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其应用。(每题3分,共54分)
1.(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呜咽(yàn) 嗔怪(chēn) 迸溅(bèng) 兀兀穷年(wù)
B.坍塌(tān) 荒僻(pì) 烧灼(zhuó) 诲人不倦(huǐ)
C.竹篾(miè) 蜷伏(juǎn) 累赘(zhuì) 怏怏不乐(yàng)
D.严谨(jǐn) 亘古(gèn) 炽热(chì) 锲而不舍(qiè)
2.(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修葺 绎路 迁徙 颠沛流离
B.遗撼 矜持 服侍 海市唇楼
C.渺小 瞬息 怀恋 语无伦次
D.凛洌 霹雳 稠密 珊珊来迟
3.(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包揽(lǎn) 殷红(yīn) 妥贴(tiē) 悲天悯人(mǐn)
B.拍摄(shè) 陡峭(qiào) 什物(shén) 苛捐杂蜕(shuì)
C.吞噬(shì) 闲瑕(xiá) 无虞(yú) 血气方刚(xuě)
D.修润(rùn) 钦佩(qīn) 独裁(cái) 忧心忡忡(chōng)
4.(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星期,小林在校运会上连拿了3块金牌,在我们学校,他的名气妇孺皆知。
B.周日上午8时,我依约来到中山公园假山,同桌也不期而至,与我共游公园。
C.午饭,妈妈做了我爱吃的酱牛肉、糖醋鱼,那美美的口感和味道,真是耐人寻味。
D.小吴同学很内向,似乎天生不爱说话,在班里总不言不语,让人感到不可捉摸。
5.(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品德修养方面,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
B.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只有引进阅读的活水,才能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
C.刘老师的学识渊博、口才极佳,在课堂上,他会海阔天空地跟我们讲课。
D.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短短两年里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网红村。
6.(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B.中美贸易之争让全世界认识到,站起来的中国再也不是被列强任意欺侮的国家。
C.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D.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学生证、银行卡等容易丢失和被盗。
7.(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丝路巨龙和新疆哈密巨龙的研究不是增加了哈密翼龙动物群的多样性,而是增加了我国早期白垩世蜥脚类恐龙的多样性。(将“不是……而是……”改为“不仅……而且……”)
B.基层、边疆因有一代代知识分子的到来的原因,改变了面貌,焕发了生机。他们,也在广阔天地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去掉“的原因”)
C.美国国内抗疫失败,且未采取实质有效的出境控制措施,加剧了疫情。(在“疫情”后加上“的扩散”)
D.基于“强文化、高颜值、好味道、大流量、易变现”的理念,我们努力为消费者塑造高品质可食用类文创内容。(把“基于”改为“根据”)
8.(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始终是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窗口与平台,以面向全球、永不落幕的____姿态, 了中国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不仅______了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互动模式,也_______了更加多元和深层的跨文化沟通与合作。
A.开放 显示 更新 促成
B.开放 彰显 创新 促进
C.开阔 显示 创新 促进
D.开阔 彰显 更新 促成
9.(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摆烂这个词,意思是事情____向好的方向发展,于是索性不采取措施、任其往坏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其实当代年轻人的状态看似“间接性____,持续性坐吃等死”,然而嘴上说着“摆烂”的他们,也在努力生活。毕竟,一时摆烂,是为自己切换一种无压的生活状态,是世间____与己无关的童话时间。而年轻人都明白,这个世界的____一定是:持续的努力才能最终抵达梦想的彼岸。
A.能够 得意忘形 纷扰 规则
B.无法 踌躇满志 混乱 规矩
C.能够 得意忘形 混乱 规矩
D.无法 踌躇满志 纷扰 规则
10.(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②朋友们,用不着繁琐地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
③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④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
⑤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A.“他们”和“我们”是代词,“战士”和“朋友”是名词。
B.“了解”和“是”是动词;“和”和“而”是连词。
C.“第一流的人”“繁琐地举例”“他们的灵魂”“祖国之花”都是偏正短语。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③②①④⑤。
11.(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的祖国》以优美动人的旋律和朴实真挚的歌词,震撼了我们的心灵,激荡着我们的爱国之情。(加点词语的词性分别是“介词”“动词”“动词”)
B.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这是一组排比句)
C.古代不少数字有“虚指”功能,如“军书十二卷”中的“十二”就表多数,不是确数。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这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
12.(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
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③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
④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
⑤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
A.①④③⑤② B.③①④⑤② C.③①⑤②④ D.①④②⑤③
13.(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在下列文段横线处填入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莘莘学子风华正茂。如今,一代代革命先驱孜孜以求的强国梦、复兴梦,和今天的我们近在咫尺。然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仍需要回答属于这个时代的问题,应对属于这个时代的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正是为了沉淀昨天的河床,展望明天的道路,让我巍巍中华青春永驻。
①与五四对话 ②正是为了深化我们的思考
③与五四以来的历史对话 ④坚定我们的脚步
A.③①②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14.(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B.《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作品。“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
C.古人除姓名之外的称谓还有字,号等,“子美”“青莲居士”“六一居士”分别指杜甫、李白、欧阳修。
D.“推进乡村振兴”“日新月异”“红色文化”“枇杷飘香”这几个短语依次是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15.(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铭”是古代刻在书简上用来警诫自己或歌功颂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说”也是一种文体,“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亦可指“托物言志”。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里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C.同样是回忆恩师,萧红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烘托一个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而诗人臧克家则以其澎湃凝练的语言展现了闻一多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巨人形象。
D.守岁、竞舟、赏月、登高习俗,对应的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16.(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有关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是按照作者“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B.本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C.在斯诺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这个人物是朱德。
D.“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的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这是斯诺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的印象。
17.(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昆虫记》向读者呈现了一个有趣的昆虫世界,书中所写的昆虫们如小说中的人物一样鲜活。是“结婚狂”的昆虫是( )
A.蝉 B.螳螂 C.大孔雀蝶 D.蟋蟀
18.(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关于名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这里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七七事变”。
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通过一个外国人的见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真实生活。
C.《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与作者的独特研究方法有关。他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触角、上颚等,努力思考这些器官的功能。
D.《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就的一部研究昆虫的科普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全篇行文严谨,多用科学术语,可读性强。
二、诗歌鉴赏(每题3分,共12分)
19.(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A.这首诗跟王维的《竹里馆》和杜牧的《泊秦淮》一样,都属于绝句。
B.这首诗深受建安风骨影响,刚劲质朴,意境宏阔,充溢着慷慨悲壮之气。
C.后两句中的“之”和“而”能延长停顿、舒缓语气,有助于抒发作者的感慨。
D.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登高远眺,思接千载,不禁涌起怀古伤今之情。
20.(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本诗选自《清苑斋集》,赵师秀号灵秀、天乐,永嘉人,北宋诗人。
B.这首诗从季节和天气写起,写出了天气特征和江南雨季的特别景致。
C.这是一首送别诗,绵绵不绝的雨,让友人的出行非常困难,写出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忧。
D.尾联诗人用环境描写来表现出他内心的感受。
21.(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A.“宣室求贤访逐臣”中的“求”和“访”二字,用词精当,层层递进,意蕴丰富。
B.“可怜夜半虚前席”中的“虚”字只是轻轻一点,却使人们对文帝的重贤姿态即刻产生了怀疑。
C.“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句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点破主旨,直抒胸臆,怒斥文帝。
D.这首诗歌看似是讽刺汉文帝,实则讽刺的是唐朝皇帝,是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22.(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三、现代文阅读(23、24各3分,25题6分,共12分)
(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不用绑定银行卡,“碰一碰”即可支付,离开网络一样好使;资金实时到账,没有手续费;交易可控匿名……
②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可控匿名既有利于保障公众合理的匿名交易和个人信息安全,又有助于防控和打击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安全。博鳌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表示,中国有巨大的零售市场,数字人民币能够提供更方便有效的支付方式,有利于实现零售系统的升级换代,在实体经济领域大显身手。
③“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货币有助于提升经济运行效率,还可能催生新的经济业态和经济模式。”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对记者表示,中国发展数字货币有很多优势。一方面,相应的基础设施、支付体系相对完备;另一方面,消费者、商家等对电子支付的接受程度更高。梅新育认为,新冠疫情导致世界各地形成新的消费和支付习惯,数字货币将提升跨境结算效率,扩大国家影响,同时,金融和商业领域创新将加速,个性化解决方案变成可能,最终帮助消费者、家庭、企业提升财务健康状况。
【材料二】
①目前,数字人民币正在全国“10+1”地区及场景进行测试,反响热烈。与形形色色的虚拟货币相比,数字人民币有何不同?
