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古诗二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7《古诗二首》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7 10:3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古诗二首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登 鹳 雀 楼
知作者
鹳雀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之一。鹳雀楼的故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市。



情景导入
初读课文
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2.圈出课文生字。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初读古诗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细读品味,理解诗意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想象画面,诗人登楼后看到了什么?用笔画出来。
所见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傍晚的太阳
靠着、依靠
尽头、消失
白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诗意:傍晚的太阳挨着群山慢慢地落下去,黄河水浩浩荡荡的向大海奔流。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壮观、壮美、壮丽
你会用哪些词描绘这样的景色呢?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所想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全部

千里
千里之外的景色

看到
选出“欲”在古诗中的意思( C )
理解词语
A:欲望 B:希望 C:想要 D:需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意:要想看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应当再登上一层楼。
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小组交流讨论
说说学完古诗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知识小结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怀。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赞美、热爱
高瞻远瞩
所见:壮美
所想:站得高
看得远
创设情境,指导背诵
诗人王之涣来到了鹳雀楼,他看见: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看到这壮观的风景,王之涣不禁吟诵起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指导书写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木”最后
一笔捺变点。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三笔点写在竖中线上,第六笔是竖提。
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撇要写长些;第四笔短横在横中线上起笔,最后一笔是点。
第二横要写长些;中间部分是“由”,
不要写成“田”;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尺”罩两点,前两笔居上偏左,末笔捺穿过田字格中心,要写舒展。下方两点斜向平行,都收笔于竖中线。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每个字写三遍并组两个词。
2.把古诗背给家人听。
复习旧知
1.听写生字。
2.背诵《登鹳雀楼》。
欣赏图片
欣赏图片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有“诗仙”之称,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主要作品有《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识作者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初读古诗
小组合作读诗句,互相纠正字音。
初读课文
识字方法大集合
1.换一换的方法识记。








2.联系生活识记。
煤炉
火炉
3.观察法。

本意:河流
望 庐 山 瀑 布
【唐】李白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初读古诗
望 庐 山 瀑 布
【唐】李白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品读古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升腾(变成)
紫色的烟云
从远处看
悬挂
前面
河流
观察图片,瀑布像什么?
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白丝带挂在山前。
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生”用得好,一个“生”字把香炉峰描绘成一个仙境,把水汽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写出了云雾缭绕的美。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
遥看瀑布挂前川。
日照香炉生紫烟,

小组讨论,说说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挂”写出了瀑布的高、直、陡。
遥看瀑布挂前川。
日照香炉生紫烟,

小组讨论,说说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形容瀑布流得很快,像飞一样。
这句是从近处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 ,喷涌飞泻的情景,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飞流直下三千尺
“直下”写出了岩壁的陡峭,又写出了水流之急。
“三千尺”是虚数,作者运用夸张手法写出山的险峻。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个“疑”字,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进一步刻画了瀑布的雄奇气势 。
九天:传说天有九层,也叫九重天或九霄。是天的最高层。后来形容极高、极大的事物。
银河: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 是横跨天空的一条淡淡乳白色发光的带。
疑是银河落九天
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思考: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句子品读
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瀑布从高处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宏大景象。
《望庐山瀑布》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壮观景象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知识小结
诗人怀疑那瀑布是从九天倾泻而下的银河。若是你站在瀑布前,会联想到什么呢?
拓展语言
补充句式:
那飞流直下的瀑布像白色的流星。
课文结构
望庐山瀑布
遥看
挂前川
生紫烟
联想
落九天
三千尺
雄伟壮丽
结构梳理
远看
联想
一条白练挂山前
雄伟壮丽
以为银河从天落
望庐山瀑布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