分离→活性炭→紫外线消毒→直饮水。活性炭起 作用。
20.(2025·绥化)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能够有效防止铁制品生锈,说明 (填化学式)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2)氯化钾注射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溶液,可以用来预防或治疗低钾血症;0.05%的医用高锰酸钾溶液是一种紫红色溶液,常用来消毒。
①标出氯化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
②人体低钾需要输入氯化钾注射液,这里的氯化钾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 。
③高锰酸钾溶液呈现紫红色,原因是溶液中存在 (填离子符号)。
21.(2025·龙东地区)根据下图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将二氧化碳沿器壁缓慢地倒入烧杯中,观察到 现象。
(2)图2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 。
(3)图3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4)图4实验中左侧试管中的现象为 。
22.(2025·龙东地区)金属矿物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1)图一展示了古代炼铁的过程,其中将生铁炼成熟铁(钢)的原理是 。
(2)图二是现代高炉炼铁的过程,写出反应3的化学方程式 。
(3)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请你提出一种预防金属锈蚀的具体方法 。
(4)某化工厂为回收废旧金属,向含有和的废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滤渣,滤渣中可能含有 (填化学式,下同),滤液中的溶质是 。
23.(2025·贵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桥梁是贵州一张亮丽的名片。金属材料在桥梁建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桥梁的金属材料
①建造桥梁使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有铁、锌、铝、钢丝、镀锌钢丝、镀锌铝钢丝等。
其中属于合金的是 (选填一种)。
②将赤铁矿(Fe2O3)、焦炭和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炉内CO和Fe2O3反应得到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金属材料的制造
一种超高强度锌铝合金镀层钢丝生产的主要工序如下:
①“酸洗”时,将钢丝放入酸洗槽中除去钢丝表面的铁锈。若“酸洗”时间过长,铁会被稀盐酸腐蚀,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镀锌”利用了锌的活动性强于铁为钢丝提供保护。验证金属活动性Zn>Fe选用的试剂是 。
③“镀锌铝”时,镀层厚度随浸镀时间和温度变化关系如图1,若需生产镀层厚度900 pm的锌铝镀层钢丝,最好控制时间和温度为 。
(3)金属材料腐蚀及防护
①在ZnAl镀层中加入适量Mg可调节镀层的耐腐蚀性能。取含Al质量分数为5%的ZnAIMg镀层测试镀层腐蚀速率的结果如图2,镀层的腐蚀速率随镀层中不同Zn、Mg质量分数变化的规律是 。
②某桥梁主缆采用ZnAIMg钢丝,工程师为了缆索主缆不被腐蚀,设计了桥梁干燥系统如图3。说明缆索主缆的防护原理
24.(2025·贵州)氢化钠是维持人的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高盐饮食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科学摄入氣化钠有益健康。
查阅资料:NaCl在唾液中溶解,钠离子转移到味蕾,使人们感知咸味。NaCl粒径越小,钠离子能越快转移到味蕾,从而避免NaCl摄入过多。NaCl结晶时,水分蒸发速度越快,晶体粒径越小。
(1)味蕾通过NaCl溶液中的 离子感知咸味。
(2)减小NaCl晶体的粒径,其溶解速度变化是
(3)提纯NaCl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当析出晶体时,过滤,滤液是NaCI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20 C时,配制 100 g质量分数为 16% 的NaCl 溶液,需要NaCl g.
(5)将含有大量NaCl、少量的MgCl2和MgSO4的固体混合物放入饱和NaCl溶液中,搅拌,过滤,能得到纯净的NaCl。解释用该方法提纯NaCl的原因是
(6)按右图实验,拉动注射器,有晶体析出。同温同体积的饱和NaCl溶液在真空下蒸干和自然蒸干,判断哪一种方式析出的小粒径晶体更多并说明理由 。
25.(2025·贵州)自然界氧循环对维持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1)用图1装置制取 CO2和 O2
①用大理石(CaCO3)和稀HCl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装置是 验满的方法是
②用B作发生装置产生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2)探究鱼缸中氧循环
①图2鱼缸中pH和含氧量比一周前明显下降。pH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用图3进行实验,测得4小时后a中含氧量为8.32g/L,b中含氧量为6.23g/L。从氧循环的角度分析,氣含量不同的原因是
③若要恢复鱼缸中的正常氧循环,可以采取的一种做法是
26.(2025·河北) 如图所示为工业生产中常用的降低水煤气中CO含量的反应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 变化。
(2)该反应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 反应速率。
(3)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 。
(4)若反应中消耗14g甲和9g乙,则生成 g丙和1g丁。
(5)丙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27.(2025·河北) 感探究之趣,赏化学之美——制作美丽硫酸铜晶体。图1所示为硫酸铜的溶解度曲线,图2所示为制作硫酸铜晶体的实验过程(不考虑水的蒸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越高,硫酸铜的溶解度 。
(2)A点的意义:6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 g。
(3)②中溶液是60℃时硫酸铜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比较①③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① ③(填“>”“=”或“<”)。