②“以比特币①、天秤币②为代表,目前全球虚拟货币的数量高达约8000种,但数字人民币与它们有本质不同。”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化的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的一种形式,将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以国家信用背书③,而虚拟货币的本质是虚拟商品,作为一种投机资产,由私人部门运营,不是也不会成为货币。针对公众普遍关心的落地应用问题,董希淼表示,应构建开放、包容、共赢的数字人民币生态系统,并逐步完善,让数字人民币深入人心。
【材料三】
虽然比特币等加密数字代币的高流通性已构成对于法币的挑战,并且其交易价格暴涨暴跌,对于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舆情产生了强烈冲击,但是虚拟货币潮流依然是各国加快数字货币的主要短期动力源,全球各国都在争取推出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形成世界竞争的格局,中国作为走在世界数字化前列的国家,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势在必行。但另一方面,我国现在的金融基础设施还不适应央行数字货币运行,为稳妥推进,我国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策略,下一步整个金融体系要适用央行数字货币的流动、支付、使用,甚至经济社会的每一个机体都要适应央行数字货币及其运行机制的要求,进一步助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崛起。
【注】①比特币:一种虚拟的加密数字货币。②天秤币:基于区块链技术、以主权货币或债券作为抵押的数字货币。③背书:经济学名词,指权利与责任的全部承担。
2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控匿名能保障合理的匿名交易和个人信息安全,防控和打击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安全。
B.中国之所以发展数字货币,是因为中国走在了世界数字化前列,并且有着非常完备的金融基础设施与支付体系。
C.我国之所以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数字人民币发展策略,与我国当下的金融基础设施还不适应央行数字货币运行有关。
D.数字人民币的落地应用,需要构建和逐步完善开放、包容、共赢的数字人民货币生态系统。
24.下列关于“虚拟货币”的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虚拟货币是基于区块链的加密数字货币,和“以国家信用背书”的数字人民币有本质上的区别。
B.虚拟货币数量目前高达约8000种,因而产生的高流通性可能会造成世界货币体系变迁。
C.虚拟货币交易价格暴涨暴跌,对全球金融及社会的稳定不无冲击。
D.虚拟货币潮流是各国加快数字货币的主要短期动力源,数字人民币的推出势在必行。
25.结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数字人民币在不同层面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四、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22分)
26.(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默写
(1)树树皆秋色, 。《野望》(王绩)
(2)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崔颢)
(3)月下飞天镜, 。《渡荆门送别》(李白)
(4)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5)烈士暮年, 。 《龟虽寿》(曹操)
(6)岂不罹凝寒, 。《赠从弟》其二(刘桢)
(7) ,狐兔翔我宇。《梁甫行》(曹植)
(8) ,而无车马喧。《饮酒(其五)》(陶渊明)
(9) ,家书抵万金。 《春望》(杜甫)
(10) ,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李贺)
(11)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杜牧)
(12) ,绿叶发华滋。《庭中有奇树》
(13)《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词人李清照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 , 。
(14)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是: , 。
(15)欧阳修在《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中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 , 。
(16)朱敦儒的《相见欢》中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 , 。
(17)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A.呜咽(yè);
B.诲人不倦(huì);
C.蜷伏(quán);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
2.【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绎路”错误,应为“驿路”,“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B.“遗撼”错误,应为“遗憾”,指不满意、悔恨、不甘心的事情;“海市唇楼”错误,应为“海市蜃楼”,是一种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也用作比喻虚幻的事物;
C.所有词语书写均正确,“渺小”形容微小,“瞬息”指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怀恋”指怀念依恋,“语无伦次”指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D.“凛洌”错误,应为“凛冽”,形容极为寒冷;“珊珊来迟”错误,应为“姗姗来迟”,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字形。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默写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殷红”的“殷”应读“yān”(表示颜色时读此音,读“yīn”时多表示丰盛、深厚等);“妥贴”应为“妥帖”,“帖”有妥当、合适之意,“贴”侧重粘贴,此处字形错误;
B.“什物”的“什”应读“shí”(读“shén”时为方言,指什么);“苛捐杂蜕”应为“苛捐杂税”,“税”指国家向单位或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蜕”指脱皮,此处字形错误;
C.“闲瑕”应为“闲暇”,“暇”指空闲时间,“瑕”指玉上的斑点,此处字形错误;“血气方刚”的“血”应读“xuè”(表示人体血液及相关抽象意义时读此音);
D.字音方面,“钦佩(qīn)”“忧心忡忡(chōng)”均正确;字形方面,“修润”“独裁”均无错误,符合题干要求;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
4.【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望文生义
【解析】【分析】A.“妇孺皆知”指妇女、小孩都知道,形容名声大。用该词形容小林拿3块金牌后在学校名声大,相对来说,“学校”这个范围还是太小,故使用不正确;
B.“不期而至”指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与“依约”矛盾,使用错误;
C.“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一般用于抽象事物,不能形容饭菜口感味道,使用错误;
D.“不可捉摸”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形容小吴的性格让人难以猜测,符合语境,故正确;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首先学生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其次有些成语还要知道由哪些典故、文章演变流传而来,再次要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做好本题,还要多加练习,并总结意思相近的成语的异同,特别是使用的语言环境的异同。
5.【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以身作则”指以自身行动做榜样,正确;
C。“海阔天空”形容说话漫无边际、没有约束,含贬义,不适合形容老师讲课,用在此处和前面的“学识渊博、口才极佳”不符,不正确;
B“不言而喻”指道理很明显,不用多说,正确;
D“家喻户晓”指人人皆知,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6.【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A.“改善”与“水平”搭配不当,应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B.句子表达清晰合理,无语病;
C.逻辑顺序有误,应先“继承”再“发扬”,改为“担负起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D.成分残缺,“解决”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问题”,即“解决身份证、学生证、银行卡等容易丢失和被盗的问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决此类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7.【答案】D
【知识点】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原句“不是……而是……”表并列否定前者肯定后者,结合语境,研究既增加哈密翼龙动物群多样性,也增加我国早期白垩世蜥脚类恐龙多样性,是递进关系,改“不仅……而且……”正确;
B.“因……的原因”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后,“基层、边疆因有一代代知识分子的到来,改变了面貌……”语句通顺,修改正确;
C.“加剧了疫情”成分残缺,疫情是一种状况,“加剧疫情的扩散”表意完整,修改正确;
D.语病是“塑造”与“内容”搭配不当,应把“塑造”改为“打造”,而不是改“基于”,该项修改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决此类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8.【答案】B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第1空:“开放”强调对外接纳、交流的态度;“开阔”侧重空间宽广或思想豁达。形容进博会面向全球的姿态,“开放”更合适,排除C、D。
第2空:“彰显”比“显示”更具褒义色彩,更能突出进博会鲜明展现中国胸襟的意味,“彰显”更贴合语境,排除A。
第3空:“创新”指创造新的,进博会对国家和地区间经济互动模式是新的创造,“创新”恰当;“更新”侧重在原有基础上改进,不符合语境。
第4空:“促进”与“跨文化沟通与合作”搭配自然,体现进博会对其推动作用;“促成”侧重促使事情成功,这里用“促进”更合适。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9.【答案】D
【知识点】近义词;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
第1空:从“索性不采取措施、任其往坏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可知,事情是没办法向好发展,所以选“无法”,排除A、C。
