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平行线的判定 课件(共34张PPT) 沪科版(2024)数学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2平行线的判定 课件(共34张PPT) 沪科版(2024)数学七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26 11:3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10.2 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及其基本事实
A
B
C
D
O
1
2
3
4
如图,形成四个角中,∠1和∠3与∠2和∠4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呢? 那∠2与∠3呢?
同学们!如果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的话,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新知识和乐趣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回顾引入
平行线及其画法
如图,双杠上的两条木杠,黑板的上下两边,
把它们看作直线时,都给我们怎样的形象?
平行
新知感悟
1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parallel lines).如图,两条直线AB和CD平行,记作 “AB∥CD”,读作“AB平行于CD”.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表示方法:用“∥”表示平行,
如图,记作“AB∥CD”或
“CD∥AB”,
读作“AB平行于CD”或
“CD平行于AB”.
如图,在长方体中,与棱 AD 平行的棱有哪些?与棱D′C′平行的棱呢?用平行符号把它们表示出来.
例1
与棱AD平行的棱有A′D′,B′C′,BC,
记作AD∥A′D′,AD∥B′C′,AD∥BC.
与棱D′C′平行的棱有DC,AB,A′B′,
记作D′C′∥DC, D′C′∥AB, D′C′∥A′B′.
如图,在长方体中,我们把棱 AD与棱BB′延伸为直线后,它们会相交吗?那它们平行吗?
放飞想象力
小结定义
(1)平行线的定义包含缺一不可的三个条件:
①在同一平面内;
②不相交;
③都是直线.
(2)两条线段或射线平行是指这两条线段或射线
所在直线互相平行.
我们如何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其作法可归纳为“一放、二靠、三移、四画”,一放:使三角尺的一边放在已知直线上;二靠:三角尺的一边和直尺紧靠一起;三移:移动三角尺,使放在已知直线上的边恰好经过已知点P;四画:画出直线,如图所示.
(1)放齐
(3)移动
(2)靠紧
(4)画线
四步“平移法”
小结画法
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步骤:
一放:把三角尺的一边放在已知直线上;
二靠:紧靠三角尺的另一边放一直尺;
三移:把这个三角尺沿着直尺移动使落在已知直线上的边经过已知点;
四画:沿三角尺的这条边画直线.
此直线即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如图,过P点作PQ∥AB交BC于Q,作PM∥AC交AB于M.
例2
导引:
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
平行线,要按一“放”,
二“靠”,三“移”,
四“画”的步骤进行.
解:
如图.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线段平行
B.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
C.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平行
D.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射线平行
C
2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或垂直
B.平行或相交
C.垂直或相交
D.平行、垂直或相交
B
3 如图,经过点P画一条直线使它与l平行.
画法:
(1)一放:把三角尺的一边放在_____上;
(2)二____:三角尺的另一边紧靠直尺AB;
直线l

(3)三________:把三角尺沿直尺的边移到三角尺的第一边恰好经过点P的位置;
(4)四________:沿三角尺的这一边画直线l′.l′就是所要作的过点P与直线l平行的直线.


注意:可借助于方格纸画,方格纸上所有横线互相平行,所有竖线也互相平行,可用“描线法” 来画,同学们看看你同桌画的对吗?如果正确就送个 给他,如果你觉得不对,请帮他找找原因。
快乐“五子棋”
2
平行线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
如图,点P在直线l外,按照图示的方法过点P画直线l的平行线,你能画几条?
小结事实
关于平行线,有如下的基本事实: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这条直线.
下列说法: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②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一条;③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有(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例3
C
过直线上一点画不出与该直线平行的直线;
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无数条,故只有③正确.
观察
如图,如果直线a∥c,b∥c,想一想直线a与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a
b
c
小结推论
通过上面观察有:
如果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即
如果直线a∥c,b∥c,那么直线a∥b.
或者: ∵a//c , b // c.
a//b
c
b
a
平行线“基本事实”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同一条)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平行于第三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表达方式:如果直线a∥c,b∥c,那么直线a∥b.
推论的应用:可用来判定两直线平行(传递性).
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这个推论,它使得平行线之间具有了“传递性”。如:铺铁轨,建栅栏,体育老师整队等。
如图,P是三角形ABC内部的任意一点.
(1)过P点向左画射线PM∥BC交AB于点M,过P点向右画射线PN∥BC交AC于点N;
(2)在(1)中画出的图形中,
∠MPN的度数一定等于
180°,你能说明其中的
道理吗?
例4
解:
(1)画出的射线PM,PN如图.
(2)因为射线PM∥BC,射线PN∥BC,
所以直线PM∥BC,直线PN∥BC.
根据平行线基本事实: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这条直线可知直线PM与直线PN是同一条直线,即点M,P,N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MPN=180°.
本题运用转化思想,把说明∠MPN=180°转化为说明点M,P,N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而把问题转化为利用平行线基本事实说明直线PM与直线PN是同一条直线.
1 如图,当风车的一片叶子AB旋转到与地面MN平行时,叶子CD所在的直线与地面MN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交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 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②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相交;
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A
3 如图,如果CD∥AB,CE∥AB,那么C,D,E三点是否共线?你能说明理由吗?
C,D,E三点是共线,理由如下: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③若线段AB与CD没有交点,则AB∥CD;
④若a∥b,b∥c,且a与c不重合,则a与c不相交.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B
同一平面内,平行线与垂线两个“基本事实”的异同:
(1)相同点: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线,能作一条并且只能作一条,体现了两者共同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前言后语
(2)不同点:
①平行和垂直,这两个词的含义不同;
②表达符号不同,一个是“∥”,一个是“⊥”;
③平行线的基本事实的推论体现了平行线的传递性,而垂线没有传递性.
前言后语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