(5)写出一种处理③中溶液的方法: 。
28.(2025·河北) 文字的载体——甲骨、青铜器、简牍、丝帛和纸张等,在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在甲骨和青铜器上刻字,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简牍探中华,帛书藏春秋。竹简、丝帛中的纤维都属于 (填“天然”或“合成”)纤维;用墨在竹简、丝帛上书写的文字历经千年而不变色,其主要原因是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
(3)纸书《天工开物》中有锻造铁器的记载,“受锻之时,十耗其三为铁华、铁落”。“铁华、铁落”中含有四氧化三铁,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29.(2025·河北) 河北省在盐碱地治理与利用方面持续发力,让盐碱地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沃土。
(1)培肥“控”盐、节水“阻”盐是常用的盐碱地治理方法。磷酸二氢钙是一种土壤改良剂,属于 (填“氮肥”“磷肥”或“钾肥”);写出一种节水灌溉的方法: 。
(2)河北省持续培育旱碱麦新品种,亩产大幅度提高。旱碱麦富含的淀粉和蛋白质均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旱碱麦还富含多种元素,其中 (填“铁”“锌”或“钾”)元素的适量摄入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可预防贫血。
30.(2025·湖北) 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是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资源短缺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I.从海水中获取淡水
反渗透法淡化海水是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原理如图甲所示,其中淡化膜只允许水通过,不允许溶解在水中的物质通过。
(1)海水通过淡化膜前,需将其中的泥沙等难溶物通过先沉降,再 (填操作名称)的方法除去。
(2)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填字母)。
a.淡化膜具有选择性
b.加压后左侧液面上升
c.加压后右侧溶质质量增大
(3)II.从浓缩海水中提取化学品
图甲左侧区域获取淡水的同时,右侧区域获得浓缩海水(含NaCl、MgCl2等),提取NaCl后,母液可进一步提取Mg(图乙)。
图乙中能量转化:潮汐能→机械能→ (用于电解MgCl2)。
(4)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2025·南充) 《周礼 ·考工记》中记载,古人取海洋中的贝壳烧成灰(主要成分是CaO),混入到草木灰( 含 K2CO3)的水溶液中,利用生成物中能够去污的成分来清洗丝帛。
(1)草木灰可当作化肥中的 肥施用,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2)贝壳灰与水反应会 (填“吸热”或“放热”)。
(3)将贝壳灰与草木灰混入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 填 化学式)。可能存在的溶质是 (填一种可能情况),可以用 (填一种 试剂)来检验其是否存在。
32.(2025·南充)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完成下面小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可从海水中获取粗盐。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_(填序号)。
A.过 滤 B.溶 解 C.蒸发
(2)将提纯后的海盐进一步精制,得到的精盐应用广泛。工业上,可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烧碱、氢气和氯气(Cl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3.(2025·南充)2025年5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液氢储供加用技术”落户南充。
(1)因为氢气的燃烧热值高和 (任答一 点),氢能被称为最理想的能源。
(2)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是未来的重点研发方向,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能将氢气储存在70兆帕大容积IV型储氢瓶中,其原因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
34.(2025·南充) 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的铟 (In)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被确认为国际标准。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 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x 的值是 。
(2)图2中,与铟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写出铟元素与图2中A 所示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3)反应8Al+3X4Al2O3+9Fe可被用于熔接钢铁,X的化学式为 。
35.(2025·广安)我国成功研制的某种超级钢(合金)中含有碳(C)0.47%、铝(AI)2%、钒(V)0.7%、锰(Mn)10%等元素。结合下图所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超级钢属于 材料(选填“金属”或“合成”)。
(2)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上图中共有 种金属元素。
(4)锰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36.(2025·上海市)有两种炼铜方法
湿法炼铜:Fe+CuSO4=Cu+FeSO4
火法炼铜:Cu2S+O22Cu+SO2
(1)为什么古人湿法炼铜没有火法炼铜用的多?古代没有纯铁和纯硫酸铜,生成的铜,杂质多;
(2)若氧气较少,则产生的铜中含较多的 杂质:
(3)高温下,未反应的Cu2S和Cu2O反应也可以得到Cu
2Cu2O+Cu2S6Cu+X,则X的化学式为
答案解析部分
1.(1)I
(2)53
(3)非金属
(1)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右上角数字为元素符号,碘元素符号为I。
(2)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碘原子质子数=原子序数=53.