第2空:“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间接性踌躇满志”契合年轻人有时对生活有积极规划、有斗志的状态;“得意忘形”是贬义词,指因得意而失去常态,不符合语境,所以选“踌躇满志”。
第3空:“纷扰”指混乱、喧闹、搅扰,“世间纷扰”更贴合语境,体现外界的繁杂;“混乱”侧重无序,不如“纷扰”精准,所以选“纷扰”。
第4空:“规则”指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世界的规则”强调客观规律;“规矩”多侧重人为制定的行为准则,这里用“规则”更合适,所以选“规则”。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10.【答案】D
【知识点】动词;名词;代词;连词;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A.“他们”“我们”为代词,“战士”“朋友”为名词,分析正确;
B.“了解”“是”为动词;“和”“而”为连词,分析正确;
C.“第一流的人”“繁琐地举例”“他们的灵魂”“祖国之花”均为偏正短语(定语+中心语或状语+中心语),分析正确;
D.文段围绕“战士”展开,②引出“我们的战士”,①⑤④具体赞美战士,③表达对有这样战士的祖国的骄傲,正确顺序应为②①⑤④③,故该项分析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学生应掌握相关的词类、短语等语法知识以及具有较强语句排序的能力,就能很好地分析作答。
11.【答案】A
【知识点】动词;形容词;介词;词义理解;排比
【解析】【分析】
A.有误,“朴实”是形容词,一般地形容词能接受“很、非常”修饰,“朴实”可以说“很朴实、非常朴实”,故为形容词;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学生应掌握相关的词类、修辞等语法知识以及词语知识、文学常识,就能很顺利地分析作答。
12.【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①句提出观点: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则生命力不强,适合作为首句,引出话题。
④句承接①句,说明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与①句的观点呼应,形成“观点+例证”的衔接。
③句列举具体的诗词名句(“谁知盘中餐……”“位卑未敢忘忧国……”等),具体阐释④句中“地气充足、滋养丰厚”的特点,是对④句的举例说明。
⑤句总结③句中的诗词“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进一步强调这些诗词的“接地气”。
②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从理论高度升华观点,呼应①句的核心思想,作为结尾句恰当。
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①④③⑤②,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和排序。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自然,保持语言连贯。这方面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13.【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从内容逻辑看,文段围绕“革命先驱的强国梦、复兴梦”展开,“五四”是重要历史节点,先提“与五四对话”(①),再扩展到“与五四以来的历史对话”(③),形成由点到面的递进关系,排除A、C。
后两句“深化我们的思考”(②)与“坚定我们的脚步”(④)存在逻辑递进,先思考后行动,且与结尾“沉淀昨天的河床,展望明天的道路”呼应,排除B。
综上,正确顺序为①③②④,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和排序。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自然,保持语言连贯。这方面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14.【答案】A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并列短语;主谓短语;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乐府民歌,而非南方。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选自《乐府诗集》的表述正确,但关于“南方”的判断错误,因此该项说法有误。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学生应掌握相关的短语等语法知识以及文学常识,就能很顺利地分析作答。
15.【答案】A
【知识点】古代应用公文类(含奏议、赠序、铭文、祭文等);文化典籍;一句话评书;节气
【解析】【分析】A.“铭”是刻在器物、碑碣等上用来警诫自己或歌功颂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刻在书简上”说法错误;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对于课本上的课文涉及到的名著,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作品,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名著)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涵盖面比较广,平时学习时要注重积累,加强记忆。
16.【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A.正确;
B.正确;
C.有误,这个人物是贺龙;《红星照耀中国》中对贺龙有明确的相关描述,作者埃德加 斯诺在书中写道,“他是个大个子,像一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还提到他年过半百,且喜欢马。
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对于课本上的课文涉及到的名著,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作品,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名著)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涵盖面比较广,平时学习时要注重积累,加强记忆。
17.【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昆虫记》
【解析】【分析】A.蝉的特点是生命周期长(地下蛰伏多年)、成虫后鸣叫求偶,但并非以“疯狂婚恋”为主要特征;
B.螳螂的特点是捕食凶猛,甚至有“婚食”现象(雌性捕食雄性),与“结婚狂”的描述不符;
C.在《昆虫记》中,法布尔对大孔雀蝶的婚恋行为有详细描述。大孔雀蝶的一生短暂,成虫阶段的主要使命就是寻找配偶进行繁殖。雄蝶会不远千里,冲破各种阻碍,只为找到雌蝶完成交配,这种对繁殖的极度执着使其被称为“结婚狂”;
D.蟋蟀以鸣叫吸引异性,行为相对温和,也不符合“结婚狂”的特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18.【答案】B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
【解析】【分析】A.错误。“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西安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兵谏”),而非“七七事变”(1937年发生在北平,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与“站到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的描述相符;
B.正确。《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深入延安等红色区域的纪实作品,客观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共产党的偏见,让世界首次全面了解其真实面貌;
C.错误。法布尔的研究方法并非“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这是传统昆虫学研究的常见方式),而是在自然环境中观察昆虫的原生状态,注重记录昆虫的生活习性、行为细节,充满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D.错误。《昆虫记》的语言风格并非“多用科学术语”,而是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法布尔常以拟人化手法描写昆虫,将昆虫世界描绘得如同人类社会般有趣,可读性极强,因此被称为“昆虫的史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19.【答案】A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建功立业
【解析】【分析】A.错误:《登幽州台歌》是一首五言古诗,并非绝句。绝句通常为四句,讲究平仄和押韵;而这首诗虽为四句,但句式自由,不遵循绝句的格律规范,属于古体诗。王维的《竹里馆》是五言绝句,杜牧的《泊秦淮》是七言绝句,三者体裁不同;
B.正确:陈子昂的诗歌受建安风骨影响,风格刚健质朴。此诗通过“天地悠悠”与“独怆然”的对比,营造出宏阔意境,蕴含着怀才不遇的慷慨悲壮之情;
C.正确:“之”用于“天地之悠悠”中,舒缓了节奏;“而”连接“怆然”与“涕下”,延长了语气停顿,均有助于深化诗人的孤独与感慨;
D.正确:诗人登幽州台(古战场遗址),缅怀古代贤君,感叹后世无人识才,将怀古与伤今结合,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鉴赏诗歌。鉴赏诗歌,我们可以关注意象、重点词语、抒情议论语句,还可以关注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作者表达的情感主旨,诗歌的创作背景,赏析诗歌的关键语句,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20.【答案】B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分析】A.错误。赵师秀是南宋诗人,并非北宋,他号灵秀(一作灵芝)、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为“永嘉四灵”之一,《约客》选自其《清苑斋集》;
B.正确。首联“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从季节(黄梅时节)和天气(多雨)写起,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家家户户被雨笼罩、池塘边蛙声阵阵的独特景致,点明了环境特征;
C.错误。这是一首闲居诗,而非送别诗。诗歌写的是诗人约客来访,久等不至的情景,并无“对友人的担忧”,更多的是闲逸中的些许怅惘;
D.错误。尾联“闲敲棋子落灯花”是动作描写(“敲棋子”)和细节描写(“落灯花”),而非环境描写。诗人通过这一动作,委婉地表现出等待时的闲适、无聊与淡淡的失落,是借动作抒情,而非环境烘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鉴赏诗歌。鉴赏诗歌,我们可以关注意象、重点词语、抒情议论语句,还可以关注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作者表达的情感主旨,诗歌的创作背景,赏析诗歌的关键语句,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21.【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忧国伤时
【解析】【分析】A.正确。“求贤”体现汉文帝主动寻求贤才的姿态,“访逐臣”则进一步说明他特意寻访被放逐的贤臣(指贾谊),二字层层递进,既写出文帝的行为,也为后文的转折埋下伏笔;
B.正确。“虚”字意为“空自、徒然”,文帝深夜向前移动坐席,看似重视贾谊,实则并未关注治国安邦的大事,这个字轻轻点破其“重贤”的表面姿态,让人生疑;
C.错误。“不问苍生问鬼神”并非简单地“怒斥文帝”,诗句通过“问鬼神”与“不问苍生”的鲜明对比,以冷峻的反问暗含讽刺,揭露和批判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怒斥对象应是当朝统治阶级;
D.正确。这首诗采用托古讽今的手法,表面写汉文帝召见贾谊却只问鬼神之事,实则借古喻今,讽刺晚唐皇帝不重国事、不纳贤才,同时也寄寓了诗人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鉴赏诗歌。鉴赏诗歌,我们可以关注意象、重点词语、抒情议论语句,还可以关注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作者表达的情感主旨,诗歌的创作背景,赏析诗歌的关键语句,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22.【答案】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分析】A.正确。“单车欲问边”直接点明此行目的是慰问边疆;“属国过居延”中“属国”此处指诗人自己(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属国”,这里是借代),“过居延”则暗示边塞辽阔、路途遥远,交代了行程背景;
B.错误。这首诗描绘的塞外风光并非“明媚秀丽”,而是雄浑壮阔、苍凉大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的是沙漠的广袤、炊烟的劲直、落日的浑圆,营造出雄浑苍茫的意境,而非秀丽之景;
C.正确。“长河落日圆”中的“长”字,既准确描绘了黄河在大漠中绵延无尽的形态特征,也暗含了诗人面对辽阔自然时的苍茫感与独特审美体验;
D.正确。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诗人在萧关遇到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在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代指前线)指挥作战,交代了边疆军情,收束全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鉴赏诗歌。鉴赏诗歌,我们可以关注意象、重点词语、抒情议论语句,还可以关注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作者表达的情感主旨,诗歌的创作背景,赏析诗歌的关键语句,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故选B。
【答案】23.B
24.B
25.消费者层面:满足消费习惯与信息安全等个性需求,帮助消费者提升财务健康状况;金融与经济层面:维护金融安全,加速领域创新,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社会与国家层面:助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崛起,助力数字中国的建设,提高人民币的世界影响力。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把握作者的见解;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信息辨析是常考的题型之一,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回归原文,找到相似表述的话语,然后对比辨别。
(3)本题考查的是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回答这类题,先要学会定位,找到问题的答案大致在哪些段落:接着进行筛选,尽量从材料中筛选一些关键词句出来;最后再组织答案。语言表述一定要简洁准确。
23.A.材料一第②段明确提到“可控匿名既有利于保障公众合理的匿名交易和个人信息安全,又有助于防控和打击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安全”,与选项表述一致,故A正确;
B.材料一第③段指出中国发展数字货币的优势包括“基础设施、支付体系相对完备”,但“相对完备”不等于“非常完备”;且材料三提到“中国作为走在世界数字化前列的国家,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势在必行”,但“走在世界数字化前列”是中国推出数字货币的背景之一,并非“发展数字货币的原因”。选项中“因为中国走在了世界数字化前列,并且有着非常完备的金融基础设施与支付体系”的表述,既夸大了“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也混淆了背景与原因,故B错误;
C.材料三明确说明“我国现在的金融基础设施还不适应央行数字货币运行,为稳妥推进,我国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策略”,与选项表述一致,故C正确;
D.材料二第②段提到董希淼的观点“应构建开放、包容、共赢的数字人民币生态系统,并逐步完善”,与选项表述一致,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24.A.材料二第②段指出虚拟货币以比特币、天秤币为代表(天秤币基于区块链技术),且“与数字人民币有本质不同”,数字人民币“以国家信用背书”,虚拟货币是“虚拟商品”,与选项表述一致,故A正确;
B.材料三提到虚拟货币“高流通性已构成对于法币的挑战”,但未提及“数量高达约8000种”与“高流通性”存在因果关系,也未说明“可能会造成世界货币体系变迁”。选项中“因而产生的高流通性可能会造成世界货币体系变迁”属于无中生有,故B错误;
C.材料三明确提到虚拟货币“交易价格暴涨暴跌,对于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舆情产生了强烈冲击”,“对全球金融及社会的稳定不无冲击”是合理推导,故C正确;
D.材料三指出“虚拟货币潮流依然是各国加快数字货币的主要短期动力源”“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势在必行”,与选项表述一致,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25.此题要求概括数字人民币在不同层面的积极影响,可从三个层面分析:
1.消费者层面:材料一第①段提到数字人民币“碰一碰即可支付,离开网络一样好使”“资金实时到账,没有手续费”“可控匿名”,满足了消费者对便捷支付、信息安全的需求;材料一第③段指出数字货币最终能“帮助消费者、家庭、企业提升财务健康状况”,整合可得该层面影响。
2.金融与经济层面:材料一第②段提到可控匿名有助于维护金融安全;材料一第③段指出数字货币能“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催生新的经济业态和经济模式”“加速金融和商业领域创新”;材料一第②段提到数字人民币“在实体经济领域大显身手”,材料三提到其能“助推数字经济……崛起”,整合可得该层面影响。
3.社会与国家层面:材料三提到数字货币能“助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崛起”,助力“数字中国的建设”;材料一第③段指出数字货币能“提升跨境结算效率,扩大国家影响”,即提高人民币的世界影响。
故答案为:消费者层面:满足消费习惯与信息安全等个性需求,帮助消费者提升财务健康状况;金融与经济层面:维护金融安全,加速领域创新,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社会与国家层面:助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崛起,助力数字中国的建设,提高人民币的世界影响力。
26.【答案】山山唯落晖;烟波江上使人愁;云生结海楼;谁家新燕啄春泥;壮心不已;松柏有本性;柴门何萧条;结庐在人境;烽火连三月;黑云压城城欲摧;东风不与周郎便;庭中有奇树;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此题中第(1)至(12)属于记忆型默写,其余属于理解型默写。对于(13)题,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这两句中,“路长嗟日暮”抒发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前路漫漫的痛苦;“学诗谩有惊人句”则表达了她空有才华却遭遇不幸、难以施展的苦闷与不满,契合题干对词句情感的要求。对于第(14)题,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上片“新”“旧”对比,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写“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来”,形成“来”“去”的鲜明对比,体现了时光流逝中事物的变化与轮回。对于第(15)题,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无风水面琉璃滑”直接将风平浪静的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不觉船移”进一步烘托出水面的平稳,符合题干描述。对于第(16)题,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万里夕阳垂地”描绘出夕阳西下、暮色沉沉的景象,象征着南宋国势日渐衰微;“大江流”则增添了苍凉感,为全词奠定了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对于第(17),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常记溪亭日暮”明确追忆了郊游的地点(溪亭)和时间(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则因景色迷人而沉醉其中,忘了归途,符合题干要求。
注意题中的“唯、晖、啄、已、萧、烽、郎、嗟、谩、燕、琉璃”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1)山山唯落晖;(2)烟波江上使人愁;(3)云生结海楼;(4)谁家新燕啄春泥;(5)壮心不已;(6)松柏有本性;(7)柴门何萧条;(8)结庐在人境;(9)烽火连三月;(10)黑云压城城欲摧;(11)东风不与周郎便;(12)庭中有奇树;(1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1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15)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16)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17)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点评】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1 / 1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其应用。(每题3分,共54分)
1.(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呜咽(yàn) 嗔怪(chēn) 迸溅(bèng) 兀兀穷年(wù)
B.坍塌(tān) 荒僻(pì) 烧灼(zhuó) 诲人不倦(huǐ)
C.竹篾(miè) 蜷伏(juǎn) 累赘(zhuì) 怏怏不乐(yàng)
D.严谨(jǐn) 亘古(gèn) 炽热(chì) 锲而不舍(qiè)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A.呜咽(yè);
B.诲人不倦(huì);
C.蜷伏(quán);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
2.(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修葺 绎路 迁徙 颠沛流离
B.遗撼 矜持 服侍 海市唇楼
C.渺小 瞬息 怀恋 语无伦次
D.凛洌 霹雳 稠密 珊珊来迟