(3)碘元素名称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
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右上角数字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为元素名称,名称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分析。
2.(1)汽油;23
(2)+3;解:设理论上至少需消耗的质量为x。x=66t答:理论上至少需消耗的质量为66t;56
(1)根据直方图分析可知,汽油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的含量比乙醇汽车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的含量高;甲醇汽车比汽油汽车可减少排放的质量为 (2)ⅰ.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故该反应催化剂主要成分三氧化二铟()中In的化合价为:。
ⅱ.解:若要生产48t ,理论上至少需消耗的质量是x
解得x=66t
答:理论上至少需消耗的质量为66t 。
ⅲ.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99kg的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一部分转换成甲醇,一部分变成一氧化碳;那么99kg的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为:;故甲醇和一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和为27kg;设甲醇和一氧化碳的总质量为m克,利用碳元素守恒可知:
解得m=70kg,故甲醇的质量为:。
(1)根据直方图可知,汽车汽油燃烧生成的有毒的一氧化碳含量高,含氮元素的化合物含量高来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方程式中已知甲醇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出反应物二氧化碳的质量,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是、数目和质量不变来解答。
3.(1)增大接触面积,使芒硝充分溶于西瓜汁,加快溶解速度
(2)温度较低时,硫酸钠的溶解度较低,有利于硫酸钠晶体析出;大
(3)活性炭
(4)微量
(5)过滤
(1)西瓜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西瓜片和芒硝交替放置于瓦罐中,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芒硝充分溶于西瓜汁,加快溶解速度。
(2)温度较低时硫酸钠的溶解度较低,有利于硫酸钠晶体析出,故将瓦罐置于阴凉处有利于西瓜霜析出;通风可加速水分挥发,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3)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若刷取的西瓜霜略呈黄色,可使用活性炭进行脱色。
(4)人体中的元素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而锌、碘、硒、镁属于微量元素,故锌属于人体中的微粒元素。
(5)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取一定量样品处理后,加入过量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质量后计算含量。
(1)根据不同物质的接触面积来加快溶解速度使其充分溶解来解答;
(2)根据硫酸钠的溶解度可知,温度越大硫酸钠的溶解度越低,越易结晶析出,同种物质气态分子间的间隔最大,固态分子间的间隔最小来解答;
(3)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来解答;
(4)根据人体中的元素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而锌、碘、硒、镁属于微量元素来解答;
(5)根据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固液分离常用过滤来解答。
4.(1)过滤
(2)消毒/活性污泥
(3)消毒剂会影响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4)解:平均每片鱼乐宝能消除氯气的质量为x。
解得:x=56.8mg
答:平均每片鱼乐宝能消除氯气的质量为56.8mg。
(5)鱼乐宝反应生成的HCl和会污染水质,影响水中生物生长
(1)格栅分离是把固体和液体分开,与过滤原理相似;
(2)活性污泥池微生物分解生成了新物质,消毒池也有新物质生成,这两个池发生了化学反应;
(3)二级处理前一般不加消毒剂,是为了防止消毒剂对微生物的分解造成影响;
(4)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5)从题中可知鱼乐宝反应生成的HCl和会污染水质,影响水中生物生长,所以使用鱼乐宝会有安全隐患。
故答案为:(1)过滤;(2)消毒/活性污泥 ;(3) 消毒剂会影响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
(4) 56.8mg;
(5) 鱼乐宝反应生成的HCl和会污染水质,影响水中生物生长 。
(1)根据过滤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有新物质生成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消毒剂会影响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4)先设未知数,再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化学方程式找准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是 的质量,未知量是氯气的质量,列比例式,求出氯气的质量,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5)根据和氯气反应生成 HCl和污染水质进行分析解答。
5.(1)闪速
(2)吸收;
(3);石灰乳中的浓度更大,能吸收更多
(4)
(5)ab
(1)“闪速炼铜”速率远快于“火法炼铜”,说明闪速炼铜需要将黄铜矿颗粒粉末研磨得更细,这样就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就更快;
(2) 火法炼铜中需要持续向中鼓入空气并维持高温状态,说明该反应是吸收热量,在高温的条件下Cu2S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进一步被氧化可生成硫酸,所以二氧化硫用与工业制造一种酸,这种酸为H2SO4 ;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浓度比较稀,所以换成浓度更大的石灰乳,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硫;
(4)火法炼铜中, 炉渣是由2种物质化合生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铁、硅、氧三种元素组成,从流程图可知铁元素来自FeO,沙子提供含硅元素的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含一个铁原子、1个硅原子和3个氧原子,FeO含1个铁原子和1个氧原子,所以沙子提供的含硅物质应为SiO2 ;
(5)a、从流程图可知闪速炼铜高温环节比火法炼铜少,节约能源,故a正确;
b、从流程图可知闪速炼铜比火法炼铜步骤更少,需要的原料也更少,节省成本,故b正确;
c、从流程图可知闪速炼铜和火法炼铜都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都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故c错误;
故答案为:ab。
故答案为:(1)闪速;(2)吸收; ;
(3) ;石灰乳中的浓度更大,能吸收更多 ;
(4)SiO2 ;(5)ab。
(1)根据闪速炼铜速率更快,说明反应物的颗粒更小,反应接触面积更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该反应需持续鼓入空气并维持高温状态,Cu2S和氧气在高温条件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被氧化变成硫酸,硫酸是工上常用的一种酸;石灰乳的浓度比石灰水大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流程图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流程图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6.(1)
(2)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
(3);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
(4)将导气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洗鼻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
(6)A溶液
(7)干燥阴凉
(1)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从表格信息可知,如果洗鼻水中含有2Na2CO3 ·3H2O2 ,加热会发生爆炸,所以先对洗鼻水进行加热,再进行其余检验,可能会发生爆炸的危险;
(3)从表格信息可知,含钠元素的盐的猜想一是 ; 猜想二是;猜想三是;这三种物质室温加水,只有产生氧气,所以将洗鼻水加入蒸馏水中,试管内出现水雾,没有气泡产生,证明猜想三错误;