【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绎路”错误,应为“驿路”,“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B.“遗撼”错误,应为“遗憾”,指不满意、悔恨、不甘心的事情;“海市唇楼”错误,应为“海市蜃楼”,是一种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也用作比喻虚幻的事物;
C.所有词语书写均正确,“渺小”形容微小,“瞬息”指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怀恋”指怀念依恋,“语无伦次”指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D.“凛洌”错误,应为“凛冽”,形容极为寒冷;“珊珊来迟”错误,应为“姗姗来迟”,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字形。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默写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包揽(lǎn) 殷红(yīn) 妥贴(tiē) 悲天悯人(mǐn)
B.拍摄(shè) 陡峭(qiào) 什物(shén) 苛捐杂蜕(shuì)
C.吞噬(shì) 闲瑕(xiá) 无虞(yú) 血气方刚(xuě)
D.修润(rùn) 钦佩(qīn) 独裁(cái) 忧心忡忡(chōng)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殷红”的“殷”应读“yān”(表示颜色时读此音,读“yīn”时多表示丰盛、深厚等);“妥贴”应为“妥帖”,“帖”有妥当、合适之意,“贴”侧重粘贴,此处字形错误;
B.“什物”的“什”应读“shí”(读“shén”时为方言,指什么);“苛捐杂蜕”应为“苛捐杂税”,“税”指国家向单位或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蜕”指脱皮,此处字形错误;
C.“闲瑕”应为“闲暇”,“暇”指空闲时间,“瑕”指玉上的斑点,此处字形错误;“血气方刚”的“血”应读“xuè”(表示人体血液及相关抽象意义时读此音);
D.字音方面,“钦佩(qīn)”“忧心忡忡(chōng)”均正确;字形方面,“修润”“独裁”均无错误,符合题干要求;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
4.(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星期,小林在校运会上连拿了3块金牌,在我们学校,他的名气妇孺皆知。
B.周日上午8时,我依约来到中山公园假山,同桌也不期而至,与我共游公园。
C.午饭,妈妈做了我爱吃的酱牛肉、糖醋鱼,那美美的口感和味道,真是耐人寻味。
D.小吴同学很内向,似乎天生不爱说话,在班里总不言不语,让人感到不可捉摸。
【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望文生义
【解析】【分析】A.“妇孺皆知”指妇女、小孩都知道,形容名声大。用该词形容小林拿3块金牌后在学校名声大,相对来说,“学校”这个范围还是太小,故使用不正确;
B.“不期而至”指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与“依约”矛盾,使用错误;
C.“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一般用于抽象事物,不能形容饭菜口感味道,使用错误;
D.“不可捉摸”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形容小吴的性格让人难以猜测,符合语境,故正确;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首先学生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其次有些成语还要知道由哪些典故、文章演变流传而来,再次要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做好本题,还要多加练习,并总结意思相近的成语的异同,特别是使用的语言环境的异同。
5.(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品德修养方面,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
B.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只有引进阅读的活水,才能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
C.刘老师的学识渊博、口才极佳,在课堂上,他会海阔天空地跟我们讲课。
D.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短短两年里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网红村。
【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以身作则”指以自身行动做榜样,正确;
C。“海阔天空”形容说话漫无边际、没有约束,含贬义,不适合形容老师讲课,用在此处和前面的“学识渊博、口才极佳”不符,不正确;
B“不言而喻”指道理很明显,不用多说,正确;
D“家喻户晓”指人人皆知,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6.(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B.中美贸易之争让全世界认识到,站起来的中国再也不是被列强任意欺侮的国家。
C.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D.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学生证、银行卡等容易丢失和被盗。
【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A.“改善”与“水平”搭配不当,应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B.句子表达清晰合理,无语病;
C.逻辑顺序有误,应先“继承”再“发扬”,改为“担负起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D.成分残缺,“解决”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问题”,即“解决身份证、学生证、银行卡等容易丢失和被盗的问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决此类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7.(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丝路巨龙和新疆哈密巨龙的研究不是增加了哈密翼龙动物群的多样性,而是增加了我国早期白垩世蜥脚类恐龙的多样性。(将“不是……而是……”改为“不仅……而且……”)
B.基层、边疆因有一代代知识分子的到来的原因,改变了面貌,焕发了生机。他们,也在广阔天地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去掉“的原因”)
C.美国国内抗疫失败,且未采取实质有效的出境控制措施,加剧了疫情。(在“疫情”后加上“的扩散”)
D.基于“强文化、高颜值、好味道、大流量、易变现”的理念,我们努力为消费者塑造高品质可食用类文创内容。(把“基于”改为“根据”)
【答案】D
【知识点】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原句“不是……而是……”表并列否定前者肯定后者,结合语境,研究既增加哈密翼龙动物群多样性,也增加我国早期白垩世蜥脚类恐龙多样性,是递进关系,改“不仅……而且……”正确;
B.“因……的原因”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后,“基层、边疆因有一代代知识分子的到来,改变了面貌……”语句通顺,修改正确;
C.“加剧了疫情”成分残缺,疫情是一种状况,“加剧疫情的扩散”表意完整,修改正确;
D.语病是“塑造”与“内容”搭配不当,应把“塑造”改为“打造”,而不是改“基于”,该项修改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决此类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8.(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始终是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窗口与平台,以面向全球、永不落幕的____姿态, 了中国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不仅______了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互动模式,也_______了更加多元和深层的跨文化沟通与合作。
A.开放 显示 更新 促成
B.开放 彰显 创新 促进
C.开阔 显示 创新 促进
D.开阔 彰显 更新 促成
【答案】B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第1空:“开放”强调对外接纳、交流的态度;“开阔”侧重空间宽广或思想豁达。形容进博会面向全球的姿态,“开放”更合适,排除C、D。
第2空:“彰显”比“显示”更具褒义色彩,更能突出进博会鲜明展现中国胸襟的意味,“彰显”更贴合语境,排除A。
第3空:“创新”指创造新的,进博会对国家和地区间经济互动模式是新的创造,“创新”恰当;“更新”侧重在原有基础上改进,不符合语境。
第4空:“促进”与“跨文化沟通与合作”搭配自然,体现进博会对其推动作用;“促成”侧重促使事情成功,这里用“促进”更合适。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9.(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摆烂这个词,意思是事情____向好的方向发展,于是索性不采取措施、任其往坏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其实当代年轻人的状态看似“间接性____,持续性坐吃等死”,然而嘴上说着“摆烂”的他们,也在努力生活。毕竟,一时摆烂,是为自己切换一种无压的生活状态,是世间____与己无关的童话时间。而年轻人都明白,这个世界的____一定是:持续的努力才能最终抵达梦想的彼岸。
A.能够 得意忘形 纷扰 规则
B.无法 踌躇满志 混乱 规矩
C.能够 得意忘形 混乱 规矩
D.无法 踌躇满志 纷扰 规则
【答案】D
【知识点】近义词;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
第1空:从“索性不采取措施、任其往坏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可知,事情是没办法向好发展,所以选“无法”,排除A、C。
第2空:“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间接性踌躇满志”契合年轻人有时对生活有积极规划、有斗志的状态;“得意忘形”是贬义词,指因得意而失去常态,不符合语境,所以选“踌躇满志”。
第3空:“纷扰”指混乱、喧闹、搅扰,“世间纷扰”更贴合语境,体现外界的繁杂;“混乱”侧重无序,不如“纷扰”精准,所以选“纷扰”。
第4空:“规则”指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世界的规则”强调客观规律;“规矩”多侧重人为制定的行为准则,这里用“规则”更合适,所以选“规则”。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10.(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②朋友们,用不着繁琐地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
③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④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
⑤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A.“他们”和“我们”是代词,“战士”和“朋友”是名词。
B.“了解”和“是”是动词;“和”和“而”是连词。
C.“第一流的人”“繁琐地举例”“他们的灵魂”“祖国之花”都是偏正短语。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③②①④⑤。
【答案】D
【知识点】动词;名词;代词;连词;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A.“他们”“我们”为代词,“战士”“朋友”为名词,分析正确;
B.“了解”“是”为动词;“和”“而”为连词,分析正确;
C.“第一流的人”“繁琐地举例”“他们的灵魂”“祖国之花”均为偏正短语(定语+中心语或状语+中心语),分析正确;
D.文段围绕“战士”展开,②引出“我们的战士”,①⑤④具体赞美战士,③表达对有这样战士的祖国的骄傲,正确顺序应为②①⑤④③,故该项分析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学生应掌握相关的词类、短语等语法知识以及具有较强语句排序的能力,就能很好地分析作答。
11.(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的祖国》以优美动人的旋律和朴实真挚的歌词,震撼了我们的心灵,激荡着我们的爱国之情。(加点词语的词性分别是“介词”“动词”“动词”)
B.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这是一组排比句)
C.古代不少数字有“虚指”功能,如“军书十二卷”中的“十二”就表多数,不是确数。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这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
【答案】A
【知识点】动词;形容词;介词;词义理解;排比
【解析】【分析】
A.有误,“朴实”是形容词,一般地形容词能接受“很、非常”修饰,“朴实”可以说“很朴实、非常朴实”,故为形容词;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学生应掌握相关的词类、修辞等语法知识以及词语知识、文学常识,就能很顺利地分析作答。
12.(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
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③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
④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
⑤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
A.①④③⑤② B.③①④⑤② C.③①⑤②④ D.①④②⑤③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①句提出观点: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则生命力不强,适合作为首句,引出话题。
④句承接①句,说明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与①句的观点呼应,形成“观点+例证”的衔接。
③句列举具体的诗词名句(“谁知盘中餐……”“位卑未敢忘忧国……”等),具体阐释④句中“地气充足、滋养丰厚”的特点,是对④句的举例说明。
⑤句总结③句中的诗词“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进一步强调这些诗词的“接地气”。
②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从理论高度升华观点,呼应①句的核心思想,作为结尾句恰当。
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①④③⑤②,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和排序。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自然,保持语言连贯。这方面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13.(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在下列文段横线处填入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莘莘学子风华正茂。如今,一代代革命先驱孜孜以求的强国梦、复兴梦,和今天的我们近在咫尺。然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仍需要回答属于这个时代的问题,应对属于这个时代的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正是为了沉淀昨天的河床,展望明天的道路,让我巍巍中华青春永驻。
①与五四对话 ②正是为了深化我们的思考
③与五四以来的历史对话 ④坚定我们的脚步
A.③①②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从内容逻辑看,文段围绕“革命先驱的强国梦、复兴梦”展开,“五四”是重要历史节点,先提“与五四对话”(①),再扩展到“与五四以来的历史对话”(③),形成由点到面的递进关系,排除A、C。
后两句“深化我们的思考”(②)与“坚定我们的脚步”(④)存在逻辑递进,先思考后行动,且与结尾“沉淀昨天的河床,展望明天的道路”呼应,排除B。
综上,正确顺序为①③②④,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和排序。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自然,保持语言连贯。这方面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14.(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B.《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作品。“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
C.古人除姓名之外的称谓还有字,号等,“子美”“青莲居士”“六一居士”分别指杜甫、李白、欧阳修。
D.“推进乡村振兴”“日新月异”“红色文化”“枇杷飘香”这几个短语依次是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答案】A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并列短语;主谓短语;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乐府民歌,而非南方。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选自《乐府诗集》的表述正确,但关于“南方”的判断错误,因此该项说法有误。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学生应掌握相关的短语等语法知识以及文学常识,就能很顺利地分析作答。
15.(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铭”是古代刻在书简上用来警诫自己或歌功颂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说”也是一种文体,“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亦可指“托物言志”。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里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C.同样是回忆恩师,萧红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烘托一个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而诗人臧克家则以其澎湃凝练的语言展现了闻一多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巨人形象。
D.守岁、竞舟、赏月、登高习俗,对应的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答案】A
【知识点】古代应用公文类(含奏议、赠序、铭文、祭文等);文化典籍;一句话评书;节气
【解析】【分析】A.“铭”是刻在器物、碑碣等上用来警诫自己或歌功颂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刻在书简上”说法错误;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对于课本上的课文涉及到的名著,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作品,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名著)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涵盖面比较广,平时学习时要注重积累,加强记忆。
16.(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有关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是按照作者“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B.本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C.在斯诺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这个人物是朱德。
D.“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的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这是斯诺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的印象。
【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A.正确;
B.正确;
C.有误,这个人物是贺龙;《红星照耀中国》中对贺龙有明确的相关描述,作者埃德加 斯诺在书中写道,“他是个大个子,像一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还提到他年过半百,且喜欢马。
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对于课本上的课文涉及到的名著,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作品,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名著)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涵盖面比较广,平时学习时要注重积累,加强记忆。
17.(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昆虫记》向读者呈现了一个有趣的昆虫世界,书中所写的昆虫们如小说中的人物一样鲜活。是“结婚狂”的昆虫是( )
A.蝉 B.螳螂 C.大孔雀蝶 D.蟋蟀
【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昆虫记》
【解析】【分析】A.蝉的特点是生命周期长(地下蛰伏多年)、成虫后鸣叫求偶,但并非以“疯狂婚恋”为主要特征;
B.螳螂的特点是捕食凶猛,甚至有“婚食”现象(雌性捕食雄性),与“结婚狂”的描述不符;
C.在《昆虫记》中,法布尔对大孔雀蝶的婚恋行为有详细描述。大孔雀蝶的一生短暂,成虫阶段的主要使命就是寻找配偶进行繁殖。雄蝶会不远千里,冲破各种阻碍,只为找到雌蝶完成交配,这种对繁殖的极度执着使其被称为“结婚狂”;