(4) 碳酸氢钠加热后能生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要证明猜想二()正确,应将洗鼻水放到大使管内,塞入带导管的橡胶塞,将导气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洗鼻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猜想二正确;
(5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用相同浓度的浓盐水配制等质量的0.9%的盐水A和2.6%的盐水B ,假设所配的盐水A和盐水B的质量都是100g,则盐水A的溶质质量=100g×0.9%=0.9g,盐水A中蒸馏水的质量=100g-0.9g=99.1g;盐水B的溶质质量=100g×2.6%=2.6g,盐水B中蒸馏水的质量=100g-2.6g=97.4g,99.1g>97.4g,故配制A溶液滴加的蒸馏水多;
(7)由于洗鼻盐能溶于水,加热会分解,所以要在干燥阴凉处保存。
故答案为:(1);
(2) 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 ;
(3); 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 ;
(4) 将导气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洗鼻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5);
(6)A溶液;(7)干燥阴凉。
(1)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如果洗鼻水中含有2Na2CO3 ·3H2O2 ,加热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表格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碳酸氢钠加热后能生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实验设计解答;
(5)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6)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7)根据洗鼻盐能溶于水,加热会分解进行分析解答。
7.(1)过滤;
(2)>
(3)盐酸、食醋中都含有H+,能与铁锈(主要成分Fe2O3)反应;Fe+2HCl=FeCl2+H2 ↑
(1)将蛋壳(主要成分为CaCO3)灼烧成灰,加水,搅拌,静置,过滤,将固体杂质和液体分离得到碱溶液A,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食醋显酸性,能使利用紫薯制成的指示剂变红,碱溶液显碱性,能使该指示剂显绿色,苏打溶液也能使该指示剂变绿色,说明苏打溶液也显碱性,其pH>7;
(3) ① 盐酸、食醋都可以用作除铁锈,是因为盐酸、食醋都含有氢离子,都能与铁锈发生反应;
②铁锈被反应完之后,铁会继续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
故答案为:(1)过滤; ; (2)>
(3) ① 盐酸、食醋中都含有H+,能与铁锈(主要成分Fe2O3)反应 ;② Fe+2HCl=FeCl2+H2 ↑ 。
(1)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碱溶液呈碱性,能使该指示剂变绿色,苏打溶液也能使该指示剂变绿色进行分析解答;
(3) ① 根据酸的通性进行分析解答;
② 根据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8.(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2)延展性
(3)提高锌元素的利用率
(4)D
(5)NaCl
(6)弱;“酸洗”时铜网表面的粉末(含Zn等)中锌能反应而铜不反应(或流程中锌能溶解在酸中,铜不能等合理依据)
(1)将负极片变成固体粉末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2)铜块能制成铜网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
(3)将“酸洗”和“酸溶”后的溶液混合的目的是将固体粉末中的氧化锌、锌和铜网表木附着的氧化锌和锌一起反应,提高新元素的利用率;
(4)“沉锌”时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ZnCl2=ZnCO3↓+2NaCl ,该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且有沉淀生成,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过滤后碳酸锌表面会附着有氯化钠溶液, 过滤后未洗涤沉淀,沉淀表面会附着杂质,杂质的主要成分是是NaCl;
(6)从流程图可知,酸洗或酸溶之后,铜网没有被反应,而锌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说明铜排在氢的后面,新排在氢的前面,所以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锌的弱。
故答案为:(1)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
(2)延展性;(3) 提高锌元素的利用率 ;(4)D;(5)NaCl ;
(6)弱;“酸洗”时铜网表面的粉末(含Zn等)中锌能反应而铜不反应(或流程中锌能溶解在酸中,铜不能等合理依据)。
(1)根据原料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金属能拉成丝或做成薄片,都是因为其具有延展性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铜网附着有锌粉和氧化锌,固体粉末中有锌粉和氧化锌,酸洗可以 提高锌元素的利用率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发生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碳酸锌从氯化钠溶液中过滤出来,表面会附着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6)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进行分析解答。
9.(1)有机物;;蒸发
(2)不变;CO
(1) CH4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CH4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生成水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采用蒸发结晶方法获得晶体;
(2)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即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后有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还差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X的化学计量数为2,所以个X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O。
故答案为:(1)有机物; ;蒸发;
(2)不变;CO。
(1)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方法获得晶体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催化剂的特点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10.(1)C
(2)节约金属资源;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答一点即可,合理即可)
(3)隔绝水和氧气(或空气)
(1)废旧铁锅中含有铁,可以回收利用获得金属资源,废纸板、塑料矿泉水、破损的玻璃瓶中都不含金属元素。无法获得金属,故A、B、C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
(3)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所以防锈原理是隔绝水和氧气。
故答案为:(1)C;
(2)节约金属资源;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
(3) 隔绝水和氧气(或空气) 。
(1)根据废旧铁锅中含有铁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回收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防锈的原理是隔绝水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11.(1)常量;易患佝偻病;导致生长发育不良
(2)食醋(合理即可)
(1)钙是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是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属于常量元素,幼儿及青少年缺钙容易患佝偻病,导致生长发育不良;
(2)水垢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这两种物质都可以与酸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厨房中可以选择食醋与水垢反应;
故答案为:(1)常量; 易患佝偻病;导致生长发育不良 ;(2)食醋(合理即可)。