D.蟋蟀以鸣叫吸引异性,行为相对温和,也不符合“结婚狂”的特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18.(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关于名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这里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七七事变”。
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通过一个外国人的见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真实生活。
C.《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与作者的独特研究方法有关。他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触角、上颚等,努力思考这些器官的功能。
D.《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就的一部研究昆虫的科普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全篇行文严谨,多用科学术语,可读性强。
【答案】B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
【解析】【分析】A.错误。“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西安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兵谏”),而非“七七事变”(1937年发生在北平,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与“站到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的描述相符;
B.正确。《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深入延安等红色区域的纪实作品,客观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共产党的偏见,让世界首次全面了解其真实面貌;
C.错误。法布尔的研究方法并非“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这是传统昆虫学研究的常见方式),而是在自然环境中观察昆虫的原生状态,注重记录昆虫的生活习性、行为细节,充满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D.错误。《昆虫记》的语言风格并非“多用科学术语”,而是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法布尔常以拟人化手法描写昆虫,将昆虫世界描绘得如同人类社会般有趣,可读性极强,因此被称为“昆虫的史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二、诗歌鉴赏(每题3分,共12分)
19.(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A.这首诗跟王维的《竹里馆》和杜牧的《泊秦淮》一样,都属于绝句。
B.这首诗深受建安风骨影响,刚劲质朴,意境宏阔,充溢着慷慨悲壮之气。
C.后两句中的“之”和“而”能延长停顿、舒缓语气,有助于抒发作者的感慨。
D.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登高远眺,思接千载,不禁涌起怀古伤今之情。
【答案】A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建功立业
【解析】【分析】A.错误:《登幽州台歌》是一首五言古诗,并非绝句。绝句通常为四句,讲究平仄和押韵;而这首诗虽为四句,但句式自由,不遵循绝句的格律规范,属于古体诗。王维的《竹里馆》是五言绝句,杜牧的《泊秦淮》是七言绝句,三者体裁不同;
B.正确:陈子昂的诗歌受建安风骨影响,风格刚健质朴。此诗通过“天地悠悠”与“独怆然”的对比,营造出宏阔意境,蕴含着怀才不遇的慷慨悲壮之情;
C.正确:“之”用于“天地之悠悠”中,舒缓了节奏;“而”连接“怆然”与“涕下”,延长了语气停顿,均有助于深化诗人的孤独与感慨;
D.正确:诗人登幽州台(古战场遗址),缅怀古代贤君,感叹后世无人识才,将怀古与伤今结合,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鉴赏诗歌。鉴赏诗歌,我们可以关注意象、重点词语、抒情议论语句,还可以关注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作者表达的情感主旨,诗歌的创作背景,赏析诗歌的关键语句,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20.(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本诗选自《清苑斋集》,赵师秀号灵秀、天乐,永嘉人,北宋诗人。
B.这首诗从季节和天气写起,写出了天气特征和江南雨季的特别景致。
C.这是一首送别诗,绵绵不绝的雨,让友人的出行非常困难,写出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忧。
D.尾联诗人用环境描写来表现出他内心的感受。
【答案】B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分析】A.错误。赵师秀是南宋诗人,并非北宋,他号灵秀(一作灵芝)、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为“永嘉四灵”之一,《约客》选自其《清苑斋集》;
B.正确。首联“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从季节(黄梅时节)和天气(多雨)写起,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家家户户被雨笼罩、池塘边蛙声阵阵的独特景致,点明了环境特征;
C.错误。这是一首闲居诗,而非送别诗。诗歌写的是诗人约客来访,久等不至的情景,并无“对友人的担忧”,更多的是闲逸中的些许怅惘;
D.错误。尾联“闲敲棋子落灯花”是动作描写(“敲棋子”)和细节描写(“落灯花”),而非环境描写。诗人通过这一动作,委婉地表现出等待时的闲适、无聊与淡淡的失落,是借动作抒情,而非环境烘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鉴赏诗歌。鉴赏诗歌,我们可以关注意象、重点词语、抒情议论语句,还可以关注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作者表达的情感主旨,诗歌的创作背景,赏析诗歌的关键语句,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21.(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A.“宣室求贤访逐臣”中的“求”和“访”二字,用词精当,层层递进,意蕴丰富。
B.“可怜夜半虚前席”中的“虚”字只是轻轻一点,却使人们对文帝的重贤姿态即刻产生了怀疑。
C.“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句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点破主旨,直抒胸臆,怒斥文帝。
D.这首诗歌看似是讽刺汉文帝,实则讽刺的是唐朝皇帝,是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忧国伤时
【解析】【分析】A.正确。“求贤”体现汉文帝主动寻求贤才的姿态,“访逐臣”则进一步说明他特意寻访被放逐的贤臣(指贾谊),二字层层递进,既写出文帝的行为,也为后文的转折埋下伏笔;
B.正确。“虚”字意为“空自、徒然”,文帝深夜向前移动坐席,看似重视贾谊,实则并未关注治国安邦的大事,这个字轻轻点破其“重贤”的表面姿态,让人生疑;
C.错误。“不问苍生问鬼神”并非简单地“怒斥文帝”,诗句通过“问鬼神”与“不问苍生”的鲜明对比,以冷峻的反问暗含讽刺,揭露和批判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怒斥对象应是当朝统治阶级;
D.正确。这首诗采用托古讽今的手法,表面写汉文帝召见贾谊却只问鬼神之事,实则借古喻今,讽刺晚唐皇帝不重国事、不纳贤才,同时也寄寓了诗人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鉴赏诗歌。鉴赏诗歌,我们可以关注意象、重点词语、抒情议论语句,还可以关注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作者表达的情感主旨,诗歌的创作背景,赏析诗歌的关键语句,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22.(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答案】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分析】A.正确。“单车欲问边”直接点明此行目的是慰问边疆;“属国过居延”中“属国”此处指诗人自己(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属国”,这里是借代),“过居延”则暗示边塞辽阔、路途遥远,交代了行程背景;
B.错误。这首诗描绘的塞外风光并非“明媚秀丽”,而是雄浑壮阔、苍凉大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的是沙漠的广袤、炊烟的劲直、落日的浑圆,营造出雄浑苍茫的意境,而非秀丽之景;
C.正确。“长河落日圆”中的“长”字,既准确描绘了黄河在大漠中绵延无尽的形态特征,也暗含了诗人面对辽阔自然时的苍茫感与独特审美体验;
D.正确。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诗人在萧关遇到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在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代指前线)指挥作战,交代了边疆军情,收束全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鉴赏诗歌。鉴赏诗歌,我们可以关注意象、重点词语、抒情议论语句,还可以关注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作者表达的情感主旨,诗歌的创作背景,赏析诗歌的关键语句,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故选B。
三、现代文阅读(23、24各3分,25题6分,共12分)
(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不用绑定银行卡,“碰一碰”即可支付,离开网络一样好使;资金实时到账,没有手续费;交易可控匿名……
②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可控匿名既有利于保障公众合理的匿名交易和个人信息安全,又有助于防控和打击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安全。博鳌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表示,中国有巨大的零售市场,数字人民币能够提供更方便有效的支付方式,有利于实现零售系统的升级换代,在实体经济领域大显身手。
③“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货币有助于提升经济运行效率,还可能催生新的经济业态和经济模式。”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对记者表示,中国发展数字货币有很多优势。一方面,相应的基础设施、支付体系相对完备;另一方面,消费者、商家等对电子支付的接受程度更高。梅新育认为,新冠疫情导致世界各地形成新的消费和支付习惯,数字货币将提升跨境结算效率,扩大国家影响,同时,金融和商业领域创新将加速,个性化解决方案变成可能,最终帮助消费者、家庭、企业提升财务健康状况。
【材料二】
①目前,数字人民币正在全国“10+1”地区及场景进行测试,反响热烈。与形形色色的虚拟货币相比,数字人民币有何不同?
②“以比特币①、天秤币②为代表,目前全球虚拟货币的数量高达约8000种,但数字人民币与它们有本质不同。”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化的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的一种形式,将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以国家信用背书③,而虚拟货币的本质是虚拟商品,作为一种投机资产,由私人部门运营,不是也不会成为货币。针对公众普遍关心的落地应用问题,董希淼表示,应构建开放、包容、共赢的数字人民币生态系统,并逐步完善,让数字人民币深入人心。
【材料三】
虽然比特币等加密数字代币的高流通性已构成对于法币的挑战,并且其交易价格暴涨暴跌,对于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舆情产生了强烈冲击,但是虚拟货币潮流依然是各国加快数字货币的主要短期动力源,全球各国都在争取推出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形成世界竞争的格局,中国作为走在世界数字化前列的国家,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势在必行。但另一方面,我国现在的金融基础设施还不适应央行数字货币运行,为稳妥推进,我国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策略,下一步整个金融体系要适用央行数字货币的流动、支付、使用,甚至经济社会的每一个机体都要适应央行数字货币及其运行机制的要求,进一步助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崛起。
【注】①比特币:一种虚拟的加密数字货币。②天秤币:基于区块链技术、以主权货币或债券作为抵押的数字货币。③背书:经济学名词,指权利与责任的全部承担。
2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控匿名能保障合理的匿名交易和个人信息安全,防控和打击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安全。
B.中国之所以发展数字货币,是因为中国走在了世界数字化前列,并且有着非常完备的金融基础设施与支付体系。
C.我国之所以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数字人民币发展策略,与我国当下的金融基础设施还不适应央行数字货币运行有关。
D.数字人民币的落地应用,需要构建和逐步完善开放、包容、共赢的数字人民货币生态系统。
24.下列关于“虚拟货币”的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虚拟货币是基于区块链的加密数字货币,和“以国家信用背书”的数字人民币有本质上的区别。
B.虚拟货币数量目前高达约8000种,因而产生的高流通性可能会造成世界货币体系变迁。
C.虚拟货币交易价格暴涨暴跌,对全球金融及社会的稳定不无冲击。
D.虚拟货币潮流是各国加快数字货币的主要短期动力源,数字人民币的推出势在必行。
25.结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数字人民币在不同层面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23.B
24.B
25.消费者层面:满足消费习惯与信息安全等个性需求,帮助消费者提升财务健康状况;金融与经济层面:维护金融安全,加速领域创新,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社会与国家层面:助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崛起,助力数字中国的建设,提高人民币的世界影响力。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把握作者的见解;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信息辨析是常考的题型之一,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回归原文,找到相似表述的话语,然后对比辨别。
(3)本题考查的是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回答这类题,先要学会定位,找到问题的答案大致在哪些段落:接着进行筛选,尽量从材料中筛选一些关键词句出来;最后再组织答案。语言表述一定要简洁准确。
23.A.材料一第②段明确提到“可控匿名既有利于保障公众合理的匿名交易和个人信息安全,又有助于防控和打击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安全”,与选项表述一致,故A正确;
B.材料一第③段指出中国发展数字货币的优势包括“基础设施、支付体系相对完备”,但“相对完备”不等于“非常完备”;且材料三提到“中国作为走在世界数字化前列的国家,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势在必行”,但“走在世界数字化前列”是中国推出数字货币的背景之一,并非“发展数字货币的原因”。选项中“因为中国走在了世界数字化前列,并且有着非常完备的金融基础设施与支付体系”的表述,既夸大了“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也混淆了背景与原因,故B错误;
C.材料三明确说明“我国现在的金融基础设施还不适应央行数字货币运行,为稳妥推进,我国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策略”,与选项表述一致,故C正确;
D.材料二第②段提到董希淼的观点“应构建开放、包容、共赢的数字人民币生态系统,并逐步完善”,与选项表述一致,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24.A.材料二第②段指出虚拟货币以比特币、天秤币为代表(天秤币基于区块链技术),且“与数字人民币有本质不同”,数字人民币“以国家信用背书”,虚拟货币是“虚拟商品”,与选项表述一致,故A正确;
B.材料三提到虚拟货币“高流通性已构成对于法币的挑战”,但未提及“数量高达约8000种”与“高流通性”存在因果关系,也未说明“可能会造成世界货币体系变迁”。选项中“因而产生的高流通性可能会造成世界货币体系变迁”属于无中生有,故B错误;
C.材料三明确提到虚拟货币“交易价格暴涨暴跌,对于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舆情产生了强烈冲击”,“对全球金融及社会的稳定不无冲击”是合理推导,故C正确;
D.材料三指出“虚拟货币潮流依然是各国加快数字货币的主要短期动力源”“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势在必行”,与选项表述一致,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25.此题要求概括数字人民币在不同层面的积极影响,可从三个层面分析:
1.消费者层面:材料一第①段提到数字人民币“碰一碰即可支付,离开网络一样好使”“资金实时到账,没有手续费”“可控匿名”,满足了消费者对便捷支付、信息安全的需求;材料一第③段指出数字货币最终能“帮助消费者、家庭、企业提升财务健康状况”,整合可得该层面影响。
2.金融与经济层面:材料一第②段提到可控匿名有助于维护金融安全;材料一第③段指出数字货币能“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催生新的经济业态和经济模式”“加速金融和商业领域创新”;材料一第②段提到数字人民币“在实体经济领域大显身手”,材料三提到其能“助推数字经济……崛起”,整合可得该层面影响。
3.社会与国家层面:材料三提到数字货币能“助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崛起”,助力“数字中国的建设”;材料一第③段指出数字货币能“提升跨境结算效率,扩大国家影响”,即提高人民币的世界影响。
故答案为:消费者层面:满足消费习惯与信息安全等个性需求,帮助消费者提升财务健康状况;金融与经济层面:维护金融安全,加速领域创新,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社会与国家层面:助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崛起,助力数字中国的建设,提高人民币的世界影响力。
四、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22分)
26.(2024八上·射洪开学考)默写
(1)树树皆秋色, 。《野望》(王绩)
(2)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崔颢)
(3)月下飞天镜, 。《渡荆门送别》(李白)
(4)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5)烈士暮年, 。 《龟虽寿》(曹操)
(6)岂不罹凝寒, 。《赠从弟》其二(刘桢)
(7) ,狐兔翔我宇。《梁甫行》(曹植)
(8) ,而无车马喧。《饮酒(其五)》(陶渊明)
(9) ,家书抵万金。 《春望》(杜甫)
(10) ,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李贺)
(11)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杜牧)
(12) ,绿叶发华滋。《庭中有奇树》
(13)《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词人李清照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 , 。
(14)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是: , 。
(15)欧阳修在《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中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 , 。
(16)朱敦儒的《相见欢》中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 , 。
(17)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 。
【答案】山山唯落晖;烟波江上使人愁;云生结海楼;谁家新燕啄春泥;壮心不已;松柏有本性;柴门何萧条;结庐在人境;烽火连三月;黑云压城城欲摧;东风不与周郎便;庭中有奇树;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此题中第(1)至(12)属于记忆型默写,其余属于理解型默写。对于(13)题,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这两句中,“路长嗟日暮”抒发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前路漫漫的痛苦;“学诗谩有惊人句”则表达了她空有才华却遭遇不幸、难以施展的苦闷与不满,契合题干对词句情感的要求。对于第(14)题,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上片“新”“旧”对比,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写“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来”,形成“来”“去”的鲜明对比,体现了时光流逝中事物的变化与轮回。对于第(15)题,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无风水面琉璃滑”直接将风平浪静的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不觉船移”进一步烘托出水面的平稳,符合题干描述。对于第(16)题,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万里夕阳垂地”描绘出夕阳西下、暮色沉沉的景象,象征着南宋国势日渐衰微;“大江流”则增添了苍凉感,为全词奠定了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对于第(17),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常记溪亭日暮”明确追忆了郊游的地点(溪亭)和时间(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则因景色迷人而沉醉其中,忘了归途,符合题干要求。
注意题中的“唯、晖、啄、已、萧、烽、郎、嗟、谩、燕、琉璃”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1)山山唯落晖;(2)烟波江上使人愁;(3)云生结海楼;(4)谁家新燕啄春泥;(5)壮心不已;(6)松柏有本性;(7)柴门何萧条;(8)结庐在人境;(9)烽火连三月;(10)黑云压城城欲摧;(11)东风不与周郎便;(12)庭中有奇树;(1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1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15)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16)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17)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点评】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1 / 1