(1)根据钙是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以及幼儿及青少年缺钙患的疾病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酸可以与碱、碳酸盐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12.(1)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导致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可能淹没部分沿海城市;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等(合理即可)
(2)CO、氮氧化物(合理即可)
(3)比较环保;储量巨大(答一点即可,合理即可)
(1)温室效应增强带来的危害主要有 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导致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可能淹没部分沿海城市等;
(2)燃油汽车尾气的产生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有害;
(3)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污染小,热值高等优点。
故答案为:(1) 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导致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可能淹没部分沿海城市;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等(合理即可) ;
(2) CO、氮氧化物(合理即可) ;
(3) 比较环保;储量巨大(答一点即可,合理即可) 。
(1)根据温室效应增强造成土地沙漠化、冰川融化等危害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汽车尾气排放物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可燃冰燃烧热值高、污染小等优点进行分析解答。
13.(1)t℃ 时,硝酸钾和氯化钠(或和)的溶解度相等。
(2)蒸发结晶
(3)饱和;185.5
(4)A;B;C
(1)图中P点是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 t℃ 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2)若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钠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3)从图像可知, 50℃ 时,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表示在该点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85.5g硝酸钾,则90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溶解不完,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85.5g+100g=185.5g ;
(4)A、 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50℃ 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降温至 t℃ ,两物质仍为饱和溶液,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所以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错误;
B、5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大小关系为:氯化钠>硝酸钾,降温之后溶剂质量不变,故B正确;
C、降温至t℃,两者仍为饱和溶液,且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硝酸钾,故C正确;
D、由于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质量>硝酸溶液,在t℃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硝酸钾,故D正确。
故答案为:ABC。
故答案为:(1) t℃ 时,硝酸钾和氯化钠(或和)的溶解度相等;
(2)蒸发结晶;(3)饱和;185.5;(4)BCD。
(1)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溶解度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
(4)A、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某一温度下,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越大,所含的溶剂越少,升温或降温溶剂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同一温度的饱和溶液,溶解度相等,溶剂越多,所含的溶质也越多进行分析解答。
14.(1)197.0;79
(2);
(1)元素周期表一个小格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197.0,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79;
(2)从题目信息,硫化氢和甲烷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硫化碳和一种气体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这种气体单质为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1)197.0 ;79;(2)H2 ;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一个小格最下方数字和左上角数字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微观示意图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15.(1)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腐蚀
(2)鲤鱼
(3)
(4)与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1)合成掀起弹性更好,强度更高,耐磨,耐腐蚀等
(2)鱼、肉、蛋富含蛋白质,所以 食堂准备了下列食材:黄瓜、鲤鱼、大米、冻梨,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鲤鱼;
(3)铝和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说铝合金耐腐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要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一是要有足够的氧气,二是与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故答案为:(1) 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腐蚀
(2)鲤鱼;(3) ;(4)与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1)根据合成纤 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腐蚀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常见食物富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铝和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铝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燃料充分燃烧需要有足够的氧气和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进行分析解答。
16.(1)Ag、Zn、Cu
(2)
(3)2
(1) 将ag金属Zn放入和混合溶液中 ,锌优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还有剩的话,继续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锌过量,因为银和铜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都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滤渣成分为: Ag、Zn、Cu ;
(2)滤液呈蓝色,说明滤液中还有硝酸铜,硝酸银优先和锌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可能反应完,也可能有剩,所以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和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银;
(3)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反应方程式及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如下:
Zn + 2AgNO3 =2Ag +Zn(NO3)2 ; Zn+Cu(NO3)2 +Cu
65 216 65 64
从以上质量比可知,锌与硝酸银反应后滤渣质量增重,锌与硝酸铜反应滤渣质量减轻,若滤渣的质量仍为ag,说明滤渣增重的质量和减轻的质量相等,即可能是硝酸银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还有可能锌过量,故滤渣的组成有银、铜或银、铜、锌两种情况。
故答案为:(1) Ag、Zn、Cu ;(2) ;(3)2。
(1)根据银、铜排在氢的后面不与稀盐酸反应,过量的锌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滤液呈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硝酸铜,则硝酸银可能反应完也可能还有剩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反应前后金属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比较进行分析解答。
17.(1)KNO3
(2)=
(3)36
(1)从图像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2)从图像可知, 时, 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在该点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从图像可知, 时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0g,表示在该点温度下,100g水中恰好溶解80g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要完全溶解16g硝酸钾,80g÷16g=5,溶质缩小5被,则水也要缩小5被,即100g÷5=20g,所以完全溶解16g硝酸钾恰好达到饱和,需要20g水,得到的饱和溶液质量为:16g+20g=36g。
故答案为:(1)KNO3 ;(2)= ;(3)36 。
(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某温度下,两条溶解度曲线相交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溶解度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
18.(1)不可再生
(2)含碳量不同
(3)维生素C/Vc
(1)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古代生物遗骸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是不可再生能源;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生铁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是0.03%~2%;
(3)人体内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故答案为:(1)不可再生;(2)含碳量不同;(3)维生素C/VC 。
(1)根据化石能源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生铁和钢含碳量不同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人体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疾病进行分析解答。
19.(1)合成
(2)
(3)吸附
(1)三大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塑料,故可降解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2)低碳是减少“碳”排放,这里的“碳”是指CO2 ;
(3)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在净水过程中起吸附作用,吸附颜色和异味。
故答案为:(1)合成;(2)CO2 ;(3)吸附。
(1)根据三大合成材料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低碳是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解答。
20.(1)
(2);无机盐;
(1)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能够有效防止铁制品生锈,说明H2O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2)①氯化钾的化学式为KCl,氯元素显-1, 标出氯化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 氯化钾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无机盐,可以为人体补充氯元素和钾元素;
③ 高锰酸钾溶液呈现紫红色 ,是因为溶液中存在;
故答案为:(1) ;(2)① ;②无机盐 ;③ 。
(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2)①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③ 根据显紫红色进行分析解答。
21.(1)蜡烛火焰由下而上依次熄灭
(2)分子不断运动
(3)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4)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1) 图1实验中将二氧化碳沿器壁缓慢地倒入烧杯中,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观察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2) 图2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氨分子运到到酚酞溶液里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变红;
(3)图3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溶解,溶液呈紫红色,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不溶解,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4)图4实验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是黑色粉末,铜粉是红色的,所以左侧试管中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故答案为:(1) 蜡烛火焰由下而上依次熄灭 ;(2) 分子不断运动 ;
(3)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4) 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
(1)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既然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高锰酸钾在水中和在汽油中的溶解情况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22.(1)降低含碳量
(2)
(3)刷漆、涂油
(4)Zn;
(1)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两者不同之处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高,钢的含碳量低,将生铁炼成钢的原理是把含碳量降低;
(2)高炉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铁生锈的条件是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所以防锈的原理是隔绝空气和水,具体方法可以是刷漆、涂油等;
(4) 向含有和的废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 ,锌粉优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若锌有剩,锌继续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说明硝酸铜已经反应完,滤渣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滤液只有硝酸锌。
故答案为:(1)降低含碳量;(2) ;
(3) 刷漆、涂油 ;(4)Zn ; 。
(1)根据把生铁的含糖量降低就可以转化成钢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及防锈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滤液呈无色,说明硝酸银和硝酸铜都已经反应完,锌粉可能过量,滤渣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滤液只有硝酸锌进行分析解答。
23.(1)钢丝(或镀锌钢丝或镀锌铝钢丝);3CO+Fe2O32Fe+3CO2
(2)Fe+2HCl=== FeCl2+H2↑;铁片和硫酸锌溶液(或锌片和硫酸亚铁溶液,合理即可);600~800s,460℃
(3)Zn 质量分数由 95 降低到 93.5,Mg 质量分数由 0 增大到 1.5 过程中,腐蚀速率下降;Zn 质量分数由 93.5 降低到 92,Mg 质量分数由 1.5 增大到 3 过程中,腐蚀速率上升;利用干燥空气的流动,除去缆索主缆中的水、粉尘和其他污染物
(1) ① 合金是指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熔化,冷却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属性质的固体产物。因此属于合金的有钢丝、镀锌钢丝、镀锌铝钢丝。
②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2) ① 由题意知,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② 将Zn放入硫酸亚铁溶液,若有铁析出则锌的活动性强于铁;
③ 由图1,在480℃的条件下镀层厚度变化过于剧烈,因此应选择460℃,应控制600~800s;
(3)①见答案;
② 由图可知, 缆索主缆的防护原理是利用干燥空气的流动,除去缆索主缆中的水、粉尘和其他污染物
1.合金通常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熔点低,抗腐蚀性能好。
2.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位置越靠前,其金属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钾、钙、钠三种金属不能将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原因是他们太活泼
(5)一种金属若能与两种盐溶液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一种盐溶液若能与两种金属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
(6)金属铁与酸溶液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都只能得到+2价的亚铁盐,不能得到+3价的铁盐。
24.(1)钠
(2)加快
(3)饱和
(4)16
(5)少量 MgCl2 和 MgSO4 固体会溶解在饱和 NaCl 溶液中,NaCl 固体不会再溶解,得到的是纯净的 NaCl
(6)真空蒸干析出小粒径晶体更多,因为真空状态下,系统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蒸发速度更快
(1)由题意知, 味蕾通过NaCl溶液中的钠离子感知咸味;
(2)由题意知, NaCl粒径越小,钠离子能越快转移到味蕾, 因此减小NaCl晶体的粒径,其溶解速度变化是加快;
(3)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因此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4)由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可知, 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NaCl 溶液,需要NaCl的质量=100×16%=16g;
(5)饱和的NaCl溶液无法溶解NaCl,但可以继续溶解氯化镁和硫酸镁,因此将大量NaCl、少量氯化镁、硫酸镁加入到饱和NaCl中,少量 MgCl2 和 MgSO4 固体会溶解在饱和 NaCl 溶液中,NaCl 固体不会再溶解,得到的是纯净的NaCl。
(6)见答案。
1.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必须指定具体温度,否则没有意义。
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或者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2)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3.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4.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25.(1)2HCl+CaCO3 === CaCl2+H2O+CO2↑;D;将然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集满;2H2O22H2O+ 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为氧气
(2)H2O+CO2= H2CO3;水草经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补充光照
(1) ① 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 =CaCl2+H2O+C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使用向上排空气法,即装置D。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因此验满方法为将然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② 装置B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因此应使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O2↑ ;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检验氧气的方法为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为氧气。
(2) ① 鱼呼吸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溶液的pH下降,因此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
② 水草经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使a中含量量上升;
③ 光合作用需要光作为条件,因此若要恢复鱼缸中的正常氧循环, 应补充光照。
1.呼吸作用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2. 发生装置的选择:需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可分为固体加热型装置和固液常温型装置。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式一般有3种: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加热及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氧气和水;前两种的发生装置都是固体加热型,后一种的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
4.收集装置的选择:需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需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可以选用向下排空气法;需收集的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以选用排水集气法;
5.二氧化碳既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26.(1)不发生
(2)加快
(3)1:1
(4)22
(5)用于灭火
(1)由图知,反应前有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反应后有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因此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发生变化;
(2)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3)由图知,该反应为CO与H2O反应生成CO2和H2,化学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1:1。
(4)设生成丙的质量为x,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4+9=x+1,所以x=22g;
(5)丙为二氧化碳,其既不可燃又不支持燃烧,所以可以用来灭火。
1.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
2.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生成物的产量,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27.(1)越大
(2)40
(3)不饱和
(4)=
(5)恒温蒸发溶剂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0-60℃,温度越高硫酸铜溶解度越大;
(2)有溶解度可知,6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40g;
(3)有溶解度可知,6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40g; 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36g,溶剂质量为100g,温度为60℃,所以为硫酸铜的不饱和溶液;
(4) ①与③温度相同,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相同,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5)恒温蒸发溶剂可使溶质结晶析出。
1.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必须指定具体温度,否则没有意义。
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或者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2)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3.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8.(1)物理
(2)天然;稳定(或不活泼)
(3)
(1) 在甲骨和青铜器上刻字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 竹简、丝帛中的纤维都属于天然纤维;墨的主要成分为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3)见答案。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的产生,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2.材料可以分为:无机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明确反应中的所有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2) 写出化学式 :使用正确的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
(3) 配平化学方程式 :通过添加系数使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量相等。
(4) 标注物质状态 :沉淀和气体,需要在化学式后面标注“↓”或“↑”等符号。
29.(1)磷肥;滴灌(或喷灌)
(2)有机物;铁
(1)由化学式可知,磷酸二氢钙中含有磷元素,因此属于磷肥;滴灌可以按照需求对农作物浇水,节省水资源;
(2)淀粉和蛋白质都属于典型的有机物;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当人体对铁的摄入量不足时,血红蛋白的合成会受到阻碍,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随之下降,进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其常见症状有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
1.氮、磷、钾,是植物生长需要的三种营养元素。化学肥料通常可以分为钾肥、氮肥、磷肥和复合肥料。复合肥料是指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铵态氮肥通常不能与显碱性的物质混用,如草木灰。
2.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绿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磷肥的作用是促进植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钾肥促进作物结果和提高作物的抗寒、抗病能力,从而提高农业产量。
3.根据元素在机体内的含量,可划分为常量与微量两种:含量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称常量元素,如碳、氢、氧元素。含量占人体总量万分之一以下称微量元素,如铁元素。
(1)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当人体对铁的摄入量不足时,血红蛋白的合成会受到阻碍,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随之下降,进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其常见症状有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
(2)钠是维持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重要电解质。人体缺钠时,主要表现为电解质紊乱,症状有乏力、恶心、呕吐等;
(3)钙在维持骨骼和牙齿健康、神经肌肉兴奋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缺钙主要会引发骨质疏松、肌肉痉挛等问题;
(4)碘主要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相关;人体缺碘时,容易患上甲状腺肿大(即大脖子病)。
30.(1)过滤
(2)c
(3)电能
(4)Mg(OH)2+2HCl=MgCl2+2H2O
(1) 海水通过淡化膜前,需将其中的泥沙等难溶物通过先沉降,再经过滤除去。
(2) 淡化膜只允许水通过,不允许溶解在水中的物质通过,具有选择性,a正确; 加压后水进入左侧,左侧液面上升,b正确; 加压后右侧溶液溶剂质量减小,溶质质量不变,c错误。
(3)图乙中潮汐能→机械能→ 电能,电能用于电解氯化镁。
(4) 步骤②发生的是氢氧化镁与盐酸生成氯化镁和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Mg(OH)2+2HCl=MgCl2+2H2O 。
(1)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2)根据淡化膜原理分析;
(3)根据电解氯化镁时需电能分析;
(4)根据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分析。
31.(1)钾
(2)放热
(3)KOH;碳酸钾或氢氧化钙;稀盐酸(或碳酸钠,与上一空对应)
(1)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既可作钾肥(可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又可作农家肥;
故答案为:钾;
(2)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
故答案为:放热;
(3)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程度和氢氧化钾,故滤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存在的溶质是碳酸钾或氢氧化钙,可用稀盐酸(或碳酸钠)来检验;
故答案为:;碳酸钾或氢氧化钙;稀盐酸(或碳酸钠)。
(1)根据钾肥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碳酸钾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32.(1)A;B;C
(2)
(1)过滤可除去难溶性杂质,溶解可得到氯化钠溶液(溶液都是混合物),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小,因此,采用蒸发结晶,故AB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2)氯化钠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产物中含有氢和氧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33.(1)燃烧产物只有水,无污染,原料来源广泛
(2)
(3)分子之间有间隔
(1)氢气燃烧生成水,水对空气无污染,故氢气的燃烧热值高和燃烧产物只有水,无污染,原料来源广泛,而被称为最理想的能源;
故答案为:燃烧产物只有水,无污染,原料来源广泛;
(2)水在通电时生成氢气和氧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3)分子之间有间隔,因此,能将氢气储存在70兆帕大容积IV型储氢瓶中;
故答案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1)根据氢气燃烧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电解水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分子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34.(1)114.8;3
(2)Al;In2O3
(3)Fe3O4
(1)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则;
故答案为:114.8;3;
(2) 铟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与铝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铝的化学式为;铟元素与图2中A 所示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
(3)反应前有8个铝原子,反应后有8个铝原子、12个氧原子和9个铁原子,故的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其中一格最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化学性质相似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相等进行分析解答。
35.(1)金属
(2)50.94
(3)3
(4)Mn2+
(1)超级钢属于金属材料;
故答案为:金属;
(2)元素周期表中,其中一格中的最下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故答案为:;
(3)上图中,共有3/三种金属元素,分别是铝、钒、锰;
故答案为:3/三;
(4)根据锰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易失去电子),可失去2个电子,变成;
故答案为:。
(1)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相对原子质量的位置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带了“钅”字旁的元素为金属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36.(1)火法炼铜成本低:古人的湿法炼铜工艺不完善;湿法炼铜用原料纯铁和CuSO4难以制备(合理即可)
(2)根据目前已有题干,氧气少,则有较多Cu2S未转化,因此杂质为Cu2S
(3)SO2
(2)氧气含量不足会使消耗不完,故产生的铜中含较多的杂质;
故答案为:;
(3)反应前有6个铜原子、2个氧原子、1个硫原子,而反应后只有6个铜原子,故X为;
故答案为:。
(2)根据火法炼铜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